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拿的主要手法有哪些?
推拿的主要手法如下:
1、操作方法
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由浅到深地逐渐按压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达到作用层次时,停留一段时间(约10~30秒左右),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可反复多次。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者,称为点法;用指腹、掌根或全掌着力者称为按法(指按法、掌按法);用肘后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重按者,常称为(肘)压法;用指甲着力则称为掐法。
2、动作要领
按压时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皮肤产生滑动;用力要由轻到重,缓缓增加,动作要稳而持续,使力量达到组织深部;点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3、作用与应用
按压法是刺激性较强的一种手法,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可以解痉散结、通经活络、镇痛移痛、整形复位。具有良好的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等作用。点法多用于穴位与压痛点,有“点穴疗法”和“以指代针”之称。肘压法常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或体质壮实的人。掐法常用拇指指甲掐刺穴位,主要用于急救昏迷,如掐人中、掐十宣。临床应用按压法后常用揉法辅助,以缓和刺激。
二、推擦法
1、操作方法
推法是用指、掌或肘后鹰嘴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缓缓地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擦法是用手掌掌面或大、小鱼际着力,紧贴皮肤,作直线来回的快速摩动。推法根据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面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推动。
2、动作要领
推法要求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平稳而着实,推动时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不可强硬用力,以免损伤皮肤或引起不适感。
擦法在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腕部平伸,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肘关节屈伸,使前臂与腕手部保持一致,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摩擦,不可歪斜;术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以擦动时皮肤不起褶叠为宜;速度一般要快,往返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伤皮肤。
3 作用与应用
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
擦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虚寒证候,可以提高局部皮肤与组织温度,增强机体抗寒能力。根据不同的推拿部位,可采用不同的手形,如四肢关节部宜用大鱼际擦,背腰骶部宜用掌或小鱼际擦,肌腱与小关节处用拇指指腹擦。
推擦法都可用于推拿的开始和结束时,或手法转换的间隙,以缓和疼痛或不适感。
三、揉摩法
1、操作方法
揉摩法是用指、掌、肘等部位着力于体表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活动的方法。着力部位吸定皮肤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活动者,称为揉法;不吸定皮肤而着力部位在体表环旋滑动者,称为摩法;二者结合或介于二者之间者,和称为揉摩法。揉法常用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等着力,分别称为掌揉法、指揉法等;摩法常用示、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分别称为指摩法、掌摩法。
2、动作要领
二者操作时都需要手腕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随动作自然的屈伸,(2)揉法要“吸定”,是指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与皮肤之间产生摩擦;(3)揉摩时动作要缓和、协调,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操作,每分钟频率约120次。
3、作用与应用
揉摩法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具有和中理气、活血散瘀、缓和肌紧张及强手法刺激等引起的疼痛不适的作用。揉法与按法结合,称按揉法,可以深入肌筋深部,缓解痉挛、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四、拿捏法
1、操作方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他手指指面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拿捏。一般拿法作用较深,一直可到肌肉层;捏法作用只到皮下组织;二者合称为拿捏法。拿捏住肌肉或皮下组织后,向上提起,称为拿提法。捏法也可以用半握拳屈曲的食指第二节的桡侧面与拇指指腹相对操作,尤其当皮下组织较丰厚时。
2、动作要领
拿捏法操作时注意肩臂放松,手腕灵活,前臂发力,以掌指关节活动为主;以五指掌面为接触面,与体表皮肤吸定拿捏:用力要先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动作要缓和而连贯。
3、作用与应用
拿捏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缓解痉挛等作用。
五、拔伸法
1、操作方法
拔伸即牵拉或牵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关节的另一端使包绕关节的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发生不同长度的延长。
(1)颈部拔伸法:对于由于颈椎损伤而导致颈椎生理前凸减少的运动员,运动后可以采用颈椎拔伸法减轻颈部不适症状。方法是让被推拿者正坐,推拿者站于其后,用双手拇指托于枕骨隆凸的侧下方,食、中指托于被推拿者两侧下颌骨,然后逐渐用力向上拔伸。也用一手肘弯部托住患者下颌,手扶住其对侧头部,另一手托住其枕后部,两手同时用力向上拔伸,牵引颈脊柱。
(2)肩部拔伸法:患者坐位,患肢放松,医者站于后外侧,用双手握住其腕部慢慢向上牵拉。动作要缓和,向拔伸时坐低凳。
(3)腕部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对面而会,用双手握住患手腕掌部,逐渐用力拔伸,与此同时嘱患者上身略向后仰,形成对抗牵引。
(4)指间关节拔伸法:用一手握住患者腕上部,另一手捏住患指端,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
(5)踝关节拔伸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双手分别握住足跟和足掌,逐渐用力拔伸踝关节。
2、动作要领
顺势而行,因势利导,操作时要与患者配合密切,嘱患者注意放松。用力要持久、稳定、均匀,缓缓用力拔伸,由轻到重。拔伸时用力与拔伸强度要恰如其分,适可而止,切忌粗暴,以免发生损伤。
3、作用与应用
拔伸法的作用主要是拉宽关节间隙,调整有关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理顺筋骨、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六、运拉法
1、操作方法
在双手的配合下,使关节作屈伸、旋转及环转等的方法,即运动关节法。一般先做旋转,再屈伸,最后环转,环转又可单称为摇法。
(1)肩部运拉法:一手握及部,另一手按于肩上以固定,作肩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等活动。
(2)肘部运拉法:一手握腕部,另一手托着肘关节后部,然后使前臂旋后,同时屈肘,待屈到一定程度后,再使前臂旋前伸肘。
(3)腕部运拉法:一手握腕关节上部,另一手捏着手的四指作屈伸和环转运动。.
(4)髋部运拉法:一手握踝关节上部,另一手按在膝关节上,使膝关节屈曲始终保持锐角,先做髌关节屈伸,作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运动,使髋关节旋转。.
(5)膝部运关法:一手握小腿下部,另一手扶着膝关节,作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的旋转、屈伸活动。
(6)踝部运关法:一手握小腿下部,一手握足,作屈伸、内翻、外翻和环转运动。(.
(7)颈部运关法:一手扶住被推拿者头顶,另一手托住下颌部,轻轻地作左右旋转和前俯后仰的屈伸运动。.
(8)腰部运关法: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以二手及前臂扶按其膝,另一手握踝或托臀,作腰椎左右环旋摇动。.
2、动作要领
动作要缓和,用力要平稳,适当保持一点拔伸力。操作时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切忌动作粗暴和蛮干。活动幅度要由小到大,切忌超过关节生理活动范围。
3、作用与应用
本法属于被动活动的一种手法,临床应用较多,常在治疗的中后期使用,只用于四肢关节部及颈、腰部,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功能,促进关节内滑液代谢、炎症吸收的作用。
七、叩击法
1、操作方法
用十指、手掌、空拳或桑枝棒叩击拍打体表。击法力重,常用拳背、掌根、小鱼际或桑枝棒以单手操作,;叩法力轻,“轻击为叩”,常用半握拳或伸开手掌的尺侧面操作,双手上下交替进行叩打。若用单手虚掌叩击,则称拍法。
2、动作要领
击法力重,动作要快速而有弹性,一击即起;方向要与体表垂直,不能有拖抽动作;频率要均匀而有节奏,一般3~5次即可。叩法操作时腕部要放松自由屈伸,使动作轻快、柔和而有节奏。
3、作用与应用
叩击法运用叩击时的冲击力,使组织发生震动,具有良好的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作用。叩法轻柔,能够缓解肌肉痉挛、紧张,消除肌肉酸痛,恢复运动后疲劳;击法还有兴奋作用,提高肌肉兴奋状态。
八、搓抖法
1、操作方法
搓法是用双手掌着力,挟住被推拿的肢体,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抖法是分肢体抖动和肌肉抖动两种。肢体抖动时,用单手或双手握住被摩者的肢体远端,在轻微的持续牵引下,稍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肌肉抖动时,用手轻轻拿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振动。
2、动作要领
搓法在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来回搓动要快,上下移动要慢。
抖法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用力不要过大。拌动波要沿肢体向远端方向传导。
3、作用与应用
搓抖法往往联合应用,作为结束性手法,都可使肌肉、关节产生连续震动。具有疏筋通络,调和气血,放放松肌肉,缓解痉挛,滑利关节,加速疲劳的消除,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等作用。
2、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揉肉不揉皮,拨筋不碰骨,分骨不伤筋
3、常见的按拍类按摩手法有什么特征?
按拍类
按有指按法、掌按法和肘按法,拍则指用虚掌拍打体表。一般有按法、掐法、拨法、振法、弹法、拍捶法、踩跷法、滚法。
按法
[定义]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用肘尖按压体表,称为肘按法。
[动作]按法操作时要紧贴体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一掀一压的动作,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应用]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掌按法、肘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四肢、肩背,本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头痛,肢体痠痛麻木等疼痛病症常用本法治疗。
掐法
[定义]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在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做深入并持续的掐压。
[动作]掐法刺激较强,常用于穴位刺激按摩。操作时用力须由小到大,使其作用为由浅到深。掐法用在穴位时,可有强烈的酸胀感觉称“得气”反应。掐法也可称指针法,是以指代针的意思。另与掐法近似的一种指切法,是用一手或两手拇指做一排排轻巧而密集的掐压,边掐边向前推进。这一方法一般用于组织肿胀时,将其向前方推散,而使肿胀散开。
[应用]掐法的主要作法是刺激穴位,疏通经脉,消肿散瘀,镇静安神,开窍等。
拨法
[定义]是将手指端嵌入软组织缝隙中,然后做横向的拨动。
[动作]拨法的刺激很强,局部可有酸胀反应,用的力更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另有一种称刮法,也是用手指端摸到软组织有肥厚或硬结处做刮拨的手法。刮拨的方向可根据病变部位走向而定。
[应用]拨法和刮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等。
振法
[定义]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震颤的一种手法。
[动作]操作时主要依靠前臂和手都的肌肉持续用劲发力,使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形成震动力,使按摩部位随之而发生震颤。操作时要着力实而频率快,使其有向深部渗透的感觉。有些部位的穴位振法,用手振比较累,可以使用电振器做治疗。但最好个做头、面部的电动按摩器治疗。通常每个穴位可做1分钟左右。振法可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重叠操作。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振法、掌振法、电振法三种。
[应用]振法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放松肌肉,调节神经,解痉止痛,消除疲劳等。
弹法
[定义]用手指背面弹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
[动作]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出拨动滑脱,使食指指背在思部着力弹打。弹打的强度需由轻而重,着力也要有弹性,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此手法多用单手操作,适用于关节部位,弹时可沿关节周围进行。
[应用]弹法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关节,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疲劳等。
拍捶法
[定义]用手指或手掌轻巧地拍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叫拍法。
[动作]用空心拳或拳侧面捶击身体某部位的方法为捶法。拍法着力较轻,多用于胸廓、背部及表浅的关节部位;捶法作用力较重,可达肌肉、关节与骨骼。捶法轻而缓慢的操作可使筋骨舒展;重而快速的捶击可使肌肉兴奋。不论拍、捶在操作时要以腕发力,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或一阵快,一阵慢交替操作。动作要协调、灵活,着力要有弹性。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分别选用拍、捶的治疗方法。拍法可分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捶法可分为直拳捶、卧拳捶和侧拳锤。
[应用]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胀等。
踩跷法
[定义]也称脚踩法,是用脚掌踩踏人体某一部位并做各种动作的一种方法。
[动作]可以脚同时踩按,也可两脚交替踩按。在踩踏时以脚掌前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一松一踩,力量要适宜,切不可过力。频率要慢,做腰部治疗时应与患者呼吸相配合,切忌迸气。在治疗时,若病人不愿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疗,决不能勉强。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侧部。一般常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踩跷法是按、压、揉、推几种手法的结合,且按摩强度较大。
[应用]临床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本法刺激量大,应用时必须谨慎,对体质虚弱者或脊椎骨质有病变者均不可使用本法。
滚法
[定义]以患肢体为轴心,使肢体做被动环转运动的手法。
[动作]医生一手握住被摇关节近端,以固定肢体,另外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然后做缓和的环转运动。做逆时针或顺时针的摇动。摇法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应用]滚法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强筋壮骨,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筋膜的痉挛,消除疲劳。
4、推拿手法的分类有哪些?
在中医中,常用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推法、 滚法、拿法、捏法、按法、点法、摩法、揉法、 捶法、颤法等10种。下面,我们就如何运用 这些手法对糖尿病加以治疗进行分别介绍。推法推法就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经络上做 前后、左右、上下推动的手法。
一般,施行推 法的频率在每分钟60 ~ 120次,施行推法的力 量需由轻而重,用力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病 情与体质作相应的调整。 根据推动部位及作 用的不同,推法一般可分为拇指推法、指尖推 法和掌推法3种。
滚法滚法是依靠腕关节的伸屈动作来促使手 掌背部在人体体表进行来回“滚动”的一种手 法。它以手掌小鱼际的侧面贴于治疗部位上, 掌指关节略为屈曲,然后进行腕关节最大限 度的屈伸及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使掌背近 小指侧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来回运动,滚动时用力要均匀,不要跳动,使滚动的压力持续 作用于推拿部位,保持每分钟1〇〇~200次的 频率。
滚法操作时,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掌背直 接抵压于人体体表,并作腕关节屈伸运动, 所以它不但刺激力量强,而且作用面积也较 大,能够使其作用力透到体表深层而直达 病所,能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 阳、濡润筋骨等作用,此法对糖尿病体弱者 有显著疗效。
5、常见的运动类按摩手法有什么特征?
运动类
一般有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
屈伸法
[定义]是对有活动障碍的关节,帮助其伸展和屈曲波动活动的一种方法。
[动作]屈伸法也可称展法或伸展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此法必须顺其势,不可用暴力,伸展力要作用在引起关节挛缩的软组织上,以克服其牵拉力,利用反向作用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运动的方向要按各关节正常的运动方向和角度进行。在活动时一定要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慢慢加大其可能屈伸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活动,使其逐渐增加同伸活动的角度。当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钟,然后再慢慢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此法在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体位,应置于能使被运动的关节达到充分活动,并保症被按摩者不会因疼痛的闪躲而发生异外的体位。
[应用]伸展法适用于人体各个关节。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摇法
[定义]是以关节为轴心,做肢体顺势轻巧的缓慢回旋运动。
[动作]本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在施术时要将体位安置合适,摇动的动作要缓和稳妥,速度要慢,幅度应由小到大,并要根据病情,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注意被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摇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做环绕运动治疗,如腕关节摇动等等。
[应用]摇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体力等。
6、推拿 的基本要领 手法
推拿的基本要领
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辨证论治原则进行的。它不借助内服药物,很少副作用,对很多疾病都有较好疗效,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其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常见的适应症包括颈椎病、急性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四肢关节软组织损伤等等。
推拿手法有一定的规范动作和技术要领,需要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基本要求。推拿的手段不仅限于手法操作,也可以用脚、前臂肘等,或凭借专门的推拿器具进行,有时还可辅以特制的药膏,如按摩膏、按摩乳、冬青油、红花油、麻油、滑石粉或其他润滑剂等介质。推拿手法名目繁多,常见的有推法、按法、一指禅法、揉法、拿法、摇法、击法、扳法等等。根据操作者不同,又可分为自我推拿和被动推拿两大类。被动推拿主要用于防治疾病,包括小儿推拿、正骨推拿、气功推拿等;自我推拿主要用于保健强身,可分为眼保健按摩、四肢保健、健胃法、安神法等。
推拿的功效包括:
第一,调整脏腑功能。中医把人体的病理变化归结为脏腑功能的失调。推拿就是运用手法技巧使失调的脏腑功能重新趋向新的平衡,以此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第二,疏通经络气血。气血是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传导、联络的通道。经络气血一旦失常,外邪便可内传脏腑而致病;而脏腑有病,也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来。推拿通过手法刺激,可以促进经络功能及气血生成和运行,从而使脏腑机能协调,外邪可防,内病得治。
第三,疏理肌肉筋骨关节。推拿手法作用于皮肤,可调节开阖;作用于肌肉,可疏通腠理;作用于血脉,可以祛瘀通滞,使气血畅行。推拿手法可直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因此,无论从外入内的外感病还是由内及外的内伤病,以及跌仆损伤等,都可以用推拿来加以治疗。
7、小儿推拿手法里怎么做阳入阴
阳入阴,不知道亲是学的那个流派,小儿推拿师中医的一部分,也讲八钢六淫,调节阴阳比如有太阳、内外八卦等穴位,目前全国小儿推拿七大流派中,单独由阳入阴好像没有,要不就是我才疏学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