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助:9个半月宝宝骨折了,痛心
宝宝掉下床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较轻的可能是皮肤擦伤或者是软组织损伤等,而且还要看宝宝掉床时是手、脚、关节还是头部先着地;重者可以是造成骨折、五 官受伤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颅脑损伤。 宝宝掉下床 先静观10秒钟再处理 首先爸爸妈妈不要马上将宝宝抱起来,一定要想静观10秒钟。看清楚宝宝有没有活动性的出血,如果发现有流血的地方,要马上进行按压式的止血,并带宝宝到医 院做及时的处理。 如果没有发现宝宝有流血的伤口,就鼓励宝宝自己活动一下,观察有没有出现运动障碍。看看有没有某侧肢体不动或者运动减少,如果发现有这样的部位,一定要注 意保护,以免搂抱宝宝时加重损伤。 经过观察后,确定宝宝没有活动性出血或者运动障碍后,才可以抱起来哄,直到宝宝停止哭闹。而且要一边哄一边再观察宝宝的神经系统有没有出现异常表现,比如 嗜睡、尖叫、异常动作等。如果出现或怀疑出现,应送医院检查。如果神志清楚、行为正常,24小时后仍然没有任何异样表现,就基本排除神经系统损伤了。 除此之外,还要看看宝宝身体着地部位有没有出现血肿,如果有,用冷毛巾冷敷,可以减少出血量,如果三天后还有淤血,再用热毛巾热敷。 防宝宝掉床 经验父母来支招 爸爸妈妈都不想有类似的悲剧发生在自己宝宝身上,但是有些意外是防不胜防的,宝宝在爸爸妈妈不注意的两三秒内就会发生意外。或者再转身的瞬间,宝宝就会在 身后“啪”一声掉地上。 所以爸爸妈妈都会想尽方法防止宝宝掉床。但是有的妈妈说,为了防止宝宝夜里掉床,她和宝宝的爸一人把持床的一边,把宝宝围在床中间,可是他们睡着后,宝宝 竟然会从他们腿脚之间的空隙“爬”到床尾,摔到地上。 看来,想避免宝宝掉床,爸爸妈妈只能将防范工作做得更加细致,看看其他父母都有啥高招吧! 1、在床周围围上护栏,在床四周的地上铺上泡沫板,万一宝宝掉下来,也不会摔得很疼。 2、把床下面的床架去掉,只留下床垫,而且地板上铺上爬行垫。这样就很有效的防止掉床了。 3、如果只有妈妈一个人照顾宝宝,在做饭、或者上卫生间的时候,最好把宝宝放到小推车里,绑上安全带,推到妈妈看得到的范围内,然后给宝宝个玩具,转移一 下他的注意力。
2、新生儿产伤是分娩过程中引起的损伤,产伤的种类有哪些?
在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丁点的失误都会造成新生儿产伤,对孩子的未来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常见的产伤种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头皮出生损伤包括肿瘤、头皮血肿和硬膜下出血,通常在头部自然发生。浅表出血性水肿是由头皮外伤引起的。它的位置不限于颅骨缝合处。临床上不需要任何治疗,通常在3天内消失。头皮血肿发生原因不明,在产钳出生的婴儿中更常见。它可以发生在颅骨的任何部位,但仅限于单个骨缝,不会超过颅骨中线。大多数血肿会在几周内自然消失,而少数会有钙化。筋膜下出血原因是胎儿头部通过盆腔时外力的压迫和拖动。它可能与导致休克和死亡的大出血相结合。触诊有波动感。临床上,有必要注意大量失血和黄疸等并发症。
颅骨骨折包括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和枕叶分离。最常见的颅骨骨折是由分娩时颅骨受压引起的。大多数简单的线形骨折不会伴有其他损伤,除非伴有颅内出血。大多数简单的线性骨折不需要治疗,可以自行愈合。颅骨凹陷性骨折由头部膜性骨凹陷引起,也称为乒乓球骨折。原因可能是产道挤压异常、产钳使用不当和产后头部外伤。保守观察、真空抽吸和手术矫正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不过宝妈们没有必要过分忧虑,这些病症在后期经过专业的治疗和看护,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而且其出现的概率非常低,保持好心态,快乐平和的去生产吧。
3、宝宝鼻子撞了一下软组织受伤有一个块 多久能消退
属于外伤导致的上述情况,这种情况恢复的比较慢,一般得需要3到4周,经常热敷一下,慢慢可以恢复
4、软组织损伤后,为什么越静养,问题越多?
休息不是无用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恢复。过度使用会导致各种功能的退化。软组织损伤后,会有一个急性期,在一周内。炎症在急性期很活跃。我们需要刹车和休息来给软组织一个良好的修复环境。然而,经过急性期后,软组织修复进入第二阶段,即损伤后2 ~ 6周的再生阶段。在这个阶段,越来越多的胶原纤维开始在受损组织中生长以连接受损组织。后来,它慢慢进入第三阶段,即整形阶段,大约在伤后6-8周。通过合理的功能性机械刺激,促进新生儿组织更接近正常组织。
制动对韧带的影响。制动将导致胶原纤维产量减少、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新组织的物理结构和机械性能恶化以及韧带附着处骨组织的吸收。损伤韧带早期控制性低强度运动可以提高瘢痕的硬度和强度,减少瘢痕增生和肥大。运动还可以增加愈合组织的生物力学功能,使新生长的组织在各种功能和结构上更接近正常组织。
固定对软骨的影响。年轻时关节软骨的营养分两部分提供,一部分来自软骨下骨,另一部分来自关节滑液。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只留下滑液用于软骨营养。然而,这种滑液需要关节活动来提供营养,挤压和松弛软骨,促进软骨的营养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出。这种机制被称为分散机制。长期固定会导致软骨退化、脱水和变薄。关节软骨的恢复离不开机械刺激。我们需要这个练习来提供软骨代谢所必需的扩散机制。
此外,软骨的轻微磨损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这种修复也依赖于一定的应力和摩擦刺激。制动对骨骼的影响。骨头有松质骨和皮质骨。松质骨中有小梁。小梁在最大应力的方向上支撑和生长。骨折后,我们需要在某个阶段停止,但骨痂形成后,我们必须逐渐开始加载。长期停用会导致骨质流失、骨质疏松和高钙血症。而且,长期制动,骨骼没有应力刺激,不利于骨折愈合。锻炼有助于全身血液和新陈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5、新生儿的产伤原因有很多,那么造成产伤的原因有哪些?
1)硬脑膜上血肿
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中脑膜动脉的线性颅骨骨折导致,它的主要症状为新生儿抽搐、颅内压过高、前囟门突出以及眼球出现偏向。此时医生会做紧急外科手术,以免出现其它更严重的并发症。
(2)硬脑膜下血肿
它主要是因为静脉或静脉窦出现断裂的情况,症状和脑干受压迫的症状相似:眼球偏向一旁、陷入昏迷、瞳孔大小不对称、角弓反张。医生会通过计算机做断层扫描检查,并且做紧急外科手术,而且即使是做过正确治疗,也有约20%-25%的宝宝会有水脑、抽搐等后遗症。
(3)蜘蛛膜下腔出血
它是颅内出血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外伤或者是缺氧导致的。目前临床表现为抽搐、神志不清、焦躁不安、呼吸暂停等等。
2.新生儿脐带出血
脐带在宝宝出生之后,就会及时剪断同时做相应的结扎处理,此时脐带残端的血管是堵住的。宝宝如果频繁哭闹,那么他的腹内压强就会变高,此时脐带血管口部分开放,流出少量的血。这时可以用酒精擦去血迹,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好脐部,一般过几天它就就自行愈合了。
3.新生儿产瘤
它就是因为生产时间过长或者是产妇骨盆过小,而导致头部先露部位的软组织受到压迫而出现的水肿。如果是头先露的新生儿,那么大多出现在顶部,可以能会超过骨缝,按压时很柔软。这种水肿会随着日常的血液循环逐渐散去,一般只需要几天时间。
4.新生儿头颅血肿
顺产时,胎头在经过反复挤压后,可能会造成骨膜下血管发生破裂,这种出血情况也就是头颅血肿。生产过程中用了产钳,或者是胎儿的胎位异常、头盆不对称,都可能导致这一情况的发生。一般出生以后的几小时到几天内出现肿块,并且越来越大,病情严重者,医生会在无菌环境下抽吸血肿,并且加压包扎几天,避免其它并发症出现。
5.新生儿锁骨骨折
它是比较常见的产伤性骨折,大多因为胎位不正、分娩方法错误以及胎儿出生体重过重所致,比如中肩部娩出、臀位产等等。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宝宝的上臂活动会减少并且不停哭闹。所以如果孩子哭闹不止,就要及时做检查,看看是否是锁骨骨折,并作相对应的处理。
6.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
这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神经受损情况之一。大多是因为难产、臀位产,导致分娩困难而使臂丛神经受到拉伤。根据胎儿手臂神经的受损位置的情况,可以分为上臂型、中臂型以及下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