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體位性頭暈

體位性頭暈

發布時間:2020-12-31 04:09:41

1、今年18歲,每次坐或者躺久後一站起來會頭暈看不清東西站不穩,是體位性低血壓嗎?

這么年輕一般是貧血,低血糖,平時肯定是缺少運動了。
改善的話首先肯定是運動。版
適當權的增強鍛煉,並且堅持鍛煉,肯定能有效的改變自身體質。從而減輕症狀。
其次是飲食。
多吃一些補血的食物,比如紅棗,枸杞,花生等等。多吃蔬菜,水果,如果需要久坐的話,最好平時身上備點糖果,沒事吃兩顆,會有緩解的。

2、想上廁所突然頭暈跟體位性低血壓有沒有

醫學copy家經常強調一句話:人要注意三個半分鍾,三個半小時! 你的問題主要和三個半分鍾有關,我就據我的了解你給講講我的看法! 夜裡上廁所的時候太快了,突然體位變化,會造成體位性低血壓,腦缺血,頭暈、暈倒,有的嚴重的會摔碎顱骨,心臟摔停。有的上廁所,前列腺肥大,小便太使勁,憋著憋著,眩暈摔倒。 上面這些都是體位突然變化造成的! 怎麼辦? 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醫學家提出三個半分鍾:夜裡醒過來不要馬上起床,在床上先躺半分鍾,坐起來半分鍾,兩腿下垂在床沿又等半分鍾,經過這三個半分鍾,你再起床上廁所就沒有問題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3、體位性頭暈與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
坐久或躺久之後突然站立,心臟供血一時不能及時輸送到大腦,導致一過性血壓過低,導致眩暈。高抄血壓病人同樣會有這個毛病。久卧或久坐後起來時慢點就行了。
如果很慢的起來還會暈應該考慮頸椎和內耳的原因,頸椎病和美尼襲爾式症會有同樣的表現,但不是久坐才會,而是活動到一定位置就會發作。

洛活喜 厄貝沙坦都是不錯的葯,但降壓作用比較溫和百一般需要一周才達到葯物穩定的狀態,過了一周還降不下來需要繼續調整。

想要醫生的調整降壓葯物建議必須把自己的情況說清度楚,年齡 體型 血脂 心律失常和心臟和其他的病史情況等等。

血脂有點高,較胖,硝苯地平使用會有頭痛感覺。
但因為平時服用葯物後血壓穩定,暫時不建議加用降知壓葯物(人不舒服的時候血壓也會升高,要考慮血壓升高是原發性還是繼發的升高),用厄貝沙坦、洛活喜就可以了。可以考慮加用敏使朗口服,對症處理旋暈,諾迪康可以改善缺氧缺血
引起的道眩暈,這兩個葯物沒有太多副作用,可以起協同治療作用。口服一周後血壓仍高再調整降壓葯物。

4、良性體位性眩暈是怎麼回事?

由於眩暈的原因很多,那麼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它的診斷依據主要是變換體位,比內如常常有躺卧位,容起床、翻身、轉頭出現的短暫性的眩暈發作。還有診斷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的試驗,就是誘發試驗或者滾動試驗,它可能出現的是陽性,這一條也可以診斷。還有經過檢查,沒有耳蝸的損傷及神經系統損傷的症狀和體征,這時才考慮,對於這些病人手法復位效果比較好。像良性、位置性眩暈的,大多數病人通過手法復位可以治癒。如果必須要用葯,可以用一些抗組織胺的葯等,效果也比較好。總之,良性的位置性眩暈,常常由變換體位引起,經過誘發試驗或者滾動試驗陽性可以明確,而且沒有耳蝸的損害及神經系統損害的症狀和體征,手法復位有效。所以發作性、位置性眩暈,不用太緊張,經過手法復位,大部分病人都可以治癒。

5、體位性低血壓怎麼治療

低血壓患者一般伴有體質差,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需要加強營養,飲食要多吃營養高,補氣內血的食物。容
洗澡不宜過久,起床和坐位起身時,不要猛然起身,應慢慢起來,預防出現暫時性的大腦缺血和發生腦梗塞等。
適當運動,增強心臟功能,是解決血壓低的毛病最重要的方法。
從人的營養角度講,血壓偏低,應當吃點有血氣的東西,比如,魚,精肉。可以考慮適當多吃乾果,如核桃,香榧,松子,等。和高血壓相反,飲食要多鹽,多糖,以補充血容量,使血壓增高。同時避免使用引起血壓降低的葯物。

6、體位性眩暈怎麼辦

眩暈有的是因為血壓比較低,腦供血不足,甚至還會昏倒。這種情況不容忽視,建議盡早到首大檢查下

7、蹲下站起來就頭暈,體位性低血壓應該如何預防?

可能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特別是年齡大的朋友,我自己前陣子有這樣體驗,就是蹲下時突然間站立,眼前開始模糊或者眩暈,但過一會就會恢復。這種體驗確實不好,內心難免拷問自己:這是怎麼了?這是貧血還是低血糖?其實,一般來說,這種症狀往往既不是貧血,也不是低血糖,而是體位性低血壓。此時,肯定有人就會問,那麼體位性低血壓是什麼?

什麼是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為直立性低血壓,是指患者平卧時血壓正常,直立後血壓迅速顯著下降,出現全腦供血不足的症狀,如頭重腳輕、視力模糊、頭暈,甚至暈厥,少數患者有心絞痛表現。體位性低血壓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尤其老年患者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為什麼老年人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年人的血壓調節機制「退化」了,當從平卧或坐位突然變成直立時,血管中的血液因為重力的原因迅速如泉涌到下肢。此時,血壓需要調節機制的作用才能保持正常。可是老年人的調節機制「老化」了,同時血管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硬化(很多人老年人常有動脈粥樣硬化等慢性疾病),所以一旦體位變化的太快,就有可能導致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時,該如何處理?

一旦有人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情況輕微者立即就地採取坐位或卧位休息,並監測血壓的變化;情況嚴重者立即採用頭低足高位,松解衣領,給予吸氧,並報告醫生進行對症處理。

如何避免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1)降壓不宜太快:

服用葯物時應取坐位,在初次服用葯物前應了解葯物的作用、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使用降壓葯物應當注意觀察血壓的變化,對於老年患者尤其是聯用降壓葯物時,應當注意降壓作用不宜太猛,隨時向醫務人員反映血壓、症狀和體征的變化。

(2)注意體位的變化:

變換體位時幅度要小,動作緩慢,由卧位轉為直立位時,先坐起,同時做雙下肢屈伸活動,促進下肢靜脈迴流,然後再立起,可防止或減少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生。

(3)穿彈力褲或彈力襪:

彈力褲和彈力襪能減少下肢血管擴張,促進下肢血液迴流,有利於預防體位性低血壓發生。

(4)監測血壓變化:

血壓的變化對於監控體位性低血壓的變化顯得尤其重要,對於老老年患者應當經常評估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危險,高危人群應定期測量卧、立位血壓,監控卧立位血壓的差異。

(5)注意飲食:

進食後血液積於內臟,使循環血量降低,此時突然站立可導致直立性低血壓發生。因此,宜少量多餐,以易消化食物為主,餐後要休息片刻再站立走路。

總之,體位性低血壓由於發生突然,需要提前預防,特別是長期卧床的老年病人、高血壓的老年人,以及服用容易引起低血壓葯物的人,在起床站立時動作應緩慢,最好能先充分平卧一段時間再緩緩起床,避免危險的發生。

與體位性頭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