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內濕氣重的人,該如何排濕呢?如何食療?
1 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葯」。可用中葯濕清草茶調理去走身體濕氣。專還有就這兩個葯能當茶喝屬,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的。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干凈後放在鍋裡面加水熬。熬好後就是去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熬薏米紅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講究的。薏米很硬,紅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鍋里一直熬,大概熬一個多小時還不爛,很浪費火或者電,而且搞不好還會把水燒干,造成糊底。方法有兩種:
2 第一種方法是在鍋里加進去足夠的水,燒開後熄火,讓薏米和紅豆在鍋里悶半個小時,再開火,燒開後再悶半個小時,紅豆粥就煮成了。
3 第二種方法更簡單,就是把現在家裡不常用的保溫瓶洗干凈,把薏米和紅豆放在裡面,再倒進去開水,塞緊瓶頭悶著,每天晚上這樣弄好,早晨起來就是粥了,正好當早餐喝。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節省能源的,不用再熬了。
4 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還有三陰交,陰凌泉都很有用,最好用艾灸)。
2、食療去除濕氣的菜單及做法
去除濕氣的菜品有赤小豆鯽魚湯,材料及做法如下:
材料:鯽魚,赤小豆專150g,陳皮2g,小蔥節,姜屬片,鹽,料酒
1、赤小豆洗凈,150g赤小豆用1500g水,提前一晚浸泡。
2、鯽魚宰殺洗凈後在魚身上抹上少許食鹽和料酒腌漬,生薑切片備用。
3、開小火,平底鍋放少許植物油,撒上鹽和薑片烹香(撒上少許鹽不會粘破魚皮)。
4、放入鯽魚煎至兩面金黃,期間加入蒜瓣一同煎香。
5、煎魚的同時,把赤小豆放入砂鍋,大火燒開。
6、把煎好的鯽魚放入燒滾的赤小豆水中,繼續開大火煮沸;
7、轉小火,小火慢煲40分鍾以上(燉煮期間不要翻動鯽魚,魚肉細嫩很容易散碎),撒入黑胡椒粉,
8、最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撒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盛出,在魚身上放上香菜裝飾即可食用。
作用:鯽魚搭配赤小豆燉煮湯品,能夠達到強強聯合的效果,更有助於排出體內積存的濕邪,預防濕邪帶來的脾胃運化不佳、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狀。
3、除濕氣最好的方法食療粥配料
生活中,我們常聽到「濕氣重」這個概念,很多人卻不知道濕氣是怎麼來的,以及該如何祛除。若喜食冷飲、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會損傷脾胃導致脾虛,或損傷人體陽氣,化生濕氣。濕氣重的人,晨起舌苔厚膩,大便愛粘馬桶,面部油脂多,多汗且黏,口黏膩或甜;或四肢浮腫、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女性白帶過多。本期推薦三個化痰祛濕的粥方,讀者可根據情況選用。
赤小豆山楂薏仁粥
取赤小豆50克、薏仁50克、白扁豆20克、茯苓15克、生山楂20克、粳米100克;除粳米外,其他材料放入鍋中浸泡30分鍾;粳米洗凈,倒入浸泡食材的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10分鍾後改小火煮20分鍾即可,趁熱食用。
方中,茯苓為利水消腫之要葯,也可用於脾虛諸證,與薏仁配伍,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的作用;赤小豆能利濕消腫、清熱退黃、解毒排膿。白扁豆性微溫、味甘,歸脾、胃經,有補脾化濕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這道葯膳對於痰濕體質兼有心神不安、食慾差等症狀有較好作用。需注意的是,脾胃虛弱、胃酸過多者禁食此方。
需注意的是,赤小豆與我們平時吃的紅豆是有區別的。紅豆的形狀更接近於橢圓,而赤小豆是圓柱狀,看上去十分細長;紅豆看上去顏色亮,赤小豆雖然也是紅褐色,但有些發暗;口感上,紅豆十分軟糯,赤小豆則有些硬,比較適合煮粥;在療效上,赤小豆的功效比紅豆強,所以中醫多用赤小豆入葯。
山葯冬瓜粳米粥
取山葯100克、冬瓜150克、粳米200克;冬瓜、山葯去皮、洗凈、切厚片,蔥、姜洗凈切末;鍋內放油燒熱,放入蔥絲、薑末略爆,加入清水煮沸;放入山葯、冬瓜,中火煮至熟透;粳米淘洗干凈,倒入鍋中,小火慢煮30分鍾;加入鹽、蔥末等調味即可。
方中,山葯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滋補性強,既補氣又益陰,乃平補肺脾腎之佳品。《本草綱目》中記載,山葯有「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等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微寒,歸肺、大小腸、膀胱經,《本草備要》中記載,冬瓜「寒瀉熱,甘益脾,利二便、水腫,止消渴,散熱毒、癰腫」。兩者相輔,起到健脾、益氣、利濕之效。
茯苓麥冬
小米粥
准備茯苓15克、麥冬15克、小米100克;茯苓和麥冬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成濃汁,去渣留汁備用;小米洗凈,倒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倒入葯汁,改小火繼續煮30分鍾即可。可做主食,每日兩次服用。
方中,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作用。《本草新編》中記載:「麥門冬,瀉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熱邪,補心氣之勞傷,止血家之嘔吐,益精強陰,解煩止渴,美顏色,悅肌膚,退虛熱,解肺燥」。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用葯心法》中記載:「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聖葯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
4、食療怎麼祛除濕氣?
如果診斷出病人體內有濕時,我經常給病人推薦兩種「葯」,這兩種葯既能祛除體內濕邪,還能當水喝、當飯吃。這兩種「葯」,一是薏米,一是赤小豆(紅小豆),一起熬湯喝,是清除體內濕氣最好的偏方。
5、去濕氣最好的食療方法是什麼樣子的?
因為每個人的抄體質不同,所以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的。如果症狀嚴重可以找正規的中醫看看。大的方向是一般濕氣重是脾胃的原因,所以飲食上切記不能暴飲暴食,以清淡為主,少油鹽為主,五穀(米飯)多吃,這是最好的東西。另外作息上應早睡早起,堅持鍛煉,運動是排除體內濕氣的有效途徑。
6、去濕氣最好的食療方法是什麼?
病情分析:薏米赤小豆湯是清熱化濕的,還有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服用之後助脾胃運化,所以會放屁.指導意見:頸項肩背疼痛估計和這湯關系不大,估計是頭一天受涼或者一個姿勢放久了的緣故.
7、去濕氣食療方法
濕氣重怎麼辦
一、淮山粥
材料:淮山30克,米適量(1人份)
製法:淮山與米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養脾陰,適合腹脹、脾胃虛弱、大便溏爛的人。
二、蓮子粥
材料:蓮子30克,米適量(1人份)
製法:蓮子與米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養心、安神。
三、玉竹粥
材料:玉竹30克,米、瘦肉適量(1人份)
製法:玉竹與米、瘦肉同煮成粥。
功效:適合腹脹、脾胃虛弱、大便溏爛的人,能起收斂,改變大便溏爛。
四、香菇雞肉粥
材料
雞脯肉100克、鮮香菇3個、大米100克、蔥姜少許、西班牙橄欖油10克、鹽和雞精適量、胡椒粉3克
做法
1 大米淘洗干凈後清水浸泡1小時;
2 雞脯肉切絲,用少許鹽、澱粉、1匙西班牙橄欖油拌勻;
3 鮮香菇洗凈切絲,蔥姜切末;
4 鍋中放入足量水燒開,放入浸泡後的大米和1匙西班牙橄欖油;
5 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繼續煮20分鍾;
6 加入香菇絲煮5分鍾,再加入雞肉絲煮滾;
7 調入鹽、雞精、胡椒粉,撒入蔥薑末調勻即可
祛濕湯
一、竹筍銀耳湯
功效:祛濕利水養顏
材料:竹筍300克,干銀耳20克,雞蛋1個,鹽適量,水1000毫升。
做法
1、先將竹筍洗凈,干銀耳用水泡發去蒂,雞蛋打入碗中攪成糊;
2、鍋中放水煮沸,倒入雞蛋糊,加入竹筍、銀耳,用小火燒五分鍾,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3、每次午晚餐前先喝湯吃料,也可直接當減肥餐食用。
養生功效:竹筍能祛濕利水,是消除腹壁脂肪的最佳食物,銀耳能潤肺養顏。
二、白術陳皮豬肚湯
功效:健脾燥濕開胃
材料:陳皮6克,白術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薑5片。
做法
1、先將豬肚洗凈飛水,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加水約2500ml,煲滾後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
2、然後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內,再煲30分鍾,調味即可。
養生功效
白術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陳皮具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豬肚甘,溫,功效補虛損,健脾胃。故此湯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慾,對於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項:本湯性溫,陰虛內熱者不宜食用。
三、赤小豆粉葛煲鯪魚
功效:清熱下火、祛濕潤燥。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少許,鯪魚500克,生薑3片。
做法
1、赤小豆、陳皮洗凈;粉葛削皮洗凈,切塊;
2、鯪魚去鱗及內臟,洗凈,慢火煎至微黃。
3、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放適量食鹽調味便可。
養生功效
赤小豆有清熱解毒、利水除濕、解毒膿之功;粉葛能除脾胃虛火、生津止渴;鯪魚是四大家魚之首,其味道鮮美,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濕作用。
故此湯尤其適用於濕熱內蘊症見長熱毒癰瘡、舌紅苔黃膩之人服用。
四、冬瓜赤小豆煲生魚湯
原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做法
1、赤小豆洗凈,冬瓜洗凈,連皮切,生魚洗凈,宰凈去鱗、內臟,慢火煎至微黃
2、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
3、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鹽、油便可,供3—4人用。
養生功效
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滯又富有營養,同時又有祛濕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濕,消腫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氣,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五、淮山扁豆煲雞腳
功效:健脾祛濕、舒筋活絡。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實15克,薏苡仁15克,鮮雞腳200克(約10隻),生薑絲少許。
做法
1、先將雞腳去衣清洗,切掉腳甲。
2、將淮山、扁豆、芡實、薏苡仁、雞腳和薑片一起放瓦煲內,加水2500ml(約10碗水),武火煲滾後文火煮2小時。煮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養生功效
湯中雞腳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氣、舒筋強骨的作用,而且富含膠原蛋白,能令皮膚光滑而有彈性;淮山可以益氣養陰、補脾肺腎;扁豆具有健脾化胃的作用。芡實健脾除濕,固腎益精;薏苡仁有健脾利水滲濕的作用。
故本湯適宜脾虛有濕症見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者食用。
注意事項:雞腳建議不要用冰鮮的,否則會影響湯的鮮味。
六、粟米白果豬肚湯
材料:粟米3條、白果50克、豬肚1個、生薑3片。
做法
1、粟米洗凈,連衣、須切段狀;白果去殼、去衣、洗凈;
2、豬肚沖洗後翻轉,用刀颳去臟雜,再用生粉反復洗凈,並以清水沖凈。
3、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養生功效
濕度大的天氣宜飲粟米白果煲豬肚湯。粟米(玉米)是大家喜愛的煲湯料之一,其入湯後清甜可口,不但營養價值十分高,且能健脾祛濕,最適宜於時下的天氣飲用。
以粟米配伍斂肺氣、止滯濁的白果煲豬肚,其氣味清潤而不膩不滯,除了有健脾祛濕的功效外,還能清熱、益氣、健胃,為周末家庭靚湯,男女老少皆宜。
8、除濕氣最好的方法有哪些
1、食療祛濕
食療可以有效去除濕氣,且方便又實用。建議在日常的飲食中吃一些具有祛濕、排毒、消腫、利尿的食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濕效果,不過需要長期堅持食用這些具有祛濕效果的食物才行。常見的食療方有薏米紅豆湯、冬瓜排骨湯、健脾祛濕湯、玉米須湯等。
2、運動出汗快速祛濕
適量的運動可以緩解人體壓力,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將體內的濕氣等排出體外。較少運動的人,一般體內的濕氣都比較重,而體內濕氣越重就越不想運動,導致身體懶散,肥胖等。適當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舒緩肌肉壓力,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加快皮膚的新陳代謝,加速排出體內的廢氣。
3、熱水泡腳
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腳部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對祛除濕氣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要出大汗,只要泡到額頭微微出汗就好。還可以放一些艾葉在泡腳水中,有助於體內的血液循環加快,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更加快速地把體內的寒濕排出體外。並且,艾葉本身具有祛寒行氣、活血止血,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殺毒滅菌等作用。
9、身體里有濕氣,有什麼好的食療方法可以去除?
現在正值夏天,而在這個有點潮濕的時節,帶給我們身體的都是濕氣。然後到了秋燥橫行的初秋時,這些濕氣還深埋在我們的身體之中,如果身上濕氣過重的人更是感覺非常難受。那麼身體有濕氣,怎麼辦呢?作為一枚吃貨,當然可以選擇既有效,又健康的食療啦。到底有哪些食物可以幫助身體祛除濕氣呢?一起來看看吧。
1、赤小豆薏仁茶。薏仁是一款葯食兼備的食物,與赤小豆、芡實,馬齒莧,槐米,淡竹葉,綠茶等一起,製成赤小豆薏仁茶包,泡水喝,喝起來口味醇厚,有股淡淡的清香味,讓人非常舒服。經常飲用可以起到清熱祛濕,利水消腫,健脾胃,祛濕,下火等功效。
2、山葯,它有著較高的營養價值,經常食用可以起到健脾益胃,補精益氣,益肺固腎的功效,對治療肺虛,咳嗽,濕氣過重都有著一定的療效。
3、荷錢茶。荷錢入茶,湯清明亮,茶味芬芳,經常喝可以清熱利濕,涼血止血,降低血脂,減肥,排出體內的垃圾。做法很簡單,只要將20克荷錢,桑葉,山楂,加入15克的決明子和羅漢果,放入水中煮,去渣後即可飲用。或者直接製成茶包泡水喝。每天飯前給自己泡上一杯,既保健又減肥。
4、茯苓是一種百合科類的植物,也是一種葯食同源的葯材,它的根可以入葯,有促進體內水循環的作用,經常食用還能起到利尿通便,安神醒腦,清熱解毒,利濕通絡的效果。
5、薏米紅豆小米粥。用薏米和紅豆,還有適量的小米,放入鍋中一起熬,熬煮大概40分鍾即可。
以上這些都是食療的方法,大家不妨試一下。看一下哪一種比較適合自己,相信多服用這種食療,是有效可以祛除體內的濕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