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癔病早期症狀

癔病早期症狀

發布時間:2021-01-11 09:26:51

1、癔病是什麼病

概述癔症,又稱歇斯底里症。這是一類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於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各種各樣的軀體症狀,意識范圍縮小,選擇性遺忘或情感爆發等精神症狀;但不能查出相應的器質性損害作為其病理基礎。病因精神因素,特別是精神緊張、恐懼是引發癔症的重要因素。這在戰斗中發生的急性癔症性反應特別明顯。而童年期的創傷性經歷,如遭受精神虐待,軀體或性的摧殘,則是成年後發生轉換性和分離性癔症的重要原田之一。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病症,或引發何種類型癔症與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質有關。情緒不穩定、易接受暗示、常自我催眠、文化水平低、迷信觀念重、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較一般人更易發生癔症。具有情感反應強烈、表情誇張,尋求別人經常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怪人格特徵的人在受到挫折、出現心理沖突或接受暗示後容易產生癔症。但這類人格特徵並非發生癔症的必要條件。有一些不屬於這類人格的人在強烈的精神因素影響下,同樣可以發生癔症反應。癔症的遺傳學研究結果頗不一致,有的研究認為癔症存在遺傳因素影響,而有的研究結果又認為遺傳的影響甚小,有人認為是一種多因素遺傳形式。症狀臨床表現:癔症的臨床表現甚為復雜、多樣,一般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一、癔症性精神障礙。又稱分離性障礙。主要表現為發作性意識范圍狹窄、具有發泄特點的急劇情感爆發,選擇性遺忘或自我身份識別障礙。癔症的這一類型起病時精神因素通常很明顯。盡管患者本人否認,但旁人看來疾病的發作常有利於患者擺脫困境、發泄被壓抑的情緒、獲取別人同情,或得到支持和補償。反復發作者,往往通過回憶和聯想與既往創傷經歷有關的事件或情境即可發病。按照臨床特點,這一類型又可區分為以下類別。1、癔症性朦朧狀態。2、情感爆發。3、癔症性神遊症。4、癔症性假性痴呆。5、恍惚狀態和附體狀態。6、癔症性木僵。7、癔症性遺忘症。8、多重人格。9、癔症性精神病。

2、癔病有哪些症狀?

癔病的表現可謂多種多樣,既可有運動、感覺等障礙的類似神經系統疾病的症狀,又可有各種內臟病變的類似各科疾病的症狀,也可有短期發作的精神症狀(變態心理症狀)。可以說癔病的表現可以模仿臨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現,因此極易誤診。已有許多最初診斷是癔病,而實際上是軀體疾病,因而拖延了治療的教訓。所以癔病在臨床上要作出正確的判斷,難度是較大的,特別對於臨床經驗缺乏者來講,不要輕易下癔病的診斷。

但癔病的第一次發作,絕大多數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下發病的,以後遇見類似的刺激,或在病人回想起這種刺激的情況下,也可以促使癔病再發。此外,癔病所出現的各種表現,不論是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內臟病變等,其臨床症狀常是多變的,易通過暗示而改變病變表現的程度、范圍,而且這些病變表現常不符合人的解剖生理上的特點或疾病的固有規律,而這些對於正確判斷癔病是很有幫助的。癔病的精神症狀亦可多種多樣,但其症狀呈現盡情發泄和表演的特點,使人印象很深,有的亦可出現許多幼稚性動作、行為,甚或離家出走,到處游盪等。

癔病的臨床表現極為復雜多樣,可類似多種疾病的症狀,幾乎占據了醫學臨床各科的所有疾病的症狀表現。有人說「癔病的症狀包括整個醫學的內容」。法國夏克稱本病患者為「偉大的模仿者」,也有人稱患者是「不好的演員,各種角色都可扮演」、「調皮孩子,惡作劇」等,這都說明癔病的表現千奇百怪,無奇不有,哪一位醫生也無法完全的描述癔病的全部症狀。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第二版的修訂版,將癔病的臨床表現分為兩個類型:①分離症狀:表現以精神症狀為主;②轉換症狀:主要表現為軀體的功能障礙。在同一患者身上往往僅有一二種症狀出現,且每次發作多為同樣症狀的重復。癔病是由明顯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或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導致的精神障礙。多數起病於35歲前,發病急驟,主要表現無器質性基礎的感覺或運動障礙,或意識狀態改變。具體有如下表現:

(1)癔病性精神障礙,又稱分離型障礙。

①情感爆發:患者在受精神刺激後突然出現以盡情發泄為特徵的臨床症狀。嚎啕痛哭,又吵又鬧,以極其誇張的姿態向人訴說所受的委屈和不快,甚至捶胸蹬足,以頭撞牆,或在地上打滾,但意識障礙不明顯。發作持續時間的長短與周圍環境有關。情感爆發是癔病患者最常見的精神障礙。

②意識障礙:表現為意識朦朧狀態或昏睡,病人突然昏倒,呼之不應,推之不動;癔病性朦朧狀態,興奮激動,情感豐富或有幻覺、錯覺;癔病性神遊症,患者表現離家出走,到處游盪;癔病性夢行症,睡中起床,開門外出或作一些動作之後又復入睡;癔病性假性痴呆,表情幼稚,答非所問,或答案近似而不正確。

③癔病性精神病:患者表現情緒激昂,言語零亂,短暫幻覺、妄想,盲目奔跑或傷人毀物,一般歷時3~5日即愈。

④癔病性神鬼附體:常見於農村婦女,發作時意識范圍狹窄,以死去多年的親人或鄰居的口氣說話,或自稱是某某神仙的化身,或稱進入陰曹地府,說一些「陰間」的事情,與迷信、宗教或文化落後有關。

(2)癔病性軀體障礙,又稱轉換型癔病。

癔病①感覺障礙:感覺缺失,患者對強烈的刺激只能輕微感覺,甚至完全沒有感知,其特徵是不按解剖部位分布,不能用神經病理學的知識加以解釋:感覺過敏,患者對局部的觸摸特別敏感,非常輕微的觸摸即感到疼痛異常;感覺異常,患者感到咽喉部有異物或梗阻,好似球形物體在上下移動,但咽喉部檢查卻無異常發現;視覺障礙,常見者為突然失明,也有弱視、視野向心性縮小,但眼底檢查正常,雙瞳孔對光反射良好,患者什麼也看不見,但行走時可避開障礙物;聽覺障礙,在強烈的精神因素影響下,突然雙耳失去聽力,但來自背後的聲音可引起瞬目反應,睡眠中可被叫醒,客觀檢查無陽性發現;心因性疼痛,在受到精神刺激後出現的劇烈頭痛、背痛或軀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但客觀檢查未發現相應的器質性病變。
②運動障礙:抽搐發作,常因心理因素引起。發作時常突然倒地,全身僵直,呈角弓反張,有時呈不規則抽動、呼吸急促,呼之不應,有時扯頭發、撕衣服等,表情痛苦。一次發作可達數十分鍾或數小時,隨周圍人的暗示而變化,發作可一日多次;癱瘓,以單癱或截癱多見,有時可四肢癱,起病較急,癱瘓程度可輕可重。輕者可活動但無力,重者完全不能活動。客觀檢查不符合神經損害特點,癱瘓肢體一般無肌肉萎縮,反射正常,無病理反射。少數治療不當,癱瘓時間過久可見廢用性萎縮;失音,患者保持不語,常用手勢或書寫表達自己的意見。客觀檢查,大腦、唇、舌、齶或聲帶均無器質性損害。

③軀體化障礙:以胃腸道症狀為主,也可表現為泌尿系統或心血管系統症狀。患者可出現腹部不適、反胃、腹脹、厭食、嘔吐等症狀,也可表現為尿頻、尿急等症狀,或表現為心動過速、氣急等症狀。所謂「鬼神附體」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癔病發作形式,偶爾也見於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障礙。此種情況多見於好感情用事、富於幻想或具有迷信思想的人,農村婦女尤為多見。首先,病人有相信鬼神存在的思想基礎,有易於接受暗示性的性格特點,在強烈的精神刺激後,在自我意識障礙的情況下,經過自我暗示如疑心鬼神會附體,或環境或他人的言語暗示,患者自稱某某神仙,已死者靈魂的化身,此時病人常以這些附體者的口吻、身份講話,聲調也變得特殊,講話內容與患者當時的內心體驗有關。歷時可數分鍾或數小時,經暗示治療後,病人可迅速恢復其自身身份,發作過後可部分回憶發作經過。

「鬼神附體」本身僅僅是一種精神疾病的症狀,是患者在強烈的情感反應下的一種病態體驗,以死者、鬼神的口吻講出她的想法和要求。只有患者本身相信鬼神的存在,他們犯病時才會出現「鬼神附體」症狀。反之,不相信鬼神的人,不論怎樣犯病,也不會出現這種症狀。目前廣大農村文化落後、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況下,一些癔病病人發病出現一些所謂「鬼神附體」的現象本身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可怕的是一些巫婆神漢藉此機會宣傳迷信,坑騙病人的錢財,催殘病人的心靈和軀體。希望廣大患者和患者親屬相信科學,不要上那些江湖騙子的當。

「老牛大憋氣」是癔病的一種表現形式,占農村中癔病患者的半數,佔住院癔病患者的1/5。多見於易激動、感情用事、自以為是的女青年,一旦違背了自己的願望,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或爭吵失利時感到委屈而發病。表現為在有人注意的地點和場合突然倒在地上、沙發上或有依靠處,以求得同情,同時四肢無規律的亂動或呈四肢僵直不動,嘴裡喊叫、罵人或做怪樣,並伴屏氣或深嘆氣、吸氣。雖問之不答,但並無意識障礙和呼吸停止,患者聽得見,看得到周圍人的反應和舉動,其發作也隨之波動。發作中無大小便失禁及咬破舌頭,身體極少有外傷。發作時間至少半小時或數小時,多在白天、安全及人多的地方發病,不會因發病而致傷或致命。發作後行為正常,對病中情況可完全或片斷回憶,過後病人常說:「當時腦子是清楚的,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3、癔病的症狀

在精神神經科的范疇,您所講訴的患者屬於精神科里的分裂證。應該找當地擅長於證治精神類病種的中醫看看,平時少惹她生氣,飲食宜清淡些,晚睡前記著用熱水燙腳。

4、癔病是什麼病?

癔病是神經症的一種。所謂神經症,指的是沒有器質性病變,但卻出現神經系統症狀的一些疾病,它包括神經衰弱、焦慮症、強迫症、恐怖症、神經症性抑鬱、疑病症、癔病等。
癔病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症狀是,抽搐、不能說話(很像是意識喪失),感覺障礙,比如肢體麻木、手套樣感覺喪失,還可以表現為肢體癱瘓、癔病性失明、失聽(筆者和中醫院原耳鼻喉科主任薄木真報告過34例癔病性聽覺喪失)。
癔病主要是由於精神因素所致,常發生在受暗示性較高的人身上。癔病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就是癔病集體發作(Mass Hysteria),當另外一個受暗示性較高的人,看到別人發病時,自己也受到感染,表現出同樣的症狀。從這個意義上說,癔病是一種帶有傳染性的疾病,因此可以把它叫做精神傳染病。

=========

癔病的心理調適

癔病的主要症狀:
①癔症軀體障礙(轉化型癔症)。表現為麻木,感覺過敏,突然失明,突然發生完全性聽力喪失;失音或喉部梗阻感;肢體癱瘓、不能站立或不能步行,但無肌肉萎縮;痙攣發作,倒地、抽搐,常常是手足亂舞,有時扯頭發、咬衣服。
②癔症性心理障礙(分離性癔症)表現為突然情感爆發,哭笑不止,撞頭、扯頭發、咬衣服、捶胸頓足、滿地打滾,常伴有情緒的急劇轉變和戲劇性表現。還有的心因性遺忘病人,表現為有選擇地遺忘那些與心理創傷有關的內容或某一階段的經歷;神遊症患者,突然離開原先的活動,外出漫遊,可歷時數日。
由於癔病屬於神經系統疾病,有時讓人琢磨不定,同時沒有器質性病變發生,所以,有許多人認為,癔病是邪病,是鬼神等作祟,到處向誣醫神漢求救。不僅被人騙去錢財,還往往導致病情加重,耽誤了正常治療。
對於癔症的確認應十分慎重,要注意四個要點:
一是該病是由於精神刺激突然引起的疾病;
二是該病的症狀具有特異性,如軀體障礙表現出的體征,意識障礙表現出過多的表情和誇張性;
三是症狀可因暗示而消失;
四是它不屬於氣質性軀體疾病。
癔病發生的原因:
①主要是患者的特殊性格。患者一般性格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情感性和情感的易變性,具體表現為情感活躍、生動,但是膚淺、幼稚;情感帶有強烈的誇張性和戲劇色彩;易接受暗示,又願意當眾表現。
②急劇的或者持久的心理緊張刺激,持久的心理沖突。如地震、水災、親人亡故等強烈刺激,強迫婚姻,遇到被人誣告、誹謗等有傷自尊和有辱人格的事,引起驚恐、悔恨,氣憤、委屈、憂慮等情緒,尤其是憤怒和悲哀等情緒,而這些情緒又被壓抑不能表達時,就可能導致癔症的發生。
癔病的治療:
①認知療法。通過說服、教育和保證等方法,幫助患者改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力爭完全控制復發。
②暗示療法。用語言暗示,用肯定而有信心的 言語指導和鼓勵患者,提高其信心,避免周圍副面影響。
③催眠法。在催眠狀態下,通過揭示矛盾、暴露隱私和發泄慾望並且加以解釋和疏導,也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催眠步驟是:首先改善情緒,消除胸悶氣阻等身體不適感;其次是了解發病的誘因以及真正的心理問題,進行解釋和疏導;第三是針對症狀採取催眠暗示療法;第四是糾正患者不良性格傾向,鞏固療效;第五是幫助患者改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力爭完全控制復發。
④葯物療法。臨床發現,在有的癔症患者發作的時候,立即服用治療傳導阻滯的葯物,如地奧心血康之類的葯物,症狀很快消失。
參考資料:http://www.fq987.com/xysh/xljk/xljk00013.htm

5、癔病有哪些症狀

分離性障礙又稱分離(轉換)障礙,曾稱癔症或歇斯底里症。分離性障礙是一類由精神因素作用於易感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一部分患者表現為分離性症狀,另一部分患者表現為各種形式的軀體症狀,其症狀和體征不符合神經系統生理解剖特點,缺乏相應的器質性損害的病理基礎。這些症狀被認為是患者無法解決的內心沖突和願望的象徵性轉換。
1.常見的臨床表現形式
(1)分離性遺忘 表現為突然出現不能回憶自己重要的事情,特點是喪失近期的階段記憶,可為部分性和選擇性,一般圍繞創傷性事件。這種遺忘不是由器質性原因所致,也不能用一般的健忘或疲勞加以解釋。
(2)分離性漫遊 指患者在覺醒狀態下突然從家中或工作場所出走,往往離開的是一個不能耐受的環境,進行無計劃、無目的的漫遊。此時患者意識范圍縮小,但能進行日常的基本生活和簡單的社交接觸。有的患者忘掉了自己既往的經歷,以新的身份出現。漫遊可持續幾十分鍾到幾天,有的可以更持久。這種發作突發突止,清醒後患者對病中的經歷不能完全回憶。
(3)分離性木僵 患者的行為符合木僵的標准,檢查也不能發現軀體疾病的證據。通常在一定的生活事件之後,患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不動,對外界的刺激幾乎或完全沒有反應,完全或幾乎沒有言語及自發的有目的的運動。但患者的肌張力、呼吸運動均存在,有時可有睜眼及眼球的協調運動。
(4)出神與附體障礙 本症表現為暫時性地同時喪失個人身份感和對周圍環境的完全意識。患者的意識范圍明顯縮小,注意和意識僅局限於或集中在密切接觸的環境的一二個方面,只對環境中的個別刺激有反應。常有局限且重復的一系列運動、姿勢、發音。如果患者的身份被鬼、神、或死亡之人所代替,則被稱為分離性附體障礙。發作過後患者對過程全部或部分遺忘。
(5)分離性運動障礙 表現為一個或幾個肢體的全部或部分運動能力喪失。常見的形式有肢體癱瘓、肢體震顫抽動或肌陣攣、起立或行走不能、失音症等。癱瘓可為部分性的,即運動減弱或運動緩慢;也可為完全性的。共濟失調可為各種形式和不同程度,尤以雙腿多見,引起離奇的姿勢或不借扶助站立不能。也可有一個或多個肢端或全身的誇張震顫。
(6)分離性抽搐 分離性抽搐(假性癲癇發作)是一種類似於癲癇發作的狀態,但沒有癲癇的臨床特徵和腦電生理改變,咬舌、嚴重摔傷、小便失禁等表現在分離性抽搐中很罕見,也不存在意識喪失,而代之以木僵或出神狀態。
(7)分離性感覺障礙 可表現為軀體感覺麻木、喪失、過敏或異常,或其他特殊的感覺障礙。皮膚麻木區域的邊界表明,它更接近病人關於軀體功能的概念,而與神經解剖不符。感覺喪失可伴感覺異常的主訴。
視覺障礙多表現為喪失視覺敏銳性、整個視野模糊,或「管狀視野」。常突然發生,也可經治療突然恢復正常。病人雖有視覺喪失的主訴,卻驚人地保留著整個活動能力與運動表現的完好。聽覺障礙多表現為突然聽力喪失,相關的聽覺功能檢查多示正常。
「癔症球」是主觀上有某種說不清楚的東西或團塊,在咽底部環狀軟骨水平處,引起脹滿、受壓或阻塞等不適感,中醫稱為"梅核氣"。相關醫學檢查不能發現與症狀相匹配的器質性異常。
(8)其他分離轉換障礙 ①Ganser綜合征 為分離轉換障礙的特殊類型,多見於被拘禁的囚犯。其特徵是對提問能理解,但經常給予「近似回答」,常伴有其他幾種分離性症狀,其發生背景提示有心理原因存在。②多重人格障礙 又稱分離性身份障礙,表現為同一個體具有兩種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時間,只有其中之一明顯。每種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記憶、行為、偏好,可以與單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對立。相對常見的形式是雙重人格,通常其中一種占優勢,但兩種人格都不進入另一方的記憶,幾乎意識不到另一方的存在。從一種人格向另一種的轉變,開始時通常很突然,與創傷性事件密切相關;其後,一般僅在遇到巨大的或應激性事件、或接受放鬆、催眠或發泄等治療時,才發生轉換。
(9) 混合型分離轉換障礙 指上述各種形式的分離轉換障礙的混合形式。
2.特殊的表現形式
(1)集體性分離障礙 即分離性障礙的集體發作,多發生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封建迷信活動較多的地區。開始是一人發病,周圍的人受到感應後通過自我暗示與相互暗示在短期內爆發出與首發患者相似的症狀。這些患者往往具有共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觀念,以女性居多。
(2)賠償性神經症 指在工傷、交通事故、醫療糾紛等存在賠償的事件中,受害者往往顯示、誇大或保留症狀。症狀可持續很久。但這種症狀的遷延不愈可能是患者潛意識的機制在其作用,而非患者故意為之。
(3)職業性神經症 指患者的症狀與其職業活動密切相關,主要表現為運動協調障礙,如書寫工作者的書寫痙攣、舞蹈演員演出前下肢運動不能、教師上講台前失聲等。
(4)分離性障礙性精神病 在應激事件後突然起病,表現為意識蒙朧、漫遊、行為紊亂、反復出現的幻想性生活情節,可由片段的幻覺妄想。患者通常對自己的疾病漠不關心或不認為自己患病。病程通常持續數周,常突發突止,易反復發作。

6、癔病的症狀和表現有哪些?

癔病的主要症狀: ①癔症軀體障礙(轉化型癔症)。表現為麻木,感覺過敏,突然失明,突然發生完全性聽力喪失;失音或喉部梗阻感;肢體癱瘓、不能站立或不能步行,但無肌肉萎縮;痙攣發作,倒地、抽搐,常常是手足亂舞,有時扯頭發、咬衣服。 ②癔症性心理障礙(分離性癔症)表現為突然情感爆發,哭笑不止,撞頭、扯頭發、咬衣服、捶胸頓足、滿地打滾,常伴有情緒的急劇轉變和戲劇性表現。還有的心因性遺忘病人,表現為有選擇地遺忘那些與心理創傷有關的內容或某一階段的經歷;神遊症患者,突然離開原先的活動,外出漫遊,可歷時數日。 由於癔病屬於神經系統疾病,有時讓人琢磨不定,同時沒有器質性病變發生,所以,有許多人認為,癔病是邪病,是鬼神等作祟,到處向誣醫神漢求救。不僅被人騙去錢財,還往往導致病情加重,耽誤了正常治療。 對於癔症的確認應十分慎重,要注意四個要點: 一是該病是由於精神刺激突然引起的疾病; 二是該病的症狀具有特異性,如軀體障礙表現出的體征,意識障礙表現出過多的表情和誇張性; 三是症狀可因暗示而消失; 四是它不屬於氣質性軀體疾病。 癔病發生的原因: ①主要是患者的特殊性格。患者一般性格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情感性和情感的易變性,具體表現為情感活躍、生動,但是膚淺、幼稚;情感帶有強烈的誇張性和戲劇色彩;易接受暗示,又願意當眾表現。 ②急劇的或者持久的心理緊張刺激,持久的心理沖突。如地震、水災、親人亡故等強烈刺激,強迫婚姻,遇到被人誣告、誹謗等有傷自尊和有辱人格的事,引起驚恐、悔恨,氣憤、委屈、憂慮等情緒,尤其是憤怒和悲哀等情緒,而這些情緒又被壓抑不能表達時,就可能導致癔症的發生。 癔病的治療: ①認知療法。通過說服、教育和保證等方法,幫助患者改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力爭完全控制復發。 ②暗示療法。用語言暗示,用肯定而有信心的 言語指導和鼓勵患者,提高其信心,避免周圍副面影響。 ③催眠法。在催眠狀態下,通過揭示矛盾、暴露隱私和發泄慾望並且加以解釋和疏導,也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催眠步驟是:首先改善情緒,消除胸悶氣阻等身體不適感;其次是了解發病的誘因以及真正的心理問題,進行解釋和疏導;第三是針對症狀採取催眠暗示療法;第四是糾正患者不良性格傾向,鞏固療效;第五是幫助患者改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力爭完全控制復發。 ④葯物療法。臨床發現,在有的癔症患者發作的時候,立即服用治療傳導阻滯的葯物,如地奧心血康之類的葯物,症狀很快消失。

7、什麼是癔症?

癔症是指一種有癔症性格基礎和起病常受心理社會因素影響的精神障礙。主要臨床表現:癔症性解離,如癔症性遺忘癔症性漫遊;癔症性轉換障礙,如癔症性失明。

8、癔病是什麼病?

癔病,又稱歇斯底里,屬中醫臟躁的范疇。臨床上以成年女性居多,多因精神因素而誘發。發病最早的症狀,往往是在睡眠中悲哭或妄笑為主,有的患者可從夢中哭醒,常在睡眠中發作,以致影響正常的睡眠。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這是一種心因性疾病,如患者遇到急劇的天災、人禍、親人死亡等,慢而持久的刺激產生氣憤、委屈、羞愧、悲傷等精神誘因,在自身特殊性格的基礎上,加上心理創傷因素,除白天的軀體症狀以外,常伴有夜間夢中的大哭與大笑,使患者從睡夢中醒來。這是癔病中最輕的一種。中醫認為,睡夢中大喜大樂,由於心火熾盛,神無所舍,以及痰火擾心,上擾心竅,神不守舍而發生;而睡眠中的悲傷哭醒,中醫則認為,主要因為臟陰不足,臟躁為患,陰虧而心不得靜,神躁擾而腦不安,是心不能主神明,故而出現悲傷欲哭,且在睡眠中醒來。

癔病是一種比較可怕的精神疾病,嚴重的話會導致患者發瘋,很恐怖。癔病患者會遺忘重要的個人經歷,一般這種經歷都是具有創傷性的事件,給患者造成了很大傷害。癔病患者通過葯物治療的效果不夠明顯,一般都是通過心理治療。出現癔病的原因:一是心理因素,患者如果在幼年的時候經歷過創傷性的事件,那麼成年後會因此發生分離轉換障礙出現癔病。但是並不是所有有童年陰影的人在成年後患癔病,而是那些有暗示性、自我中心、幻想性等特徵的人才會容易患癔病,這樣的人長期生活在極度恐懼之中,精神緊綳。二是社會文化因素,患癔病的患者普遍文化程度較低,他們往往生活在封閉性的單一文化氛圍當中。因為他們受教育程度低,所以他們無法進行自我疏導。再加上他們所生活的社會生活環境水平低下,所以也就沒有有利的外界因素進行幫助。

9、癔病發作有哪些臨床症狀表現?

癔病又稱為歇斯底里,多見於中年女性,常由於精神因素或痛苦的情感體版驗而發權病,可反復發作,一般預後良好。

症狀表現:

1.精神症狀突然精神失常,大哭大鬧,打人罵人,有時喜怒無常,多數帶有表演色彩,意識表現朦朧狀態,有時出現夜遊症。

2.痙攣性發作可有癲癇樣抽搐、震顫、面肌痙攣、偏癱失語或口吃等。

3.感覺障礙可出現咽部異物感、耳聾及皮膚過敏等。

4.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可出現神經性嘔吐、心臟神經官能症及血管運動障礙等。

10、癔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癔病的產生有明顯的心理原因,一般呈發作性。發病時哭鬧無常,回異乎尋常,過一段時間則答煙消雲散,恢復正常。在不發病時,精神功能並無缺陷,患者的主要性格特徵是易受他人和自己暗示,感情不成熟,往往表現感情用事、富於幻想、心胸狹窄,情感很豐富,但並不深刻,易哭易笑,易嗔易悲,很容易轉變,並且好幻想,好想入非非,女性患病率要高於男性。

心因性疾病還需要拂去心理性致病因素。慾望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則會被壓抑成潛意識。

與癔病早期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