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口底多間隙感染

口底多間隙感染

發布時間:2020-12-31 07:39:00

1、口底多間隙感染的口腔護理應該怎麼做?

口底多間隙感染一般護理
1 心理護理此病扼呼吸、循環之要沖,潛在極大的危險性。本組病人多數病情較重,求治過程曲折,表現多種心理狀態:如焦慮、恐懼等。因而更對切開引流術有恐懼感,治療信心不足。應耐心向病人解釋口底蜂窩織炎經過抗炎、切開引流、抗中毒等措施是可以痊癒的。對待其熱情耐心,並富有同情心,鼓勵說出心中所想,針對問題給予其權威性的解釋和暗示心理治療和護理,使該患者驅除不良的心理因素積極配合治療,增強病人與疾病斗爭的治療信心,以爭取最好的療效。
2 抗生素應用的護理引起口底蜂窩織炎的病原菌主要為金黃葡萄球菌、鏈球菌,腐敗性壞死蜂窩織炎的病原菌主要為厭氧菌和腐敗性細菌,臨床上常應用青黴素配合甲硝唑及地塞米松靜脈給葯。與此同時根據葯敏調整用葯。避免長期、無針對性的大劑量廣譜抗菌葯物的濫用,引起耐葯菌株的增加,導致更為棘手的二重感染出現。
3 全身支持療法的護理口底蜂窩織炎,局部及全身症狀均很嚴重,其主要危險是呼吸道梗阻及全身中毒反應。在治療護理上,原則是提高身體抵抗力為主,除經靜脈有針對性的應用足量廣譜抗菌葯物控制感染發展外,還應該著重進行全身支持療法,應及時補充體液,要注意增加機體抵抗力,根據需要給予能量合劑、維生素C、維生素B類靜脈給葯;合並嚴重並發症病人應根據需要輸少量的新鮮血液,給予低流量氧氣吸入以緩解呼吸情況,維持水電平衡,糾正中毒狀況。
4 飲食護理口底蜂窩織炎要加強全身營養,除靜脈補充液體外,還應著重進行飲食護理。大部分病人因炎症累及口底組織而使患者張口受限、吞咽困難,飲食欠佳。我們應對其進行飲食護理,增進病人的食慾,供給充足營養,增加病人機體抵抗力。飲食成分要求由多種維生素、無機鹽類、合理的脂肪、乳類及富含氨基酸類食物組成。進食前後做好口腔護理,禁食對口腔粘膜有刺激性的食物勿吸煙、飲酒,囑多喝水,以沖洗口腔。

2、口底多間隙感染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下頜骨下方、舌及舌骨之間有多條肌,其行走又互相交錯,在肌與肌回之間,肌與頜骨之間答充滿著疏鬆結締組織及淋巴結,因此,口底各間隙之間存在著相互能連關系(圖2),一旦由於牙源性及其他原因而發生蜂窩組織炎時,十分容易向各間隙蔓延而引起廣泛的蜂窩組織炎。口底多間隙感染一般指雙側頜下、舌下以及頦下間隙同時受累。其感染可能是金色葡萄球菌為主要化膿性口底蜂窩組織炎;也可能是厭氧菌或腐敗壞死性細菌為主引起的腐敗壞死性口底蜂窩組織炎,後者又稱為盧德維咽峽炎(Ludwig angina),臨床上全身及局部反應均甚嚴重。圖2 口底間隙的解剖位置口底多間隙感染可來自下頜牙的根尖周炎、牙周膿腫、骨膜下膿腫、冠周炎、頜骨骨髓炎,以及頜下腺炎、淋巴結炎、急性扁桃體炎、口底軟組織和頜骨的損傷等。引起化膿性口底蜂窩組織炎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鏈球菌;腐敗壞死性口底蜂窩組織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厭氧性、腐敗壞死性細菌。口底多間隙感染的病原菌常常為混合性菌群,除葡萄球菌、鏈球菌外,還可見產氣莢膜桿菌、厭氧鏈球菌、敗血梭形芽胞桿菌、水腫梭形芽胞桿菌、產氣梭形芽胞桿菌,以及溶解梭形芽胞桿菌等。有用(0)

3、口底多間隙感染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口底蜂窩組織炎不論是化膿性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或腐敗壞死性病原菌引起的感染,局部及回全身症狀均很嚴答重。其主要危險是呼吸道的阻塞及全身中毒。在治療上,除經靜脈大量應用廣譜抗菌葯物,控制炎症的發展外,還應著重進行全身支持療法,如輸液、輸血,必要時給以吸氧、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並應及時行切開減壓及引流術。
切開引流時,一般根據腫脹范圍或膿腫形成的部位,從口外進行切開。選擇皮膚發紅、有波動感的部位進行切開較為容易。如局部腫脹呈彌漫性或有副性水腫,而且膿腫在深層組織內很難確定膿腫形成的部位時,也可先進行穿刺,確定膿腫部位後,再行動開。如腫脹已波及整個頜周,或已有呼吸困難現象時,是應作廣泛性切開。其切口可在雙側頜下,頦下作與下頜骨相平行的「衣領」型或倒「T」型切口(圖1)。術中除應將口底廣泛切開外,還應充分分離口底肌,使口底各個間隙的膿液能得到充分引流。如為腐敗壞死性病原菌引起的口底蜂窩組織炎,腫脹一旦波及到頸部及胸前區,皮下又觸到捻發音時,應按皮紋行多處切開,達到暢開創口,改變厭氧環境和充分引流的目的。然後用3%過氧化氫液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反復沖洗,每日4~6次,創口內置橡皮管引流。

4、口底多間隙感染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下頜骨下方、舌及舌骨之間有多條肌,其行走又互相交錯,在肌版與肌之間,肌與權頜骨之間充滿著疏鬆結締組織及淋巴結,因此,口底各間隙之間存在著相互能連關系(圖2),一旦由於牙源性及其他原因而發生蜂窩組織炎時,十分容易向各間隙蔓延而引起廣泛的蜂窩組織炎。口底多間隙感染一般指雙側頜下、舌下以及頦下間隙同時受累。其感染可能是金色葡萄球菌為主要化膿性口底蜂窩組織炎;也可能是厭氧菌或腐敗壞死性細菌為主引起的腐敗壞死性口底蜂窩組織炎,後者又稱為盧德維咽峽炎(Ludwig angina),臨床上全身及局部反應均甚嚴重。圖2 口底間隙的解剖位置口底多間隙感染可來自下頜牙的根尖周炎、牙周膿腫、骨膜下膿腫、冠周炎、頜骨骨髓炎,以及頜下腺炎、淋巴結炎、急性扁桃體炎、口底軟組織和頜骨的損傷等。引起化膿性口底蜂窩組織炎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鏈球菌;腐敗壞死性口底蜂窩組織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厭氧性、腐敗壞死性細菌。口底多間隙感染的病原菌常常為混合性菌群,除葡萄球菌、鏈球菌外,還可見產氣莢膜桿菌、厭氧鏈球菌、敗血梭形芽胞桿菌、水腫梭形芽胞桿菌、產氣梭形芽胞桿菌,以及溶解梭形芽胞桿菌等。有用(0)

與口底多間隙感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