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消化道出血嚴重嗎

消化道出血嚴重嗎

發布時間:2021-01-10 03:22:23

1、上消化道出血屬於嚴重病嗎,能治癒嗎

病情分析: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病,常因發病較急而又診斷不清危及患者生命。消專化道出血通常分屬為上消化道出血與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點位於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等部位的出血。
意見建議: 卧床休息;觀察神色和肢體皮膚是冷濕或溫暖;記錄血壓、脈搏、出血量與每小時尿量;保持靜脈能路並測定中心靜脈壓。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時 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適當進流質。多數病人在出血後常有發熱,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氣囊壓迫:是一種有效的,但僅是暫時控制出血的非手術治療方法。注意葯物的使用,應盡量少用或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葯物,如必需使用時,應加用保持胃粘膜葯物。祝你健康!

2、消化道出血嚴重嗎?有生命危險嗎?能治好嗎?

你說的便血是鮮血還是黑便?如果只是鮮血,則考慮痔瘡~黑便可能是消化道潰瘍等的可能~肝病的可能不大~除非肝硬化後期~但是肝硬化後期的病人已經極度消瘦還有其他的合並症都出來了。

3、貧血+消化道出血,嚴重嗎?是大病嗎?

不一定是大病,但應該及時去看醫生,找出原因,對症治療,貧血很可能跟消化道出血有關。

4、消化道出血嚴重的話,是不是要做手術?

根據原發疾病不同、出血量及速度不同,治療原則各異。
1.上消化道出血
2.中、下消化道出血
(1)對症治療慢性、小量出血主要是針對原發疾病(病因)治療。急性大量出血時應該卧床休息、禁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保持靜脈通路並測定中心靜脈壓。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時引起窒息。並針對原發疾病採取相應的治療。
(2)補充血容量急性大量出血時,應迅速靜脈輸液,維持血容量,防止血壓下降;血紅蛋白低於6g/dl,收縮血壓低於12kPa(90mmHg)時,應考慮輸血。要避免輸血、輸液量過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腫或誘發再次出血。
(3)內鏡治療結腸鏡、小腸鏡下止血作用有限,不適用急性大出血,尤其對彌漫性腸道病變作用不大。具體方法有:氬離子凝固止血(APC)、電凝止血(包括單極或多極電凝)、冷凍止血、熱探頭止血以及對出血病灶噴灑腎上腺素、凝血酶、立止血等葯物止血。對憩室所致的出血不宜採用APC、電凝等止血方法,以免導致腸穿孔。
(4)微創介入治療在選擇性血管造影顯示出血部位後,可經導管進行止血治療。大部分病例可達到止血目的,雖其中部分病例在住院期間會再次發生出血,但其間改善了病人的全身情況,為擇期手術治療創造了良好條件。值得指出的是,腸道缺血性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當屬禁忌。一般來說,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動脈置管後不主張採用栓塞止血方法,原因是栓塞近端血管容易引起腸管的缺血壞死,尤其是結腸。
(5)手術治療在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不明確的情況下,不主張盲目行剖腹探查,若有下列情況時可考慮剖腹探查術:①活動性大出血並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不允許做動脈造影或其他檢查;②上述檢查未發現出血部位,但出血仍在持續;③反復類似的嚴重出血。術中應全面仔細探查,必要時採用經肛門和(或)經腸造口導入術中內鏡檢查。由內鏡專科醫生進行,手術醫生協助導引進鏡、並可轉動腸管,展平黏膜皺襞,使內鏡醫生獲得清晰視野,有利於發現小而隱蔽的出血病灶。同時,手術醫生通過內鏡透照,有時亦可從漿膜面發現病灶。

5、消化道出血會有什麼嚴重後果啊

(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早期識別 若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急性周圍循環衰竭徵象的出現先於嘔血和黑糞,就必須與中毒性休克、過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以及子宮異位妊娠破裂、自發性或創傷性脾破裂、動脈瘤破裂等其他病因引起的出血性休克相鑒別。有時尚須進行上消化道內鏡檢查和直腸指檢,藉以發現尚未嘔出或便出的血液,而使診斷得到及早確立。 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嘔血和黑糞首先應與由於鼻衄、拔牙或扁桃體切除而咽下血液所致者加以區別。也需與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支氣管肺癌、二尖瓣狹窄所致的咯血相區別。此外,口服禽畜血液、骨炭、鉍劑和某些中葯也可引起糞便發黑,有時需與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糞鑒別。 (二)出血量的估計 上消化道出血量達到約20ml時,糞便匿血(愈創木脂)試驗可呈現陽性反應。當出血量達50~70ml以上,可表現為黑糞。嚴重性出血指3小時內需輸箅1500ml才能糾正其休克。嚴重性出血性質又可分為大量出血(massive bleeding)即指每小時需輸血300ml才能穩定其血壓者;最大量出血(major hemorrhage)即指經輸血1000ml後血紅蛋白仍下降到10g/dl以下者。持續性出血指在24小時之內的2次胃鏡所見均為活動性出血,出血持續在60小時以上,需輸箅3000ml才能穩定循環者。再發性出血指2次出血的時間距離至少在1~7天。如果出血量不超過400ml,由於輕度的血容量減少可很快被組織過500ml,失血又較快時,患者可有頭昏、乏力、心動過速和血壓偏低等表現,隨出血量增加,症狀更加顯著,甚至引起出血性休克。 對於上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計,主要根據血容量減少所致周圍循環衰竭的臨床表現,特別是對血壓、脈搏的動態觀察。根據病人的血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及血細胞壓積測定,也可估計失血的程度。 (三)出血的病因和部位的診斷 1.病史與體征 消化性潰瘍患者80%~90%都有長期規律性上腹疼痛史,並在飲食不當、精神疲勞等誘因下並發出血,出血後疼痛減輕,急診或早期胃內鏡檢查即可發現潰瘍出血灶。嘔出大量鮮紅色血而有慢性肝炎、血吸蟲病等病史,伴有肝掌、蜘蛛痣、腹壁靜脈曲張、脾大、腹水等體征時,以門脈高壓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為最大可能。45歲以上慢性持續性糞便匿血試驗陽性,伴有缺鐵性貧血者應考慮胃癌或食管裂孔疝。有服用消炎止痛或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葯物史或嚴重創傷、手術、敗血症時,其出血以應激性潰瘍和急性胃粘膜病變為可能。50歲以上原因不明的腸梗阻及便血,應考慮結腸腫瘤。60歲以上有冠心、心房顫動病史的腹痛及便血者,缺血性腸病可能大。突然腹痛,休克,便血者要立即想到動脈瘤破裂。黃疸,發熱及腹痛者伴消化道出血時,膽道源性出血不能除外,常見於膽管結石或膽管蛔蟲症。 2.特殊診斷方法 近年來道出血的臨床研究有了很大的進展,除沿用傳統方法一-X線鋇餐或久灌檢查之外,內鏡檢查已普遍應用,在診斷基礎上又發展了血治療。 (1)X線鋇劑檢查:僅適用於出血已停止和病情穩定的患者,其對急性消化道出血病因診斷的陽性率不高。 (2)內鏡檢查 (3)血管造影 (4)放射性核素顯像:近年應用放射性核素顯像檢查法來發現活動性出血的部位,其方法是靜脈注射99m鍀膠體後作腹部掃描,以探測標記物從血管外溢的證據,可直到初步的定向作用。

6、胃出血嚴重么

胃出血俗稱上消化道出血,40%以上是由胃、十二指腸潰瘍導致,工作過度勞累、日常飲食不規律、情緒異常緊張等有消化道病史的人群容易發病;其次是急性出血性胃炎導致的胃出血,這兩種原因導致的胃出血大部分經過正規治療後都能得到有效救治。另外是肝硬化導致的胃出血,肝硬化病人一般都會發展成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如果再食用粗糙食物、情緒過度刺激,食管胃底的靜脈血管爆裂就會發生大出血。胃出血的死亡率高達10%,切莫小看胃出血。

如果出現嘔血或黑便時,就要考慮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的可能。有些人僅以黑便為主訴,有些病人則表現為突然暈厥,甚至休克,送醫院急症後經過一系列檢查才發現是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因此,胃出血的病人除了注意不要暴飲暴食,過度勞累等生活細節外,還需檢查和掌握身體的凝血功能,比如對血小板的數量和質量進行檢查,以保持身體的止血功能。否則,一旦出現了出血狀況,一些小的出血就容易演化成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醫學專家發現,用綠色食品原料花生衣製成的血寧糖漿不但能治療一些常見的鼻、齒齦出血等症,還能對各種婦科、腫瘤、消化道等疾病引起的出血有止血的效果。尤其是胃出血的病人,在治療胃病的同時,配合服用血寧糖漿等止血葯,就能很好地防治和改善胃出血的狀況

7、胃出血嚴重嗎

短時間大量的胃的出血是比較嚴重的,胃的出血量超過800毫升可以導致失血性休克的發生,表現是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煩躁、精神症狀、血壓降低、心率增快等等的表現。
嚴重的時候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少量的長期慢性的胃的出血可以造成患者的貧血等表現,短時間內大量的出血需要急救,短時間內需要輸血,需要止血等等的一些措施,長期慢性的貧血需要查清病因後通過各種方式來糾正,比如補血的一些葯物,輸血等措施。
胃出血後可以吃以下食物
1、多吃流質食物,如粥類,不要吃多鹽,還有腌制食品。這兩樣東西里都含有亞硝酸胺,可以誘發和導致胃潰瘍病變。
2.含粗纖維較多的芹菜、韭菜、菠蘿、火腿盡量不要或者少吃;咖啡、酒、濃茶等,以及過甜、過酸的飲料不喝或者少喝,必要的話還應戒煙戒酒。
3、水果可以考慮食用口味清淡,無酸類刺激的,蘋果類硬性水果就先不要考慮了,雪梨香蕉可以少吃,有清腸功能。
4、可以吃活謂素,它可以保護胃粘膜,中和胃酸,提高胃粘膜癒合率。活謂素膠囊的分子鏈上含有葯效學公認的殺菌、止血的多種活性基團,具有一定的抵抗病菌和緩解胃出血的作用。在胃酸的作用下,活謂素膠囊中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吸水膨脹,迅速形成200~500厘泊(此粘度接近胃粘液粘度)的粘液,作為一層保護膜附著在胃內壁上,以隔離損傷因子,隔絕胃酸和胃蛋白酶對潰瘍表面肌肉的侵蝕、消化作用,可明顯緩解胃出血而造成的疼痛。
食用方法及食用量(食用最低3個月):每日3次,每次3粒;飯前或空腹食用,食用期間多飲白開水
注意事項:
1、忌飢飽不均、飲食不潔、晚餐過飽、狼吞虎咽、飯不守時;
2、忌辛辣、生冷、酒精等,多吃清淡養胃食物,如小米粥等;
3、平時作息規律,少食多餐減輕胃負擔,飯後勿做劇烈運動;

8、消化道出血會是很嚴重嗎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腸、上段空腸以及胰管和膽道的出血,是內科臨床常見的急症。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為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炎、肝硬化合並食道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痛、應激性潰瘍等。本病屬中醫血證中的「吐血」、「便血」范疇。 [臨床表現] 本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嘔血與黑便,可伴有相關病症的臨床表現。 [診斷] 1.根據臨床表現及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即可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 2.臨床還可根據病史,選擇x線鋇餐造影、纖維胃鏡、B型超聲波等檢查,可進一步明確引起出血的原發病。 [治療] 本病應及時到醫院,在醫生嚴密監督下治療; 1.西醫葯治療 (1)一般治療:加強護理,密切觀察,安靜休息,大出血者禁食,一般則給予流質飲食。 (2)補充有效循環血量 ①補充晶體液及膠體液(中分子右旋糖酐,宜慢滴,每日不超過1000ml),臨床以先補膠體液為宜。 ②中度以上出血,根據病情需要適量輔血。 (3)根據出血原因和性質選用止血 葯物: ①炎症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可用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200mg,加小壺;法奠替丁20mg,加小壺,每日2次),質子泵抑制劑(洛賽克20,加小壺,每日1—2次)。 ②亦可用冰水加去甲腎上腺素洗胃。 ③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用三腔管壓迫止血;同時以垂體後葉素10單位加小壺,再以10單位加入200~500ml葡萄糖或糖鹽溶液中靜點,維持4—6小時,再重復,直至血止,高血壓病及冠心病患者慎用。 ④凝血酶元時間延長:可以靜脈注射VitK1 10mg,每日1次,連續使用3-6天;安絡血10mg,肌注或經胃管注入胃腔內,每2-4小時用1次。以適量的生理鹽水溶解凝血酶,使成每毫升含50— 500單位的溶液,口服或經胃鏡局部噴灑,每次常用量2000~20000單位,嚴重出血者可增加用量,每1—6小時用1次。 (4)內鏡下出血 ①食管靜脈曲張硬化劑注射。 ②噴灑止血劑;5%—10%孟氏液50-100ml,局部噴灑,具有強烈收縮作用,能使血液凝固和血管閉塞,少數患者可出現暫短的惡心,嘔吐及上腹不適等副作用。 ③高頻電凝止血。 ④激光止血。 ⑤微波組織凝固止血。 ⑥熱凝止血。 (5)外科治療:經保守治療,活動性出血未能控制,宜及早考慮手術治療。 2.中醫葯治療 (1)胃中積熱:吐血紫暗或成咖啡色,甚則鮮紅,常夾有食物殘渣;口臭口苦,心煩不安,大便色黑如漆,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胃瀉熱,降逆止血。 方葯:生大黃1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生地榆,O克、紫珠草10克、茜草根10克、血竭5克、生甘草6克。 中成葯:新清寧片。 (2)肝火犯胃:吐血鮮紅或紫暗,口苦目赤,胸脅脹痛,心煩易怒,失眠多夢,或見赤筋紅縷、梔積痞塊,舌邊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火,涼血止血。 方葯:龍膽草10克、山梔10克、夏枯草8克、牡丹皮10克、黃芩10克、生地黃15克、生白芍10克、茜草10克、炒地榆10克、紫珠草10克。 (3)脾不攝血:病程日久,時發時止,吐血暗淡,黑便稀溏,腹脹納差,面色萎黃,頭暈心悸,神疲乏力,口淡或口泛消涎,或胃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泊法:健脾益氣,攝血扶中。 方葯:黨參10克、黃芪12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當歸10克、炒地榆12克、炒蒲黃10克、血餘炭10克、三七6克、干荷葉10克、炙甘草6克。 中成葯:人參歸脾丸合荷葉丸。 (4)淤阻胃絡:便血或伴吐血,血色紫黠,或有血塊;胃脘疼痛,痛有定處,痛如針刺;舌質紫或有淤點,脈細澀。 治法:祛淤止血,活血行淤。 方葯:生蒲黃10克、五脂靈6克、茜草12克、延胡索8克、川楝於10克、三七5克、花蕊石12克、旱蓮草15克。 中成葯:雲南白葯。 [預防與調養] 1.積極進行針對出血病因的治療。 2.注意生活習慣、飲食、情志,避免刺激因素。

與消化道出血嚴重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