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腰椎 > 腰椎穿刺为

腰椎穿刺为

发布时间:2020-11-29 09:48:54

1、说说做腰椎穿刺的过程是怎样的?

体位 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或坐位。为获得准确的开放压并减少穿刺后头痛的危险,侧卧位较好。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在任何体位接受腰椎穿刺,因此医师要学会在患者左侧、右侧卧位以及直立位时进行该操作。患者的基本姿势一旦确定后,医师应指导患者采取胎儿体位或“像猫一样”弓起腰部,以增加棘突间的间隙。当患者为坐位时,腰椎应与桌面垂直,当患者为侧卧位时,腰椎应与桌面平行。 界标 在两侧髂脊上缘之间划一条线,与经过L4棘突的中线相交。在L3与L4或L4与L5之间的间隙进针,因为这些位置点位于脊髓终末段的下方。医师应在消毒皮肤和注射局麻药之前摸清界标,因为这些操作有可能使界标模糊不清。使用皮肤标记笔标出正确的位置。 穿刺前准备 医师带上消毒手套后,用适当的消毒剂(聚维酮-碘或含氯己定的溶液)消毒皮肤,从中心开始,一圈一圈向外扩大。然后覆盖消毒巾。 止痛和镇静 腰椎穿刺可使患者感到疼痛和不安,适合使用最小剂量的局部麻醉药。如果时间允许,医师可在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前,为其局部使用麻醉药乳膏。在皮肤消毒并铺上消毒巾后,可以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也可以使用全身镇静药和止痛药。 腰椎穿刺 医师再一次摸清界标后,在中线位置、下一个棘突的上缘插入带针芯的穿刺针,针头朝向头部,约呈15度,似乎是向着患者脐部的方向。CSF漏可引起穿刺后头痛,最新资料提示,采用“铅笔头样”针头可降低头痛的发生危险,因为这种针头可使硬脊膜囊的纤维散开,而不会将其切断。如果使用较常用的斜面针头,针头的斜面应位于矢状面,这样也可以使与脊柱轴平行的纤维散开,而不会将其切断。 如果进针位置正确,穿刺针应依次通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突间的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隙(其中包括内椎静脉丛、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并位于马尾神经根之间。当穿刺针通过黄韧带时,医师可感觉到一种突破感。此时,应将针芯拔出2 mm,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如果穿刺不成功,并碰到骨,将穿刺针退至皮下组织,但不要退出皮肤,调整好方向后再次进针。针头一旦进入蛛网膜下腔,就有CSF流出。如果穿刺时有创伤,CSF可能稍带血色。收集CSF时,CSF应清澈无血,除非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脑脊液流出不畅,可将针头旋转90度,因为针头开口处可能被神经根堵塞。 开放压 只有侧卧位患者可以测量开放压。用一根软管将测压计与穿刺针的针座相连。这项操作应在收集任何样本前完成。当液柱不再上升后,读出测量值。您有可能看到因心脏或呼吸运动引起的液面搏动。 样本收集 应让CSF滴入收集管内,不应进行抽吸,因为即使是很小的负压,也很易导致出血。收集的液量应限制在最小需要量,通常为3~4 ml。如果患者接受开放压测定,医师应将旋转阀转向患者,让测压计内的CSF流入收集管内,进行CSF样本收集。收集了足量样本后,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

2、腰穿脑脊液压力与颅内压的关系

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所产生的压力,又称脑压。由于存在于蛛网膜下腔和脑池内的脑脊液介于颅腔壁和脑组织之间,并于脑室和脊复髓腔内蛛网膜下腔相通,所以脑脊液的静水压就可代表颅内压,通常以侧卧位时颅脑脊液压力为代表。穿刺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以测压管或压力表测出的读数,即为临床的颅制内压力。这一压力与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接近,故临床上都用后一压力为代表。正常颅内压,在侧卧位时,成人为0.7~2.0kPa(5~15mmHg),儿童为0.5~1.0kPa(3.5~7.5mmHg),此压力比平卧位时侧脑室的最高点要高。

3、腰椎穿刺的流程,作用,要求及危害

体位

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或坐位。为获得准确的开放压并减少穿刺后头痛的危险,侧卧位较好。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在任何体位接受腰椎穿刺,因此医师要学会在患者左侧、右侧卧位以及直立位时进行该操作。患者的基本姿势一旦确定后,医师应指导患者采取胎儿体位或“像猫一样”弓起腰部,以增加棘突间的间隙。当患者为坐位时,腰椎应与桌面垂直,当患者为侧卧位时,腰椎应与桌面平行。
界标

在两侧髂脊上缘之间划一条线,与经过L4棘突的中线相交。在L3与L4或L4与L5之间的间隙进针,因为这些位置点位于脊髓终末段的下方。医师应在消毒皮肤和注射局麻药之前摸清界标,因为这些操作有可能使界标模糊不清。使用皮肤标记笔标出正确的位置。
穿刺前准备

医师带上消毒手套后,用适当的消毒剂(聚维酮-碘或含氯己定的溶液)消毒皮肤,从中心开始,一圈一圈向外扩大。然后覆盖消毒巾。
止痛和镇静

腰椎穿刺可使患者感到疼痛和不安,适合使用最小剂量的局部麻醉药。如果时间允许,医师可在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前,为其局部使用麻醉药乳膏。在皮肤消毒并铺上消毒巾后,可以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也可以使用全身镇静药和止痛药。
腰椎穿刺

医师再一次摸清界标后,在中线位置、下一个棘突的上缘插入带针芯的穿刺针,针头朝向头部,约呈15度,似乎是向着患者脐部的方向。CSF漏可引起穿刺后头痛,最新资料提示,采用“铅笔头样”针头可降低头痛的发生危险,因为这种针头可使硬脊膜囊的纤维散开,而不会将其切断。如果使用较常用的斜面针头,针头的斜面应位于矢状面,这样也可以使与脊柱轴平行的纤维散开,而不会将其切断。
如果进针位置正确,穿刺针应依次通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突间的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隙(其中包括内椎静脉丛、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并位于马尾神经根之间。当穿刺针通过黄韧带时,医师可感觉到一种突破感。此时,应将针芯拔出2 mm,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如果穿刺不成功,并碰到骨,将穿刺针退至皮下组织,但不要退出皮肤,调整好方向后再次进针。针头一旦进入蛛网膜下腔,就有CSF流出。如果穿刺时有创伤,CSF可能稍带血色。收集CSF时,CSF应清澈无血,除非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脑脊液流出不畅,可将针头旋转90度,因为针头开口处可能被神经根堵塞。
开放压

只有侧卧位患者可以测量开放压。用一根软管将测压计与穿刺针的针座相连。这项操作应在收集任何样本前完成。当液柱不再上升后,读出测量值。您有可能看到因心脏或呼吸运动引起的液面搏动。
样本收集

应让CSF滴入收集管内,不应进行抽吸,因为即使是很小的负压,也很易导致出血。收集的液量应限制在最小需要量,通常为3~4 ml。如果患者接受开放压测定,医师应将旋转阀转向患者,让测压计内的CSF流入收集管内,进行CSF样本收集。收集了足量样本后,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

4、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中腰椎穿刺术如何操作

通常取弯腰侧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为主)椎间隙穿刺。局部常规消毒及麻醉后,戴橡皮手套,用20号穿刺针(小儿用21-22号)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成人进针约4-6cm(小儿约3-4cm)时,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抽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和缓慢放液后(不超过2-3ml),再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稍加压止血,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术后平卧4-6小时。若初压超过2.94kPa(300mm水柱)时则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
1.
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 确定穿刺点,以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 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与盖洞贴,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逐层作局部浸润麻醉。
4.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
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0.69-1.764kPa或40-50滴/min。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试验。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
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
6. 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 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 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5、简述腰椎穿刺的常选部位和临床意义

部位:腰椎穿刺通常取弯腰侧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为主)椎间隙穿刺。临床意义:目的加深对腰神经根四周解剖的认识,选择经皮穿刺最佳途径.办法对30具成人 腰神经根四周构 造停止解剖学察看、丈量和摹拟穿刺.结果丈量三角工作区面积(mm2):L4~5为104.65±23.66, L5~ S1为91.81±16.78;直视下穿刺针进入角度(°): L4~5为45.33±1.81, L5~S1为40.43±3.49, 外区为48.4±2.56;穿刺点距后中线间隔(mm): L4~5为69.8±5.7, L5~S1为60.6±7.0, 外区为97.1±9.9; 闭合穿刺胜利率:L4~5为100%,L5~S1为90%,外区为60%.结论经三角工作区穿刺是经皮后外侧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最佳途径;对L5~S1间隙穿刺有艰难时,可经三角工作区的外区停止穿刺手术.

6、腰椎穿刺对人体有哪些影响。.费用多少?

平时人们常说有病打打针,这指的是肌肉注射,其注射部位是在肌肉最发达的地方,如臀部的臀大肌。而腰穿也是扎一针,其部位在腰椎的间隙,只是这个针比肌肉针要长一些。

腰穿主要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而吸出少量脑脊液进行实验检查而采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头颅有病,感染、出血,肿瘤,或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或抽风、脑外伤、脑寄生虫等病症。腰穿也可做气脑或椎管造影;也可做麻醉(即腰麻),如常用在下半身手术。另外,腰穿也可用在治疗上,如鞘内注射药物。

脑脊液是一种细胞外液,脑和脊髓浸泡在脑脊液中。因此,脑、脊髓、脑脊髓膜和血管等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时,均可使脑脊液压力和成分等发生改变,故腰穿采集少量脑脊液化验是有助于诊断的。脑脊液是由血循环,经脑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滤过而生成,分布于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脑脊液总量成人平均为150毫升,其产生速度平均每分钟为0.35毫升,按脑脊液总量150毫升计算,约每8小时可更换1次。由此可见脑脊液更换迅速,说明腰穿时抽取1毫升的脑脊液对身体是不会产生任何损害作用的。那么,病人如何配合腰穿呢?最主要的是体位必须正确,为使腰椎与腰椎的空隙尽量加宽,应采取侧卧位并尽力将腰部向后凸、使头和双膝尽量靠近——呈“虾米”状,在医生操作时不能动,以防针尖碰到神经或针头断裂造成严重后果。
费用大概在100元左右。

7、做腰椎穿刺的过程是怎样?

通常取弯腰侧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为主)椎间隙穿刺。局部常规消毒及麻醉后,戴橡皮手套,用20号穿刺针(小儿用21-22号)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成人进针约4-6cm(小儿约3-4cm)时,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膜网下腔,抽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和缓慢放液后(不超过2-3ml),再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稍加压止血,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术后平卧4-6小时。若初压超过2.94kPa(300mm水柱)时则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
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国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昼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以骼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与盖洞贴,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北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0.69-1.764kPa或40-50滴/min。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试验。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阴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8、什么是腰椎穿刺,腰椎穿刺头痛怎么办

腰椎穿刺部位是以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两侧铭蜻连线和脊棘线交点为第3腰椎间隙) 进行穿刺。需采取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免疫学、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测定脑脊液压力,有时也向其中注人药物进行治疗。腰椎穿刺后,要绝对去枕平卧4 -.6小时,严重颅内压增高者需卧床1-2天,防止脑脊液外漏引起低压性头痛或其他并发症。如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时,要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腰椎穿刺引起头痛怎么办? 案例患者,女性,37岁,因头痛、恶心、呕吐,嗜睡1天,以“头痛原因待查”进一步诊断治疗。在常规操作下行腰椎穿刺检查,术中测得脑压190 mm H20,脑脊液清亮,放出脑脊液5 ml生化检查,术程顺利,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3天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减轻,但站立时头痛剧烈,综合分析考虑“直立性头痛”。 案例分析 1、腰推穿刺是用腰椎穿刺针通过腰椎间隙刺人脊髓蛛网膜下腔引出脑脊液或注人药物的一项诊疗技术。主要用于测脑压、抽取脑脊液送检或行脑及脊髓造影检查,以协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断;经过腰椎穿刺做鞘内药物注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放出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减轻颅高压症状;供脊髓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正常侧卧位脑压为80-180 mm H2o 2、腰椎穿刺术后去枕平睡4-6小时,以预防颅内压降低引起的头痛。但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发现,平卧4-6小时,清醒患者头颈部悬空,舒适度降低。昏迷患者使皮肤受压过久易出现压疮。最新研究发现,采取低枕平卧2小时再左右交替侧卧2小时,既能减轻或防止发生直立性头痛,又能防止压疮。 有人做过统计,行腰椎穿刺检查的病人38.2%合并颅内高压,如果术后去枕平卧,使头位过低,而使脑部血流加速,会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加重病情。且长时间固定于同一卧位,全身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容易导致病人疲劳不适。尤其昏迷病人,多数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营养不良,皮肤受压时间过长,阻碍血液循环,更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9、为避免损伤脊髓,腰椎穿刺在: A.第一腰椎下缘 B.第二腰椎下缘 C.第三腰椎下缘 D.

D

与腰椎穿刺为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