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组织 > 脚掌跖骨区有哪些软组织

脚掌跖骨区有哪些软组织

发布时间:2020-10-09 00:45:07

1、踝及足趾的检查方式有哪些?

脚的结构是由胫、腓骨下端,距骨、跟骨、舟骨、骰骨,第1、2、3楔骨,5个跖骨,14个趾骨以及附着的韧带肌腱组成。

视诊:足弓的变异。由于骨关节的结构形成内、外侧纵弓和横弓,内侧纵弓明显,外侧不显。足负重以内侧纵弓为主,其负重区为跟骨和第一跖骨头。当纵弓下陷或足外翻时,出现扁平足畸形。相反,由于足底内在肌肉和筋膜挛缩,形成高弓足。

畸形。常见的脚畸形有马蹄高弓足、马蹄内翻足、外翻足、跟骨趾外翻、爪状趾等。

肿胀。踝关节。以前后方肿胀为主,皮肤皱纹消失,可有波动感;距跟关节:以踝下两侧为主;中跗关节。表现在足背;足底肿胀属局部软组织肿胀;足后跟部肿胀多属跟腱炎、滑囊炎,骨质增生等。

胼胝或溃疡。胼胝为肥厚的角化皮肤,常因足畸形后非负重区变为负重区而来。胼胝中央区常因缺血坏死脱落而形成溃疡。足跟溃疡多属神经营养性的,跟趾附近溃疡可因痛风而来。

趾甲颜色白色为严重缺血,青紫色为静脉回流受阻。

触诊:压痛点常见的压痛点除关节间隙外,多在骨端和肌腱附着区,如内、外踝及下方的侧韧带,舟骨内缘,跟腱附着区,第5跖骨基底,足底跟部,第1、2、3跖骨头处。

肿胀区多有压痛,检查有无波动或属实质感。软性组织常属滑膜、腱鞘病变,硬性者为骨病变。

背和胫后动脉的检查在足背相当于舟骨和第2楔骨处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在内踝后方可触到胫后动脉搏动。不能肯定时,为了了解血液循环情况,可按压趾甲,观察放松后趾甲颜色恢复的速度。

活动:被动活动踝关节以屈伸为主,中立位为0度,背屈20度至30度,跖屈40度至50度。距、跟和中附关节,以内、外翻为主,前者约30度左右,后者仅15度左右。足趾活动以伸屈为主。

跟腱挛缩时,为了区分腓肠肌为主或比目鱼肌为主,可对比在伸膝位和屈膝位足下垂的角度。若屈膝位下垂角度明显减小,说明腓肠肌挛缩为主。

主动活动检查肌力。由于某组肌肉麻痹,另组肌肉表现代偿性活动,可能反而加重畸形。例如胫前肌麻痹时,伸长腱代偿性背屈活动,使趾关节过度背屈,将第1跖骨头向足底压迫,形成马蹄高弓畸形。有时腓骨肌腱在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时,发生向前滑动现象。

2、前脚掌疼痛是什么病?

您好 前脚掌痛一般属于跖痛症跖痛症是指前足横弓劳损或跖神经受压或刺激而引起的前足跖骨干及跖骨头跖面(即前足底部)的疼痛

3、检查显示左足第一跖骨远侧下方软组织水肿可能,周围有少量积液,是足底筋膜炎吗?

有积液就一定是这部分的有炎症了,只有有炎症才会有积液,尽量的减少运动,让他慢慢的恢复,一般来说3~6个月就会痊愈的。一般来说药物或者是物理治疗的效果都不明显就慢慢养吧,尽量的少运动。

4、求脚的骨骼结构图,清楚点的。

脚骨骨骼结构图如下: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7块,属短骨。分前、中、后三列。后列有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骰骨。

跟骨后端隆突,为跟骨结节。距骨前接足舟骨,其内下方隆起为舟骨粗隆,是重要的体表标志。记忆7块跗骨名称及排列的口诀是:上距下跟距前舟,舟前三楔外伴骰。

2、跖骨: 5块,为第1-5跖骨,形状和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

3、趾骨:共14块。足母趾为2节,其余各趾为3节。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

(4)脚掌跖骨区有哪些软组织扩展资料:

跗骨、跖骨和趾骨的作用及易发病症:

1、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共同构成凸向上方的足弓,是人体直立、步行及负重时重要的装置,如果足弓塌陷,便形成扁平足。

2、跖骨位于足的前部,其基底部与楔骨、骰骨组成跖跗关节,跖骨头是负重区域。任何损伤造成跖骨骨 折,如不能解剖复位,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3、趾骨之间为关节囊及韧带连接,是除踝关节以外活动度最大的部位,又由于位于足的前端,因此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病因多为直接暴力损伤,如重物高处落下直接打击足趾,或走路时踢及硬物等。重物打击伤常导致粉碎骨折或纵形骨折,同时合并趾甲损伤,开放骨折多见。踢撞硬物致伤多发生横形或抖形骨折。

与脚掌跖骨区有哪些软组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