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疾病需要進行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代醫學進步的成果之一。骨髓移植技術復雜,設備較多,耗資大,並發症亦較多,是一種危險性較大的治療方法。一般只在生命受到極大威脅的病人身上試用。如何解決骨髓移植中的各種問題,擴大骨髓移植的治療范圍,是醫學研究的課題之一。
在20世紀60~70年代中期,異體骨髓移植技術發展較快,自體骨髓移植的進展相對緩慢。到20世紀80年代,對自體骨髓移植的興趣日益增長,並取得了不少進步。異體骨髓移植仍在不斷前進。至今,骨髓移植已成為治療某些致命性造血系統疾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2、骨髓有哪些功能?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有些葯物如氯黴素及呋喃類,在長期大量使用後,可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兩類,紅骨髓內涵不同發育階段的紅細胞和某些白細胞及脂肪組織。
骨髓
①藏於骨腔中的髓質。《素問·平人氣象論》:「臟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②指病在骨髓,喻疾病部位較深。《靈樞·寒熱病》:「絡脈治皮膚,……經脈治骨髓、五臟。」
什麼是骨髓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髂骨、肋骨)和不規則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骨髓有什麼作用
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於一種不斷的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產生生成各種細胞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簡單的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骨髓移植
(英文: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 )
器官移植的一種,將正常骨髓由靜脈輸入患者體內,以取代病變骨髓的治療方法。用以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用此療法均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得到長生存期乃至根治。
移植分兩類
一類為異基因骨髓移植(1970年代以來臨床應用,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它需有與患者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相匹配的同胞兄弟、姐妹以及極少數的無親緣關系的供髓者所輸入的異體骨髓,或家庭成員間如父母和子女的骨髓移植;以及與患者HLA不很匹配的無關供者的骨髓。非同胞的兄弟姐妹雖HLA相匹配,但易發生輕重不等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在後一種情況更嚴重。另一類為同基因骨髓移植,即極少數的同卵雙胎孿生兄弟或姐妹間的骨髓移植。
還有一類為自體骨髓移植(ABMT)。此類骨髓移植開展較晚,80年代應用於臨床。用自身的骨髓,不需供髓者,此法簡便,易於推廣,可用於獨生子女,並且無GVHD的發生。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種實體瘤的治療。
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基因位點同時存在於兩條第6號染色體的短臂上,每條上又由緊密連鎖的復雜的基因位點組成。每個位點都由幾個或幾十個等位基因中的一個組成。在細胞膜上,目前所發現的抗原已有200種左右。在實驗室目前所能檢測到的HLA抗原只有HLA-A-B-C、-D/DR 這幾大類。實驗室所測得兩人之間這幾種抗原相符合,不等於兩人的全部抗原中沒有不相符之處。在同胞兄弟、姐妹中從父母各接受一條染色體上每種基因的一個,所以是單倍體基因遺傳。同胞兄弟姐妹間基因配合方式完全相同率僅佔25%,父母與子代間總有一個單一型染色體上HLA的A、B等位點的配合不同,故除同卵的孿生兄弟或姐妹外,家庭成員間及無關供者間HLA相匹配的機率是極少的。
HLA最初是作為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被發現的,其基因編碼所表達的抗原,參予控制免疫識別及細胞亞群間相互作用,故HLA不相匹配對移植物與受者組織之間的相互排斥有影響。臨床上一方面可產生移植物不能植活,另一方面可產生輕重不等的急性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現為皮膚、肝臟和胃腸道病變,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此,HLA的組織配型對供髓者的選擇和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是重要環節之一。
約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經過異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達3年以上長生存期,部分已達5~6年以上。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約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謂根治。有人比較了只用常規聯合化學治療,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僅一年左右。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生存期平均3~4年,病程雖緩慢,但用目前化療方法無根治的可能。因此,骨髓移植所取得的療效較常規化療為佳。對淋巴瘤及其他實體瘤應用自體骨髓移植亦可達到根治的目的。
原理
選擇合適的病人,適當的時機。以白血病為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在第一次完全緩解期(此時體內仍有≤白血病細胞)、慢粒在慢性期,用超大劑量的化療加放療進行預處理,使病人體內的白血病細胞進一步殺滅。同時使病人機體的免疫機制及骨髓功能極度抑制,使後者難以自身恢復,然後將供者(適用於急性與慢粒白血病)或事先取出的自體的骨髓(僅適用於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期)由靜脈輸注給病人,得以解救,並注意其間可能出現的出血感染等合並症,採取有效的相應措施,等待正常的造血功能在數周內重建,以達到根治。
展望
異基因與自體骨髓移植各有優缺點,ABMT的最大缺點為復發率高,因此,必須清除急性白血病及晚期實體瘤病人骨髓中所殘存的白血病或腫瘤細胞。目前所研究的清除手段有:利用單克隆抗體加補體,單克隆抗體加植物凝集素、單克隆抗體和磁性微顆粒法,以及骨髓長期培養法,採用特殊培養體系,選擇性地僅供正常造血細胞生長,以上諸法均可以達到殺滅殘留的白血病或腫瘤細胞,或干擾其生長,以達到凈化的目的。
Allo-BMT時,為消除或減輕GVHD發生,首先受者與供者的HLA配型要精確、可靠除常規HLA-A、-B、-C、-DR配型外,還應進一步做雙方的混合淋巴細胞培養,以了解其HLA-D與其他目前尚無法單獨檢測出的其他人類白細胞抗原之間的相互一致程度,並進一步估計出可能出現的移植骨髓被排斥而不能植活或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程度。環孢黴素A是強有力的預防T細胞對抗原刺激的反應葯物。同時還可以用單克隆抗體清除供髓中的 T淋巴細胞,以減輕或避免由其所導致的GVHD的發生,減少死亡。
醫學意義
骨髓移植主要用於治療那些疾病
骨髓移植是一種相當先進的治療方法,主要用來治療急慢性白血病、嚴重型再生不良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以及現在更進一步嘗試治療轉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
骨髓的來源
骨髓移植有自體骨髓移植和異體骨髓移植之分,顧名思義,自體骨髓移植的骨髓來自患者本人,異體骨髓移植的骨髓來自捐獻著。
3、骨髓有問題會的什麼病
好多呀,我也不能說全,盡可能多吧,憑印象寫下吧。
血液病方面;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如真紅,血小板原發增生綜合症,再生障礙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纖維化
免疫學方面:惡性淋巴瘤,自發性免疫缺陷。
4、血液病,骨髓上面的毛病,具體有哪些病?
1. 再生障礙性貧血:
症狀:三系減低,全血性細胞減少,血小板低於2.0很危險,屬於急性,發病期隨時有出血危險。伴免疫力降低可能會出現感染的症狀,如牙齦出血『口腔潰瘍,呼吸道的感染。會有高熱現象。乏力,頭暈,低燒
2.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於特殊型再障)
症狀:只是血小板減少,骨髓造血幹細胞分化時枝幹出現了問題,因病因不明,需做骨穿確診具體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葯物過敏導致造血功能異常,出現血小板減少。重點:身體出現紫癜,刷牙長期出血,乏力,血小板低引起的出血。
3. 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症狀:數值里單純紅細胞表現的最明顯。紅細胞減少,免疫力低出現,分先天性和繼發性,繼發性是由於疾病如骨髓瘤,肝臟硬化或肺炎,引起的紅細胞再生障礙,比較嚴重!!
4. MDS骨髓異常綜合症(白血病前期,最有可能轉換為白血病)
症狀:血小板降低,白細胞增高,發燒,比再障相區別,兩系減低,須做骨穿來區分,
MDS的臨床表現多數以貧血為主要症狀,兼有發熱或出血。
5. 骨髓纖維化:
症狀:類似白血病前期
6.白血病
根據白血病細胞的類型,臨床上又分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NLL)兩大類,每類又有幾型。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①ANLL分為8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 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細胞型(M3)、粒-單核細胞型(M4)、單核細胞型(M5)、紅白血病(M6)、巨核細胞型(M7);
②ALL分為L1 、L2和L3型,近年來又根據細胞的免疫學特點分為T、 B、前B、普通型和未分化型。
5、哪些疾病需做骨髓檢查?
前不久,她開始發燒,乏力,去市立醫院兒科住院,醫生懷疑患上「急性白血病」,要求給她做抽骨髓化驗檢查,聽老人說,抽骨髓會使人變瘸子,不知有無道理?請解答。資興市陳麗萍 骨髓組織細胞分類計數(骨髓象)檢查是臨床上常用診療方法之一,它有助於對某些疾病(尤其是血液病)做出正確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在兒科骨髓穿刺術適應症如下: 1、必須做骨髓檢查才能確認的疾病:(1)各型急慢性白血病;(2)巨幼紅細胞貧血;(3)何傑金氏病,惡性組織細胞病; 2、觀察骨髓細胞形態和造血功能,用於診斷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3、尋找寄生蟲病病原體,如慢性瘧疾,黑熱病等; 4、細菌感染性疾病,當做血培養陰性時可取骨髓做細菌培養能順利找到病菌; 5、觀察血液病治療反應。 目前在兒科常選用髂脊骨穿刺法——適用於3歲以上兒童;胸骨穿刺法和脛骨穿刺法——適用於2歲以下小兒。骨髓穿刺禁止症:血友病和有出血傾向者。應該指出,骨髓穿刺不會造成瘸子,也對小兒身體沒有多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骨髓象檢查的臨床價值有一定局限性,而骨髓穿刺本身也會給患者帶來一些痛苦,因此,骨髓穿刺不能施之過濫,應該有的放矢。
6、常見的骨髓增生疾病有哪些 以及骨髓增生的程度分級
一般的血液的疾病好多都是骨髓增生疾病
如:白血病(血癌,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纖維化等疾病。
7、骨髓病有多少種
骨髓疾病常見的有:
一、骨髓炎,是指由於外界的細菌感染了骨髓導致骨髓炎症,病人可以表現出劇烈的骨疼、發熱等臨床上的表現,需要有效的抗菌葯物治療。
二、骨髓轉移癌,是指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通過血行轉移到了骨髓,在骨髓腔內無序的增殖,引起骨髓的疼痛腫脹,通過骨髓穿刺就可以發現成堆的轉移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