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疾病百事通 > 神經質

神經質

發布時間:2020-12-30 08:07:19

1、神經質的人有什麼特點?

(1)求生慾望過於強烈。

(2)內省力過強。

(3)將專注力指向生命安全,過分關專注自身的體驗或屬不適。

(4)患得患失,猶豫不決,常推遲或避免作出決定。

(5)常有不安全感,喜歡窮思竭慮。

(6)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

(7)過分追求完美。

(8)主觀強求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

(9)心情不好,不客觀。

(1)神經質擴展資料:

神經質性格的人,在面臨心理困難時,精神上會出現強烈的不安,並由此導致錯誤的認識,把健康人都有的不安和不適感等心身、生理變化,誤認為病態或異常。患者本人高度注意這些「病態或異常」,並企圖排除之。

但這些不安和不適的特點是越注意它,越努力想排除它,反而會表現得越嚴重,結果形成了注意與病覺的惡性循環,致使症狀加重。病人陷於與症狀苦戰苦鬥的精神沖突狀態中,感到非常痛苦。病人想排除「病態或異常」的慾望越強烈,症狀反而越加重。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神經質

2、神經質是什麼意思?神經質的人聰明嗎?

神經質症是在神經質性格基礎上產生的。在某種特定條件下,任何人都可能發生神經質症症狀。如第一次在眾人面前講話感到緊張而不知所措;聽到有人談論艾滋病、癌症就感到非常可怕;見到鄰居被竊,自己變得格外小心等。對於性格健全的人,上述反應僅是短暫的,一過性的。而神經質性格的人,在面臨心理困難時,精神上會出現強烈的不安,並由此導致錯誤的認識,把健康人都有的不安和不適感等心身、生理變化,誤認為病態或異常。患者本人高度注意這些「病態或異常」,並企圖排除之。但這些不安和不適的特點是越注意它,越努力想排除它,反而會表現得越嚴重,結果形成了注意與病覺的惡性循環,致使症狀加重。病人陷於與症狀苦戰苦鬥的精神沖突狀態中,感到非常痛苦。病人想排除」病態或異常」的慾望越強烈,症狀反而越加重。從上述可見,神經質症形成的關鍵有兩點:一是神經質性格;二是由神經質性格決定的,將注意力過分集中於感知或極力排除症狀。結果使病人生活偏離常軌,陷於惡性循環之中。 神經質是一種具有某些神經症基調的人格特徵,也可理解為神經過敏的特殊氣質。神經質往往會對個體的事業、愛情、生活、人際關系產生負面的影響,甚至最終導致神經症或其它身心疾病的產生。人格特徵:以反抗社會的態度來顯示自己的願望,惡意地解釋各種社會現象。常常與人沖突,以顯示自己的力量。追求享樂,缺乏自製力,雖然知道某些事情不好,卻又容易受到誘惑。稍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大發雷霆,甚至訴諸暴力。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往往會高唱理想,否定現實社會,甚至號召為了理想用暴力行為摧毀現實社會。這種症狀的關鍵在於以自我為中心,過分自信,虛榮心強,狂熱而冷酷。 一般症狀:缺乏理性,責任心淡薄。有浪費癖,即使借錢也要滿足自己的慾望。無視社會習俗,缺乏同情心,甚至說謊。自我治療: ①盡量不吃肉或從大豆和魚中提取的蛋白質,盡量在家裡定時用餐,不要到外面去吃飯。避免吃甜食。最好堅持長跑,再慢慢發展為短跑和合作項目。工作要有計劃,保持耐心,多與周圍人交流。 ②過簡朴的生活,注意積蓄錢財。最好改變一下目前的居住和工作環境。重新學習一項技術,或培養一項新的業余愛好。主動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關系。為別人著想,控制自己的慾望神經質的共同特點: (1)求生慾望過於強烈。 (2)內省力過強。 (3)將專注力指向生命安全,過分關注自身的體驗或不適。 (4)患得患失,猶豫不決,常推遲或避免作出決定。 (5)常有不安全感,喜歡窮思竭慮。 (6)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 (7)過分追求完美。 (8)主觀強求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 不僅用腦去理解,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行動去理解 。 只是思考,什麼也不會產生,要行動,要不斷做出成績,要通過親身體驗去理解。 順其自然 ,對出現的情緒和症狀不在乎,要著眼於自己的目的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對待不安應即來之則安之」,「對情緒要順其自然,仍然去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現了不安就聽憑這種不安去支配行動。 欲想以浪平息一浪,反而波浪掛起 。意思是說如若企圖以浪平息一浪,反倒會出現更多的波浪,極力要消除症狀,結果反而接二連三地出現新的症狀,最後弄的不可收拾。不要光想著治病,首先要成為一個有益於他人的人,把治病看成一件小事。 外表自然,內心健康 意思是說,象健康人一樣地生活就能健康起來。神經質者總是希望先消除症狀(改善情緒),然後再恢復到健康的生活,這樣做永遠不能有健康人的生活。對情緒不予理會,首先要象健康人一樣去行動,這樣,情緒自然而然就變成健康的情緒。《徒然草》一書中也有這種說法。 恐怖突發 越是想要擺脫恐怖,恐怖心理就越發厲害。這如同深夜中一個人步行在一個墓地,如果懷著恐怖的心情硬著頭皮走下去,有些恐怖感也算不了什麼。然而由於過分害怕嚇的跑了起來,那種恐怖心情就會大大加劇。因此在產生恐懼時要毫不退縮,寧可有恐懼心理的存在。 行動為准則 唯有行動和這種行動的成果才能體現一個人的價值。一個人即使想法有多麼高尚,若是偷竊他人的東西,那就是盜賊;反之,即使多少想過壞事,但若肯幫助別人,就會被看成是好人。輿論的評價就是如此。這就是「與其想,不如做」。從這個意義上,森田將情緒要既來之則安之、要為實現既定目標去行動的生活態度,稱作行動為准則。 心隨萬境變,變化之處實幽玄。 這是摩攀羅尊者的話。意思是:人的心境隨著境遇不同而千變萬化,甚至可以說:這種現象實在是玄妙。在森田療法中它賦予的含義是「情緒就象天氣一樣容易變化;情緒惡劣時不要悲觀,情況順利時也不要高枕無憂,要著眼於行動努力去干」。

3、神經質要怎麼辦

注意弄清症狀的本質
我在本書的前半部分詳細介紹了神經質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其症狀又如何發生的等問題。弄清神經質症的本質對治療有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患者僅僅弄清了症狀的本質就很快治好了症狀。這是因為患者在弄清症狀本質後,其疾病的心理狀態發生了變化,所以才有如此好的效果動機,患者住院之後,在一種家庭的氣氛中接受指導,會自然形成這種心理狀態。下面介紹一下心理治療的方法。
神經質性格的陶冶
人的行動一般會影響其性格。不可否認,一定的性格又會指導做出一定的事情。但僅僅看到這一方面,則是一個片面性的認識。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的行動會造就我們的性格」這一客觀事實。正是這一點才是神經質性格得以陶冶的根本理由。
我們的思維除去睡眠的時間外,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絕不會停留在同一狀態。這一點通過仔細揣度自己的內心世界就會明白。我們在考慮某個問題時,思維似乎停留在相同的狀態,這只不過是表面現象而已。例如某人從一小時前開始一直在考慮數學的問題,至今仍沒有答案。從表面看來,他一小時前與一小時後是處在同一思維階段,實際上最初的一瞬與最後的一瞬之間已經持續了一個小時的精神活動。即最後的一瞬是經過一小時的持續思維之後的一瞬,這與最初相比更有了不同的顯著增多的內容。即使對同一道數學題,人們的思維只有在最後的一瞬才比較成熟。如果要使一小時前的一瞬與一小時後的一瞬內容完全相同,就必須把一小時的經驗的持續一筆勾銷,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每時每刻的經驗都在不斷創新、變化著。我們昨天的和今天的經驗並不像在樹上嫁接竹子。而是像滾雪球一樣,開始很小,但隨著不斷地滾動,內容也不斷增多,最後便有了更加充實的內容。這也象河流是由無數細流匯集而成一樣。人們精神生活的流動也不會有半點中止,是在不斷擴大、不斷變化著。這就是精神生活的本質。
應該注意,這種變化並非發生於漫無邊際的空想和思維,而是由於實際的行動才使思維變得更加實際和深刻,僅僅局限於伏在桌前冥思苦想,不會起到實際的作用,只有實際行動才能調動人類的全部意識,才能比單純思考更深地滲透到我們的生命中去。實際行動是提高我們對實際生活的適應能力的最直接的促進劑。如果得到通過實際行動體驗到的自信,即使其本人並未覺察到這種自信,也會使我們的性格更加堅強。
神經質症患者性格的陶冶也必須由這種對實際行動的體驗才能實現。可是,他們一般是採取逃避痛苦的態度。他們最關心的是把這種痛苦拋棄。如赤面恐怖的患者總想避開眾人,或想出些小聰明以不被別人發現自己的症狀。如果有不潔恐怖,不願隨便接觸別的東西,為了得到暫時的安慰便不停地洗手。還有的患者因為有頭重感就不工作,因為害怕疾病就不外出,這些都是對痛苦的逃避,如果實在逃避不開就盡量地敷衍了事。患者採取這種態度就永遠不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也永遠不可能適應現實生活。患者不能忍受痛苦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就絕不會得到在實際行動中產生的適應人生的自信。
生活方針
「忍受痛苦,為所當為」,這是神經質症患者必須道德採取的生活方針。對人恐怖患者要忍著發抖的恐懼心,赤面者要堅持以這種樣子與人接觸。不潔恐怖患者害怕不潔,同時又要堅持去打掃衛生,失眠恐怖患者也要忍著失眠的痛苦堅持去做白天應該做的一切。
這樣做,也許有人會問:「神經質症患者開始了日常的生活,其症狀就治好了嗎」這種問話是十分片面的。要學會游泳必須要跳入水中,不跳入水中,就永遠學不會游泳。上面的問話好象在說過去不會游泳的人就永遠學不會游泳,這當然毫無道理。實際上,人即使不會游泳也完全可以做到先跳入水中,然後劃動手腳就可以浮在水上,逐漸學會游泳。如果不先跳入水中,就永遠也學不會游泳。因此,無論如何要先跳入水中。同樣的道理,神經質患者無論感到怎樣痛苦,但可以做到忍受痛苦投入到實際生活中去。如果患者自己做不到這一點,也可以在別人的指導下做到。患者一邊忍受著痛苦,一邊做應該做的事,這樣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得到體驗的自信。
許多患者固執地認為自己有神經質的症狀,什麼工作也不能幹。但是患者入院之後,與自己的想法正好相反,完全可以從事被分配的工作,這連患者自己也感到吃驚。患者有了這樣的體驗,弄清了自己的症狀實際上是自己主觀臆造的產物。患者如果能覺悟到這一點,可以說已完成了領悟的第一步。
神經質性格的陶冶並非將性格徹底改變,所謂陶冶,是指使神經質性格中的長處得以發揚,做事認真、踏實、勤奮、責任心強,這是人的美德,這種美德在什麼情況下也必須發揚。與此相反,如果做事不加思考,隨心所欲則註定要失敗。神經質症患者普遍有一種神經質的細心和謹慎,這一點經過引導,會很容易地走上正確的軌道,對治療起到積極的作用。
學會控制情緒
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與積極服從
人們要真正客觀地、正確地認識現實中存在的客觀事物並非易事。因為客觀現實並不一定符合我們的主觀願望和理想,有時甚至完全事與願違。所以我們有時有意識地或無意偏面的看待現實。如我們上了年紀,不管我們願意或不願意,總會變老的,白發和皺紋在增多,體力也漸漸不支。這是事實,這事實卻與我們的願望正好相反,雖然我們不想承認事實,企圖將不現實的想法變為現實,那麼,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最終會在某一時刻體會到幻滅的痛苦。我們要正確地估計可能范圍,並朝著這個范圍做自己的努力,這樣不會引起過度的心理沖突。但神經質症患者對存在的事實並不現實地對待,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和慾望擴展到完全不可能的范圍,因此,他們才感到痛苦。以對人恐怖為例,我們說自己和對方都是生活中的人,人與人見面時,會引起感情的波動,這是當然的事實,特別在見到上級或異性時,會產生一種不安或不好意思的感覺,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們應正視這一事實,順應自然,即使感到難為情,甚至苦惱也不應對此抗拒,這樣 就不會產生強迫觀念,而且會保持正常的心理。相反,如果對此產生抗拒之心,無論如何也不能順應事實,如果形成這樣一種心理,就會背離事實並越來越荒唐。
我們在路上行走時,一輛汽車從前面疾駛而來,這時,我們必然出現不安、恐怖的想法,正因為這種不安恐怖才促使我們立即躲避之。在這一心理活動過程中,我們應自然地接受自己出現的不安恐怖,並不以出現不安恐怖為恥,也不必特意消除這種不安恐怖,而使情緒自然地轉為正常,就象沒出現過不安恐怖一樣。因此,這就不會出現任何心理沖突,汽車駛過,不安也隨之消失,即這時的不安是當然的事實,我們應正確地自然的接受這一事實,而不能有任何的抗拒。因為我們採取了「任其不安,為所當為」的態度,就不會出現任何的強迫觀念。如果對事實採取反抗的態度,不能順應當時的境遇,不能踏踏實實、自然而然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就會進一步增加神經質症的痛苦。
我們每天都可能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失誤,或遺忘了什麼等。這種場合,可以責備自己的不用心,但神經質症患者會因此產生一種失敗感,他們同時又認為自己應該是完美無缺的,不應該有任何失敗發生。這樣,事實與他們的主觀願望背道而馳,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不完善恐怖。有的人與別人見面,總想保持鎮定自若,結果成為慢性地對人恐怖,有人力求絕對的潔凈,結果成為不潔恐怖。有位古人曾說過這樣的話:「鳥兒從我頭上掠過,我毫無辦法,但鳥兒要在我頭上築巢,我就可以斷然拒絕。同樣道理,不好的想法在我心中閃現,我毫無辦法,但是否去做壞事,我完全可以約束住自己。」我們心裡有時會閃現某些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的念頭,要想絕對不出現這些念頭,我想就是聖人也很難做到。所以我們必須正確認識自己身上潛在邪念和狹心。這些邪念是不可能徹底清除的,如果有人無論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很可能產生不正恐怖的強迫觀念。神經質症患者對這種心理事實採取抗拒的態度,他們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絕對清凈,結果必然出現心理沖突。希望我們都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陰暗面,若以這樣一種謙虛的態度去生活,我們就具有了崇高的道德。

4、神經質是什麼意思

神經質是一種具有某些神經症基調的人格特徵,也可理解為神經過敏的特殊氣質。神經質往往會對個體的事業、愛情、生活、人際關系產生負面的影響,甚至最終導致神經症或其它身心疾病的產生。神經質症是在神經質性格基礎上產生的。在某種特定條件下,任何人都可能發生神經質症症狀。如第一次在眾人面前講話感到緊張而不知所措;聽到有人談論愛滋病、癌症就感到非常可怕;見到鄰居被竊,自己變得格外小心等。性格健全的人,上述反應僅是短暫的,一過性的。而神經質性格的人,在面臨心理困難時,精神上會出現強烈的不安,並由此導致錯誤的認識,把健康人都有的不安和不適感等心身生理變化誤認為病態或異常。患者本人高度注意這些「病態或異常」,並企圖排除之。但這些不安和不適的特點是越注意它,越努力想直接排除它,反而會表現得越重,結果形成了注意與病覺的惡性循環,致使症狀加重。病人陷於與症狀苦戰苦鬥的精神沖突狀態中,感到非常痛苦。病人想排除」病態或異常」的慾望越強烈,症狀反而越加重。一、 神經質的共同特點:(1)求生慾望過於強烈。(2)內省力過強。(3)將專注力指向生命安全,過分關注自身的體驗或不適。(4)患得患失,猶豫不決,常推遲或避免作出決定。(5)常有不安全感,喜歡窮思竭慮。(6)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7)過分追求完美。(8)主觀強求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其多用森田療法加以治療,森田療法主張: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森田療法用語順其自然 , 對出現的情緒和症狀不在乎,要著眼於自己的目的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對待不安應即來之則安之」,「對情緒要順其自然,仍然去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現了不安就聽憑這種不安去支配行動。欲想以浪平息一浪,反而波浪掛起 。意思是說如若企圖以浪平息一浪,反倒會出現更多的波浪,極力要消除症狀,結果反而接二連三地出現新的症狀,最後弄的不可收拾。不要光想著治病,首先要成為一個有益於他人的人,把治病看成一件小事。外表自然,內心健康 意思是說,象健康人一樣地生活就能健康起來。神經質者總是希望先消除症狀(改善情緒),然後再恢復到健康的生活,這樣做永遠不能有健康人的生活。對情緒不予理會,首先要象健康人一樣去行動,這樣,情緒自然而然就變成健康的情緒。《徒然草》一書中也有這種說法。行動為准則 唯有行動和這種行動的成果才能體現一個人的價值。一個人即使想法有多麼高尚,若是偷竊他人的東西,那就是盜賊;反之,即使多少想過壞事,但若肯幫助別人,就會被看成是好人。輿論的評價就是如此。這就是「與其想,不如做」。從這個意義上,森田將情緒要既來之則安之、要為實現既定目標去行動的生活態度,稱作行動為准則。心隨萬境變,變化之處實幽玄。這是摩攀羅尊者的話。意思是:人的心境隨著境遇不同而千變萬化,甚至可以說:這種現象實在是玄妙。在森田療法中它賦予的含義是「情緒就象天氣一樣容易變化;情緒惡劣時不要悲觀,情況順利時也不要高枕無憂,要著眼於行動努力去干」。

5、性格有點神經質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或對一個人有點神經質什麼意思?

. 神經質性格:指人在面臨心理困難時,精神上會出現強烈的不安,並由此導內致錯誤的認識,容從而導致健康人都有的不安和不適等心理、生理變化,誤認為病態或異常。
患者的意識高度注意這些「病態或異常」,並企圖排除之。但這些不安和不適的特點是越注意它,越努力想排除它,反而會表現得越嚴重,結果形成了注意與病覺的惡性循環,致使症狀加重。
人們通常將「神經質」形象的俗稱為「神經過敏」,也就是擁有強烈的「自我心理暗示」,對於事物的某些細微變化作出過度和誇張的反映,在心理上具有促成某種事態的主觀而行為上則表現為抗拒的矛盾沖突。
從人格發展的角度來觀察,神經質性格常常是因為個體具有「被邊沿化心態」,意圖以對事物作出過度和誇張的反映來引起人們的注意,由此重新獲得人們的關注。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來說「神經質」是由個體的孤獨感所導致的心理疾病,治癒方法就是給予患者足夠的關注,去除他的孤獨感,其病態就能減輕或消除。

6、一個人為什麼會變得神經質?

壓力是有可能讓一個人變得神經質的。神經質症是在神經質性格基礎上產生的。在某種特定條件下,任何人都可能發生神經質症症狀。對於性格健全的人,上述反應僅是短暫的,一過性的。

7、什麼是神經質性格

對刺激過敏 這種性格的神經異常敏感,能敏捷地感應外界的刺激。例如,睡覺時,不管多困,水管的滴水聲就會刺激得其難以入睡。他們的各種感覺都很敏感,灰塵,氣味,溫度的變化都會引起他們的反應。 這種人不僅各種感覺敏銳,而且感受性強,能強烈的感到他人的親切和恩情,並深深的感謝,對此銘刻在心。相反,也比他人更能感受到冷酷和羞辱,終生抱有怨恨。看到感人的場面會凄然淚下,看到丑惡的現象會無比的憤慨。與「自我顯示性」的人不同,他們才是真正的感情豐富。 反省過度,怯懦小心 「自我顯示性」的人從不反省,而這種人卻反省過度。想做某事,想說某話,想去某地,心裡會想「這樣對嗎」、「也許會……」、「不,我要做」、「真的做嗎」等等,不停反省,結果一無所成。所以,這種人很缺乏決斷能力和實干能力。 而且,這種類型的人很在意別人的話語和態度,對是否損害了感情,是否給對方留下壞印象,是否失禮等非常顧忌。他們很小心謹慎,膽小,過分地害怕危險和失敗,不敢面對挑戰,對強硬態度會退避,讓步,內心對有堅定信念的人和蠻橫的人充滿厭惡。 缺乏信心,有不完善感,自卑感 這種人缺乏信心,做任何事情都有不完善感,例如,在等待成績公布時,總是坐立不安,心神不定,老是想「如果不及格怎麼辦」,悲觀的看法很強。由於總缺乏自信,就產生了自卑感。而在這種類型中,越優秀的人自卑感越強。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定的很高,並過高的評價他人,能敏銳的找到自己的缺點,為此感到苦惱和自卑。 易疲勞和強迫性 由於這種人的不完善感和自卑心理,他們就失去了對環境的靈活適應性。嚴重情況下,就產生了各種不正常的行為。例如,有一天過的很好,那麼這種人為了總是如此,就會建立與那天一樣的順序生活,如穿同樣的衣服,走同樣的路等等。長此以往,會非常易疲勞,還有強迫症及神經衰弱的產生。

8、什麼是神經質?

神經質(英語:neuroticism,又譯為情緒不穩定性),是心理學研究中一個基本的人格特質。

情緒不穩定性測驗得分高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情緒化、情緒波動大、且更常有以下這些情緒:焦慮、擔憂、害怕、憤怒、挫折、羨慕、忌妒、罪惡感/內疚感、抑鬱、和孤獨感。

他們的抗壓性較差,且有可能將正常情況解釋為威脅,將小挫折看成絕望的困難。 他們通常自我為中心/自以為萬眾注目和害羞,並有可能難以控制沖動和延後讓自己的慾望/需求被滿足的時間。

高度神經質的人,其特質有可能在往後的人生中發展成為許多常見的精神疾病,例如:

憂鬱症、恐懼症(phobia)、恐慌症(panic disorder)、其他焦慮症群(anxiety disorders)、和物質使用疾患(substance use disorder)-這些症狀常被俗稱為神經症(neuroses) 。

情緒不穩定性與低情緒商數(EQ)相關,包括情緒調節,動機和人際關系技巧較低。



(8)神經質擴展資料:

形成的關鍵

從上述可見,神經質症形成的關鍵有兩點:一是神經質性格;二是由神經質性格決定的,將注意力過分集中於感知或極力排除症狀。結果使病人生活偏離常軌,陷於惡性循環之中。

神經質是一種具有某些神經症基調的人格特徵,也可理解為神經過敏的特殊氣質。神經質的人對於消極事件有體驗上的偏好。神經質往往會對個體的事業、愛情、生活、人際關系產生負面的影響,甚至最終導致神經症或其它身心疾病的產生。


心理變化

神經質性格的人,在面臨心理困難時,精神上會出現強烈的不安,並由此導致錯誤的認識,把健康人都有的不安和不適感等心身、生理變化,誤認為病態或異常。患者本人高度注意這些「病態或異常」,並企圖排除之。

但這些不安和不適的特點是越注意它,越努力想排除它,反而會表現得越嚴重,結果形成了注意與病覺的惡性循環,致使症狀加重。病人陷於與症狀苦戰苦鬥的精神沖突狀態中,感到非常痛苦。病人想排除「病態或異常」的慾望越強烈,症狀反而越加重。


參考資料:網路-神經質

9、神經質怎麼辦?

1.
注意弄清症狀的本質 弄清神經質症的本質對治療有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患者僅僅弄專清了症狀的本屬質就很快治好了症狀。這是因為患者在弄清症狀本質後,其疾病的心理狀態發生了變化,所以才有如此好的效果動機,患者...
2.
神經質性格的陶冶 人的行動一般會影響其性格。不可否認,一定的性格又會指導做出一定的事情。但僅僅看到這一方面,則是一個片面性的認識。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的行動會造就我們的性格」這一客觀事實。正是這一...

10、神經病和神經質有什麼區別

神經病:1.神經系統的組織發生病變或機能發生障礙的疾病。 2.精神病的俗稱回。 3.謂神經有點不正常。含有貶義答。
神經質症是在神經質性格基礎上產生的。在某種特定條件下,任何人都可能發生神經質症症狀。如第一次在眾人面前講話感到緊張而不知所措;聽到有人談論艾滋病、癌症就感到非常可怕;見到鄰居被竊,自己變得格外小心等。對於性格健全的人,上述反應僅是短暫的,一過性的。 一般症狀:缺乏理性,責任心淡薄。有浪費癖,即使借錢也要滿足自己的慾望。無視社會習俗,缺乏同情心,甚至說謊。
神經質的共同特點:
(1)求生慾望過於強烈。
(2)內省力過強。
(3)將專注力指向生命安全,過分關注自身的體驗或不適。
(4)患得患失,猶豫不決,常推遲或避免作出決定。
(5)常有不安全感,喜歡窮思竭慮。
(6)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
(7)過分追求完美。
(8)主觀強求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

夠全面吧???

與神經質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