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寶寶中耳炎症狀有哪些?寶寶中耳炎症狀難治嗎?
寶寶中耳炎症狀表現為耳內疼痛,發熱、惡寒、口苦、聽力減退等,一般比較好治療的,增加營養,加強體質,提高孩子抗病能力。
2、如一些嬰兒寶寶得了中耳炎,會有哪些症狀表現?
嬰兒中耳炎症狀有復哪些:
01、撓耳朵制
孩子在2歲以前是說不清自己什麼地方疼的,不過,他會用行動告訴你。如果他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02、發燒
中耳炎往往伴隨著突然出現的發燒,體溫可升至37.8℃至40℃,吃了葯燒卻持續不退時,就要考慮寶寶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盡早去耳鼻喉科檢查。
03、左右搖頭
左右搖頭也是患中耳炎的重要特徵。因為耳朵里不舒服,寶寶會試圖通過搖頭來減輕症狀。所以,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04、哭鬧
孩子突然變得煩躁,不停地哭,而且夜裡也因為疼痛而睡不好覺,這時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05、耳朵積水
性中耳炎發作時,中耳內會積水,鼓膜腫脹。鼓膜穿孔時,就會有黃色的分泌物流出。孩子耳朵周圍如果出現干皮,就要注意了。
6、聽力障礙:由於液體大量存留於中耳部位,因此中耳炎可能給寶寶造成暫時性的聽力障礙。如果你發現寶寶對你的召喚反應遲鈍,叫他幾遍也不理睬, 要趕快帶他去耳鼻喉科檢查。
3、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得了中耳炎
了解耳朵構造,從基礎了解寶寶的中耳炎
一般來說,嬰兒遠較成人易患耳疾。因嬰幼兒的咽鼓管尚未發育成熟,咽鼓管僅為成年人的一半長,而且管徑粗,位置較水平,管口常呈開放狀。因此,鼻咽部細菌及分泌物容易經過此管進入中耳鼓室而引起中耳炎。
中耳好比一個小小的火柴盒,有六個壁,前壁就是鼓膜,將外耳道(俗稱耳孔)和中耳隔開,中耳腔內覆蓋著粘膜,有三塊起傳音作用的聽骨與內耳相連。一般情況下,洗澡時外耳道偶爾進水,只要鼓膜沒有病變,水是進不了中耳腔的,也不可能引起中耳炎。
認識中耳炎的急性症狀
急性中耳炎患兒表現為耳朵疼痛,早期啼哭不止,並經常用手抓耳,伴發熱、拒奶等症狀。 如果伴有鼓膜穿孔,還可見粘液膿性分泌物流出耳外,患兒聽力減退。患了急性中耳炎,應該積極、徹底地治療,防止轉為慢性。
寶寶連續3天發燒37.5℃以上,吃了葯燒卻持續不退時,就要考慮寶寶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盡早去耳鼻喉科檢查。
孩子突然變得煩躁,愛哭,而且夜裡總是睡不好覺,這時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注意寶寶的各種異常,觀察寶寶
給寶寶掏挖耳朵,不小心 如果寶寶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損傷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導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發生炎症。當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孩子突然變得煩躁,愛哭,而且夜裡總是睡不好覺,這時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鼓膜里有滲出液會導致聽力下降。如果你發現寶寶對你的召喚反應遲鈍,叫他幾遍也不理睬,要趕快帶他去耳鼻喉科檢查。
注意哺養的姿態等細節,保護寶寶不受感染
對人工哺養的嬰兒,尤其是3個月以內的嬰兒,要採取正確的餵奶姿勢。若用奶瓶餵奶,不能讓嬰兒平躺仰卧,應該先把嬰兒抱起來放在膝上,然後將其頭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著奶瓶餵奶。餵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當嬰兒哭鬧時應暫時停餵奶,以免咳嗆將牛奶噴入咽鼓管。
如何治療寶寶得中耳炎
對於母乳喂養的嬰兒,特別在夜間餵奶時,應盡量抱起嬰兒,防止因嬰兒頭部位置過低,其口含的剩餘奶汁在熟睡後流入咽鼓管內而引起炎症。有的母親白天工作勞累,夜間斜躺在床上餵奶,有時嬰兒還在吃奶而她卻睡著了,這時奶汁可以順著嬰兒的臉流入外耳道內引起炎症。正確的餵奶方法是:抱起嬰兒餵奶,喂完後輕拍嬰兒背部2—5分鍾。治療急性中耳炎,可以靜脈點滴或肌肉注射青黴素等抗生素;患耳用3%雙氧水充分清洗,若鼓膜未穿孔可滴2.5%氯黴素甘油,鼓膜穿孔可滴0.5%金黴素溶液。同時還應注意改善和保持鼻腔和咽鼓管的暢通。
4、小孩子中耳炎有哪些表現?
1,新生復兒患有中耳炎,以後如果病制情不是很嚴重,那麼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寶寶患病以後有可能會突然變得煩躁,比較愛哭泣,而且晚上的時候睡不好覺,總是哭鬧。有的寶寶還會經常的摸耳朵,撓耳朵,抓耳朵。這些症狀都有可能表示寶寶患了中耳炎。
2,寶寶患有中耳炎,以後還有可能會出現持續發燒,一般發燒的溫度不會太高,但是吃了退燒葯以後卻不退燒。這時就要考慮寶寶有可能患了中耳炎,要盡早的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並且根據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葯物。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防止是寶寶的病情加重。
3,如果發現寶寶的耳朵裡面會有液體滲出,那麼也要及時的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檢查,這也有可能是寶寶患了中耳炎的表現。平時在給寶寶洗臉,洗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讓臟水流了寶寶的耳朵里,因為這樣很容易引起耳膜發炎。形成中耳炎。
5、怎樣判斷孩子是否有中耳炎
如果你來的寶寶出現了源下面任何一種症狀,就可能患中耳炎了,此時,應盡早帶他就醫。
疼痛:這是典型的中耳炎症狀。寶寶在吸吮和吞咽時,會壓迫感染的部位,產生疼痛感,寶寶可能會出現煩躁、食慾欠佳、哭鬧或不願入睡等表現。
發燒:中耳炎往往伴隨著突然出現的發熱,體溫可升至攝氏39度~40度,同時還可能伴有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化膿:如果寶寶的小耳朵中流出了黃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跡的液體,可能是患中耳炎了。
聽力下降:寶寶對你說的話沒有反應,或把電視機的音量放得比平時大,這可能是由於中耳炎給寶寶造成暫時性的聽力障礙。、希望您的寶寶早日健康
6、小孩子為什麼會得中耳炎呢?
您好,兒童為什麼會得中耳炎
1、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中耳與鼻、咽管相通。當鼻咽部存在大量細菌的時候,這些病原體就很容易進入耳部。所以,寶寶感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異常。
2、游泳。游泳時,水會從外耳道進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沒有孔的話,水是不會從外耳進入中耳的。不過,如果游泳池裡人較多,清潔衛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時候,水中的細菌或消毒劑會通過孩子的鼻、口進入體內,導致感冒,進而引起中耳炎。游泳耳朵進水記得拿棉棒蘸取少許耳道清潔液在耳道周圍輕輕擦拭,有效殺死耳道內細菌,防止因感染細菌而引起的中耳炎!
3、躺著喝奶。來自美國的研究報告稱:嬰兒平躺著喝水、喝奶,水或奶會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導致中耳炎的危險。所以,寶寶喝奶或其他飲料時,要將他的頭抬高一些,並隨時給他擦掉流出來的水或奶。
4、疲勞。睡眠不足或體力消耗過大,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有規律、飲食營養均衡再加上適量運動對於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讓孩子玩得太累,而且一定要讓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另外要使用耳道清潔液加強耳朵的護理工作,保護孩子的聽力,有效預防各種耳病的發生。
5、吸煙。歐洲的研究報告表明:家裡有人吸煙,容易誘發中耳炎。即使你把那個吸煙者趕到陽台上吸煙,他的頭發和衣服上也會沾有香煙的有害物質。他再去抱寶寶時,這些有害物質就會吸附在寶寶的鼻咽黏膜上,容易引起炎症。
6、集體生活。在幼兒園里,孩子接觸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機會大大增加,從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平時父母一定要照顧好孩子,預防中耳炎,防感冒是前提。
7、外出。在密閉的火車或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在通風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很容易感染上感冒病毒,也很容易讓寶寶患上中耳炎。所以,帶孩子外出,要盡可能避開人群擁擠的場所。
7、小兒中耳炎的診斷
1.小兒非化膿性中耳炎抄症狀:小兒非化膿性中耳炎主要表現為耳朵的局部症狀,寶寶可以出現耳痛,耳痛常常表現為持續性疼痛;嬰幼兒由於不能語言表達的耳痛的症狀,耳痛的特點可表現為容易煩躁不安,有時嬰幼兒可以表現為頻繁捂耳朵或者頻繁拽耳朵,甚至可以出現影響嬰幼兒的睡眠,導致睡眠時間小於同年齡的兒童,如果小兒非化膿性中耳炎早期伴有上呼吸道感染,這個時候可以出現體溫增高。
2. 小兒化膿性中耳炎症狀:小兒化膿性中耳炎可以表現為耳痛局部持續性耳痛,耳痛的症狀較重,還有嬰幼兒耳痛的特點,小兒化膿性中耳炎可以出現體溫增高,常常表現為高熱,除了發熱全身症狀,其他全身症狀可以出現哭鬧、惡心、嘔吐等,耳朵流膿後,這些全身症狀可以得到緩解。部分小兒中耳炎早期可以出現聽力下降。
8、怎麼判斷寶寶是否有中耳炎
一般來說,嬰兒遠較成人易患耳疾。因嬰幼兒的咽鼓管尚未發育成熟,版咽鼓管僅為成年人的一半長,權而且管徑粗,位置較水平,管口常呈開放狀。因此,鼻咽部細菌及分泌物容易經過此管進入中耳鼓室而引起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患兒表現為耳朵疼痛,早期啼哭不止,並經常用手抓耳,伴發熱、拒奶等症狀。 如果伴有鼓膜穿孔,還可見粘液膿性分泌物流出耳外,患兒聽力減退。患了急性中耳炎,應該積極、徹底地治療,防止轉為慢性。
9、寶寶中耳炎初期的症狀會有哪些
不確定就先去醫院檢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