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分娩顺利进行的要素有哪些?
妊娠使未来年轻的爸爸、妈妈感到自豪,分娩使他们感到喜悦,但也夹杂着对分娩的忧虑。
分娩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3个因素:产力、产道和胎儿。如果这三个要素正常,相互之间能协调适应,胎儿便顺利分娩,即正常分娩。当然,产妇在分娩中做好精神状态方面的自我调节,家属的理解主动配合亦是确保平安分娩的重要环节。
平安分娩取决于产道、产力和胎儿这三大重要因素。
产道
产道是胎儿从母体降生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骨产道是指骨盆。产期临近时,骨盆的耻骨结合处(位于女性生殖器大阴唇的上方)会松弛,并稍微张开,以利胎儿通过。产前检查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测量骨盆,骨盆过小,就会出现难产。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骨盆软组织构成的,产期临近时,软产道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就会变软伸开。
骨盆外测量
髂前上棘间径
为左右两髂骨前上棘间的距离,平均为23厘米。
髂嵴间径
为左右两髂骨背间的距离,平均为26厘米。
股骨粗隆间径
为左右两侧股骨大粗隆间的距离,平均为28~30厘米。
骶耻外径
为从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央的距离,平均为19厘米(不得
2、我今年22岁身高才165 骨盆臼Y形骨骺已闭合,骨龄段属16~17岁以上,髂嵴及坐骨结节骨骺出现闭合,骨龄段属
髂嵴及坐骨结节骨骺出现闭合。。。。
兄弟,真的实话告诉你,长高的希望极低。
你都22岁了才考虑身高问题,家长也太不重视了。。。
现在最好的干预期是18岁以下,如果那时候你去测测骨龄骨密度,再找找科学的干预方法,也许还能长高。
现在就。。。很遗憾
3、骨盆正常位置
你好,
女正常骨盆外尺寸:
髂前上棘间径正常值为23—26厘米;
髂嵴间径正常值为25—28厘米;
能耻外径大于18.5厘米;
大转子问径正常值为28—31厘米;
坐骨结节间径正常值为8.5—10厘米;
耻骨弓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
不过你也不用着急,结婚生子之后骨盆自然就会变宽!
4、骨盆修复利用摸骨疗法调理的哪个部位?
主要是髂前上棘。
就是大腿转轴前、形成骨盆的两端凸起部分。
就是通过反复按压骨盆两侧的凸起部分,促使在生产时扩张的骨盆髂嵴与耻骨联合处的合拢,用以缩减髋骨外张的宽度。
需要在产后月子里复型效果较好……
5、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和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二者总是分不清楚 (骨盆外测量)
一个是髂前上棘的间距,后者是髂结节的间距。髂结节在髂前上棘后上方3-4厘米处。是髂嵴和骨盆的最宽处。
6、分娩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平安分娩取决于产道、产力和胎儿这三大重要因素。
(1)产道。
产道是胎宝宝从母体降生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骨产道是指骨盆。产期临近时,骨盆的耻骨结合处(位于女性生殖器大阴唇的上方)会松弛,并稍微张开,以利胎宝宝通过。一个重要项目就是测量骨盆,骨盆过小,就会出现难产。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骨盆软组织构成的,产期临近时,软产道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就会变软伸开。
骨盆测量的正常值:
①骨盆外测量。
髂前上棘问径:为左右两髂骨前上棘间的距离,平均为23厘米。
髂嵴间径:为左右两髂骨嵴间的距离,平均为26厘米。
股骨粗隆间径:为左右两侧股骨大粗隆间的距离,平均为28~30厘米。
骶耻外径:为从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央的距离,平均为19厘米。(但不得小于18厘米)。
外斜径线:既从一侧髂前上棘至另侧髂后上棘间的距离,平均为21厘米。测量外斜径线的目的,在于测知骨盆斜径的大小及了解骨盆的形态有无歪斜。
坐骨结节间径: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两侧坐骨结节问内缘的距离,平均为9厘米(但不得小于8厘米)。
骨盆出口矢状径:即由尾骨尖端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距离,其长度平均为8~9厘米。
测量耻骨联合的高度:正常的高度平均为4厘米。
测量耻骨弓角度:正常女性骨盆耻骨弓的角度,为大于90°的钝角。
每个孕妇在确定妊娠后,就应该定期做好产前检查,事先测量好骨盆的数值,做到心中有数,如果骨盆过小,就要事先做好手术分娩的思想准备,并在临产前联系好住院和手术的各项事宜,以防不测。
②骨盆内测量。
对角径:即测量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下缘间的距离,正常的长度平均为12.5厘米,由此减去1.5-2厘米,大体上相当于真结合径的长度。
真结合径:用特制的真结合径测量器测量,其正常的长度,平均为10.5~11厘米。
(2)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官缩)、腹肌及膈肌缩力(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
宫缩是指子宫体发生不随意而有节律性、阵发性的收缩,也叫做阵缩,是胎儿娩出的主要动力。
腹压是指腹壁肌肉的收缩与横隔下降而引起的腹内压上升的状态。腹压有辅助子宫收缩的作用,尤其在胎儿娩出时需要使用腹压。
提肛肌的收缩,对胎儿头的内旋转和娩出有辅助作用。此外,在胎盘随后娩出时,能帮助腹压将胎盘排出。
腹压和提肛肌的收缩都在分娩的后期使用.即子宫口全开,胎宝宝将出世的时候才使用。当宫口未开全前,胎儿是出不来的,这时主要靠子宫有规律的收缩来扩张宫口,使胎儿逐渐下降。宫口未开全前千万不可使用腹压和收缩提肛肌,否则容易造成宫颈水肿或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后果。宫缩时,做深呼吸运动可以防止过早地用力,减轻不适。当宫口开全时,助产人员吩咐产妇象解大便一样腹部用力,就是需要使用腹压和收缩提肛肌了,这样也就可以使胎宝宝尽快地娩出。
当子宫反复收缩,装有羊水和胎儿的袋子(胎膜)中的压力就会逐渐增强。随着压力的增强,胎膜从子宫壁落,整个袋子将子宫口撑开,形成胎胞。正常情况下在子宫开全的前后,胎胞因经受不住压力而破裂,出现破水现象。破水后,流出羊水对产道将起润滑和清洁作用,胎儿就可以顺利地通过产道。
破水时,要注意羊水的颜色。正常的羊水颜色清,呈乳白色。如果羊水为深草绿色,证明胎宝宝在宫内有缺氧现象(臀位例外),这是胎宝宝粪便混入羊水后造成的变化。
(3)胎儿。
胎儿因素是指胎位、胎儿大小及胎儿是否畸形。
因为人体的产道是一个纵形的管道,所以无论头位或臀位,胎体纵轴(指胎儿从头到脚的轴线)均与母亲的骨盆轴(人体从上到下的轴线)一致,容易通过产道。头位较臀位对分娩更为有利。这是因为胎头径线比胎臀大,胎头虽然是胎儿最大最硬的部分,但胎头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胎宝宝的颅骨在分娩过程中能够重叠,对产道能起扩充的作用,只要眙头娩出则胎体、胎臀就顺利娩出了。
臀位是胎臀先通过产道。由于胎臀比胎头的周径小,阴道未能得到充分的扩张。在胎头随后娩出时容易发生困难,发生窒息甚至死亡。
如果胎位呈横位,胎体纵轴大于母体骨盆轴,足月活胎是不能通过产道的,对母子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遇到这种情况.家人一定要尽量送医院处理,不可贻误时机。如果产前检查出胎不正,或产时(农村地处偏远蒂带在家分娩的)发现胎儿小手先出来时,一定要将产妇送到医院分娩或抢救,否则子宫破裂会造成产妇生命危险,给家庭带来极大的不幸。
胎宝宝过大,或胎头周径大,或过期胎儿胎头颅骨较硬时胎头不易变形,即使骨盆正常,也可以引起相对性头盆不称,造成难产。胎宝宝发育正常,或偏小,如果产力、产道正常,一般不会发生难产。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会造成胎宝宝某一部分发育异常,如脑积小、联体双胎等。、胎头或胎体过大,通过产道时容易发生困难。因此,预防胎宝宝畸形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做好围产期保健,做好产前诊断、检查,进行早期诊断,以便中止妊娠.避免造成分娩困难,危及母体安全。
决定分娩的产力、产道、胎儿三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也是分娩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这三个要素如果一切正常,胎儿就能平安降生。只要其中一个发生问题,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分娩困难。不过,大多数人在分娩时,三个要素都能够“正常发挥”,而且“配合默契”。每个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都应该按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这样分娩就会顺利进行了,一切惊慌、恐惧都是没有必要的。
7、骨盆外测量的方法及程序
向孕妇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1、髂棘间径
⑴协助孕妇伸腿仰卧位于检查床上。
⑵触清两侧髂前上棘,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侧缘间的距离。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
⑴协助孕妇伸腿仰卧位于检查床上。
⑵测量两侧髂嵴外缘间的最宽距离。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25~28cm。
1、2两径线可间接了解骨盆入口横径长度。
3、骶耻外径
⑴协助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⑵为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的距离。(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菱形窝上角;或相当于两侧髂嵴联线中点下1~1.5cm处。)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18~20cm。
4、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
⑴协助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全屈。
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8.5~9.5cm。
5、出口后矢状径
⑴此时嘱孕妇取膝胸或左侧卧位。
⑵检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并涂润滑油后,伸入肛门,指腹朝骶骨方向与拇指共同协作找到骶尾关节后予以标记。若骶尾关节已固定,则以尾骨尖为标记,测量从标记处至出口横径中点间的距离,即为后矢状径。 若后矢状径与出口横径之和大于15cm,表明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8-9㎝。
6、耻骨弓角度
⑴协助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
⑵用左右两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于耻骨降支上面。
⑶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并记录,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⑷协助孕妇整理衣裤,整理用物,放回原处。
8、胯骨在哪个部位
胯骨位于骨盆的两侧。
胯骨是一个大的不规则骨,从中心向上面和下面不规则膨胀。在一些脊椎动物(包括青春期前的人类)中,它由三部分组成:髂骨,坐骨和耻骨。
两个髋骨在耻骨联合处连接,并与骶骨和尾骨(脊柱的骨盆部分)一起构成骨盆的骨骼组成部分,即围绕骨盆腔的骨盆带。它们在骶髂关节处与骶骨连接,骶骨是轴向骨架的一部分。每个髋骨通过大的球窝关节连接到相应的股骨(大腿骨)(形成下肢骨骼和轴骨架之间的主要连接)的臀部。
(8)骨盆髂嵴软组织扩展资料
人体骨骼的作用:
1、支持作用:人体不同的骨骼通过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连成一个整体,对身体起支撑作用。假如人类没有骨骼,那只能是瘫在地上的一堆软组织,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行走。
2、保护作用:人类的骨骼如同一个框架,保护着人体重要的脏器,使其尽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扰”和损伤。例如颅骨保护着大脑组织,脊柱和肋骨保护着心脏、肺,骨盆骨骼保护着膀胱、子宫等。没有骨骼的保护,外来的冲击、打击很容易使内脏器官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