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黃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將軍、川軍、生軍、馬蹄黃、錦紋。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2米。肉質根及根狀莖粗壯。莖中空,綠色,平滑無毛,有縱紋。單葉互生;具粗壯長柄,柄上生短刺毛,白色;基生葉圓形或卵圓形,長寬均達35厘米,掌狀五~七深裂,裂片矩圓形,邊緣有尖裂齒,葉面生白色短刺毛;莖生葉較小(南大黃基生葉5淺裂;雞爪大黃葉裂極深,裂片狹長)。秋季開淡黃白色花,大圓錐花序頂生;6裂花被,9個雄蕊。瘦果矩卵圓形,有3棱,沿棱生翅,翅邊緣半透明。根及根狀莖入葯。秋末冬初採收,去粗皮,切片乾燥備用。
【生長環境】於西北、西南各省有分布,南方高寒山區有栽培。多於陰濕處生長。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瀉實熱,破積滯,行瘀血。
【驗方精選】第一方:15克生大黃粉,10克大米粉,100克蜂蜜。
用法:將上方用溫開水適量調勻,每小時服10毫升,至排出蛔蟲,症狀消除為止。
主治: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第二方:30克生大黃。
用法:取上葯,加200毫升水,煎沸。做保留灌腸,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療程為五~七日。
主治:腎功能衰竭。第三方:30克大黃,適量米醋。
用法:將大黃研為細末,加適量米醋調成糊狀,敷於兩腳心的湧泉穴,每次2小時,可用2~3次。
主治:腸脹氣。第四方:540克生大黃粉。
用法:每日3次,每次3克,膠囊裝,開水送服。連服2個月。治療期間停服其他葯。
主治:高脂血症。第五方:100克大黃。
用法:取上葯,加入1000毫升米醋,浸泡10日。用該葯液浸泡患手,每次20分鍾,每日2次,7日為1個療程。兒童浸泡時間為10~15分鍾。
主治:手癬。第六方:適量大黃。
用法:每日九~十二克,用250毫升沸水沖泡,待溫後徐徐吞咽。每2小時泡服1次。連服2~4日。停用其他葯。
主治: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第七方:適量大黃粉。
用法:取上葯1份,合陳石灰2份,炒至大黃成黑灰時取出研粉。將粉撒布於創面,或用麻油或桐油調塗患處。
主治:燒傷。第八方:適量大黃。
用法:取上葯,烘乾,研成粉末備用。每次取10克大黃粉,用酒適量調成糊狀,塗於臍部,用紗布覆蓋固定,再用熱水袋熱敷10分鍾,每日1次。
主治:小兒便秘。
2、中葯大黃有什麼作用
調節大腸中葯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3、生大黃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大黃是指原抄生葯材的飲片襲。主要功能為攻積導滯、瀉下通便,用於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
功能祛瘀止血。主治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合並出血。 [處方組成]生大黃粉,每次3克(或相當於生大黃3克),每日3次。臨床療效治療1055例,止血有效率達96.68%,平均止血時間為2.2天。 [處方來源]上海市香山中醫院焦東海。
按語焦氏認為單味大黃止血對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合並出血患者只有在下列情況下較為適宜:潰瘍與胃炎合並出血,特別是以黑便為主,出血量在500毫升以內者;對中風伴胃、十二指腸潰瘍合並出血而不宜使用凝血葯物的患者,特別對伴舌苔黃膩、便秘及有吸收熱的患者更為適宜。
(3)生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擴展資料:
按語焦氏認為單味大黃止血對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合並出血患者只有在下列情況下較為適宜:
潰瘍與胃炎合並出血,特別是以黑便為主,出血量在500毫升以內者;對中風伴胃、十二指腸潰瘍合並出血而不宜使用凝血葯物的患者,特別對伴舌苔黃膩、便秘及有吸收熱的患者更為適宜;
用其他止血葯物無效,而不宜手術治療者。採用西葯或中葯止血,若加用大黃後,均可使止血時間縮短。祛瘀止血,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合並出血。
4、生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生大黃就是沒有晾乾之前的大黃,大黃一般是長成之後晾乾製成葯材才能食用,生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是很多人最關注的,一般這種生大黃對於消除消化道出血有很好的療效,如果有中毒的現象也可以服用生大黃水也能解毒,下面具體介紹。 生大黃的功效與作用主要體現在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大便燥結、積滯瀉痢等,如果有牙齦腫痛的症狀,可以服用一些生大黃來緩解,熟大黃一般是瀉火解毒的,生大黃還能治療外傷或者燙傷,都有很好的保健療效。點擊了解更多精彩內容生大黃的功效與作用生大黃與茵陳、梔子等搭配如要,能治療熱毒,是很好的外敷葯,如果生大黃內服發生惡心、嘔吐等現象,應及時停止用葯,選擇外用,雖然生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但是並不是所有人的是都適合用生大黃治病,處於孕期或者哺乳期、月經期的女人忌服生大黃。 中醫學認為:「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便秘的形成,主要在於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它與脾、肺、腎的關系密切,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熱肺燥移於大腸,導致大腸傳導失職,而成便秘,脾主運化,脾虛運化失常,糟粕內停,形成便秘,腎主五液,司二便。 以上是中醫對生大黃的功效與作用的認識,綜上所述我們了解到一般需要清熱解毒或者燥熱的病都可以用生大黃來治療,但是家中有孕婦的不要隨意服用生大黃,以免影響腹中胎兒健康。
5、白醋泡生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對自己的健康有好處。
6、中葯大黃的作用
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葯材的名稱。在中國地區的文獻里,「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
在中國,大黃主要作葯用,但在歐洲及中東,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莖紅色。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颳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
1、具有瀉熱通便功效,用於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腹部脹滿、疼痛拒按,甚至高熱不退、神昏譫語,如大承氣湯;或脾陽不足之冷積便秘,如溫脾湯。解毒消癰功效,用於熱毒瘡瘍、暴赤眼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如大黃牡丹皮湯。行瘀通經功效,用於瘀血阻滯之月經閉止、產後瘀阻、症瘕積聚,及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2、清熱除濕功效,用於濕熱壅滯之黃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結;熱淋、石淋如八正散。亦可涼血止血,用於熱傷血絡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現代臨床可用於治療流行性腦膜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膽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齦膿腫、皮炎、濕疹、淋病、帶狀皰疹等。
3、內服:煎湯,3-12克;瀉下通便,宜後下,不可久煎
4、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塗。煎液亦可作灌腸用。炒炭常用於涼血止血。
5、大黃峻烈、攻下破瘀力強,易傷正氣,故表證未解、氣血虛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瘀結者及孕婦胎前、產後均應慎用或忌服。
7、中葯大黃的作用?
中葯大黃的功效主要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它的主回要作用用於大便秘結、胃答腸積滯。大黃苦寒,有較強的瀉下通便、滌盪胃腸積滯的作用,為治療積滯便秘的要葯。主要適用於熱結便秘之證。
其次還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咳血,以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牙紅腫痛等症。
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熱瀉火、止血之功,用於治療上述病症,常與黃連、黃芩等同用。現在臨床研究證明,大黃粉治療上消道出血,還有較好的療效。
還可以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燒燙傷。本品可內服可外用,內服能清熱解毒,並借其瀉下通便作用,使熱毒下泄。本品外用能清熱解毒、消腫塊,治療毒癰疔癤等,可研末蜜水調敷,治療口舌生瘡,也可與枯礬研末,調敷患處。治療燙傷,可單用粉或者配伍地榆粉。
此外,本品還可以用於治療淤血症,本品有較好的活血祛瘀的作用。
8、制大黃和生大黃有什麼區別?
生大黃和制大黃的區別。
1、材料本身區別
生大黃:生大黃即原生葯材內的飲片。
制大黃:就是熟制大黃,來容源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葯用大黃的乾燥根及根莖,切厚片或塊,酒蒸熟。
2、功能上的區別
生大黃:主要功能為攻積導滯、瀉下通便,用於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
制大黃: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於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症。
(8)生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擴展資料:
生大黃功能主治。
按語焦氏認為單味大黃止血對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合並出血患者只有在下列情況下較為適宜:
1、潰瘍與胃炎合並出血,特別是以黑便為主,出血量在500毫升以內者;
2、對中風伴胃、十二指腸潰瘍合並出血而不宜使用凝血葯物的患者,特別對伴舌苔黃膩、便秘及有吸收熱的患者更為適宜;
3、用其他止血葯物無效,而不宜手術治療者。實驗證明,採用西葯或中葯止血,若加用大黃後,均可使止血時間縮短。功效:祛瘀止血。 主治: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合並出血。
9、中葯大黃有哪些作用
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葯材的名稱。在中國地區專的文獻里,「大黃」指的往往是馬屬蹄大黃。在中國,大黃主要作葯用,但在歐洲及中東,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莖紅色。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颳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中葯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主治:實熱便秘;熱結胸痞;濕熱 瀉痢;黃疸;淋病;水腫腹滿;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熱嘔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經閉;產後瘀滯腹痛;症瘕積聚;跌打損傷;熱毒癰瘍;丹毒;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2g;瀉下通便,宜後下,不可外煎;或用開水泡漬後取汁飲;研末,0.5-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塗。煎液亦可作灌腸用。大黃生用瀉下作用較強,熟用則瀉下作用較緩而長於瀉火解毒,清利濕熱;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常用於涼血止血。
10、生大黃的功效和作用、用量
生大黃使用時宜予單包,根據用戶每日瀉下次數調整大黃用量,以每日1~2次為度,以防瀉下太過傷正。
1、利濕退黃:大黃屬於苦、寒之品,歸胃、大腸經,有利濕退黃的功效,可以配伍其它中葯治療腸道濕熱積滯引起的痢疾,肝膽濕熱蘊結引起的黃疸、尿赤等病症。
2、瀉熱通便:具有瀉熱通便功效,用於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秘、壯熱苔黃等。與芒硝、厚朴、枳實等配伍。
3、解毒消癰功效,用於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10)生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擴展資料:
生大黃使用注意事項:
1、如用大黃瀉下通便,煎服時應後下,或用沸開水泡汁,否則葯效會減弱。
2、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此外,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由於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
3、大黃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婦女懷孕、月經期、哺乳期應忌用。
4、脾胃虛寒、血虛氣弱、婦女胎前、產後、月經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黃內服可能發生惡心、嘔吐、腹痛等副反應,一般停葯後即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