導航:首頁 > 骨髓 > 米開朗基羅深入骨髓肌膚

米開朗基羅深入骨髓肌膚

發布時間:2020-12-03 13:39:45

1、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主要觀點,發展的過程,產生的影響,他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如何正確看待達爾文主義?

「物競天擇,優勝劣汰。」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這是進化論最為核心的兩句話。
進化論(evolution)又稱演化論。在19世紀後用於生物學,專指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和發展。evolution一詞來自拉丁文evolutio,表示展開或把一個卷緊的卷松開的意思。
繼續追問: 他所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補充回答: 1858年7月1日C.R.達爾文與A.R.華萊士在倫敦林奈學會上宣讀了關於物種起源的論文。後人稱他們的自然選擇學說為達爾文-華萊士學說。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其核心自然選擇原理的大意如下:生物都有繁殖過剩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須「為生存而斗爭」。在同一種群中的個體存在著變異,那些具有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歷史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就得到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
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從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認為生物的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作用能導致生物的適應性改變。它由於有充分的科學事實作根據,所以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百餘年來在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還存在著若干明顯的弱點:
①他的自然選擇原理是建立在當時流行的「融合遺傳」假說之上的。按照融合遺傳的概念 ,父、母親體的遺傳物質可以像血液那樣發生融合;這樣任何新產生的變異經過若干世代的融合就會消失,變異又怎能積累、自然選擇又怎能發揮作用呢? ②達爾文過分強調了生物進化的漸變性;他深信「自然界無跳躍」,用「中間類型絕滅」和「化石記錄不全」來解釋古生物資料所顯示的跳躍性進化。他的這種觀點近年正越來越受到間斷平衡論者和新災變論者的猛烈批評。
補充回答: 1865年奧地利植物學家G.J.孟德爾從豌豆的雜交實驗中得出了顆粒遺傳的正確結論。他證明遺傳物質不融合,在繁殖傳代的過程中,可以發生分離和重新組合。20世紀初遺傳學建立,T.H.摩爾根等人進而建立了染色體遺傳學說,全面揭示了遺傳的基本規律。這本應彌補達爾文學說的缺陷,有助於進化論的發展;但當時大多數遺傳學家(包括摩爾根在內),都反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人們對達爾文進化論的信仰,發生了嚴重的危機
補充回答: 1968年,學者木村資生根據分子生物學的材料提出了分子進化中性學說(簡稱中性學說)。認為在分子水平上,大多數進化改變和物種內的大多數變異,不是由自然選擇引起的,而是通過那些選擇上中性或近乎中性的突變等位基因的隨機漂變引起的,反對現代綜合進化論的自然選擇萬能論觀點(見分子進化的中性學說)。 1972年N.埃爾德雷奇和S.J.古爾德共同提出「間斷平衡」的進化模式來解釋古生物進化中的明顯的不連續性和跳躍性,認為基於自然選擇作用的種以下的漸進進化模式,即線系漸變模式,不能解釋種以上的分類單元的起源,反對現代達爾文主義的唯漸進進化觀點。爭論仍在繼續中

2、要600字的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父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著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哭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挨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生命匆匆的交錯,它再短我也盛開過 生命如此的美好,有些苦一定要經歷過

名人傳讀後感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 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 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近期,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著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著這本書,品味著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就象第一段說的一樣, 差不多沒有一個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著為春天增添一絲綠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但是卻未必人人都會煉就一塊好鋼。那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信大家的腦海里一定會出現那烈焰熊熊的煉鋼場面。其實,人生就如同煉鋼!「鐵」變成「鋼」,只有一種途徑——煉!保爾之所以能夠成為英雄,完全是由於自身的努力——在戰火紛飛的戰場,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後退,而是憑著自己那過人的膽識和驚人的毅力給挺過來的。面對困難,他並沒有臨陣退縮,在雙目失明、疾病纏身的情況下,他仍沒有屈服,這就是他經歷磨難給「煉」出來的!!
每個人生出來的時候都是抱在手上的嬰兒,每個人在世界上都是相等的,那為什麼有的人有所作為,而有的人卻無所事事呢?因為他們沒有理想,更沒有勇氣去實現理想,而保兒卻做到了,而且做得還遠遠超過了自己的理想。這樣的例子也有不少。可為什麼有的人不去學習這些人的精神而碌碌終生?   人生,可以說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重重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但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後,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就會領悟到,那是磨煉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偉人,都是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磨煉出來的。
讓我們以保爾為榜樣,去煉就人生,樂觀地擁抱未來吧! 

紅樓一夢
淡淡的雲輕輕的飄走了,其中也有我的文學夢。雖然我無法徹底領略《茶花女》的經典,《三國演義》的磅礴。但大觀園里的每一個女子,都是那樣的牽人心魄,讓我的夢長長久久的延續下去......
櫻花——林黛玉
她兀自低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連著凋零的花瓣,也要把那滿懷心事長眠在地下。讓那無盡的思念化在撲簌簌晶瑩的淚珠里。她浪漫風流,才氣縱橫和最後冰冷的結局催人淚下。她綻放的太美,讓上天都嫉妒了,於是化成一片雲淡風輕,只留下櫻花瓣美麗的回憶。櫻花惹人憐愛,嬌柔可人,只是陽春三月一過,它便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林黛玉的韶華容顏,化作櫻花的驚魂只有香如故。
梔子花——晴雯
晴雯,對紅樓夢不熟悉的朋友,可能未必太多注意到這個名字。的確,她沒有姣好的容貌,沒有居高的地位,他只是怡紅院的二等丫頭。可是她卻擁有敢愛敢恨敢怒敢罵的剛烈性格。書中的她被描繪成芙蓉仙子,而她短而無救的頰,像極了馥郁的梔子花。這樣的美食刻骨銘心的,美到深入骨髓。晴雯的病逝給了混亂的局勢最大的諷刺,她的剛烈性格,我銘記於心了。
百合花——薛寶釵
提起這個女子,可真是不簡單,她上能討好老爺太太們,下能團結打雜丫頭。大氣而聰穎,像百合一樣高雅流露出絲絲智慧......
一個女子,一種花語,每個人都綻放著她獨一無二的美麗。這別樣的美麗,渲染著我幻想的天空,讓我深信天空的燦爛。

讀《三國演義》有感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拚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弔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雲: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3、判斷題:米開朗基羅創作的《米羅的維納斯》是希臘的雕塑作品。

不會呀,老米又不是希臘人,怎麼會是希臘的雕塑作品呢?

4、求名著的內容簡介

1、《歐葉妮.格朗台》
作者 巴爾扎克 國籍 法國
時代 19世紀 作品類型 外國文學
作品評論
本篇是巴爾扎克諷刺作品中最生動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守財奴葛朗台的形象已變成財迷狂的一個丑惡表現。金錢欲撲滅了葛朗台身上的一切人類的感情,他既不懂愛,也不知道自己親手毀掉了女兒的幸福,小說批判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2、《名利場》
作者 薩克雷 國籍 英國
時代 19世紀 作品類型 外國文學
作品簡介:
作品著力反映西方資產階級上層社會人際關系的而虞我詐、爭權奪利、趨炎附勢等丑惡的現象,揭露那種以金錢為本質的社會。故事情節曲折,人物性格復雜而鮮明,作品讀後給人以無盡的反思。

3、《老人與海》
作者 海明威 國籍 美國
時代 20世紀 作品類型 外國文學
作品簡介:
寫一個孤獨的老人單身出海捕魚,與大魚周旋,將它捕獲結果又被大鯊魚吃
掉獵物,單身上岸的驚險故事。歌頌了人面對失敗仍頑強拼搏,絕不屈服的意志。海明威因 此獲普利策獎與諾貝爾獎。
4、《廊橋遺夢》
作者 J.R.沃勒 國籍 不詳
時代 不詳 作品類型 外國文學
作品簡介:
與其同名的影片讓千百萬痴男信女為之流淚,羅伯特?金特,與瑪麗安離婚後以攝影為愛好,也是生活基礎。朗四斯卡,六十七歲的婦人。羅伯特在游歷中看到她,然後去了一封信「不論怎樣,我們必須再見面,不管是何時何地。」

5、《簡.愛》
作者 夏洛特.勃良特 國籍 英國
時代 19世紀 作品類型 外國文學
作品簡介:
簡?愛是個孤女,出生於一個窮牧師家庭。父母由於染上傷寒,在一個月之中相繼去世。幼小的簡寄養在舅父母家裡。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後,簡過了10年受盡歧視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於反抗表哥的毆打,簡被關進了紅房子。肉體上的痛苦和心靈上的屈辱和恐懼,使她大病了一場。

??舅母把她視作眼中釘,並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離開來,從此,她與舅母的對抗更加公開和堅決了。以後,簡被送進了羅沃德孤兒院。
??孤兒院教規嚴厲,生活艱苦,院長是個冷酷的偽君子。簡在孤兒院繼續受到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由於惡劣的生活條件,孤兒院經常有孩子病死。簡畢業後留校任教兩年,這時,她的好友海倫患肺病去世。簡厭倦了孤兒院里的生活,登廣告謀求家庭教師的職業。

??桑恩費爾德庄園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園的男主人羅契斯特經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個不到10歲的女孩阿戴列?瓦朗,羅契斯特是她的保護人,她就是簡的學生。一天黃昏,簡外出散步,邂逅剛從國外歸來的主人,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以後她發現她的主人是個性格憂郁、喜怒無常的人,對她的態度時好時壞。整幢房子沉鬱空曠,有時還會聽到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聲。

??一天,簡在睡夢中被這種笑聲驚醒,發現羅契斯待的房間著了火,簡叫醒他並幫助他撲滅了火。
??羅契斯特回來後經常舉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布蘭契的漂亮小姐大獻殷勤,簡被召進客廳,卻受到布蘭契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離開客廳。此時,她已經愛上了羅契斯特。其實羅契斯特也已愛上簡,他只是想試探簡對自己的愛情。當他向簡求婚時,簡答應了他。

??婚禮前夜,簡在朦朧中看到一個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鏡前披戴她的婚紗。
??第二天,當婚禮在教堂悄然進行時,突然有人出證:羅契斯特先生15年前已經結婚。他的妻子原來就是那個被關在三樓密室里的瘋女人。法律阻礙了他們的愛情,使兩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個凄風苦雨之夜,簡離開了羅契斯特。在尋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簡風餐露宿,沿途乞討,歷盡唇難,最後在澤地房被牧師聖?約翰收留,並在當地一所小學校任教。

??不久,簡得知叔父去世並給她留下一筆遺產,同時還發現聖?約翰是她的表兄,簡決定將財產平分。聖?約翰是個狂熱的教徒,打算去印度傳教。他請求簡嫁給他並和他同去印度。簡拒絕了他,決定回到羅契斯特身邊。

??她回到桑恩費爾德庄園,那座宅子已成廢墟,瘋女人放火後墜樓身亡,羅契斯特也受傷致殘。簡找到他並和他結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6、《幻滅》
作者 巴爾扎克 國籍 法國
時代 19世紀 作品類型 外國文學
作品評論
金錢不只毀滅人類最美好的感情,腐蝕青年人天真的靈魂,巴爾扎克通過本篇小說,表現了資產階級社會中人才是怎樣被毀滅的,文學、藝術怎樣變成進行無恥交易的對象的。巴爾扎克回到了巴黎求功名的青年人的命運的主題,創造了一個典型的形象。

7、《好兵帥克》
作者 雅.哈謝克 國籍 捷克
時代 20世紀 作品類型 外國文學
作品評論
這是一部以一個普通的捷克士兵帥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為題材的小說。作者自身是俄國的一名士兵,所有素材均來自真實經歷,因而讀來真實感人,讓人在對戰爭深深憎恨的同時倍加同情謙卑、被埋沒的英雄??帥克。

作家簡介:捷克作家。出生於布拉格一個窮教員的家庭。商業學院畢業後,無固定職業。任過短期的編輯。中學時就積極參加反對統治者的遊行示威。一度還受過無政府主義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征入伍,隨部隊到俄國。1918年參加蘇聯紅軍,不久加入布爾什維克黨。1920年返回祖國。1923年死於利普尼采村。他主要寫短篇、政論、小品文。作品大多以諷刺筆調揭露奧匈帝國的腐敗和捷克資產階級的虛偽,反映下層人民的悲慘遭遇。《受審判的殺人犯》、《得救》、《巴拉頓湖畔》、《礦井裡的慘禍》、《女僕安娜的紀念日》以及《豬崽克薩威爾外傳》等短篇都是他的重要作品。這些作品的特點是,情節簡單,整個故事結構都著眼於強化作品所揭示的社會沖突;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突出反面角色,並以白描手法把他們心中那些可恥的、丑惡的方面暴露在讀者面前。
哈謝克的代表作長篇小說《好兵帥克》(1920~1923),又譯《好兵帥克歷險記》,是一部傑出的政治諷刺作品。已被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50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8、《父與子》
作者 屠格涅夫 國籍 俄國
時代 不詳 作品類型 外國文學
作品評論
這篇小說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是一部較成功的社會政治小說。小說通過描寫巴爾扎羅夫費涅奇卡和基爾沙諾夫的三角愛情,反映了先進青年的思想和保守貴族思想之間不可調和的斗爭,小說中的父輩和子輩正是以思想觀點為標志。作品描寫生動、細膩,含意深刻,給予讀者高度的藝術享受。

9、《基督山伯爵》
作者 大仲馬 國籍 法國
時代 近代 作品類型 外國文學
作品評論
該小說發表於1844年,描寫復辟時期遭到陷害而坐了十四年牢的水手 尋找寶藏,最後以基督山伯爵身份復仇的故事。||作品評論該小說發表於 1844
年,描寫復辟時期遭到陷害而坐了十四年牢的水手尋找寶藏,最後以基督山伯爵身份復仇的故事。||作品評論該小說發表於 1844
年,描寫復辟時期遭到陷害而坐了十四年牢的水手尋找寶藏,最後以基督山伯爵身份復仇的故事。||||作品評論該小說發表於 1844
年,描寫復辟時期遭到陷害而坐了十四年牢的水手尋找寶藏,最後以基督山伯爵身份復仇的故事。||作品評論該小說發表於 1844
年,描寫復辟時期遭到陷害而坐了十四年牢的水手尋找寶藏,最後以基督山伯爵身份復仇的故事。
10、《飛鳥集》
作者 泰戈爾 國籍 印度
時代 近代 作品類型 外國文學
作品簡介:共收詩325首,多來自《塵埃集》,本集實際是詩人的內心歷程的記錄,猶如旅途之鳥留下的一個個腳印。以進化論的觀點和樸素的辯證觀點,揭示了生活中的不少真理,流露了作者自身的神秘主義,宗教觀。

11、《三國演義》
作者 羅貫中 國籍 中國
時代 明代 作品類型 古典名著
作品評論
本書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和第一部章回小說。它全景式地描繪了漢末至晉統一的百年間歷史,描述了統治集團內部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斗爭、軍事斗爭,對當時動亂的社會狀況有所反映,揭露了董卓等統治者的某些罪惡,塑造了諸葛亮、曹操、周瑜、關羽、張飛等眾多的人物。

12、《水滸傳》
作者 施耐庵 國籍 中國
時代 明代 作品類型 古典名著
作品評論
長篇小說。此為一百二十回本。全書以描寫梁山英雄的反抗斗爭為主要題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梁山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和腐朽,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反映了市民階層的人生嚮往。

13、《 西遊記 》
作者 吳承恩 國籍 中國
時代 清代 作品類型 古典名著
作品評論
《西遊記》卻以豐富瑰奇的想像描寫了師徒四眾在迢遙的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並將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形象化為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的險阻,並以降妖服怪歌贊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小說是人戰勝自然的凱歌。

14、《紅樓夢》
作者 曹雪芹 國籍 中國
時代 清代 作品類型 古典名著
作品評論
《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巨作,它所反應的主題、內容,及種種藝術形式的利用,在中國小說史上應該是空前絕後的。而偏偏這種「百科全書」味道的文學精品,卻僅存了前八十回。迫於種種政治、歷史的原因,曹老雖「披閱十載,更刪五次」但仍未將全書流傳於世。也正是這十年和五次,才使我們有些許根據來推測原著及後四十回的結局,才使眾多人的目光觀注這部傳世之作,這也正是《紅樓夢》的魅力,就像斷臂維納斯......

15、《 封神演義 》
作者 許仲琳 國籍 中國
時代 明代 作品類型 古典名著
作品評論
明代長篇小說。作者有許仲琳、陸西星兩說,都只有孤證,尚難確斷。成書年代不可確考,一般認為在明穆宗隆慶至明神宗萬曆之間。現存最早本子為明代舒載陽刊本,20卷100回,別題《武王伐紂外史》,卷首李雲翔(為霖)序言中有「余不愧續貂,刪其荒謬,去其鄙俚」等語,則李雲翔當為整理修訂者。

「周革商命」的傳說,自漢代起即有零散記載。宋元間民間藝人已演說這段故事。今存元刊《武王伐紂平話》就是他們的底本之一,大旨為揭露商紂王暴虐無道,而以周文王為理想「仁君」,姜子牙為輔佐能臣。《封神演義》據此而博採傳聞,益以虛構,「實不過假商周之爭,自寫幻想」(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演義以紂王進香,題詩瀆神,於是女媧命三妖惑紂助周為楔子,歷敘紂王、妲己荒淫暴虐惡行,及姜子牙晚年知遇,西伯侯脫禍歸周,武王起兵反商諸事,中心內容是描寫商周之戰的曲折過程,其間神怪迭出,各有匡助。助周者為闡教,有道、釋兩家,助紂者有截教。雙方各逞法術,互有死傷,截教終敗。其後紂王自焚,武王克商,而以姜子牙祭壇封神,周武王分封列國告終。明代末年刻本《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的思想內容較為復雜。它一方面通過設炮烙、造□盆、剖孕婦、敲骨髓等情節,描寫紂王的殘暴不仁,從而揭示了反商斗爭的基礎。歷史上的商、周是兩個部族,沒有明確的君臣關系,作者把武王伐紂處理為「以臣伐君」、「以下伐上」,是「滅獨夫」之舉,姜子牙則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主張,號召諸侯「弔民伐罪」,突出了雙方的正義與非正義性質。哪吒剔骨還肉、黃飛虎反商歸周等情節也進一步強調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這些描寫顯然是與封建倫理規定的君臣、父子關系相背離的,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書中對紂王沉湎酒色久不設朝,以及任意誅殺大臣等描寫,與明代後期朝政腐敗的一些事實有相合之處,而它表現出來的那些新觀念也顯然與當時出現的社會思潮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另一方面,書中又充滿著「成湯氣數已盡,周室當興」的天命觀,每個參加商周之爭的人不過是「完天地之劫數,成氣運之遷移」,陣亡後也無一例外地「一道靈魂進封神台去了」,這就模糊了正義與非正義的界限,籠罩著濃重的宿命觀念和神秘色彩。此外,作者還一再宣揚「儒道釋」三教合一的觀點和「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自可,最毒婦人心」的「女禍」思想,也大大削弱了它的思想意義。

《封神演義》在藝術上有一定特色。它發揮神話傳說善於想像誇張的特長,賦予各類人物以奇特的形貌,以至楊任剜目後可在手掌內生出神奇的眼睛,雷震子脅下長有可以飛翔的肉翅,哪吒則能化為三頭六臂。仙術道法也神奇莫測,如土行孫等的土遁、水遁之法,陸壓的躬身殺人之術等,都給讀者以較深印象,小說在人物描繪上有一定成就,如妲己的陰險殘忍,楊戩的機謀果敢,聞仲的耿直愚忠,申公豹的惡意挑撥等等,都寫出了一定的性格。有些情節也相當曲折生動,如「哪吒鬧海」一節,由七歲哪吒在河邊的嬉戲玩耍,生發出一段意想不到的爭斗,敘來層次分明,高潮迭起,同時也表現出哪吒由天真頑皮到勇武狠斗的性格發展過程。此外如黃飛虎反出朝歌、廣成子三謁碧游宮等,也有復雜細致的描寫。

此書雖有上述特色,但總的說來,《封神演義》在藝術描寫上偏於敘事而忽略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因而多數人物性格並不鮮明,鋪敘故事則有重復雷同之處,尤其是數次設陣破陣,更有千篇一律之感,情節發展也有不夠嚴謹的地方。據傳作者創作此書有「欲與《西遊記》、《水滸傳》鼎立而三」之意,實則略遜一籌。但明清以來,它在民間仍得到廣泛的流傳。

此書有明刻本,100回,國內已無存。清初有周之標序本、褚人獲序本及四雪草堂本刊行,也均為100回。近年有人民文學出版社標點通行本。
16、《 聊齋志異 》
作者 蒲松齡 國籍 中國
時代 清代 作品類型 古典名著
作品評論
文言短篇小說集。清蒲松齡作。分為十六卷,四百三十一篇。作者在大量搜羅民間奇異傳聞與借鑒前人之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豐富的想像,創作出不少優秀作品。以談狐說鬼的表現形式,揭露當時官場腐敗黑暗,暴露科舉制度的弊端及試官的昏庸無能,描寫人與狐鬼的戀愛故事,表現了青年男女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理想光彩。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總稱。本書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5、推薦好書給同學 以讀後感的形式

《海底兩萬里》
《愛的教育》
《伊索寓言》
《名人傳記》
《老人與海》
《夏洛的網》
《伊索寓言》
《安徒生童話》
《西遊記》
《呼蘭河傳》
《十萬個為什麼》
《魯賓遜漂流記》
《水滸傳》
《快樂的旅行》
《會飛的教室》
《三國演義》
《紅樓夢》
《狼的誘惑》
《那小子真帥》
《悲傷逆流成河》
《夢里花落知多少》
《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禮》
《挪威的森林》
《基督山伯爵》
《教父》
《麥田裡的守望者》
《萬曆十五年》
《美的歷程》
《圍城》
《活著》
《許三觀賣血記》
《牛虻》
《九三年》
《艾凡赫》
《葉甫蓋尼*奧涅金》
《瓦爾登湖》等!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馬

《教父》 作者:馬里奧·普佐

《蘇菲的世界》 作者:喬斯坦·賈德

《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陳忠實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達萊

《萬曆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

《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圍城》 作者:錢鍾書

《湯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塵埃落定》 作者:阿來

《根》 作者:亞歷克·黑爾

《生命從明天開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著》 作者: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余華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嘯山莊》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崙全傳》 作者:劉樂土

《曹禺劇本選》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銅城除過河南人之外,從北方黃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區貧困縣漫流來的鄉民也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有了煤炭業,這里就成了中國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來無數尋找生活出路的人。在這個口音五花八門的「聯合國」里,由於河南人最多,因此公眾交際語言一般都用河南話。在銅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幾句河南腔,哼幾句嗯嗯啊啊的豫劇。 這城市四周全是山樑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農業人口遠比不上黃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說和擁擠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為事農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這些山山峁峁竟然長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還有一些樹木梢林,顯得比黃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風光。每當入秋之時,有些山上紅葉如火,花團錦簇般奪人眼目…… 山樑土峁間,由於地層深處挖掘過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時有下陷,令人觸目驚心的大裂縫往往撕破了幾架山樑,甚至大冒頂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圍里氏三級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華里處就是黃河,它帶著成千上萬噸泥沙沉重地喘息著淌向東方…… 城市在這條狹長的山溝里只能擺下一條主街。那商店鋪面,樓房街舍,就沿著這條蜿蜒曲折的街道,沿著鐵路兩側,沿著那條平時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鱗次櫛比,層層疊疊,密集如蜂房蟻巢,由南到北鋪排了足有十華里長。 火車站位於城市中心。一幢長方形的候車室塗成黃色,在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裡顯得富麗堂皇。除過南郊軍民兩用的飛機場,火車站不大的廣場也許是市內最為開闊的地方了。 火車從這里向南,穿越綠色的中部平原,五六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省城。而向西,向東,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鄰近幾個省份。這個火車站每天上下午分別和省城對開兩趟快慢客車,其餘就全都是運煤車了。 從隴海鐵路岔出來的這條支線,它的最後一節鐵軌並沒有在這個車站終止。這鋼鐵階梯又在這里岔出兩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東西兩面二十多個礦區。 外地人提起銅城,都知道這是個出煤的地方,因此想像這城市大概到處都堆滿了煤。其實,銅城邊上只有一兩個產量很小的煤礦,其餘的大礦都在東西兩面那些山溝里。 當你沿著鐵路支線拐進這些山溝,便會知道那裡有著多麼龐大的世界。這些相距只有十來里路的煤礦,每個礦區都有上萬名工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幾乎都超過了一個山區縣城的規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聳的井架,隆隆的機聲,喧囂的聲浪,簡直使人難以置信這些小小的山溝山灣,怎麼能承載了如此大的負荷?

2.《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一個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展現了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垂涎。作品清新流暢、質朴無華,以細膩的筆觸探測人的心靈,讀後盪氣回腸,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一本風靡全亞洲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曾高居日本文學史上的「超級暢銷書」。
這當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樹的代表作。許多人認識這位日本人就是從這本書開始。全書以回憶為線索,表達了青少年面對青春期的孤獨困惑以及面對成長的無奈、無聊。村上通過年輕人在社會壓力下無法擺脫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強調了他在以後書中不斷反復強調的主題:生命的悲哀與無力感。

這是一部傷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後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美麗晶瑩的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後或並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渡邊約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遠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於一次偶然相遇,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我本人認為,內容錯綜復雜,不仔細看,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馬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法老號大副唐泰斯受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獄友法里亞神甫向他傳授了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唐泰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本書充滿浪漫的傳奇色彩,章章奇特新穎,引人入勝。
故事性很強, 很耐讀!

5.《教父》 作者:馬里奧·普佐

這是是1969年美國出版的長篇小說,是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曾連續70周排名暢銷榜,37年銷量達2000萬冊。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電影,發行世界各國,受到普遍歡迎,據小說改編的三部電影有兩部獲奧斯卡獎。《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種根植於美國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悅因素,使讀者近距離觀察到一個令人震顫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階層,獻給讀者一場凶險生活方式的饗宴。 黑幫故事的經典~!

6《蘇菲的世界》 作者:喬斯坦·賈德

風靡全球、超級暢銷的哲學奇書
全世界最易讀懂的哲學書
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
20世紀百部經典著作之一
1994年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與"最優秀作品獎"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於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於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7.《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雖然只有十幾萬字,它卻在美國社會上和文學界產生過巨大影響。1951年,這部小說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他們紛紛模仿主人公霍爾頓的裝束打扮,講「霍爾頓式」的語言,因為這部小說道出了他們的心聲,反映了他們的理想、苦悶和願望。經過30多年來時間的考驗,證明它不愧為美國當代文學中的「現代經典小說」之一。現在大多數中學和高等學校已把它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正如有的評論家說的那樣,它「幾乎大大地影響了好幾代美國青年」。

8.《萬曆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

明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國歷史上原本是極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該年前後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為中心,抽絲剝繭,梳理了中國傳統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探索現代中國應當涉取的經驗和教訓。作者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於世,本書中這一觀念初露頭角,「敘事不妨細致,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本書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
《萬曆十五年》由黃仁宇先生於1976年在美國所著,在國內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眾的注意。其實這一年大明王朝並沒有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不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這一年發生的許多瑣細小事,卻如青萍之末成為帝國走向崩潰的前兆。

元輔張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將戚繼光也在年底歿了,時年29歲的努爾哈赤在東北崛起了:始建宮室,布教令於部中,禁暴亂,戢盜竊,立法制……然而朝廷卻未予注意;西班牙無敵艦隊即將出征英吉利,揭開世界歷史新的一頁……


9.《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美的歷程》從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其中提出了諸如原始遠古藝術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器藝術的「獰厲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補」,楚辭、漢賦、漢畫像石之「浪漫主義」,「人的覺醒」的魏晉風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繪畫以及詩、詞、曲各具審美的三品類,明清時期小說,戲曲由浪漫而感傷而現實之變遷等等重要觀念,多發前人之所未發,此書於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達幾十萬冊。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韓文等多種譯本問世。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圍城》 作者:錢鍾書

《圍城》是中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作者錢鍾書1910—,江蘇無錫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留學英、法,是位學貫中西而富才情的學者。《圍城》動筆於1944年,完稿於1946年,其時,作者正蟄居上海,耳聞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蠻橫,「兩年裡憂世傷生」《圍城·序》,同時又堅韌地「錙銖積累地」把自己對人生、對學術的感悟與思考付諸筆端,先後完成了小說《圍城》和學術著作《談藝錄》。

就憑這部唯一的長篇小說,錢鍾書成為中國現代文學中小說大師級人物。本書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來,有多少人為它哭,為它笑,為它深深長嘆,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沖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錢鍾書的深入骨髓的洞見,通達超脫的生存智慧足以讓讀者品評再三。。

11.《活著》 作者:余華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 在我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來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分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那句老話: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而活著。

12.《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法國《讀書》雜志在評論《許三觀賣血記》時說道:這是一部精妙絕倫的小說,是朴實簡潔和內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余華目前正在創作一部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時間跨度很大的愛情故事,從文學風格上說,這將是一部與《許三觀賣血記》迥然不同的作品,這部小說將於明年初完成. 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長度的迷戀,一條道路,一條河流,一條雨後的彩虹,一個綿延不絕的回憶,一首有始無終的民歌,一個人的一生.這一切尤如盤起來的一捆繩子,被敘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盡頭. 在這里,作者有時候會無所事事.因為他從一開始就發現虛構的人物同樣有自己的聲音,他認為應該尊重這些聲音,讓它們自己去風中尋找答案.於是,作者不再是一位敘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聽者,一位耐心,仔細,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聽者.他努力這樣去做,在敘述的時候,他試圖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覺得自己應該是一位讀者.事實也是如此,當這本書完成之後,他發現自己知道的並不比別人多. 書中的人物經常自己開口說話,有時候會讓作者嚇一跳,當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話在虛構的嘴裡脫口而出時,作者會突然自卑起來,心裡暗想:"我可說不出這樣的話."然而,當他成為一位真正的讀者,當他閱讀別人的作品時,他又時常暗自得意:"我也說過這樣的話." 這似乎就是文學的樂趣,我們需要它的影響,來糾正我們的思想和態度.有趣的是,當眾多偉大的作品影響著一位作者時,他會發現自己虛構的人物也正以同樣的方式影響著他. 這本書其實是一首很長的民歌,它的節奏是回憶的速度,旋律溫和地跳躍著,休止符被韻腳隱藏了起來.作者在這里虛構的只是兩個人的歷史,而試圖喚起的是更多人的記憶.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次.

13.《牛虻》 作者:伏尼契

牛虻: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個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願被命運折磨的人。他深愛過兩個人——父親蒙坦里尼和高潔的女人瓊瑪,但後來的他一生都沒有再給機會讓他們來愛他。他的內
既是慷慨動人的革命書籍,又是高雅純正的文學名著,本書充滿深刻描寫人情人性的藝術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國和土地最寬的前蘇聯,《牛虻》擁有著無數的、幾代人的崇拜者。 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會的叛逆。年輕時經歷過幾番刻骨銘心的感情苦難。他曾因無知而鑄成大錯。他最熱愛的姑娘,給予他慘痛的心靈傷害;他尊敬的生父,卻是兇殘的政敵!然而他義無反顧地追真理,拋棄了愛情與生命――為義大利的獨立與自由。牛虻,成為青年人心中「堅強」的化身! 小說圍繞牛虻,戀人瓊瑪以及性格復雜的蒙泰尼里主教展開,線條簡明而又寫得波瀾起伏、驚心動魄,顯示了作者激越的感情世界和濃厚的藝術功力。

14.《呼嘯山莊》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呼嘯山莊》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說」,是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畢生的唯一力作。棄兒希刺克厲夫被「呼嘯山莊」的主人恩蕭收養,恩蕭的女兒凱瑟琳與他從小友愛,產生了熾烈的愛情。而莊主的兒子辛德雷卻仇恨他,老恩蕭死後,把他降為奴僕,百般凌辱。凱瑟琳為了得到「畫眉山莊」主人林頓的財產資助希刺克厲夫而嫁給了林頓。希刺克厲夫得知後憤然出走。幾年後,希刺克厲夫致富歸來,使辛德雷傾家盪產,並誘騙林頓之妹與他成婚,恣意虐待。凱瑟琳終因不能同希刺克厲夫結合而凄然病逝。

15.《塵埃落定》 作者:阿來

《塵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來的小說,該小說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壩地區,當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統治著,麥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塵埃落定》講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這當然是一個很民族化的題材。因為作家的族別,他的生活經歷,這個看似獨特的題材的選擇其實是一種必然,但小說並不囿不於民族題材,小說中涉及到的權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殺、愛情等話題都具有現代意義。這使《塵埃落定》在題材上不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義。《塵埃落定》寫的是歷史,但歷史也是一種現實,而這種現實得到更為充分的表達,它的面貌會更加文闊,更加深遠。同一種空間,也就是具有演繹多種故事的可能。關於這段歷史,阿來說「史是寫出了它的一種狀態,或者說是我對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6.《拿破崙全傳》 作者:劉樂土

1804年,在一個盛大無比的典禮中,拿破崙?波拿巴為自己加冕,成為法國的皇帝。他的法語帶著濃厚的科西嘉口音,看起來好像不大適宜做法國的領導人。可是他卻幾乎征服了整個世界。 他是一個軍事天才,鐵蹄踏遍了整個歐洲大陸和埃及……1815年,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滑鐵盧戰役里使他一敗塗地。拿破崙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一個英國的小島上,6年之後與世長辭。 拿破崙還是一位既愛江山,也愛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風流情債無數……他獵取美女芳心的招法,與他天才的軍事才幹一樣出類拔萃…… 本書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最公正、最生動、最細膩展示拿破崙軍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

17.《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達萊
喬戈的哥哥被仇家殺死,從那一刻起,喬戈的生活便離他而去。根據統治阿爾巴尼亞北部高原地區的卡努法典:如果一個人被殺死,他的家人必須為他報仇。喬戈無法擺脫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殺了那個兇手。在被死者家屬追殺之前,他被允許了三十天的休戰協定,於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兩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後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與喬戈的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是一對新婚夫婦。他們來自都市,對高原文化充滿嚮往。新娘迪安娜對被死亡威脅著的喬戈一見鍾情,與此同時,喬戈也想在四月轉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當人一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就陷入一場追殺或者殺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暫和倉煌。《破碎的四月》以簡潔、詩一般的筆調講述了一個人一個月的故事,卻反映了一個民族幾百年的固擾和悲劇性。

6、詩詞誦讀之星頒獎詞

詩歌會頒獎詞

不知你的詩歌會的內容,你參照一下這個吧,吧,根據你自己的內容再修改修改就行了-----------

1、最憂傷的憂傷者:子魚

頒獎詞:
什麼狀態是典型的悲觀主義者?何種情形是憂傷中的憂傷者?這兩個答案,我都是在子魚身上找到的。每個人在每個不同的狀態或者心境下都有過憂傷。但是,子魚的憂傷,隨影隨行,深入骨髓乃至靈魂。對著春花,一般人會心生喜悅,子魚卻會感傷其盛開的短暫。對著陽光,一般人會感到溫暖,子魚卻是滿心的凄涼。寧靜的星空,在他看來是紛擾;厚重的大地,在他感覺是喘息,風吹過森林,在他聽來是呻吟。從清晨到日暮,從日暮到清晨,憂傷如血液般在子魚的體內汩汩流淌。
有誰能夠像子魚一樣將憂傷刻在靈魂里?有誰能像子魚一樣一直戴著憂傷的眼鏡看待這個世界?所以,子魚,當之無愧的憂傷之王!
子魚作詩隨性隨情,不能以文辭苛求。若定要苛求,那麼,「星空的紛擾/ 大地的喘息/ 森林的呻吟/ 河水的流淌」中,流淌,是河水的自然狀態,與前幾個負面含義的詞彙顯然不搭。用「嗚咽」是否效果更好?
微瑕不掩玉。在子魚所做詩中,此詩乃屬上乘。

頒獎人寄語:
樂觀者和悲觀者都對這個世界作出了貢獻,前者發明了飛機,後者發明了降落傘。子魚,當你在悲觀憂傷的田野里奔跑時,希望你時常被開心、快樂和愉悅絆倒!

2、最樂觀的憂傷者:舊了心言,海的女兒

頒獎詞:
面對困難時,死都不怕,還怕活著么?面對危險時,活著都不怕,還怕死么?這,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面對憂傷時,心在痛苦中彷徨,眼睛卻在朝快樂的方向張望。這,就是樂觀主義者中的豬堅強。

在一片憂傷的洗禮中,舊了心言和海的女兒的詩讓我們看到了幾縷陽光。
舊了心言的作品與其說是詩,不如說是她自繪了一幅畫面、自述了不同心境間的轉換。突來的小雨,將平靜的心情拉到水平線下。然而,她並未就此沉浸憂傷中,而是即刻從心底調動起強大的力量來自我調節,。。。。。。讓心情再回至平靜淡然的水平線。
海的女兒的詩中所透露的顯然是更憂的憂傷。通過與靜夜裡的樹對比,通過「隱身的影像」、「風掀起波浪」這些意象的描述,讓人更為直觀感受到憂傷的深重。但是,在詩的第5節中,她開始自我調節,把個人的憂傷放置於群體生命的經歷中。最後一節中,依然把憂傷置於整個人類歷史的背景舞台,讓個體的憂傷顯得渺小而輕微。所以,詩的結尾處,內心終是燃起朝向快樂的希望。
不過,就語言與意境的表現力而言,舊了心言和海的女兒的這兩首即興詩似乎都缺少些寫詩的靈性。

頒獎人寄語:
生活像場夜宴,但是,十面埋伏。你們能突破埋伏,絕不僅僅因為自身內功了得,還因為你們擁有最厲害的暗器——來自家人愛人朋友的愛!所以,請一路走,一路感恩,一路惜愛,直至路盡頭!!

3、 最具悲憫之心的憂傷者:言為心聲

頒獎詞:
在其他人都將目光投向自我內心的憂傷時,言為心聲卻將目光投向了另外一個群體——孤單、孤獨而又憂傷的老人。對自我憂傷的關注,是小愛,當我們「憂吾憂以及人之憂」時,那就是一種升華的大愛。
讀罷這首詩,第一感覺,言為心聲是有靈性的寫詩人。某些文字的組合不僅帶有表達上的詩意,而且素描般真切得勾勒出一個寂寞憂傷的老人的影像。那無聊時撥動麻將的一聲「嘩啦」,那野貓的一聲哀鳴,將四周的寂靜與老人的寂寞襯托的充溢了整個空間,讓人心生傷感。
這首詩是言為心聲半個小時內的即興作品。第四節與其它小節相比,在表現力上稍弱。如果以足夠的時間來修改潤色,想必更佳。

頒獎人寄語: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失去了世界上曾讓你深愛讓你糾結讓你難過的人,最終,你化繭成蝶,將對他的感情,化作一份悲憫,睜大了關注老人們的眼睛。從此,獲得永生的平靜。

4、最具反思精神的憂傷者:風語

頒獎詞:
去年,七月的蓮,你打坐其前。以佛門子弟的姿態,閉目,超然脫俗於塵間。一絲戾氣,還在眉宇——你說。
今年,六月的蓮,初綻。若合掌於其前,是否,那一絲戾氣已不現?
人的一種成長,在於改變;人的另一種成長,在於不變。
風語的詩,即興而作。作者,以站在憂傷之上的姿態靜看憂傷。憂傷可分擔嗎?一定要分擔嗎?憂傷能傳染么?一定會傳染嗎?同一個人,不同的心態下,不同的境遇中,不同的階段里,極可能給出不同的答案。
願意分擔,是在乎的一種表現。就像我們看見所愛的人們陷入泥潭,會毫不猶豫的伸出雙手,而不會事先考慮自己是否也會陷入裡面。不願意分擔,是在乎的另一種表現。就像我們陷入泥潭,看見伸過來的手可能會毫不猶豫的推開,因為我們不願對方也深陷裡面。
每一個問題,似乎都有正反兩種極為合理的答案。
也許最好的情形是:不可分擔的憂傷,要獨自承擔,讓自我在人生的苦痛里錘煉,直至獲得心靈的淡然;可以分擔的煩憂,要敞開心胸,讓自己和他/她人都感受到關愛和被關愛的溫暖。後者,不正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親密關系的重要原因和意義么?

頒獎人寄語:
一直以來,你生活的態度如海綿,無論是放在撒哈拉沙漠,還是放在太平洋裡面,都有伸縮的彈性讓自己在起落中尋找合適的角度生存。你的內心總盛開著一朵蓮,無論內心的其它處是純凈的小溪還是污濁的河水。那蓮,以純潔盛開的姿態,從未改變。
如果有一天命運扼住你的喉嚨,相信,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是伸出手,去撓它的胳肢窩。是滴,在我眼裡,你的生命力就該如此的強悍。

5、最無助的憂傷者:葉葉梧桐

頒獎詞:
如果我看得到你的背影,它一定寫滿了憂傷,因為你把快樂都留在了前面。
葉葉梧桐的詩,同樣是即興而作,文字間充滿了來自心底的無助感。秋心是個愁。這首詩以秋風秋雨秋葉為背景,渲染了凄風苦雨中無助的憂傷與哀愁。結尾連續的三個排比問句,表達了對溫暖愛意呵護的渴求和想往。
整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以質朴的語言將累積在心底的憂傷與嚮往進行了即刻的表達。

頒獎人寄語:
快樂時我們想與人分享,憂傷時我們想有人分擔。人與人,是相互支撐的力量。但是,當我們把幸福和快樂都希冀在一個未知的影像上,就會將目光越過現實,在夢想的渴望與現實的落差中哀傷。不如,在心裡一點點積聚足夠的愛自我愛他人的能量。既相互支撐,又獨立擔當。

6、 最詩意的憂傷者:落花人獨立

頒獎詞:
紛亂人世間,除了對方,一切都是繁華的背景。那些為愛而哭而笑而痛而喜的日子,那樣的青春付出去可不可惜?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對愛情的吟誦幾乎是落花所有詩歌的主題。Blue,原本是兩句英文,但是讀到之後,立刻讓我有說不出的喜歡。用雙層含義的blue來形容天空的湛藍,來詮釋個體的憂傷。天空愈藍,憂傷愈深。文字間充滿詩意,於是我拿來翻譯,做了詩。
連句子都充滿詩意,自然不用說詩歌本身。落花略加修改之後,以回顧者的角度重新描述那日的天空,那人的心情,文字的表現力上更勝前者。
「甜蜜的憂傷」,題目本身就是矛盾修飾的手法,內容則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寫詩人「欲愛不行,欲恨不能」,「人已去,愛仍在」的糾結矛盾心理。

頒獎人寄語:
所有我們能觸摸到的東西都沒有永遠。因為渴望永遠,所以,我們不懈得在通往愛與情的路上如盲人般摸索。有跌倒,有痛,有傷。但是,愛,情,是我們靈魂深處純粹而堅定的一簇火焰,燃燒著,讓我們無法停止追逐的步伐。

7、 最夢幻的憂傷者:小橋流水

頒獎詞:
為什麼一段關系的建立需要雙方的同意,而一段關系的結束卻只需要單方的同意?
為什麼一個人已經離去,另一個人還會執拗得站在原地,沉溺於往昔的甜蜜,痛苦於自我的痴迷?
離開胡蘭成後,對人性有著通透睿智理解的張愛玲對這樣的問題有解么?
她送給胡蘭成的照片背後有句讓人為之動容的話:見了他,她變得低低的,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讀到小橋流水的詩,便想起了這句。小橋流水因為覺得這首詩沒有寫出憂傷而難過。可,求而不得,夢想而無法實現,本身不就是憂傷么?當然,詩文所營造出的調子並不悲傷,甚至是因為思念、嚮往、夢幻而靜靜喜悅著的。只是,當我們將目光從文字中脫離,褪去夢幻的外衣,看到杉樹和小溪永是隔著岸的距離,看到這只是小溪獨自存留的情意,憂傷才會陣陣襲來。

頒獎人寄語:
沒有夢幻的現實讓人傷悲。又或者,傷悲到不敢面對現實所以才有虛無的夢幻。然而夢幻的泡沫終究會在現實的風中破碎。所以,不若勇敢地面對。
男:你不嫁給我,我會死的。她,拒絕了他。70年後,他,死了。。。。。

8、 最孤獨的憂傷者:梔子花開

頒獎詞:
多年前,angel很小時,給她讀過一個童話故事。冬天,一群孩子堆了一個雪人,圍著他開心的游戲歌唱。後來,孩子們四散的要走了,雪孩子說,別把我一個人丟在這里呀,別走啊……可是,孩子們聽不懂它,終究蹦跳的走了,再也沒用回到這里。雪孩子便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原地。不知為何,讀完這個童話,很哀傷,耳邊總是會響起一個孩子哭泣聲音,別走啊,別走啊。
梔子花開的詩,我多半是不懂的。他擅長使用一些寓意的形象,比如這首詩中的鷹。因此,讀完他的詩,幾乎都會給我留下一個有些困惑的表情。詩歌的主題就像飄渺的孤鴻影,讓我無法清晰而敏銳的捕捉到。在他的詩前,我不再輕易地使用肯定的措辭或者語氣。
這首詩說與憂傷無關,可時間為何會停止?人只有哀傷時才會覺得時間過得緩慢吧。
這首詩里作者與鷹的邂逅,實際上是兩顆孤獨的心的邂逅,是兩個孤獨者之間無聲的對話。是這樣么?亦或者,是對自我孤獨的放飛?
又或者,鷹,寓意著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以孤獨而幸福的姿態來到作者的面前,並將這幸福交付到作者的心田。

頒獎人寄語:
當一隻小雞破殼而出的時候,正好有一隻烏龜經過,從此這只小雞背著蛋殼過了一生。
大家笑了嗎?
可是,誰不是背著一個隱形的殼來度過此生的呢?
陳果說,「孤獨是由思想帶來的氣質」。你一直封閉博客,在孤獨的大道上跑了那麼久,請問,這,都是因為你的思想太豐富了嗎?

9、 最具詩人潛質的憂傷者—— 易木

頒獎詞: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鄉,與我坐望於光陰的兩岸。——簡媜

向易木約詩時,他正和夥伴在騎行途中,是場沒有計劃,隨興而至,盡興而歸的騎行。因為雨天,他呆在旅店上網。我說,「易木,我的博友正在以憂傷為主題寫詩,你要來首嗎?」他說,「好啊」。可,不一會兒,他留言說,「突然發現,我現在亢奮的心境寫不出那東西,四個月前寫過一首,不知可否?」
我去看。他說,再換首一年前的吧。這個太短。於是,看到了這首「相忘江湖」。
我說,就它了。我喜歡。
是的,看到起首幾句,心裡就止不住的感慨感嘆,止不住的暗暗稱贊。年少的手寫出如此大氣而具有質感的文!無論語言還是意境都讓我眼前一亮。
易木看到我引用的倉央嘉措的詩,說,我喜歡「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我說,我也很喜歡這句,它說明為了一個人可以如何的甘心情願。易木說,這叫用情專一。
那麼,「相忘江湖」背後的標簽就應該是「用情專一」吧。一聲嘆息,一聲再見,從此隔離在光陰的兩岸。但,感念你予我以大地的厚重。即便離別的夜晚,也有水月流光和伴我的晚風。各自江湖,卻沒有哀愁,因為,你是我一心一意追逐的永遠的夢。

頒獎人寄語: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你對自由地嚮往/ 天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無牽掛/ 穿過幽暗地歲月/ 也曾感到彷徨/ 當你低頭地瞬間/ 才發覺腳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地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遠/ 盛開著永不凋零/ 藍蓮花
青春的歲月,我們身不由己/ 只因這胸中,燃燒的夢想/ 青春的歲月,放浪的生涯/ 就任這時光,奔騰如流水/ 體會著狂野,體會孤獨/ 體會這歡樂……

10、 最失落的憂傷者:月

頒獎詞:
心屬於你的,我借來寄託,卻變成我的心魔。
你屬於誰的,我剛好經過,卻帶來潮起潮落。————林夕

她華服盛妝,趕赴那場他會出現的舞會。誰知,至時,曲終人散,他從她的身邊飄然而過,無視地。
讀到月的詩,腦海里一閃而過的是如電影般的那樣一個畫面。但是,顯然,月的詩要比那個畫面優雅清淡的多。月的文字,看似平常,卻有別樣創出詩境的力量。
潔白的裙裾,婀娜的身影,是一個優雅美麗女子的形象。潔白的梔子花,濃郁的芳香,襯托著那份濃烈的情感。玻璃為何依然光亮如新?那是等待的人兒曾一遍遍擦拭。等待的人兒為何反復擦拭著玻璃?只為透過它看清心上人兒的模樣。不安的眼神,出賣了心底的焦慮。表面的漫不經心,掩不住張望時心底的渴望與緊張。近了,近了……時間停止,呼吸屏住……等待的心情被推向高潮。然而,出人意料的,高潮的情緒瞬間滑向最低潮,因為,他終究還是無視的走過,因為這原來只是一個人的等待。
月和我都喜歡席慕容。我的喜歡只在欣賞階段,月卻能得其精髓。席慕容有詩——「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當你走近/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月的詩與此詩殊途而同歸於一種主題。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卜運算元》的上半闕曾長久的掛在月的博客。月說,我喜歡憂傷,它寄居在我的靈魂里。是,即便在我們快樂時,憂傷也蟄伏在心底的某個角落,如同我們走在陽光下總拖著長長的影子。是以,憂傷,如影隨形。

頒獎人寄語:
桌子上的灰怎麼不見了?上面還有電話號碼呢。
人生總是這樣充滿著希冀失望快樂憂傷平靜煩惱……追求完美的你會為一件小事開心,也會為一件小事糾結。六月的天空湛藍,六月的微風清涼,願穿著潔白衣裙的你輕舞飛揚,把心永遠寄託在烏雲之上。

11、 最具古人情懷的憂傷者:掛掛

頒獎詞:
掛掛說,海,你不必評我的詞。我說,我挺想評,只是沒有這個功力。
掛掛,一年裡多半的日子南來北往。給人的感覺是一直行走在路上。看過炫目美景,嘗過可口佳餚,品過濃醇美酒,穿梭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休憩在萬家燈火的異鄉。於寂靜的深夜醒來,你可曾掀開窗簾的一角看閃爍星光?於車輪滾滾的時刻,你可曾獨自望著閃過的田野發呆迷茫?
我去掛掛的博客看他,但並不賞評他的詞,因為詞在我之外,怕擾了掛掛那份靜謐的情懷。
偶爾,會揣度,掛掛在熱熱鬧鬧喧喧囂囂的紅塵中奔波時,在怎樣的時刻,懷著怎樣的心情,駐足,平心,提筆,靜神,寫下這樣一個個文字,組合成一幅幅清冷淡雅,又略帶無奈憂傷的畫面? 是斜陽是清月是疏風是落紅是淡碧的圖;是暗傷是別離是無奈是嘆息的情。

頒獎人寄語:
你的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願一直如是。

12、 最哲思的憂傷者:相士逸塵

頒獎詞: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 蔣捷

相士逸塵的詩,是首被迫憂傷的詩,精雕細琢至幾乎渾然天成的地步。
這首詩與其說是在感嘆憂傷,不如說是作者站在憂傷之外,站在時間之外,看憂傷如何與時間交匯、重疊、相隨。
年輕時的憂傷,奔騰而上,來也洶洶,去也匆匆。星點瑣事便可成憂傷之源頭。但,年輕的心中畢竟還有花香鳥語的快意,還有綠意盎然的生機。年輕,多夢。夢想的翅膀,飛翔的時高時低,夢想的方向,展現的時而模糊時而清晰。
歷經世事滄桑,紅塵里打了無數個滾兒。中年的憂傷,緩緩而來,慢慢而去。但是憂傷的源頭在不停地匯入或淅瀝瀝或磅礴礴的雨,是以,仍然無法停歇。中年的心境,有著亂石嶙峋般的堅硬蒼涼,也有著水草豐和般的柔潤美好。曾因酒醉鞭名馬,唯恐情多累美人—— 中年的憂傷流淌過的是片多情的土地,你可聽見那土地上忽悲忽喜的歌?
心,在歲月的捶打中,發出溫潤的光澤。腳步,安安靜靜和著四季的節奏。人生的黃昏,任風沙飄揚,任荊棘叢生,憂傷的河流已不再汩汩的流淌。沉澱於心的,是世界多彩的模樣,是童年般簡單的目光。
年輕,有著無數的力量,無論是喜是憂,都會竭力的綻放。
中年,漸漸褪去年少的輕狂,既有大江東去的開闊胸襟,也難免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感慨惆悵。
老年,風雨悲歡俱成煙,輕又淡。

頒獎人寄語:
點評你的詩,讓我重新溫習了一遍這樣的感覺——小時候,有一次,我夢見自己在考試。醒來,發現我真的在考試。。。
有了米開朗基羅的精雕細琢,我們才能夠看到大衛;有了你的精雕細琢,我們才能夠看到對生命的哲思和敬畏。
最後,無論憂傷是條什麼樣的河,都希望你不要天天在裡面游泳。

13、最惆悵的憂傷者—— 無弦琴

頒獎詞:
最近,懷舊之風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燃燒過我好幾個博友的心田,言為心聲,風語,葉葉梧桐紛紛推出懷舊系列。風語說,回憶時可以讓自己的過去更豐盈些,欠缺的也好,破碎的也好,似乎在回憶中可以使之泛著迷人的光澤。葉葉梧桐說,回望可以得到些啟示,或者為現在增添些樂趣。言為心聲說,沒事,寫寫懷舊的小文章,感覺心情很輕松,平淡的日子也充實起來。
我也想知道,那些花開,那些日落,那些單純清澈的時光,那些明亮的青春,以及年少的憂傷,究竟是怎樣穿過我的身體,流淌的如此干凈。可是,如同曼幀對世均說,我們回不去了。我的往昔也在對我說,你回不去了。那些空白的記憶只能成為生命中永遠的留白。不需要滄海變桑田那麼久的時光,我就再也沒有了可以回歸的原鄉。那曾經滿是花樹的地方,已經變成一片寂寞的荒涼……
前日,黃昏,坐在河邊的石階,看到一個一歲多的小孩坐在推車里正以哭泣發泄著不滿:腳,使勁亂蹬著,手,上下揮舞著,淚水;一串串地流著。這是純粹的,並不懂得自抑的憤怒與傷心。那刻,就想起了無弦的這首「懷舊的距離」。如果坐著叮當貓的時光機器回到從前,看見可以這樣純粹自我表達的幼兒時的我們,會有怎樣一番感嘆?
懷舊的距離有多遠?無弦以漂亮的對比,精闢的暗喻和反復的詠嘆來告訴我們懷舊的距離比銀河更遙比天地更遠。想起「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飛鳥與魚的距離,一個在翱翔天際,一個卻深潛海底,」橫亘其間的是永遠不能交匯的平行線。
不僅懷舊的距離遙遠,那些「舊」中的情,亦是不可重來,不可復制,如青煙,早已消散。但是,懷舊的感覺如夏日一絲涼爽的風,如冬日一盞溫暖的燈,如夢中情人的那一張笑臉。所以,雖惆悵著距離的遙遠,懷舊,依然如年年歲歲南來北往的大雁,在人們的心頭不斷的展開要飛翔的翅膀。

頒獎人寄語:
1905年,愛因斯坦在相對論的空間理論中提出,If you could move at the speed of light, your time would stand still, if you could move faster than light, your time would move backward(如果你能夠以光的速度移動,你的時間將會靜止;如果你比光快移動的更快,那麼你的時間將會倒流)。
所以,如果你想穿過時光的隧道回到你感懷的過去,那麼,各位,就請從現在開始練習速跑吧!

14、最細膩的憂傷者—— 本是漁樵

頒獎詞:
未見流星很久。不是沒有流星出現,而是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在夜色里獃獃仰望過星空。
有雨的清晨,站在窗前,看著雨水歡快的落在河面,濺起微小的波瀾,看著柳樹在勁風的吹動下不停搖擺,看著對岸一個釣魚人靜坐青草間。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這樣詞很容易從腦海里閃過。
然後,坐在客廳,開始一粒粒的剝毛豆。青綠圓潤的豆粒從鼓鼓的莢中被取出。
四下安靜,內心澄清。獨自而不寂寞,孤單而不孤獨。
漁樵一個人行走在鄉下的夜色里,也有這樣的感覺吧?一個人日間的行走,我一直喜歡。是以,每每讀到漁樵獨自夜行的文字,都心有戚戚焉。古書中常寫,落魄政客走入大山或者走近大河,總有漁夫或者樵夫在悠然唱著頗有智慧或者禪意的歌。我們的漁樵或者不會這樣高歌,但是他的文字本身就是一首首令人難忘的歌——婉轉輕吟,幾許惆悵幾絲遐想,幾分哀傷又伴著要快樂的希望。
漁樵擅詞,詞中意境也頗彷徨憂傷。年輕時的漁樵是有故事的人,那故事如流星般絢麗而短暫,那灼熱卻在心底烙下一道凄美的弧線。無論是憂傷的詩句,憂傷的黃葉,還是憂傷的雨滴,都無法比擬這心底因此而慢慢氤氳的傷感。

頒獎人寄語:
我不會因為你寫下這首憂傷的詩,就認為你總是清冷而哀傷的。你愛笑,你重情,你孝順,你對生活有著無比的熱愛。相信,你心底的那道弧線,在歲月的打磨中,終有一天會變成美麗的彩虹。

7、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個人意識非常濃厚,對於規定的理論學習興趣不高。這樣,即使每個人都接受思想教育,也不過是一個月就全部忘掉的事情。因此,對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美好期望,我們首先應該培養一種認同意識,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接近理論、學習理論。
這種認同不是口頭的贊同,而應該是一種熱愛,一種下意識的反應。要培養出這種認同感,可能需要的是轉變宣傳、教育方法。課堂教育是需要的,可它不是全部。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因此,我認為應該更多的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多與社會相通。實踐不止出真知,還能讓人體驗真知,從而深刻認識認同真知。這樣,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觀念和吃飯睡覺一樣平常時,它自然就能外化於我們的日常行為中了。
2、用制度促成堅持。
我們需要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不是為了響應黨的號召的一時興起,而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而養成一個習慣,深入骨髓,成為一種優良品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然而,這種長期堅持正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大部分人都可能是在響應號召時做幾件事,但是熱度下去了,也就忽略了自己的行為。
因此,我認為,個人做不到時,就需要制度來幫助、來約束。很多時候,當一個人內在動力不足時,就需要外力來幫其塑形、塑性,這樣做並不是要抑制個性,而是希望一些應該成為社會共識的行為意識能夠為大多數人所擁有。
也許我們一開始會有些埋怨,但久而久之,習慣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後,我們就會心存感激。如果我們這一代的大部分人都能因此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深入生活,塑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那麼,以環境的感染力量,傳遞給下一代就不是很大的問題了。
3、發揮榜樣的力量。
大學生特別是大學生黨員,應該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激勵和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投身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浪潮中來。我們大學生要有把青春奉獻給事業的勇氣和擔當,把個人理想和國家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當好國家的「一線建設者」,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鋒。
在未來的一二十年裡,我們這一批大學生將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我們必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完成2020年第一個一百年到來之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第二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8、好書推薦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馬

《教父》 作者:馬里奧·普佐

《蘇菲的世界》 作者:喬斯坦·賈德

《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陳忠實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達萊

《萬曆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

《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圍城》 作者:錢鍾書

《湯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塵埃落定》 作者:阿來

《根》 作者:亞歷克·黑爾

《生命從明天開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著》 作者: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余華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嘯山莊》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崙全傳》 作者:劉樂土

《曹禺劇本選》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銅城除過河南人之外,從北方黃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區貧困縣漫流來的鄉民也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有了煤炭業,這里就成了中國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來無數尋找生活出路的人。在這個口音五花八門的「聯合國」里,由於河南人最多,因此公眾交際語言一般都用河南話。在銅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幾句河南腔,哼幾句嗯嗯啊啊的豫劇。 這城市四周全是山樑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農業人口遠比不上黃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說和擁擠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為事農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這些山山峁峁竟然長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還有一些樹木梢林,顯得比黃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風光。每當入秋之時,有些山上紅葉如火,花團錦簇般奪人眼目…… 山樑土峁間,由於地層深處挖掘過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時有下陷,令人觸目驚心的大裂縫往往撕破了幾架山樑,甚至大冒頂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圍里氏三級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華里處就是黃河,它帶著成千上萬噸泥沙沉重地喘息著淌向東方…… 城市在這條狹長的山溝里只能擺下一條主街。那商店鋪面,樓房街舍,就沿著這條蜿蜒曲折的街道,沿著鐵路兩側,沿著那條平時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鱗次櫛比,層層疊疊,密集如蜂房蟻巢,由南到北鋪排了足有十華里長。 火車站位於城市中心。一幢長方形的候車室塗成黃色,在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裡顯得富麗堂皇。除過南郊軍民兩用的飛機場,火車站不大的廣場也許是市內最為開闊的地方了。 火車從這里向南,穿越綠色的中部平原,五六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省城。而向西,向東,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鄰近幾個省份。這個火車站每天上下午分別和省城對開兩趟快慢客車,其餘就全都是運煤車了。 從隴海鐵路岔出來的這條支線,它的最後一節鐵軌並沒有在這個車站終止。這鋼鐵階梯又在這里岔出兩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東西兩面二十多個礦區。 外地人提起銅城,都知道這是個出煤的地方,因此想像這城市大概到處都堆滿了煤。其實,銅城邊上只有一兩個產量很小的煤礦,其餘的大礦都在東西兩面那些山溝里。 當你沿著鐵路支線拐進這些山溝,便會知道那裡有著多麼龐大的世界。這些相距只有十來里路的煤礦,每個礦區都有上萬名工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幾乎都超過了一個山區縣城的規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聳的井架,隆隆的機聲,喧囂的聲浪,簡直使人難以置信這些小小的山溝山灣,怎麼能承載了如此大的負荷?

2.《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一個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展現了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垂涎。作品清新流暢、質朴無華,以細膩的筆觸探測人的心靈,讀後盪氣回腸,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一本風靡全亞洲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曾高居日本文學史上的「超級暢銷書」。
這當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樹的代表作。許多人認識這位日本人就是從這本書開始。全書以回憶為線索,表達了青少年面對青春期的孤獨困惑以及面對成長的無奈、無聊。村上通過年輕人在社會壓力下無法擺脫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強調了他在以後書中不斷反復強調的主題:生命的悲哀與無力感。

這是一部傷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後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美麗晶瑩的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後或並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渡邊約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遠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於一次偶然相遇,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我本人認為,內容錯綜復雜,不仔細看,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馬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法老號大副唐泰斯受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獄友法里亞神甫向他傳授了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唐泰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本書充滿浪漫的傳奇色彩,章章奇特新穎,引人入勝。
故事性很強, 很耐讀!

5.《教父》 作者:馬里奧·普佐

這是是1969年美國出版的長篇小說,是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曾連續70周排名暢銷榜,37年銷量達2000萬冊。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電影,發行世界各國,受到普遍歡迎,據小說改編的三部電影有兩部獲奧斯卡獎。《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種根植於美國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悅因素,使讀者近距離觀察到一個令人震顫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階層,獻給讀者一場凶險生活方式的饗宴。 黑幫故事的經典~!

6《蘇菲的世界》 作者:喬斯坦·賈德

風靡全球、超級暢銷的哲學奇書
全世界最易讀懂的哲學書
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
20世紀百部經典著作之一
1994年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與"最優秀作品獎"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於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於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7.《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雖然只有十幾萬字,它卻在美國社會上和文學界產生過巨大影響。1951年,這部小說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他們紛紛模仿主人公霍爾頓的裝束打扮,講「霍爾頓式」的語言,因為這部小說道出了他們的心聲,反映了他們的理想、苦悶和願望。經過30多年來時間的考驗,證明它不愧為美國當代文學中的「現代經典小說」之一。現在大多數中學和高等學校已把它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正如有的評論家說的那樣,它「幾乎大大地影響了好幾代美國青年」。

8.《萬曆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

明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國歷史上原本是極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該年前後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為中心,抽絲剝繭,梳理了中國傳統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探索現代中國應當涉取的經驗和教訓。作者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於世,本書中這一觀念初露頭角,「敘事不妨細致,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本書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
《萬曆十五年》由黃仁宇先生於1976年在美國所著,在國內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眾的注意。其實這一年大明王朝並沒有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不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這一年發生的許多瑣細小事,卻如青萍之末成為帝國走向崩潰的前兆。

元輔張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將戚繼光也在年底歿了,時年29歲的努爾哈赤在東北崛起了:始建宮室,布教令於部中,禁暴亂,戢盜竊,立法制……然而朝廷卻未予注意;西班牙無敵艦隊即將出征英吉利,揭開世界歷史新的一頁……


9.《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美的歷程》從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其中提出了諸如原始遠古藝術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器藝術的「獰厲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補」,楚辭、漢賦、漢畫像石之「浪漫主義」,「人的覺醒」的魏晉風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繪畫以及詩、詞、曲各具審美的三品類,明清時期小說,戲曲由浪漫而感傷而現實之變遷等等重要觀念,多發前人之所未發,此書於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達幾十萬冊。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韓文等多種譯本問世。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圍城》 作者:錢鍾書

《圍城》是中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作者錢鍾書1910—,江蘇無錫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留學英、法,是位學貫中西而富才情的學者。《圍城》動筆於1944年,完稿於1946年,其時,作者正蟄居上海,耳聞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蠻橫,「兩年裡憂世傷生」《圍城·序》,同時又堅韌地「錙銖積累地」把自己對人生、對學術的感悟與思考付諸筆端,先後完成了小說《圍城》和學術著作《談藝錄》。

就憑這部唯一的長篇小說,錢鍾書成為中國現代文學中小說大師級人物。本書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來,有多少人為它哭,為它笑,為它深深長嘆,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沖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錢鍾書的深入骨髓的洞見,通達超脫的生存智慧足以讓讀者品評再三。。

11.《活著》 作者:余華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 在我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來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分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那句老話: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而活著。

12.《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法國《讀書》雜志在評論《許三觀賣血記》時說道:這是一部精妙絕倫的小說,是朴實簡潔和內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余華目前正在創作一部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時間跨度很大的愛情故事,從文學風格上說,這將是一部與《許三觀賣血記》迥然不同的作品,這部小說將於明年初完成. 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長度的迷戀,一條道路,一條河流,一條雨後的彩虹,一個綿延不絕的回憶,一首有始無終的民歌,一個人的一生.這一切尤如盤起來的一捆繩子,被敘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盡頭. 在這里,作者有時候會無所事事.因為他從一開始就發現虛構的人物同樣有自己的聲音,他認為應該尊重這些聲音,讓它們自己去風中尋找答案.於是,作者不再是一位敘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聽者,一位耐心,仔細,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聽者.他努力這樣去做,在敘述的時候,他試圖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覺得自己應該是一位讀者.事實也是如此,當這本書完成之後,他發現自己知道的並不比別人多. 書中的人物經常自己開口說話,有時候會讓作者嚇一跳,當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話在虛構的嘴裡脫口而出時,作者會突然自卑起來,心裡暗想:"我可說不出這樣的話."然而,當他成為一位真正的讀者,當他閱讀別人的作品時,他又時常暗自得意:"我也說過這樣的話." 這似乎就是文學的樂趣,我們需要它的影響,來糾正我們的思想和態度.有趣的是,當眾多偉大的作品影響著一位作者時,他會發現自己虛構的人物也正以同樣的方式影響著他. 這本書其實是一首很長的民歌,它的節奏是回憶的速度,旋律溫和地跳躍著,休止符被韻腳隱藏了起來.作者在這里虛構的只是兩個人的歷史,而試圖喚起的是更多人的記憶.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次.

13.《牛虻》 作者:伏尼契

牛虻: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個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願被命運折磨的人。他深愛過兩個人——父親蒙坦里尼和高潔的女人瓊瑪,但後來的他一生都沒有再給機會讓他們來愛他。他的內
既是慷慨動人的革命書籍,又是高雅純正的文學名著,本書充滿深刻描寫人情人性的藝術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國和土地最寬的前蘇聯,《牛虻》擁有著無數的、幾代人的崇拜者。 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會的叛逆。年輕時經歷過幾番刻骨銘心的感情苦難。他曾因無知而鑄成大錯。他最熱愛的姑娘,給予他慘痛的心靈傷害;他尊敬的生父,卻是兇殘的政敵!然而他義無反顧地追真理,拋棄了愛情與生命――為義大利的獨立與自由。牛虻,成為青年人心中「堅強」的化身! 小說圍繞牛虻,戀人瓊瑪以及性格復雜的蒙泰尼里主教展開,線條簡明而又寫得波瀾起伏、驚心動魄,顯示了作者激越的感情世界和濃厚的藝術功力。

14.《呼嘯山莊》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呼嘯山莊》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說」,是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畢生的唯一力作。棄兒希刺克厲夫被「呼嘯山莊」的主人恩蕭收養,恩蕭的女兒凱瑟琳與他從小友愛,產生了熾烈的愛情。而莊主的兒子辛德雷卻仇恨他,老恩蕭死後,把他降為奴僕,百般凌辱。凱瑟琳為了得到「畫眉山莊」主人林頓的財產資助希刺克厲夫而嫁給了林頓。希刺克厲夫得知後憤然出走。幾年後,希刺克厲夫致富歸來,使辛德雷傾家盪產,並誘騙林頓之妹與他成婚,恣意虐待。凱瑟琳終因不能同希刺克厲夫結合而凄然病逝。

15.《塵埃落定》 作者:阿來

《塵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來的小說,該小說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壩地區,當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統治著,麥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塵埃落定》講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這當然是一個很民族化的題材。因為作家的族別,他的生活經歷,這個看似獨特的題材的選擇其實是一種必然,但小說並不囿不於民族題材,小說中涉及到的權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殺、愛情等話題都具有現代意義。這使《塵埃落定》在題材上不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義。《塵埃落定》寫的是歷史,但歷史也是一種現實,而這種現實得到更為充分的表達,它的面貌會更加文闊,更加深遠。同一種空間,也就是具有演繹多種故事的可能。關於這段歷史,阿來說「史是寫出了它的一種狀態,或者說是我對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6.《拿破崙全傳》 作者:劉樂土

1804年,在一個盛大無比的典禮中,拿破崙?波拿巴為自己加冕,成為法國的皇帝。他的法語帶著濃厚的科西嘉口音,看起來好像不大適宜做法國的領導人。可是他卻幾乎征服了整個世界。 他是一個軍事天才,鐵蹄踏遍了整個歐洲大陸和埃及……1815年,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滑鐵盧戰役里使他一敗塗地。拿破崙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一個英國的小島上,6年之後與世長辭。 拿破崙還是一位既愛江山,也愛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風流情債無數……他獵取美女芳心的招法,與他天才的軍事才幹一樣出類拔萃…… 本書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最公正、最生動、最細膩展示拿破崙軍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

17.《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達萊
喬戈的哥哥被仇家殺死,從那一刻起,喬戈的生活便離他而去。根據統治阿爾巴尼亞北部高原地區的卡努法典:如果一個人被殺死,他的家人必須為他報仇。喬戈無法擺脫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殺了那個兇手。在被死者家屬追殺之前,他被允許了三十天的休戰協定,於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兩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後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與喬戈的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是一對新婚夫婦。他們來自都市,對高原文化充滿嚮往。新娘迪安娜對被死亡威脅著的喬戈一見鍾情,與此同時,喬戈也想在四月轉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當人一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就陷入一場追殺或者殺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暫和倉煌。《破碎的四月》以簡潔、詩一般的筆調講述了一個人一個月的故事,卻反映了一個民族幾百年的固擾和悲劇性。

9、誰有600字讀後感

有趣的童年
——《朝花夕拾》讀後感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裡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裡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里,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么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老人與海:
桑提亞哥(Santiago)是個可憐的老頭——看上去似乎是的。海明威(Hemingway)以自己精煉的語言塑造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海明威並沒有給予老人成功,卻賦予老人在壓力下優雅而堅韌的形象。

老漁夫在海上一無所獲地漂流了84天後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marlin),這是一條比他的漁船還長2英尺的魚,是在拖著漁船整整兩天兩夜之後才被刺死的。老人的命運似乎並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鯊魚,經過殊死的搏鬥,馬林魚只剩下一副骨架。

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沒有讓老人桑提亞哥成功,卻以光禿禿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我和你奉陪到死」——這個硬漢面對挑戰如是說。暗喻他自身的英雄主義所在,還有他趨向堅韌的力量。故事的頭尾,都出現了名叫明諾林(Manolin)的男孩——他希望繼承老人的事業。何止捕魚的事業要被傳承,這副錚錚鐵骨又何嘗不為我們所崇敬、所供奉、所學習呢。在老人的故事裡為什麼有這個孩子的出現?年輕,象徵著力量和希望,即便是老人,他的內心同樣是年輕的。文中多次描寫到獅子,阿非利加海灘上,獅子在笑鬧嬉戲,它們浮現在老人的夢中,一直在老人的心中,同樣揭示了老人永遠不會老的意志。

海明威的這部小說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這個骨頭里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麼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如海一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為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不妨將鯊魚看作打擊,吃掉你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說的:「它沒有打敗你,它沒有。」 ("He didn't beat you. Not the fish.")

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簡愛: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斗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著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里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僅這一步就能獨立嗎?我認為,不會的。畢竟女性的獨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種徹底的勇氣,就像簡愛當年毅然離開羅切斯特一樣,需要「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和膽量。我想,這應該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應該是走向獨立的決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倔強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感動。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里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個暑假,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再一次讀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是蘇聯社會主義文學中最輝煌的名著,已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描寫了十月革命以後,第一代蘇維埃青年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之下,為了鞏固政權、恢復國民經濟,同國內外敵人和各種困難展開斗爭的事跡。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生於普通工人的家庭,從童年時起飽受艱苦生活的磨難,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早就播下了階級仇恨的種子。十月革命後,他帶頭參加紅軍,轉戰疆場,浴血奮戰,曾多次負傷,最後不得不轉業到地方工作。後來,他的傷情惡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了。他在殘廢後,毫不灰心,還要頑強學習努力工作,並且開始了文學創作.他卻毅然拿起筆來,摸索著,堅持寫,
每寫一個字,他都要付出極其艱苦的勞動。經過頑強的努力,他終於成功地寫出了小說《在暴風雨里誕生》的前幾章。讀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當我讀到保爾在雙腳殘疾和雙目失明,可他還堅持寫作.讀著讀著,我禁不住熱淚盈眶,心潮澎湃,時我也受益非淺.保爾那堅強勇敢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是多麼可貴,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跟保爾比起來,我是多麼渺小啊。談堅強和勇敢,我真不好意思講,每次摔倒後哭鼻子的是誰?是我;每次遇到困難的事後退的是誰?也是我。想起那一件件往事,真是無比羞愧。
讀了文章之後,我要像保爾?柯察金一樣,要有堅強的意志,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了,也不要放棄,你要站起來,繼續往前走,成功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只有我們有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樑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讀《紅樓夢》有感

《紅樓夢》是悲劇,但在人類對美好的人性、人情和美的追求上確實勝利的。它集中了人性最本質的東西——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心靈也是脆弱的,就如林黛玉那樣。
「兩彎似蹙非蹙柳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如此美人,最終卻落的個憂郁而死,只因她一心追求愛情的永恆與唯一。
寶黛的愛情源自太虛幻境中的木石前盟,再加上紅塵中的兩小無猜,雙方遂有了私訂終身的意願。從一開始的一見傾心到後來的心心相印,以及最後的心灰意冷。他們愛情的產生與發展正是兩顆純潔高尚的「心」相互碰撞溝通和彼此認同的過程。但在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里,這只能存在兩顆真誠的心間,雙方的愛情沒有任何的承諾和物質保障。
寶釵是一個復雜的矛盾糾葛體,是一個委婉內斂的人她從小受到正統教育的熏陶,深受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毒害,為人行事遵守三從四德,綱紀倫常,但實際上她對諸如《牡丹亭》、《西廂記》等禁書瞭然於胸。寶玉和寶釵的愛情一開始並沒有得到賈府上下的默許,實際起初賈母也許更傾向於黛玉或是寶琴。但隨著情節的發展,寶釵和寶玉的愛情才得到了賈家上下的心照不宣。
「賈寶玉奇緣識金鎖,薛寶釵巧合認通靈」。他們的愛情是大家認定的金玉良緣,是建立在世俗的物質基礎和家族利益上的愛情,也是造成他們悲劇性結尾的原因之一。
為了真愛的人可以拋棄一切世俗名利,甚至可以背上不仁不義不中不孝的罪名。這就是作者曹雪芹對精神愛情的高度贊揚。後來寶玉中舉,寶釵懷孕,可他卻遁入空門,說明作者在精神追求和世俗情感方面的矛盾,也集中體現作者堅定崇高的愛情觀。寶黛的愛情是個大悲劇,寶玉和寶釵的愛情也是個大悲劇,曹雪芹對兩者結局是矛盾的,但無疑都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曹雪芹曾慘痛地寫道:「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愛情既是生活中的幸福之源,又是逃避人生的避難所。在《紅樓夢》里,愛情是宿命的,愛情本身就是悲劇,是人的悲劇,是人的世界的悲劇。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只不過是兩種悲劇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在本質上是相通的,那就是它們都是理想追求與現實世界的相互沖突,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們生活在由情感的鎖鏈所組成的世界,而在情感的鎖鏈中,必不可少的是愛情這個環扣。在紅樓夢,在大觀園里,愛情是永恆的,永恆使我們選擇了它,永恆的愛情成了可塑性的話題。它引起了我們對人性的思考,對生活的思考。
人活在世上,雖然有許多煩惱和痛苦,但是我們卻從沒有放棄過追求理想和美,曹雪芹是這樣,我們也應該是這樣,歷史正因為這樣而繼續向前發展。

讀《吶喊》有感
《吶喊》小說集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的作品。讀過那麼多的文學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過後盪氣回腸,久久不能忘懷。 《狂人日記》,「瘋言瘋語」可所說的卻未必不是真話。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社會的真實寫照。恐怖的封建壓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條條靈魂;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在那樣的吃人社會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當一個吃人者,在哪裡還有純白的靈魂?那是發自內心的狂呼。任一個被壓迫,被禮教呀得喘不過氣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發出這樣的吶喊。可是,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人們卻沒有勇氣發出這樣的吶喊!狂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瘋,使他擺脫了封建禮教的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只有瘋子才有權利擁有純凈的靈魂,希望這社會都是瘋子! 科舉制度,八股取士,幾千年來抹殺了多少有識之士,磨去多少個性的稜角,它所塑造的是無數條沒有思想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多少人為了那四書五經竭盡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傑為了功名盡折腰。《孔乙己》是繼《狂入日記》後第二篇評擊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因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迫也當起「樑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脫,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倖免於難,這是多麼諷刺! 《阿Q正傳》是《吶減》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戶曉,因為它「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魯迅《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即表現國民性的弱點。阿Q性格極其復雜,充滿矛盾。他質朴而又愚蠢,受盡剝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視現實,妄自尊大;對權勢者有著本能的不滿,表現出某種自發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傳統觀念和正統思想的嚴重影響。但作為他的主要性格特徵的是他的「精神勝利法」(通稱「阿Q精神」),即在接連不斷的失效中隨時幻想自己是勝利者,用以自寬自解,自欺欺人。這種精神勝利法使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悲慘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奴隸生活中去。 沒有華麗的語言,故事也並不引入入勝,在魯迅的作品裡,表現的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他的作品尖銳有力評擊地評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他的言語犀利,像尖刀一樣直刺敵人的心臟。同時,魯迅先生也對生活在這樣社會的人們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希望通過《吶喊》小說集的吶喊,喚醒麻木的靈魂,被壓迫的人們,都來吶喊吧!都來反抗吧!

10、推薦基本文學性比較高的書

  1 《追憶似水年華》 普魯斯特
似水年華,靜靜流淌,文學具有讓人安靜的力量。
2 《鐵皮鼓》 君特•格拉斯
成人思想,孩子身體。深刻的寓言。
3 《情人》 杜拉斯
這是一本讓人可以哭出來的書,這還是一本可以讓人不再單純的書。
4 《麥田裡的守望者》 塞林格
青春的苦悶,一覽無遺。
5 《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 弗蘭茨•卡夫卡
當現實太過於現實,就變成了荒誕。
6 《百年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
拉美魔幻主義代表作,想像力驚人。
7 《紅與黑》 司湯達
於連的悲劇,現在也仍在上演。
8 《白鹿原》 陳忠實
白嘉軒,一個一輩子不彎腰的陝西鄉紳,書就一個遒勁的「人」字。
9 《名人傳》 羅曼•羅蘭
耳聾的貝多芬、悲劇天才米開朗基羅和博愛的托爾斯泰。給予我們精神支撐。
10 《圍城》 錢鍾書
知識分子的圍城,愛情的圍城,婚姻的圍城~~作者深入骨髓的洞見,令人嘆服。
11 《活著》 余華
據此改編電影《活著》被評為中國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書比電影還要好。
12 《許三觀賣血記》 余華
與活著一樣,告訴我們怎麼去承受苦難和壓力。
13 《兄弟》 余華
有力度的家族歷史和中國式個人奮斗,非常深刻的人性揭示。
14 《平凡的世界》 路遙
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一生的艱難曲折與堅韌不拔。

與米開朗基羅深入骨髓肌膚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