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组织 > 口腔软组织肿物切除术

口腔软组织肿物切除术

发布时间:2020-10-08 10:20:22

1、口腔修复前软组织如何处理

口腔修复前软组织处理:

1.治疗口腔黏膜疾患

如口腔黏膜有溃疡、白色损害等黏膜病,必须先做治疗,以免造成对黏膜的刺激,致使疾患加剧。

2.舌系带的修整

如唇舌系带附着点接近牙槽嵴顶,系带过短,影响义齿的固位和功能,则应进行外科修整。

3.瘢痕组织的修整

口腔内如有瘢痕组织,当对义齿的固位稳定有影响时,可考虑予以修整。

4.对松动软组织的修整

有时由于戴用不良修复体过久,以致骨质大量吸收,牙槽嵴表面被一种松软可移动的软组织所覆盖。对于对支持义齿没有帮助的松软组织,可以在修复前给予切除。

在中 公 面授的同学是这样说的

2、口腔软组织纤维肉瘤如何治疗?

纤维肉瘤术后建议局部放疗。
如果体质尚可,可使用CyVADic方案化疗;当然也可以使用紫杉类新药联合化疗。

3、口腔良性肿瘤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您好,根据你的描述,一般情况下, 如果是肺部肿瘤的情况,那么如果是确诊已经是良性的情况,那么考虑,术后的话,是需要合理的进行调节的,建议后期每年还是需要定期的进行体检,来排查的,另外注意饮食还有生活作息方面的。合理的进行搭配。

4、请问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治疗的清创术是怎样的?

先用消毒纱布盖住创口,用肥皂水、外用盐水洗净创口四周的皮肤;如有油垢,可用汽油或洗洁剂擦净。然后在麻醉下用大量生理盐水或1%~3%又氧水冲洗创口,同时用纱布团或软毛刷反复擦洗,尽可能清除创口内的细菌、泥沙、组织碎片或其他异物。在清洗创口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检查组织损伤的情况。 (二)清理创口 冲洗创口后,行创周皮肤消毒、铺巾、进行清创处理。原则上尽可能保留颌面部组织。除确已坏死的组织外,一般仅将创缘略加修即可。唇、舌、鼻、耳及眼睑等处的撕裂伤,即使大部分游离或完全离体,只要没有感染和坏死的情况下,也应尽量保留,争取缝回原位,仍有可能愈合。 清理创口时要进一步去除异物。可用刮匙、刀尖或止血钳除嵌入组织的异物。组织内如有金属异物,表浅者可借助于磁铁吸出;深部者要通过X线摄片或插针X线定位后取出。但如创口有急性炎症、异物位于大血管旁、定位不准确、术前准备不充分或异物与伤情无关者,可暂不摘除。 (三)缝合 由于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力强,即使在伤后24小时或48小时之内,均可在清创后行严密缝合;甚至超过48小时,只要创口无明显化脓感染工组织坏死,在充分清创后,仍可行严密缝合。对估计有可能发生感染者,可在创口内放置此流物;已发生明显感染的创口不应作初期缝合,可采用局部湿敷,待感染控制后,再作处理。

5、口腔囊肿

口腔颌面囊肿分以下几种:
(1)甲状舌管囊肿 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不消失而遗留在颈部,其上皮分泌物聚积而形成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因囊肿可通过舌盲孔与口腔相通,故可继发感染,而形甲状舌管瘘.
此囊肿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亦可见于成年人.囊肿可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为最常见.通常把发生在舌骨上的囊肿称为"甲状舌骨囊肿",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为胡桃大小,一般位于颈正中部位,有时微偏一侧,质软,周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检查时用手触及肿物或瘘管,可感觉肿物随吞咽上下移动.
此病确诊后,应手术治疗,有瘘管存在需一并切除.手关键是在除去囊肿或瘘管同时应将舌骨体中部分一并切除以防止复发.甲状腺舌管瘘如长期不治,还可能发生癌变,因此,手术一定要早,根醒患者注意民其病变的发展.
(2)鳃裂囊肿 此病属于鳃裂畸形的一种.人体胚胎发育第3周时,头部两则各有数对鳃裂,正常情况下,鳃裂随发育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而且其中有液体滞留,则在出生后表现为鳃裂囊肿;从一团细胞发展到囊肿,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所以,鳃裂囊肿常见于20-50岁.
此囊肿大多数位于面颈部侧方,多为鸭蛋大小.柔软,活动.囊肿与呼吸道关系密切,一旦继发感染,可妨碍呼吸,需及时治疗.发生感染的主要特征是疼痛和发热.有瘘管的腮裂囊肿较容易发生感染.
手术是治疗鳃裂囊肿的最有效方法.手术切口常选择在下颌骨侧皮肤,与皮肤纹路一致,切口愈合后的瘢痕是在皮肤上划了一条线.伴有感染者不宜做手术,应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接受手术治疗.有瘘管的鳃裂囊肿患者切不可用棉花自己将瘘管口塞住,因为瘘管被阻塞后容易发生感染.应及时就诊.
(3)舌下腺囊肿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舌下腺囊肿,青少年常见.此囊肿为涎腺黏液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大小不等,小如蚕豆,大似鸽蛋,由于纤维肉芽囊壁极薄并紧贴舌下区黏膜,故呈浅紫色肿物,扪之柔软有波动感,似蛤蟆气囊,亦称蛤蟆肿.
此囊肿发生的原因主要用二: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部分堵塞,尔后扩张形成有上皮衬的囊肿,称为潴留囊肿.二是导管或腺体破损,黏液外漏入组织间隙,天上皮衬,称为外渗性囊肿.舌下囊肿中95%以上属于外渗性囊肿.
舌下腺囊肿需手术治疗.有的患者在家自己用针将囊肿刺破使囊肿暂时缩小以至消失,但不久即复发.所以,舌下腺囊肿必须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效果,手术主要是将舌下腺摘除,没有必要摘除囊壁.
颌下腺罕见发生囊肿,约20%的舌下腺可突入颌下区,常把舌下腺囊肿潜突入颌下区者称为潜突性舌下腺囊肿,此囊肿须将舌下腺全部切除,吸尽囊腔内的涎液,加压包扎即又达到手术根治的效果.
(4)皮样囊肿 此囊肿多发生于青春后期,逐渐增大,表现为口腔内或面部软组织皮下的肿块.经常发生的部位是下巴内侧和口底黏膜下,肿块接近中线,呈圆形或卵圆形,边办清楚.囊肿内含有半固体状皮脂性分泌物,扪诊有面团样柔韧感,无波动而有压迫性凹陷.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时常见黏膜血管扩张,透过黏膜可见肿胀颜色呈黄白色.
此囊肿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根据囊肿的部位,手术切口可以做在口腔内,避免在面部留下瘢痕,同时切口的方向与皮肤的自然纹路一致,这种切口愈合后仅留下一条很细的线形瘢痕,对外观无大影响.手术时完整除摘除囊肿,本病即可治愈.发生癌变的皮样囊肿为数极少,遇然见于中年患者,但就引起重视.
(5)颌骨囊肿 人类的牙齿是非常坚硬的,但是它们来源于一些很柔软的细胞团.这些细胞团位于颌骨内,分化演变为牙齿后即消失.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这些细胞团不消失,而且其中组织积聚,就形成颌骨囊肿.
颌骨囊肿可根据组织来源和发病部位而分类,由成牙组织或演变而来的,称为牙源性颌骨囊肿.由胚胎时期而突融合线内的残余上皮所致的面裂囊肿或由损伤所致的血外渗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称为非牙源性颌骨囊肿,此囊肿临床上均比较少见.
指导意见:
肿一般大小不等,表现为颌骨膨胀,一般此囊肿的患者可表现出面部畸形,X线拍片和穿刺检查对诊断颌骨囊肿意义很大,囊肿如继发感染可表现出疼痛,发热及口腔内溢脓等,多次感染可导致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给手术带来困难,术后容易复发.此类囊肿发展过程中,随着囊腔内液体不断积聚,其体积越来越大,容易引起颌骨骨折.所以,颌骨囊肿的患者应及上手术治疗.
颌骨囊肿摘除手术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根据囊肿的部位,可选择在口腔内或颌下切口.术后给予抗生素防止感染.一旦发生术后感染,手术部位可形成死腔,给患者增加痛苦.对体积大,可能发生骨折的囊胩,在摘除囊肿后,用钢丝等固定颌骨,防止颌骨骨折.

与口腔软组织肿物切除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