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移植的原理

骨髓移植的原理

發布時間:2020-08-11 01:10:44

1、為什麼只有骨髓移植療法才能治療白血病?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復制能力,可以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的早期未分化細胞。雖然造血幹細胞的研究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但是廣泛深入地研究各種幹細胞的生物特性和分化機制,以及對幹細胞在體外進行改造和修飾從而用來治療疾病的「幹細胞生物工程」只是在最近三年才蓬勃展開。



造血幹細胞好比人體造血器官的"種子",我們的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都是由它分化、成熟而來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最為有效的方法,此外,許多惡性腫瘤和遺傳性疾病,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也可通過此方法獲得治癒。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原理與骨髓移植完全相同,只是造血細胞的採集方式不同。造血幹細胞絕大部分存在於骨髓中,骨髓移植是需要通過骨髓穿刺從骨髓腔中抽取骨髓,然後採集造血幹細胞輸入患者體內;幹細胞移植則是採用促使造血幹細胞從骨髓中釋放到血液中,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細胞。


施行骨髓移植術,志願捐獻者需要上局部麻醉,並在髂骨上多次鑽洞抽取骨髓混合液數百毫升;幹細胞移植術只需從志願者的靜脈中采血,並通過機器富集,將血液回輸人體,只需50毫升的幹細胞,由於進出的總量平衡,採集後供者不會產生循環系統的紊亂,對人體很安全。

2、骨髓移植是誰發明的

LZ您好
骨髓移植准確說是這個醫療技術專利的核心
屬於愛德華·唐納爾·托馬斯(美國)
他最早是1950年起,在狗身上做骨髓移植的實驗。但之後在1968年之前,他給人做了200多例骨髓移植,只有3例存活。這使其採取一連串措施,以克服植體到宿主反應的發生及防治,使得之後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大增。
但解決移植排斥,了解其原理的人是法國的讓.多塞(包含但不限於骨髓移植問題)

3、移值骨髓原理是什麼?

什麼是骨髓?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骨髓有什麼作用?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於一種不斷的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產生生成各種細胞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簡單的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什麼是骨髓移植?骨髓移植,簡單地說就是將正常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不正常或失去造血功能的骨髓里,恢復病人的造血機能。骨髓移植主要用於治療那些疾病?骨髓移植是一種相當先進的治療方法,主要用來治療急慢性白血病、嚴重型再生不良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以及現在更進一步嘗試治療轉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骨髓的來源骨髓移植有自體骨髓移植和異體骨髓移植之分,顧名思義,自體骨髓移植的骨髓來自患者本人,異體骨髓移植的骨髓來自捐獻著。

4、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的原理大家知道嗎?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復制能力,可以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的早期未分化細胞。雖然造血幹細胞的研究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但是廣泛深入地研究各種幹細胞的生物特性和分化機制,以及對幹細胞在體外進行改造和修飾從而用來治療疾病的「幹細胞生物工程」只是在最近三年才蓬勃展開。

造血幹細胞好比人體造血器官的"種子",我們的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都是由它分化、成熟而來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最為有效的方法,此外,許多惡性腫瘤和遺傳性疾病,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也可通過此方法獲得治癒。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原理與骨髓移植完全相同,只是造血細胞的採集方式不同。造血幹細胞絕大部分存在於骨髓中,骨髓移植是需要通過骨髓穿刺從骨髓腔中抽取骨髓,然後採集造血幹細胞輸入患者體內;幹細胞移植則是採用促使造血幹細胞從骨髓中釋放到血液中,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細胞。施行骨髓移植術,志願捐獻者需要上局部麻醉,並在髂骨上多次鑽洞抽取骨髓混合液數百毫升;幹細胞移植術只需從志願者的靜脈中采血,並通過機器富集,將血液回輸人體,只需50毫升的幹細胞,由於進出的總量平衡,採集後供者不會產生循環系統的紊亂,對人體很安全。

5、請問骨髓移植是不是器官移植啊

器官移植的一種,將正常骨髓由靜脈輸入患者體內,以取代病變骨髓的治療方法。用以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用此療法均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得到長生存期乃至根治
骨髓移植分兩類

一類為異基因骨髓移植(1970年代以來臨床應用,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它需有與患者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相匹配的同胞兄弟、姐妹以及極少數的無親緣關系的供髓者所輸入的異體骨髓,或家庭成員間如父母和子女的骨髓移植;以及與患者HLA不很匹配的無關供者的骨髓。非同胞的兄弟姐妹雖HLA相匹配,但易發生輕重不等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在後一種情況更嚴重。另一類為同基因骨髓移植,即極少數的同卵雙胎孿生兄弟或姐妹間的骨髓移植。

還有一類為自體骨髓移植(ABMT)。此類骨髓移植開展較晚,80年代應用於臨床。用自身的骨髓,不需供髓者,此法簡便,易於推廣,可用於獨生子女,並且無GVHD的發生。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種實體瘤的治療。

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基因位點同時存在於兩條第6號染色體的短臂上,每條上又由緊密連鎖的復雜的基因位點組成。每個位點都由幾個或幾十個等位基因中的一個組成。在細胞膜上,目前所發現的抗原已有200種左右。在實驗室目前所能檢測到的HLA抗原只有HLA-A-B-C、-D/DR 這幾大類。實驗室所測得兩人之間這幾種抗原相符合,不等於兩人的全部抗原中沒有不相符之處。在同胞兄弟、姐妹中從父母各接受一條染色體上每種基因的一個,所以是單倍體基因遺傳。同胞兄弟姐妹間基因配合方式完全相同率僅佔25%,父母與子代間總有一個單一型染色體上HLA的A、B等位點的配合不同,故除同卵的孿生兄弟或姐妹外,家庭成員間及無關供者間HLA相匹配的機率是極少的。

HLA最初是作為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被發現的,其基因編碼所表達的抗原,參予控制免疫識別及細胞亞群間相互作用,故HLA不相匹配對移植物與受者組織之間的相互排斥有影響。臨床上一方面可產生移植物不能植活,另一方面可產生輕重不等的急性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現為皮膚、肝臟和胃腸道病變,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此,HLA的組織配型對供髓者的選擇和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是重要環節之一。

約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經過異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達3年以上長生存期,部分已達5~6年以上。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約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謂根治。有人比較了只用常規聯合化學治療,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僅一年左右。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生存期平均3~4年,病程雖緩慢,但用目前化療方法無根治的可能。因此,骨髓移植所取得的療效較常規化療為佳。對淋巴瘤及其他實體瘤應用自體骨髓移植亦可達到根治的目的。

6、骨髓移植的原理是什麼?

骨髓移植。其原理是:先用強大的射線把患者骨髓內的細胞徹底、干凈地殺滅,然後再把健康人的骨髓中的幹細胞置入,這種幹細胞就會很快在患者的骨髓中「生根、開花、結果」。

7、骨髓移植的原理是什麼?

選擇合適的病人,適當的時機。以白血病為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在第一次完全緩解期(此時體內仍有≤白血病細胞)、慢粒在慢性期,用超大劑量的化療加放療進行預處理,使病人體內的白血病細胞進一步殺滅。同時使病人機體的免疫機制及骨髓功能極度抑制,使後者難以自身恢復,然後將供者(適用於急性與慢粒白血病)或事先取出的自體的骨髓(僅適用於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期)由靜脈輸注給病人,得以解救,並注意其間可能出現的出血感染等合並症,採取有效的相應措施,等待正常的造血功能在數周內重建,以達到根治。

8、用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的原理是?

道理很簡單,替換癌變和功能低下的造血細胞。

9、骨髓移植可以治什麼病?

一旦骨髓出現造血功能障礙,如臨床上較常見的再生障礙性貧血——上述細胞成分全都減少,白血病——白細胞功能減退、喪失,都會引起死亡。

目前根治這些疾病的方法就是骨髓移植。其原理是:先用強大的射線把患者骨髓內的細胞徹底、干凈地殺滅,然後再把健康人的骨髓中的幹細胞置入,這種幹細胞就會很快在患者的骨髓中「生根、開花、結果」。

與骨髓移植的原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