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說普洱茶中有致癌物,那到底還能不能喝?
被稱為茶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力挺普洱茶,稱曾有多地對普洱茶測定過,只有極個別樣本發現過微量的黃麴黴毒素,其微量根本不構成致癌威脅。
「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因為放了太久,裡面有大量的黃曲毒素是致癌物。」「人體工程學李建軍教授」的這條微博激起千層浪,曾被世人稱贊的普洱茶,突然被冠上了「致癌」的稱號,引發了網友討論。
截至昨日19時30分,該微博已被轉發5962次,千餘名網友參與評論。很多人求證此說法的真假,個別網友很是擔憂,也有網友認為是無稽之談,要博主拿出證據再說話。更有普洱愛好者和茶商在評論中叫板李建軍。
新浪微博實名認證為「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的「茶人王心」發評論稱,黃麴黴大量存在於空氣和食物,在堅果植物、大米等中易轉變為黃麴黴毒素。但全世界的實驗室中尚未發現茶中的黃麴黴能轉化成黃麴黴毒素。
營養師駁斥「普洱致癌說」網路搜索發現,「普洱茶致癌說」幾年前便有,昨日,記者試圖聯系李建軍,截至昨日18時,李建軍未回應。昨日,知名營養師顧中一在果殼網發文駁斥「喝普洱會最快致癌」。
顧中一介紹,黃麴黴毒素主要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的代謝產物,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I類致癌物。由於普洱茶是後發酵,特別是濕倉儲存的過程中會出現霉變的可能,受到真菌毒素污染,這些毒素中就包括黃麴黴毒素。「談到致癌物不談劑量,都是在耍流氓。」顧中一指出,根據美國的規定,除奶製品之外,所有食物中的黃麴黴總量不超過20ppb。盡管目前我國對茶葉中黃麴黴毒素B1的限量標准尚未制定,但普洱茶導致癌症的風險並不高,無需擔心。
素有「茶院士」之稱的陳宗懋院士稱,過去很多地方對普洱茶中是否含有黃麴黴毒素做過測定,只在極個別的樣本中發現過,而且含量非常低。「有害的東西沒到量就不構成毒害,普洱茶致癌是絕對不可能的。」陳宗懋院士解釋,普洱茶由生茶變成熟茶,要經過好幾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幾種菌群參與發酵,從而構成普洱茶的香味。這幾種參與發酵的菌群均是有益菌群,沒有黃麴黴菌。
2、聽說喝普洱茶有致癌物質是真的嗎?
「喝普洱茶致癌?」昨日,新浪微博認證用戶「人體工程學李建軍教授」在微博中提及,喝普洱茶最容易得癌症,茶里有大量的致癌物「黃曲毒素」。該言論引起不少愛喝普洱茶網友的關注。昨日,被稱為茶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力挺普洱茶,稱曾有多地對普洱茶測定過,只有極個別樣本發現過微量的黃麴黴毒素,其微量根本不構成致癌威脅。普洱致癌說引發大討論「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因為放了太久,裡面有大量的黃曲毒素是致癌物。」「人體工程學李建軍教授」的這條微博激起千層浪,曾被世人稱贊的普洱茶,突然被冠上了「致癌」的稱號,引發了網友討論。截至昨日19時30分,該微博已被轉發5962次,千餘名網友參與評論。很多人求證此說法的真假,個別網友很是擔憂,也有網友認為是無稽之談,要博主拿出證據再說話。更有普洱愛好者和茶商在評論中叫板李建軍。新浪微博實名認證為「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的「茶人王心」發評論稱,黃麴黴大量存在於空氣和食物,在堅果植物、大米等中易轉變為黃麴黴毒素。但全世界的實驗室中尚未發現茶中的黃麴黴能轉化成黃麴黴毒素。營養師駁斥「普洱致癌說」網路搜索發現,「普洱茶致癌說」幾年前便有,昨日,記者試圖聯系李建軍,截至昨日18時,李建軍未回應。昨日,知名營養師顧中一在果殼網發文駁斥「喝普洱會最快致癌」。顧中一介紹,黃麴黴毒素主要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的代謝產物,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I類致癌物。由於普洱茶是後發酵,特別是濕倉儲存的過程中會出現霉變的可能,受到真菌毒素污染,這些毒素中就包括黃麴黴毒素。「談到致癌物不談劑量,都是在耍流氓。」顧中一指出,根據美國的規定,除奶製品之外,所有食物中的黃麴黴總量不超過20ppb。盡管目前我國對茶葉中黃麴黴毒素B1的限量標准尚未制定,但普洱茶導致癌症的風險並不高,無需擔心。■ 聲音「茶院士」陳宗懋「普洱茶致癌不可能」昨日,素有「茶院士」之稱的陳宗懋院士稱,過去很多地方對普洱茶中是否含有黃麴黴毒素做過測定,只在極個別的樣本中發現過,而且含量非常低。「有害的東西沒到量就不構成毒害,普洱茶致癌是絕對不可能的。」陳宗懋院士解釋,普洱茶由生茶變成熟茶,要經過好幾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幾種菌群參與發酵,從而構成普洱茶的香味。這幾種參與發酵的菌群均是有益菌群,沒有黃麴黴菌。
3、普洱茶喝多了會致癌嗎?
另一對重要的概念就是老茶與新茶的問題;在漫漫歲月的流逝中,普洱茶越陳越香內的品質、茶品容豐富多彩的變化,加之飲茶人面對時間長河的心理感動,使得品飲老茶成為難得的享受。一般而言,老茶又分古茶、號級茶、印級茶等,時間上比較通行的分法是:古茶100年左右,如當年清宮貢茶遺留;號級茶為50、60年以上(各老茶號生產的時間長短不一),但都於1949年前後統統煙消雲散;印級茶以1952年佛海茶廠恢復生產以來的各色茶品。這種分法有一定道理,但由於這些茶除了古茶之外,其他大都在儲藏過程中基本上都有入倉處理的歷史,其地點又基本集中在亞熱帶高溫高濕地區的港台范圍,所以對以後全國甚至全世界范圍內普洱茶存放成老茶的口感風格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所以真正未來的老茶是什麼,存在不同的地方肯定有不同的風格,但「越陳越香」的基本品質是不會變的。
4、"喝普洱茶致癌"是真的假的?
是假的。因為謠言說普洱茶中有黃麴黴毒素,然而真正品質優良的普洱茶幾乎不可能出現黃麴黴毒素污染。而且,普洱茶行業也一直在證明普洱茶生產過程中不產生黃麴黴毒素,所以,「喝普洱茶致癌」的說法實為無稽之談。
事實上黃麴黴毒素的產生需要有「黃麴黴菌」和「適宜條件」這兩個要素,普洱茶的生產過程在這兩點上並不利於黃麴黴毒素的產生。而曾經檢測出毒素的70份普洱茶中,檢測出的黃麴黴毒素並非茶葉自身產生,而是因為倉儲條件惡劣,導致茶葉被儲存環境中的黃麴黴毒素污染。干倉成為主流,濕倉早已成為行業中人人喊打的產品,把所有普洱茶都冠以「致癌」的帽子,是極度不負責的做法。
從「檢出黃麴黴毒素」演繹出「喝普洱茶致癌」,是典型的脫離劑量談毒性的流氓行為。目前監測到的茶中黃麴黴毒素,含量都極低,而且,糧油中的黃麴黴毒素被直接吃進了體內,黃麴黴毒素難溶於水,並不容易溶解到茶水中,實際上喝到體內的量還要低於茶葉中的含量。即便假定它全被被泡到茶水中,0.1微克含量也只相當於上面計算出的從糧食中攝入的總量的1%。也就是說,如果你擔心喝普洱茶會致癌,那麼吃飯導致的致癌風險比它要高100倍!
總之,消費者在選購時,只要注意不選購過於便宜、紙包上有水漬,茶餅明顯發霉(比如起白霜、有霉點)或味道不悅的茶餅,不喝不清亮、甚至出現的霉味的茶,基本不會出現問題。
5、普洱茶致癌嗎?
普洱茶本身並不含有致癌物,普洱茶致癌是因為儲存不當,導致黃麴黴素超回標,黃曲答黴毒素才是罪魁禍首。黃麴黴毒素對健康危害極大,是引起肝細胞癌的主要物質。它至少分為13種類,其中B1毒性最強。其他具有毒性的還有B2, G1, G2, M1, M2等幾種。
它誘發癌症的機制,主要是動物或人體攝入其後,經過肝臟的代謝酶細胞色素P450的活化,和DNA形成復合體,而該復合體會阻礙DNA復制,進而激活細胞癌化的啟動開關。
黃麴黴毒素極強的致癌性已被各種文獻確認,動物實驗顯示,用含有15 μg/kg B1的飼料喂養大鼠,全部的大鼠都發現肝癌跡象[2]。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其列為一類致癌物質,根據急性毒性動物實驗的推算,黃麴黴毒素的半數致死量為B1 - 18.2 μg、B2 - 84.8 μg、G1 - 39.2 μg、G2 - 172.5 μg。攝入後20%可以從尿中排泄掉,大量攝入會導致急性中毒,症狀有黃疸、急性腹水症等。持續微量攝入可引起慢性肝臟損害,誘發肝癌。如果是B型肝炎患者的話,攝入後會增加肝癌的發生幾率。
因此,它是目前食品天然污染物中,毒性最強的物質之一。
6、普洱茶含有致癌物,是否可信?
日前,網路抄上又傳出陳年襲普洱茶含有大量致癌物黃麴黴素的言論,喝了不僅不保健還致癌。這一觀點迅速引起眾多飲茶愛好者的擔心,也使得其它一些發酵茶受到波及。這種說法可信嗎?普洱茶致癌?網傳消息引起關注據了解,傳出喝普洱茶致癌的是網上一位ID叫「人體工程學教授」李姓人士,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大贊喝茶有益身心後,話鋒急轉直下,指出「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因為放了太久,裡面有大量的黃麴黴素是致癌物」!該條微博在發出不到10小時內,被轉發近4000次,眾多有喝普洱茶習慣的網友聽了這個言論後求真相、求辟謠,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誇大其詞、危言聳聽。王先生是個愛茶之人,聽說這個消息之後,他決定先「觀望」一段時間,暫時不喝普洱茶一類的發酵茶。王先生認為,現在大家都知道發霉、霉變過的食品中容易含有黃麴黴素,吃多了會影響身體健康。陳茶一來經過發酵,二來存放時間較長,其中可能含有黃麴黴素並不奇怪。參照發霉食物吃了有害健康的經驗,說陳茶對身體有負面影響也有一定道理。是真是假?專家稱不能一概而論究竟這種說法是「推理」還是「道理」?廣西茶業協會會長郭異見到相關消息後,也和多位醫療、化學界專家進行了討論,大家均認為這種說法
7、方舟子說「喝普洱茶致癌」真的假的?
因為喝茶比較多的緣故,最近不少朋友在朋友圈轉發關於方舟子的一篇文章,《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這篇文章被一些營銷大號用危言聳聽的標題改造後,終於達到了恐慌的效果,大家公認的喝茶的保健作用似乎就要被顛覆,事情是否還會存在反轉?喝普洱茶到底是保健還是致癌?
方是民的文章中,通過科普的手法告訴大家:「普洱茶的發酵、儲存,各種真菌極易生長,所以容易污染黃麴黴素、伏馬黴素、嘔吐毒素等各種真菌毒素。這些毒素中最著名的是晃去黴素,它是最強烈的致癌物之一。」,所以他用春秋筆法:「那麼,長期喝普洱茶,是不是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呢?」,筆者認為,這個問號用的恰到好處,極易對於不懂的人產生聯想,對自己喝的普洱茶。
方是民還列舉了2010年廣州市疾控中心研究人員對於市場70份普洱茶樣品的檢測:「100%倍檢測出黃麴黴素,100%檢測出伏馬毒素和嘔吐毒素,其中90%的嘔吐毒素含量超出了標准規定限值」,而2012年,南昌大學一名碩士研究生重復了廣州疾控中心的研究,結果也是一致的……
於是乎,這篇令人恐怖的文章,經過一個月的發酵,引發了朋友圈的震盪,但是茶界並非沒有聲音出來,要麼太專業,要麼就是傳播不廣,所以針對方是民的這篇文章,應該更加「科普」一下。
由於普洱茶獨特的風味,尤其是發酵茶的特點(生茶半發酵、熟茶全發酵),在存儲過程中,會根據地點的不同,轉化出不同的風味,比較著名的有:港倉、廣東倉、昆明倉等等,而在市場混亂時代,有奸商為了加速茶品的發酵,把茶放置於高濕度、溫度的地方加速轉化,這樣造成的結果是濕倉普洱茶的條索松脫、顏色暗淡、粗糙黑綠且茶葉表面或夾層留有綠霉或灰霉,也就是黃麴黴素產生了。
甚至有奸商會把這種霉味、倉味包裝和教育茶客為「陳味」「勐海味」,冒充老茶謀取暴利,這種現象在早期是存在的,但在講求保健健康的品飲觀念下,干倉茶干倉普洱茶的條索結實、顏色鮮潤、油麵光澤,充分表現了茶葉的活力感,品質優良的干倉普洱老茶,更能體現普洱茶的風味和韻味,由於口感的多樣性,懂茶的茶友最終都會從其他品類轉成普洱茶的忠實擁護者,比如說前幾年馬雲和李連傑品飲百年老茶,並且推出了自己的普洱茶品牌、張國立高價收藏普洱茶和普洱茶膏等等,余秋雨更是出了不少關於普洱茶的著作和文章,儼然成為普洱茶文化學者。
干倉成為主流,濕倉早已成為行業中人人喊打的產品,方舟子偷換概念,把所有普洱茶都冠以「致癌」的帽子,是極度不負責的做法,筆者也能看出,深諳媒體炒作套路的「方舟子」,絕非無心,而是故意,否則這種常識性的問題,非要用似是而非的「科普」,進行恐嚇,這種用心,自有人心可鑒!
所以說,普洱茶不管熟茶還是生茶,只要是工藝、原料、生產環境、農殘等沒有問題,在優質倉儲下的品飲,是非常安全的,不存在「致癌」一說,方是民故意用偷梁換柱的方式,所舉的案例要麼是個例,要麼就是特定環境下的實驗結果,反而佐證了普洱茶的健康
8、普洱茶中到底有沒有致癌物黃麴黴素?
拿著茶杯,我開始想,如果普洱茶真的含有各種黴菌毒素,正如這兩篇科技論文中提到的那樣,濃度大大超過了標准,黃麴黴毒素的毒性,尤其是B1,喝茶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可以改寫中國癌症的流行病學結果。流行病學知識告訴我,糧食中黃麴黴毒素污染水平與該地區肝癌死亡率呈正相關,而中國省肝癌死亡率最低的是雲南(普洱茶的起源)。從普洱茶與肝癌的相關性來看,似乎不支持普洱茶致癌的假說。
老方文章中提出的問題仍然非常重要,值得認真研究。除了這兩篇論文外,關於普洱茶黴菌毒素檢測的文章很多,但研究結果不一致,有人說不,有人說有蹤跡,有人說很多。從這些結果可以推斷,普洱茶中的黃麴黴可能來自運輸和貯藏過程中的污染,但不是發酵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物,因為後者的污染會使檢測結果一致。理論上,無論紅茶,紅茶,甚至綠茶或咖啡,如果它不是由發酵造成的污染,它可能會被黴菌毒素污染。我很快在網上查到了其他茶製品的情況,很快發現在不同的茶製品和咖啡中發現黴菌毒素。其中包括一篇文章(Emilia Ferrer等人。同時測定商業咖啡中的黴菌毒素,食品控制2015,報告),研究人員發現了多種真菌毒素,包括伏馬菌素,黃麴黴毒素,通過對西班牙市100家超市銷售的咖啡樣品進行質譜分析,發現同型孢子素和新興真菌毒素(濃度范圍為0.10-3.570μg/K)。他們還發現,在五個咖啡樣品中赭麴黴毒素A超過當前最大允許水平。
我們從中國大陸、台灣、印度、日本等地購買了20種商品茶,分別是:中國普洱茶(迪珀、貢林香、諾祥普洱、中國普洱、綠碧茶園普洱茶、2009普洱茶、2016普洱生茶)、中國綠茶(Tieguanyin Zhifu、鐵觀音包房茶、台灣東方美人);中國產的茶葉和黃金駿美;中國產的綠茶(前張白毫、西湖龍井);印度產的紅茶(盧比西亞麝香茶、盧比西亞尼爾吉里FOP、盧比西亞伯爵灰茶、英國紅茶);南非產的紅茶(香草波旁茶);日本產的綠茶(伊藤園綠茶、盧比西亞厚積茶)。採用有機溶劑(乙腈-2%甲酸水(1/1,V/V))和80℃熱水提取20種茶葉中的真菌毒素。用UPLC-MS/MS進行了分析和方法學研究,檢測了黃麴黴毒素(B1、B2、G1和G2)、伏馬菌素(FB1、FB2、FB3)和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的含量。
有機溶劑提取方法,包括普洱茶、紅茶、綠茶等多個茶葉製品,檢出了少量黴菌毒素,其中六個茶葉製品中檢出黃麴黴毒素B2,四個茶葉製品中檢出黃麴黴毒素G1,三個茶葉製品中檢出伏馬菌素FB1,在一種茶葉中檢測到伏馬菌素FB2。毒性最強的黃麴黴毒素B1未檢測到。在80℃熱水提取樣品中,除檢測一種糯普洱產品中痕量(0.15~3.33μg/kg)伏馬菌素B1和B2外,其餘8種黴菌毒素均未檢出。
9、"喝普洱茶致癌「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喝普洱茶並不會致癌。黃麴黴毒素的產生需要有「黃麴黴菌」和「適宜條件」這兩個要素,普洱茶的生產過程在這兩點上並不利於黃麴黴毒素的產生。也就是說,普洱茶行業「證明」普洱茶生產過程中不產生黃麴黴毒素,並不意味著造假。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也表示,真正品質優良的普洱茶幾乎不可能出現黃麴黴毒素污染。
曾有普洱茶被檢測出帶有黃麴黴毒素是怎麼回事?
事實:2010年廣州市疾控中心發布的對廣州某市場70份濕倉普洱的檢測結果,不僅檢出,還有8份樣品超過了5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即微克/公斤)。但請注意是「濕倉普洱檢測結果」。
所謂「濕倉」,其實是故意把茶葉放在溫暖濕潤的倉庫里儲藏使之更快地發生「後發酵」。這樣的環境中,存在著茶葉被黃麴黴毒素污染的可能。
陳茶倉儲專家、茶文化專家吳頂明指出,70份普洱茶中檢測出的黃麴黴毒素並非茶葉自身產生,而是因為倉儲條件惡劣,導致茶葉被儲存環境中的黃麴黴毒素污染。
干倉成為主流,濕倉早已成為行業中人人喊打的產品,把所有普洱茶都冠以「致癌」的帽子,是極度不負責的做法。
長期喝普洱茶是不是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事實:從「檢出黃麴黴毒素」演繹出「喝普洱茶致癌」,是典型的脫離劑量談毒性的流氓行為。食物中的黃麴黴毒素濃度很低,不可能讓人急性中毒。它最主要的危害,是長期攝入會增加肝癌的風險。在各種黃麴黴毒素的類型中,B1的致癌性是最強的。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科學家們總結出黃麴黴毒素B1的攝入量與肝癌風險的關系:每公斤體重每天吃1納克黃麴黴毒素B1,每一千萬非乙肝患者中每年大致增加一例肝癌;而對於乙肝患者,則是每一百萬人中每年增加三例。
目前監測到的茶中黃麴黴毒素,含量大多數都在5ppb以下,只有少數超過這個量。我們按10ppb來計算,一般人每天喝的茶葉是幾克,我們按10克來算,那麼其中含有的黃麴黴毒素總量是0.1微克。而且,糧油中的黃麴黴毒素被直接吃進了體內,黃麴黴毒素難溶於水,並不容易溶解到茶水中,實際上喝到體內的量還要低於茶葉中的含量。即便假定它全被被泡到茶水中,0.1微克含量也只相當於上面計算出的從糧食中攝入的總量的1%。也就是說,如果你擔心喝普洱茶會致癌,那麼吃飯導致的致癌風險比它要高100倍!
實際上,黃麴黴毒素在農產品中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把「不含有黃麴黴毒素」作為糧油的安全標准。現行的中國標準是:花生和玉米以及它們的製品,限量為20ppb;大米及其製品,限量是10ppb;小麥、大豆、堅果及其製品,限量標準是5ppb。這個標准,在國際上也並不算低了。
綜上所述,「喝普洱茶致癌」的說法實為無稽之談。
10、普洱茶會致癌嗎
日前,有部分專家發微博說,普洱茶會快速致癌。
主要應當是說,普版洱茶是發酵茶葉,權茶中含有黃麴黴素,這種東西會致癌。
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的危害性在於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根據科學研究,普洱茶在特定條件下確實有可能產生少量的黃麴黴毒素。但是專家認為,這並不是說從市場上買到的普洱茶中都會含有黃麴黴毒素。
在我國並沒有針對茶葉制定黃麴黴毒素攝入量的安全標准,一般都是參照糧油類產品的標准,也就是每公斤含有小於5微克的黃麴黴毒素都是安全的。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的研究,一般普洱茶不僅不致癌,而且可以預防癌症。
已經發生霉變的普洱茶發生黃麴黴毒素超標的可能性非常高,但即便如此,從科學規范來說,要對普洱茶是否致癌給出嚴格的科學結論,還需要大量的臨床試驗和統計數據。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它在公布的400多種致癌物或者可能致癌物以及可能致癌的生活方式里,並沒有喝普洱茶以及普洱茶產品這種說法。那如果他只是根據自己的判斷,看到有霉變然後就說致癌,這是不科學的,或者說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