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療格林巴利綜合症用什麼葯
建議用中葯調理
2、格林巴利綜合症能解決嗎?
你好,格林巴利是一急性或亞急性發作慢性損害神經根及中樞神經的疾病,其病發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危機...
3、格林-巴利綜合征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一)治療目的
維持和擴大關節活動范圍,預防關節攣縮肌肉萎縮畸形等合並症的發生,改善和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進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
(二)治療方法
一旦患者病情穩定,即可開始康復治療作業治療師應該與物理治療師護士和其他康復小組成員協調,執行一個全面的康復治療計劃
為了早期判斷患者的病程以及愈後,需要准確的把握電生理學檢查以及愈後情況,在觀察患者病程的同時,注意每一塊肌肉力量的變化,根據恢復的情況來進行作業治療
1.急性期
康復有必要從早期開始進行,但是急性期的康復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點是,由於疲勞性的肌力低下(overuseweakness)疲勞性的損傷(overusedamage)過負荷(overwork)容易引起相應的神經症狀復發,病情再度惡化第二點是,由於呼吸肌麻痹球麻痹肺栓塞肺感染以及自律神經障礙等存在引起心跳停止的危險性
(1)神經症狀的復發及再度惡化:GBS初期,患病部位的末梢神經周圍出現浮腫,與康復引起的代謝亢進和血流增加相反,末梢神經的血流由於浮腫和神經內膜壓力上升而出現阻礙;由於缺血性的變化而出現神經纖維障礙;由於過負荷引起病態末梢神經的功能過度,從而引起神經細胞和軸索的代謝功能,軸索輸送能力障礙,可能對再生功能產生不良影響
(2)防止繼發合並症:在GBS愈後不良的病例裡面,有一部分是發病早期就進行了過大的肌力增強訓練一般是三到四周以後,神經症狀平穩後才開始進行康復訓練但是,由於恢復期以後主要的功能障礙應是關節的攣縮,所以,應在早期進行ROM訓練以防止關節攣縮因此,在急性期,為了防止引起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褥瘡,壓迫性末梢神經障礙等二次合並症,需要避免積極的肌力增強訓練,注意禁止過量訓練,應該進行保護性的被動ROM訓練,以及良肢位的保持在某些階段,有必要等待神經的自然恢復,避免做以單純肌力強化為目的的跑步訓練
(3)ROM訓練:ROM訓練,一天兩次,各關節3~5次(這是最低標准),在注意關節對位對線的同時,要緩慢進行特別是肩關節的後續問題比較多,更需要慎重(圖9-4-1)肌肉由於遲緩會出現關節的不穩定伸直的能量是力量?時間,所以沒有必要施加很強的力量必要時使用防止變形的夾板以及防止尖足的足底板足托等是有效的
圖9-4-1在固定肘關節,注意肩關節對位對線的同時,做肩關節的被動ROM訓練,腕關節佩戴支具
(4)風險管理:要注意血壓脈搏的變化作為呼吸管理的一種,要進行以預防無氣肺和感染為目的的腹式呼吸訓練體位排痰咳嗽訓練等還有進行下肢的被動運動體位變換使用彈力襪等,預防下肢的靜脈血栓
(5)交流和心理支持:運動麻痹是全身性的,在佩戴呼吸機時,使用「交流版」等交流手段,防止患者出現妄想和抑鬱症狀等所謂的「ICU」綜合征由於患者身體不能動,比較痛苦可以在護士呼叫器上做一些改良,便於患者使用同時有必要評價患者哪個部位能夠操作護士呼叫器(圖9-4-2)
圖9-4-2用腳踩的護士呼叫器
2.恢復期
(1)坐位訓練:一般在神經症狀穩定後2~4周內開始恢復戴呼吸器的患者要進行改善肺活量的訓練治療師通過評價觀察患者呼吸的同時,再慢慢過渡,進行坐位訓練
如果使患者脫離呼吸器和各種檢測儀器,就可以進行各種積極的作業療法但必須要注意的是要防止體位性低血壓和肩關節半脫位由於肩關節周圍肌肉遲緩,並且上肢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垂,從而引起肩關節半脫位在採取坐位時,必須將上肢放在桌上在防止關節囊韌帶肌腱等拉長的同時,保持關節的對位對線,從而促進肌肉的運動讓患者在正確的坐位下看雜志看電視等,提高患者的耐力(圖9-4-3)而且,根據每塊肌肉的恢復情況,讓患者自己翻雜志,從基本上沒有負荷的動作開始訓練
圖9-4-3坐位下的上肢良肢位保持
(2)ADL訓練:這時要考慮進行肌肉力量和手指的靈巧性的訓練,使用BFO(balancedforearmorthosis)懸吊帶自助具等進行以食事動作整容動作為中心的ADL能力(圖9-4-4~5)BFO和懸吊帶可以減輕肌肉疲勞,使患者自立使單側扶手和桌子同高,支持前臂,取代BFO,這時肘關節屈曲肌肉在二級左右就可以在肩胛帶的帶動下做肘關節屈曲但是,前臂由於自身的重量,會壓迫單側扶手,所以,在單側扶手上要墊毛巾以避免患者疼痛(圖9-4-6)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由於缺乏耐力,所以一次的訓練時間要短,避免進行過量訓練
圖9-4-3圖9-4-4~5圖9-4-6
右手持勺,左手持插改變勺子柄的角度
另外,卧室的物品放置要放在患者能夠夠到的位置,盡量使患者自己能夠進行ADL動作
(3)肌力增強:肌力的恢復一般認為是近端比遠端容易恢復,上肢比下肢容易恢復,但是也有相反的情況一般來說,肌力的恢復和麻痹的進展剛好相反肌力增強訓練的基本點是在評價恢復過程的同時,按照從被動運動→主動輔助運動→主動運動→抗阻運動的順序進行訓練但是,在恢復的早期或者是肌力顯著低下的情況下,患者往往缺乏耐力,容易疲勞在做訓練的時候,不做過負荷運動,同時,也要檢討訓練方法提高效率(單位時間內的工作量)的訓練也要是低負荷的,多次反復運動,以提高患者的耐力在沒有深感覺障礙的情況下,患者由於殘存運動圖式,與其訓練個別肌肉,不如做整體運動來強化肌肉力量,同時,改善能力障礙水平而且,在立位下的訓練和伴隨步行的訓練要注意不引起膝關節的反張
脫髓鞘性GBS,一般在幾周到幾個月內就能治癒,並且不留後遺症但是,軸索型GBS的恢復一般在兩年左右趨於平穩但是,每個案例都不一樣,因此,要針對每個病例做相應的處理GBS跟男女老幼沒有關系因此,對應各種狀況(回歸工作崗位就業回歸學校上學等)制定有效的作業訓練項目是非常必要的
3.負荷
急性期和恢復期時,無論如何都要進行作業療法訓練,這時就要考慮負荷程度的問題目前尚沒有相應客觀的指標作為參考,一般以患者自我感覺第二天殘存的肌肉疲勞感以及肌肉的僵硬度疼痛等主觀信息為基礎,再結合參考肌力和CPK的檢查值,來隨時調節訓練的負荷
4.心理支持
GBS臨床症狀起病急,特別是急性期患者心裡會出現混亂和不安還有,由於肌肉力量低下肌肉的易疲勞性和耐力低下,使得康復不能照預想那樣進行患者可能會對康復產生不滿和焦慮時刻考慮GBS的特徵風險管理和患者每天的症狀變化,以求改善患者的ADL和APDL能力,提高患者的主動性,使患者情緒穩定這時,在患者周圍的醫療工作人員有必要統一對愈後的認識學齡期的患者,一定要考慮教育的問題和成長期的心理治療項目
5.其他治療措施
可根據電診斷的結果進行電刺激,以幫助恢復運動功能;如有面神經麻痹,可按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原則處理,吞咽障礙可參照相關的治療措施
4、如何有效治療格林巴利綜合征
格林巴利綜合征治療方法有:1激素治療應用有爭議,可早期短時應用,專療程不宜過長,一屬般在1個月左右,急性嚴重病例可用氫化考的松、地塞米松短期沖擊治療。 2.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靜脈應用應盡早。 3.血漿交換治療是近年來開展的新治療,初步認為有效,但價格昂貴。 4.適當應用神經營養葯物,如輔酶A、ATP、細胞色素C等代謝性葯物,亦可同時應用維生素B12等。
5、格林巴利綜合症是什麼
格林巴利綜合症是脊神經和周圍神經的脫髓鞘疾病。
格林巴利綜合症又稱急性特發性多神經炎或對稱性多神經根炎。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上升性對稱性麻痹、四肢軟癱,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
病人成急性或亞急性臨床經過,多數可完全恢復,少數嚴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雙側面癱。腦脊液檢查,出現典型的蛋白質增加而細胞數正常,又稱蛋白細胞分離現象。
(5)格林巴利綜合症治療擴展資料:
四肢遲緩性癱是格林巴利綜合症的最主要症狀,一般從下肢開始逐漸波及軀干、雙上肢和顱神經,肌張力低下,近端常較遠端重。
通常在數日至2周內病情發展至高峰,病情危重者在1~2日內迅速加重,出現四肢完全性癱,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呼吸困難,吞咽障礙危及生命。
一般較運動障礙輕,但常見肢體感覺異常,如麻木刺痛感、燒灼感等可先於癱瘓或同時出現,約30%的患者有肌肉痛,感覺異常,可呈手套襪子型分布,振動覺和關節運動覺通常保存。
6、格林巴利綜合症康復期如何鍛煉
患者在發生格林巴利綜合症後,如果要進行功能性鍛煉,一定要根據目的以及方法來進行,因為只有合理的方法才能解決疾病,早期可以進行肢體功能鍛煉,防止肌肉萎縮,關節畸形,促進肢體功能康復。當然,按摩也是一種不錯的鍛煉方式,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可以採用推拿,按摩的手法來刺激肌肉,以免引起肌肉痙攣,這都是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功能性鍛煉過程中最常見的方法。
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早期應該通過運動來進行改善,比如關節部位的運動動作要平緩,幅度要增加,一般每日兩到三次,每次15分鍾左右,就是最好的運動方式。在鍛煉過程中,要保持功能性鍛煉,比如說上肢外展要向上向下,這樣逐漸的鍛煉才能改善格林巴利綜合征,而且格林巴利綜合征大部分是女性容易產生的,女性發生的原因,是由於先天因素缺乏一條染色體造成的。所以,在發生格林巴利綜合症後,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要利用合理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我們對於格林巴利綜合症的了解,要從多個方面來進行分析,才能認識清楚疾病,或許對於患者來說,格林巴利綜合征的情況比較復雜,但患者不用把疾病想的太過於嚴重。現如今臨床上治療格林巴利的方法不只有功能性鍛煉,其它的鍛煉方式也可以作為初期的鍛煉過程。
7、格林巴利綜合症能治好嗎?治好大約得多長時間?
在急性進展copy期,病人免疫功能亢進,又無合並感染或其它禁忌症時,可應用激素,早期靜滴,氫化可的松100-500毫克/日或地塞米松5-10毫克/日。以後改口服,地塞松0.75毫克-1.5毫克/次,日3次或強的松5-20毫克/次,日3次。若已出現呼吸肌麻痹而輔助呼吸和免疫功能低下,且已合並呼吸道感染者,以不用為宜。有人採用地塞米松鞘內注射,可提高神經根病變部位的葯物濃度,對病變改善可能更有益。
血漿替換療法
有人認為有一定療效,特別對於年輕患者,早期應用效好。
免疫抑制劑
有認為在疾病進展期,短期靜注環磷醯胺可以中止其惡化,日200毫克。
免疫增強劑
對人提出對體液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可給被動免疫增強劑(如丙種球蛋白,肌注),對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轉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可能有裨益。亦可給干擾素5毫克,肌注,日1次。
非急性期可給B族維生素
加蘭他敏5-10毫克,肌注,日1次;地巴唑10毫克,口服,日3次。
格林巴利綜合症後遺症很難完全根治
恢復到以前一模一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時間不好判斷
現在許多格林巴利綜合症後遺症的病人一般是通過中醫療法來尋求解決
你還可以試試中醫療法
8、格林巴利綜合症能治好嗎?
格林-巴利綜合抄征(Guillian-Barre綜合征)是常襲見的脊神經和周圍神經的脫髓鞘疾病。又稱急性特發性多神經炎或對稱性多神經根炎。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上升性對稱性麻痹、四肢軟癱,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病人成急性或亞急性臨床經過,多數可完全恢復,少數嚴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雙側面癱。腦脊液檢查,出現典型的蛋白質增加而細胞數正常,又稱蛋白細胞分離現象。
多起病急,症狀逐漸加重,在1-2周內達到高峰。80%以上病人首先出現雙下肢無力,繼之癱瘓逐漸上升加重。嚴重者出現四肢癱瘓、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多數在2~4周開始恢復,程度和快慢各病人差異較大。
9、格林巴利綜合症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你好;考慮格林巴利,是神經系統疾病,可激素配合營養神經康復治療,多注意休息及清淡營養飲食,不要熬夜、勞累,不要吃辛辣肥甘厚膩食物。建議配合醫生調理,有利於身體健康。
10、格林巴利綜合症治療的大概費用?
你好,格林巴利是一急性或亞急性發作慢性損害神經根及中樞神經的疾病,其病發版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權胞和腦干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危機生命,屬免疫性疾病,大多屬病毒感染所致。早期的治療多以激素及蛋白療法治療,只能控病繼發不能恢神經,且過多的用激素治療會損害人體免疫而復發,並導致原受損神經再度損害。治療不當,延誤治療,受累神經會因缺血而發生變性,過了治療期遺留症狀終生相伴。治療方案:治療除正常的激素治療後降減激素的同時可逐步的用可逐步的用中葯(中葯含然激素對人體無毒副作用)替代激素,並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營養神經,中西醫結合擴張微循環使受損殘余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病情繼續發展。並採用神經再生之葯興奮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經恢復其功能並使體內產生抗致病病毒抗體預防復發達受損神經再生修復獲得早日康復、。需幫助請發病歷及化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