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组织 > 皮肤软组织感染渗液

皮肤软组织感染渗液

发布时间:2020-10-21 04:02:34

1、脚趾甲长到肉里,化脓出血怎么办

甲沟炎,是因为趾(指)甲生长方向不正确,引起趾(指)甲旁组织发炎,红肿、痛、流脓等症状。发炎时间久了,组织产生肉芽肿,使趾(指)甲越陷越深,不容易自愈。好发於大姆趾。
治疗

泡温水,擦药,抗生素。如无改善,则要手术治疗。手术须剪除部份趾甲,清除肉芽,通常不必拔除趾甲。有时会复发。
碘酒涂抹浸泡
只要脚趾发生一丁点外伤、破损时,就用碘酒涂擦或浸泡患趾,每日4~6次,每次15~20分钟,直到皮肤发白,利用碘酒的消毒作用将病变的皮肤组织给腐蚀掉,让它重新生长,以防甲沟炎。
中药敷贴
中药敷贴是保守治疗方法的一种,作用就是消肿止痛、排毒,适合早期甲沟炎患者。一般医院都在患处外敷鱼石脂软膏,或三黄散等。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的张迎春副主任医师调制的“去淤膏”,针对刚刚化脓的脚趾,疗效明显,“去淤膏”一个疗程90元左右,在敷贴的同时,要禁口不吃发物。
拔甲
实际上,拔甲并不能根治甲沟炎,特别是因为嵌甲而造成的甲沟炎,因为趾甲甲片两边卷曲,往肉里生长,走路时会切割甲片边缘的软组织,形成“嵌甲”,最后引发甲沟炎。拔甲只能拔除甲片,对于甲沟和甲床没有作用,新生长出来的甲片仍然会继续朝肉里长,仍然又是嵌甲、疼痛、甲沟炎,曾经有患者一年拔甲四五次的记录。
纳米速效中药导入法[1]
国家医药卫生部门与消费者权益部门在2010年4月下发通知文件,委托《消费者权益报》开展了真菌性皮肤病同类技术治疗普查活动。本次调查共涉及治疗方面的药物和技术百余种,其中以“纳米速效中药导入法”为主在疗效及预后方面独占鳌头,获得众多专家的认可。广东省药物研究所的尹世俊主任在谈到该方法时说,“纳米速效中药导入法”确实开创了真菌性皮肤病患者的新纪元,其疗效独特,治愈率高,且愈后不复发,是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纳米速效中药导入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软化指甲,矫正指甲的生长方向,彻底杜绝甲沟炎的复发。该疗法利用高新纳米导入技术,使药物能够更好、更快、更安全的渗透到指甲病变部位,快速杀灭皮下繁殖的细菌。更重要的是“纳米速效中药导入法”采用的特殊药物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消炎止痛效果。可使肉芽组织平覆,对脓液和渗液有抑制作用。并可软化皮肤和趾甲,有助于矫正指甲生长方向。带你告别痛不欲生的日子,让你彻底治愈甲沟炎不复发,还你健康生活。
纳米速效中药导入法三大功效
一、高效杀菌  纳米速效中药导入法强效杀菌,独含高效皮肤渗透剂快速渗透甲下甲沟组织,彻底杀灭致病菌(化脓菌、真菌),消除甲沟炎症。
二、快速止痛缓解甲沟炎症状  纳米速效中药导入法强劲的止痛效果,使用以后立刻缓解甲沟炎引起的疼痛症状,甲沟炎患者可以轻松治疗,你不需要再忍受甲沟炎引起的难耐疼痛。
三、修复患甲  纳米速效中药导入法修复患甲,独含指甲营养素,促进指甲快速健康生长,修复患甲。
预防

甲沟炎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
防治要点如下:
1平时爱护指甲周围的皮肤,不使其受到任何损伤,指甲不宜剪得过短,更不能用手拔“倒刺”。
2防患于未然。木刺、竹刺、缝衣针、鱼骨刺等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刺伤甲沟的异物,参加劳动或忙于家务时,应格外小心。
3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洗手后、睡觉前擦点儿凡士林或护肤膏,可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
4手指有微小损伤时,可涂擦2%碘酒后,用创可贴包扎,以防止发生感染。
5甲沟炎早期可用热敷、理疗,外敷鱼石脂软膏或三黄散,必要时服用磺胺药或抗生素。
6如已化脓则应到医院及时切开,将脓液引流出来。防止感染蔓延引起指骨骨髓炎。
7如果甲下积脓,应将指甲拔去,以利于充分引流和彻底治愈。

2、欣弗是什么?

名称: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英文名:Clindamycin Phosphate Injection,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该品为克林霉素磷酸酯与葡萄糖的无菌水溶液。含克林霉素磷酸酯按克林霉素计算,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含葡萄糖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欣弗抗菌活性及治疗效果与克林霉素相同,但溶脂性及渗透性好,可口服也可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与林可霉素相比其抗菌作用强4-8倍,吸收好,骨浓度高,对厌氧菌感染有良好的疗效。



(2)皮肤软组织感染渗液扩展资料

克林霉素磷酸酯为化学合成的克林霉素衍生物,它在体外无抗菌活性,进入体内后迅速被水解为克林霉素发挥抗菌活性。体外试验表明,克林霉素对以下微生物有活性:

需氧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包括产青霉素酶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菌株)、链球菌(粪肠道球菌除外)、肺炎球菌。厌氧革兰阴性杆球菌属:拟杆菌属(含脆弱拟杆菌群和产黑素拟杆菌群)和梭杆菌。

厌氧革兰阳性不产芽孢杆菌属:丙酸杆菌属、真细菌属和放线菌属。厌氧和微需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属:消化球菌属、微需氧链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属。

3、关于水痘的历史问题

水痘

水痘是由一种特殊的水痘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小儿急性传染病。水痘病毒存在于早期
水痘病人呼吸道内。一般人出疹前1天至出疹后5天或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唾液

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1~5岁小儿为多,6个月以
内婴儿因获得来自母体抗体而具有暂时免疫力。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集体儿童机构、
托儿所和幼儿园等容易引起局部流行。

从感染水痘病毒到出现症状,大约需14~21天,多为15~17天。病初症状很轻,亦可有微热、全身
不适、食欲不振、咳嗽或轻度腹泻。发热的同时或1~2天后,躯干皮肤出现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成内
含透亮液体的小水疱称为疱疹。疱疹一般呈椭圆形,大小不一,表浅,好象浮在皮肤表面,常伴瘙痒,
使患儿烦躁不安。在1~3天内,疱疹中心开始枯干凹陷,结成痂盖,再过数天痂盖自然脱落,且不留

瘢痕。少数疱疹由于搔抓继发细菌感染会留下痕迹。水痘疱疹分布呈全身性,但不均匀,身体远端如
面面、四肢比胸、背、躯干少。皮疹分批出现,因此在同一部位同时可见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各个
阶段,所谓皮疹“四世同堂”,这是水痘的一个特点。发病时常有发热,一般不高,小儿并无严重中毒
症状。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出现一些稀少而小的疹子。重者皮疹密集,可侵犯口腔、软腭、眼结膜、

喉及外阴等处。疱疹可呈出血性,全身症状较重,尤其在体弱营养不良病儿或因肾脏病、白血病正在接
受激素治疗的病儿,可表现为重型水痘。水痘并发症少见,主要为皮肤继发感染,偶尔可发生原发性水

痘肺炎和不痘脑炎。

水痘病儿应及早隔离,无特殊治疗,主要加强对病儿护理,对症治疗,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发病期
间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和充足水分。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疱

疹破裂可涂擦1%龙胆紫,若有皮肤继发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并发脑炎和肺炎应及时抢救。密切接
触者医学观察3周。

水痘的流行特点

水痘的流行特点

水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经空气飞沬散布,并可母婴传播。水痘患儿一旦在托儿所等集体单位发现,常可迅速传播。同一时期可以见到不同水疱期的病人。

水痘在全世界的流行非常广泛。美国在八十年代以前,每年至少发生300万例水痘,与水痘病例相关并发症有15-20万例,大约有5000-6500名儿童住院,近百例婴幼儿童因患水痘而死亡。

儿童感染水痘的临床过程

潜伏期:病毒通过粘膜或上呼吸道侵入后,出现病毒血症。

前驱期: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出现第二次病毒血症。

水疱疹期:表现特征主要为水疱疹,平均200-300个。

结痂期:开始结痂,易继发感染脓疱疹而形成疤痕。

水痘感染过程

感染水痘后的并发症

皮肤和软组织继发感染(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水痘脑炎,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或脊髓灰。

心肌炎,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损害等。

肺炎。

极个别的还有肾小球肾炎、结膜炎、中耳炎、关节炎、胰腺炎、血小板减少症等。

孕妇和新生儿感染水痘的危害性

孕妇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传播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为早产,胎儿发育不详不良、低体重、肢体发育不全、四肢萎缩和皮肤疤痕等,严重者可千万死胎和流产。

产妇分娩前5天或在分娩后几天内感染,可引起新生儿水痘,容易发展开展播散性水痘,后果非常严重。

成年人感染水痘的危害性

成年人患水痘也较常见,临床症状典型,病情较儿童更为严重。表现为出疹、咳嗽、呼吸困难、发热,部分病人出现胸膜炎、胸痛及咯血等症状。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免疫功能低下,如免疫缺陷病人、急性白血病、肿瘤患者、器官移植病人和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病人,感染水痘后病情会更加严重,病死率明显提高。成年人感染水痘后因并发症死亡是儿童的30-40倍。

带状疱疹是自然感染水痘痊愈后,体内潜在的水痘病毒复活而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多见于40-70岁中老年人。在一定诱发因素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被激活,沿神经轴传至分布的皮肤发生疱疹。主要为剧烈疼痛,常难以忍受。还可引发坐骨神经痛,肺炎及脑炎等并发症。

接种疫苗预防水痘

目前,临床上对水痘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证明,预防和控制水痘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就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

| 投诉 | 评价(0) | ↑回页首 |

评价 关闭

回答者:tfs 医苑职称:医师 查看医生信息 (2006-1-17 22:22:18)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疤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单核吞噬系统中繁殖,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袭皮肤及内脏,引起发病。

流行病学及预防
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本病的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症疹为至。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状南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肩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

临床表现及诊断
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辐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早期采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无环鸟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的复制。每日肌注维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水痘

护理:

避免小孩因痕痒难耐而抓破水泡,引致发炎,同时细菌亦会蔓延至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

若婴儿染上水痘,可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响视力。

水痘的症状之一,是温和的发烧。水痘扩散期间开始发烧,水痘消失时便退烧。发烧期间,不要服用阿斯匹灵来退烧,因为这样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容易引起一种脑炎,雷氏症候群(ReyesSyndrome)。

用温水(不是热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

食疗

虽然罹患水痘后,可以终身免疫,但同样的过滤性病毒,会潜伏体内,日后会引致带状匐行疹(俗称生蛇)。为免后患,应小心饮食,将病毒彻底消除。

忌吃燥热和滋补性的食物。

出疹期间,应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汤:紫草、芫荽、马蹄(荸荠)、白茅根、竹蔗、红萝卜。(若小孩有气喘、咳嗽等问题,不要用马蹄(荸荠)和红萝卜)

出疹过后,应用:
(a)膨鱼腮煲粥;
(b)青天葵(或称乌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汤,以清肺热。

与皮肤软组织感染渗液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