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组织 > 软组织损伤早期不能用热疗的原因

软组织损伤早期不能用热疗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11-09 22:43:11

1、软组织损伤初期警用热疗,其时间界定为

急性期24~48小时可冷敷,每次10~20分钟,6小时一次.急性期不能按摩。
48小时以后,可以热水泡脚或热敷,热水泡脚热敷后,肿胀症状减轻可以继续泡,如果肿胀症状加重,就是毛细血管损伤继续出血,就不能泡,用治疗骨伤软组织损伤的接骨散外敷治疗消肿止痛,彻底解决问题。

2、凡软组织扭伤、挫伤禁忌用热疗的时间为

组织扭伤、挫伤12小时之内禁止热敷或是按摩,之后选择适当的热敷或是按摩。

3、热疗的禁忌证有哪些?

1〉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时;
〈3〉各种脏器内出血时;
〈4〉软组织损伤或扭伤早期。

4、热疗的特点

全身加热的关键是将加热后的体温控制在40.0℃~42.0℃这个安全而又有效的范围之内,否则会发生危险。所以,对全身热疗系统来说体温监测和控制设备的性能指标非常重要;而且,作为一个完善和安全的治疗系统,它还需要配备心电、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仪器;要使头颈部易于散热降温,以保护脑组织不受高热损伤。 1、 急性炎症反应 如牙龈炎、中耳炎、结膜炎、面部肿胀等,用热可使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加重病情。
2、 未明确诊断的急腹症 用热可减轻疼痛,但容易掩盖病情真相,而贻误诊断和治疗。
3、 危险三角区感染 因该处血管丰富,且面部静脉无静脉瓣,又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可使该处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易造成严重的颅内感染和败血症。
4、 各种出血性疾病 因为用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而加重出血倾向。
5、 软组织损伤早期 软组织损伤24~48小时内用热可加重出血和肿胀,加重疼痛。
6、治疗部位有恶性肿瘤 因为用热会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加速肿胀,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加速恶性肿瘤转移。
7、人体有金属移植物部位 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易造成烫伤。
8、皮肤疾病 如湿疹、开放性引流伤口处,用热会加重皮肤受损,增加患者不适。非炎症性水肿时不用热,因用热可加重水肿。 1、 婴幼儿、老年人 因其对温度变化的耐受力差,敏感度也较差。
2、 孕妇腹部 用后可影响胎儿的生长。
3、 头部用热可使头部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可能产生头痛、眼花、甚至脑出血。
4、感觉功能及心智状态受损者。

5、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处理方法是什么?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的一种。受钝力作用,肌肉猛烈收缩,关节活动超越正常范围或劳损等引起。损伤无裂口常见有:(1)挫伤;(2)肌肉拉伤;(3)关节韧带拉伤;(4)滑囊炎;(5)肌腰腿鞘炎等。有急性和慢性损伤两种。 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如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网球肘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与标枪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素质差,动作不正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状态不佳,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以及教学、竞赛工作组织不当。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伤后的锻炼与治疗原则是:(1)合理安排伤后训练,保持运动员已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防止因伤后突然停训而引起“停训综合症”;(2)练习时合理使用保护带,以防止发生劳损、再伤或肌腱韧带的松弛;(3)加强局部治疗,改善伤部代谢,消除水肿,防止深痕粘连与收缩。预防应遵从运动训练原则,科学安排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医务监督与安全教育。教学中还应提高学生相互保护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 (之二) 一、急性损伤 1、早期:伤后24或48小时内,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严重。 处理原则:止血、止痛、防肿、制动和减轻炎症反应。 处理方法:伤后即刻冷敷、加压包扎、患肢抬高、适当制动。还可使用止痛药物和点穴、针刺治疗。 ⑴、冷敷 ⑵、加压包扎 ⑶、患肢抬高及固定: ⑷、止痛药物:七厘散、云南白药等。严重损伤使用度冷丁、吗啡 。 2、中期:早期至症状基本消失,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处理原则: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代谢,促进淤血和渗出吸收,加速再生修复。 处理方法:综合治疗方法和功能锻炼。 ⑴、热疗 ⑵、理疗: ⑶、按摩、针刺:应从伤部边缘开始,由近端向远端进行,轻重以不加重局部疼痛为宜,深部肌肉挫伤不能使用重手法;在按摩以后加以点穴可增强疗效,但禁止重复受伤动作。 ⑷、药物使用: 中药: 西药: ⑸、棉花夹板固定:适用于组织断裂者。 ⑹、功能锻炼; 3、后期:损伤基本修复、痛肿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主要表现为锻炼时有痛感,肌力未恢复,严重者可能由于组织粘连、疤痕收缩而出现伤部僵硬,活动受限等。 处理原则: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功能,软化疤痕、松解粘连。 处理方法: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治疗,如旧伤药外敷或海桐皮熏洗药熏洗。 二、慢性损伤 慢性损伤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变性和增生,由于局部代谢障碍而引起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局部酸痛、无力、活动受限、局部发凉等,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处理原则:改善伤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合理安排局部负荷量。 处理方法:与急性损伤中、后期处理方法一致,但应特别注意功能锻炼,以维持运动水平。 三、伤后训练 一、伤后康复训练的目的: 1、保持运动员已经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缩短重新投入训练的时间。 2、防止因伤停训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停训综合症)。 3、促进损伤的痊愈和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和骨骼发生废用性萎缩。 4、防止因伤停训后体重增加。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动静结合、边练边治为总原则。 1、尽量保持全身和未伤部位的训练,避免伤后机能状态和健康状况下降,保持一定训练水平。 2、已伤部位要根据伤情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和负荷量,注意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和分期进行。 3、加强功能锻炼, 4、加强伤后训练的医务监督。

求采纳

6、炎症早期不是禁忌热疗吗?为什么睑腺炎早期局部热敷?

病情分析:
睑腺炎有多长时间了,现在是什么情况。
指导意见:
晚期的话热敷能增加局部循环利于炎症的吸收。

7、软组织损伤早期冷敷 多久后热敷或用红外线

一般都是伤后超过48小时,才能热敷。

8、热疗法的热疗的禁忌证

1.急腹症尚未明确诊断前热疗能够减轻疼痛,因而掩盖病情真相而贻误诊断和治疗。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 因面部危险三角区血管丰富又无静脉瓣,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能使该处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导致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使炎症扩散,造成颅内感染和败血症。
3.各种脏器内出血时因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管的通透性,而加重出血倾向。
4.软组织损伤早期(48小时)软组织损伤,如挫伤、扭伤或砸伤等早期,忌用热疗。因热疗可促进局部血循环,从而加重皮下出血、肿胀及疼痛。
四、热疗的方法
热疗的方法有干热法和湿热法两种,干热法包括热水袋、红外线、鹅颈灯等;湿热法包括湿热敷、热水坐浴、温水浸泡法等。 1.热水袋的使用
(1)目的:常用于保暖、解痉、镇痛。
(2)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检查热水袋无破损,测量水温,调节温度至60~70℃。
2)将热水袋放平,去塞,一手持热水袋口边缘,另一手灌入热水,边灌边提高热水袋口,以免热水溢出,灌至热水袋容积的1/2~2/3满即可。
3)将热水袋慢慢放平,排尽袋内空气,旋紧塞子,擦干热水袋后倒提,并轻轻抖动一下,检查无漏水,装入布套中。
4)携热水袋至床旁,核对解释后,将热水袋放置在所需部位。
5)用热时间:30分钟。
6)用毕整理用物,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7)将热水袋倒空,倒挂晾干后,吹入少许空气,拧紧袋口存放于干燥阴凉处,以免两层橡胶粘连。
8)洗手,记录热疗的部位、时间及热疗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1)对婴幼儿、老年人、昏迷、末梢循环不良、麻醉未清醒、感觉障碍等病人,热水袋的水温应调至50℃以内,并用大毛巾包裹,以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而引起烫伤。
2)热水袋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如发现皮肤潮红,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凡士林,可起保护皮肤的作用。
3)热水袋如需持续使用,应及时更换热水。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2.红外线灯
(1)目的:消炎、解痉、镇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保护肉芽组织生长,以利伤口愈合。
(2)操作步骤
1)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功率的灯泡,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需要时加屏风遮挡。
2)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
3)移动红外线灯头至治疗部位斜上方或侧方,一般灯距为30~50cm,以病人感觉温热为宜。如灯头有保护罩的,可以垂直照射。
4)每次照射时间20~30分钟。
5)照射完毕,关闭开关。应嘱病人休息15分钟后再离开治疗室,以防感冒。
6)清理用物,整理床单位。
7)洗手。记录治疗的部位、时间及治疗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1)根据治疗部位选择不同功率的灯头,如手、足等小部位用250W为宜,胸腹、腰背部等可用500~1000W的大灯头。
2)照射面颈部、前胸部的病人,应注意保护眼睛,可戴有色的眼镜或用湿纱布遮盖。
3)照射过程中,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体位,嘱病人如有过热、心慌、头晕等,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照射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局部皮肤反应,如皮肤出现桃红色的均匀红斑,为合适剂量;如皮肤出现紫红色,应立即停止照射,并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
3.鹅颈灯是利用红外线、可见光线的辐射热作用而产生热效应的。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同红外线灯。 1.湿热敷法
(1)目的:常用于消炎、消肿、解痉、镇痛。
(2)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病人取舒适体位,在热敷部位下面垫橡胶单及治疗巾,局部涂以凡士林,上面盖一层纱布。
3)将敷布浸于热水中,用长钳拧敷布至不滴水为度,抖开敷布用手腕掌侧试温,如不烫手即可折好敷于患处。上面可放置热水袋,并盖棉垫或用大毛巾包裹,以保持温度。如病人感到烫热,可揭开敷布一角以散热。
4)及时更换敷布,每3~5分钟一次,热湿敷时间为15~20分钟。
5)热湿敷完毕,用纱布擦净患处,整理用物。
6)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7)洗手,记录热湿敷的部位、时间及热湿敷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1)面部热湿敷的病人,敷后15分钟方能外出,以防受凉感冒。
2)热湿敷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状况,及时更换敷布,每3~5分钟一次,以保持适当温度。
3)有伤口的部位作热湿敷时,应按无菌操作进行,敷后伤口按换药法处理。
2.热水坐浴
(1)目的:可减轻盆腔、直肠器官的充血,达到消炎、消肿、镇痛和局部清洁、舒适的作用,常用于会阴、肛门疾病及手术前后等病人。
(2)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协助排便,洗净双手。
2)将坐浴盆置于坐浴椅上,倒入坐浴液至浴盆的1/2满为宜,将水温调至40~45℃。
3)协助病人脱裤至膝部,先用纱布蘸拭,待臀部皮肤适应水温后再坐入盆中。
4)随时调节水温,添加热水时要注意安全,嘱病人偏离浴盆,以防烫伤。
5)坐浴时间为15~20分钟。
6)坐浴完毕,擦干臀部,协助穿裤,卧床休息。
7)根据伤口情况,按无菌操作进行换药,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8)洗手,记录坐浴的时间、所用药液及坐浴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1)坐浴过程中,应注意病人安全,随时观察其面色、脉搏等,如病人主诉头晕、乏力等,应立即停止坐浴。
2)对会阴、肛门部有伤口的病人,应准备无菌浴盆及坐浴液,并于坐浴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3)女病人在月经期、妊娠末期、产后两周内及阴道出血、盆腔器官有急性炎症时,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3.局部浸泡
(1)目的:用于消炎、镇痛、清洁及消毒伤口等。
(2)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2)配溶液至浸泡盆的1/2满,调节水温至40~45℃。
3)将需浸泡的肢体慢慢放入盆中浸泡,需要时用镊子夹取纱布反复清洗创面。
4)随时添加热水或药液,以维持所需温度。
5)浸泡时间为30分钟。
6)浸泡完毕,擦干肢体,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7)有伤口的病人,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8)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9)洗手,记录浸泡的部位、时间、所用药液及浸泡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1)浸泡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发红、疼痛等反应,应及时处理。
2)浸泡过程中,应随时添加热水或药液,以维持所需温度;添加热水时,应将病人肢体移出盆外,以防烫伤。
3)有伤口的病人,需用无菌浸泡盆及浸泡液,且浸泡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与软组织损伤早期不能用热疗的原因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