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T跟核磁共振有什么区别?
CT与核磁共振(MRI)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MRI是Magnetic Resnane Iamge的简称,中文为磁共振成像。MRI是把人体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然后接受质子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再经过计算机的运算,构成各方位的图像。
CT由于X线球管和探测器是环绕人体某一部位旋转,所以只能做人体横断面的扫描成像,而MRI可做横断、矢状、冠状和任意切面的成像。
核磁共振(MRl)与CT都属于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两者相比,核磁共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核磁共振能敏感地检查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能显示功能和新陈代谢过程等生理生化信息的变化,它使机体组织从单纯的解剖显像发展为解剖学与组织生化和物理学特性变化相结合的“化学性图像”,为一些早期病变提供了诊断依据,常常比CT能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它能非常清晰地显示脑和脊髓的灰质和白质,故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优于CT,对颅脑、脊柱和脊髓疾病的显示优于CT,这是CT所无法比拟的;
核磁共振可根据需要直接显示人体任意角度的切面像,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而CT只能显示与身体长轴相垂直的横断层像;
核磁共振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图像中对于软组织的对比度可以提高1—3个等级度,大功率的核磁共振机器拍摄的照片非常清晰,甚至可以看到组织内的细小血管;
核磁共振在仪器结构上不需要像CT那样有较大的机械口转动部件和一系列高精度的探测器,只要通过电子方法调节磁场梯度即可实现扫描;
核磁共振不会像CT那样产生对人体有损伤的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甚至孕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时对胎儿也无任何不良影响;
核磁共振有3个特性参数,而CT只有X射线束穿过生物组织的衰减一个物理参数,故核磁共振漏诊率比CT低;
核磁共振不用造影剂就可得到很好的软组织对比度,能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其独到之处,而且还避免了造影剂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
核磁共振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骨性伪影,能使脊柱中的脊髓及神经根显像清晰,还有可能检查出由于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等等。
核磁共振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在脊柱外科更有其广泛的适应证,应用范围大大超过CT检查,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核磁共振也存在不足之处,与CT相比主要其不足之处包括:成像时间较长,当前,全身成像15个断层面需要13分钟;空间分辨率低,仅为2毫米,活动使分辨率更低,故诊断心脏等活动性器官效果较差;显示骨组织的能力比CT要差,在观察颈椎骨刺、韧带钙化及椎管狭窄等骨组织的退变情况时,不如CT清楚,但在显示这些骨组织退变后的改变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方面优于CT;由于铁金属的磁场反应,使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体内有某些金属的部位不能作核磁共振的检查,如脊柱及其他部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术后、外科.手术使用缝合器以后、带有金属避孕环的妇女以及安装有假牙等,以及其他体内存有金属异物等情况者。不过,由于钛金属没有磁场反应,目前在骨科内固定手术中正在逐步推广的钛金属内固定物可以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安装核磁共振须有特殊房间,必须防磁、防电干扰,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冷却系统也有特殊要求,要求温度在20—25℃,上下相差不能超过1℃等;价格昂贵,现在一台应用抗磁系统的核磁共振机,价值近100万美元,而一台超导磁系统的核磁共振机高达200万美元左右;检查费用昂贵,远远高于CT检查的费用,一个部位的核磁共振检查费在800—1300元,而CT仅180—600元;运转维护费用高,一年约耗电40万度,仅电费一项即需几万元人民币,还需要液氦、液氮、重水和其他材料等。
综上所述,尽管核磁共振检查有不少优点,但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局限性。因此,不应对核磁共振检查过分地依赖和迷信,应根据核磁共振的检查特点、临床要求及病人的不同情况合理选用,对每一幅核磁共振的图像,都应仔细地联系解剖病理和临床,作客观全面的分析。
2、MRI和CT的对比及优点?
CT相比较,MRI具有以下优点:①无放射线损害,迄今也未见有MRI对人体产生损伤的报道;②软组织密度分辨率高于CT,而空间分辨率也可与CT相媲美,直径小于2厘米的胰癌也能发现;③可直接作任意的切层扫描;④成像参数及方法多,所获得诊断信息较CT丰富;⑤一般无需作增强扫描,近年采用的一种特殊的MRI增强剂(Gd-DT-PA)以增强病灶的信号对比,且无潜在危险的碘过敏反应;⑥借助于质子的流动效应,可清晰显示血管,尤其是运用数字减影原理可作MRI血管造影;⑦无骨性伪影,对颅窝病变的诊断比CT优越得多。其不足之处是:①钙化及骨病灶不能显示;②扫描时间一般较长,每日能检查的人数较CT少;③上腹部MRI仍存在运动伪影干扰;④体内有磁性金属物者不能检查;⑤价格昂贵
3、CT较易发现与正常软组织密度相等的病变吗?
看的比较真,但也分大夫的技术。找老大夫看。
4、副鼻窦炎症状有什么啊?
主要表现为:
1、眼球深处疼痛,可放射到头顶部,还出现早晨轻、午后重的枕部头痛,这可能是蝶窦炎。
2、前额部疼,如果是早晨症状较轻,到了午后重。还可能有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是上颌窦炎,也是副鼻窦炎症状之一。
3、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头顶部,多为筛窦炎引起。
结缘通窍膏。含苍耳子、苇茎、蜂房、冰片、白芷、冬瓜子、樟脑、麝香、儿茶、 鱼脑石等数十种纯中药材。有排脓通窍、清热解毒、培元固本,扶益正气的之用。
5、腰脊椎结核临床表现有哪些?怎么检查?
临床表现:腰痛是腰椎结核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伴有压痛和叩击痛,在劳累、咳嗽、睡前,疼痛会加重,上腰椎结核可有大腿痛,下腰椎结核可能有坐骨神经痛,这是由于结核脓肿,肉芽组织及坏死的椎间盘和植骨向后突入椎管内,使脊椎或神经根受到压迫和刺激,出现放射性疼痛。
诊断依据:通常有典型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畸形等临床表现;X线摄片表现为骨质破坏和椎间隙狭窄,有一侧腰大肌阴影模糊等表现,有助于确诊。
金冠
6、脓液和脑脊液在CT显示上有什么不同
密度不一样,普通人分辨不出来的,就算医生指给你看你也看不出来
7、CT呈补缀状是什么意思
绿脓杆菌感染 【概述】 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对人类而言,属条件致病菌。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放射治疗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手术后或某些治疗操作后(气管切开、保留导尿管等)的患者易罹患本菌感染,故亦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病因】 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在琼脂平板上能产生蓝绿色绿脓素,感染伤口时形成绿色脓液。本菌为无荚膜、无芽胞、能运动的革兰氏阴性菌,形态不一,成对排列或短链状,为专性需氧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致病性绿脓杆菌在42℃时仍能生长,据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等进行鉴别,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 菌体O抗原有两种成分,一为内毒素蛋白,是一种�ば钥乖��硪晃�ザ嗵牵�哂刑匾煨裕��萜浣峁箍山�膛Ц司�殖�2个血清型,此外还可利用噬菌体或绿脓杆菌素分型。 绿脓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潮湿处能长期生存,对紫外线不敏感,湿热55℃1小时才被杀灭。 【流行特征】 正常人皮肤,尤其潮湿部位如腋下、会阴部及耳道内,呼吸道和肠道均有该菌存在,但分离率较低。 绿脓杆菌感染常在医院内发生,医院内多种设备及器械上均曾分离到本菌,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病人、病人与病人的接触也为传播途径之一。除院内感染外,绿脓杆菌还可引起与医院环境无关的感染,近年来对此已有更多的认识,它已成为足穿刺感染、心内膜炎、滥用药物所致的骨髓炎、眼部感染、新生儿感染性外耳炎、游泳池等引起的皮肤病等的主要病原菌,亦是战伤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发病机制】 绿脓杆菌有多种产物有致病性,其内毒素则在发病上无重要意义。其分泌的外毒素A(PEA)是最重要的致病、致死性物质,进入敏感细胞后被活化而发挥毒性作用,使哺乳动物的蛋白合成受阻并引起组织坏死,造成局部或全身疾病过程。动物模型表明给动物注射外毒素A后可出现肝细胞坏死、肺出血、肾坏死及休克等,如注射外毒素A抗体则对绿脓杆菌感染有�ぷ饔谩� 绿脓杆菌尚能产生蛋白酶,有外毒素A及弹性蛋白酶同时存在时则毒力最大;胞外酶S是绿脓杆菌所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外毒素A的ADP-核糖转移酶,可促进绿脓杆菌的侵袭扩散,感染产此酶的绿脓杆菌患者,可有肝功能损伤而出现黄疸。 绿脓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完整皮肤是天然屏障,活力较高的毒素亦不能引起病变,正常健康人血清中含有调理素及补体,可协助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及杀灭绿脓杆菌,故亦不易致病;但如改变或损伤宿主正常防御机制,如皮肤粘膜破损、留置导尿管、气管切开插管,或免疫机制缺损如粒细胞缺乏、低蛋白血症、各种肿瘤患者、应用激素或抗生素的患者,在医院环境中常可从带菌发展为感染。烧伤焦痂下,婴儿和儿童的皮肤、脐带和肠道,老年人的泌尿道,常常是绿脓杆菌败血症的原发灶或入侵门户。 【临床表现】 (一)败血症绿脓杆菌败血症多继发于大面积烧伤、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气管切开、静脉导管、心瓣膜置换术及各种严重慢性疾病等的过程中。本菌引起的败血症约占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第三至第四位,病死率则居首位。其临床过程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相似,除早产儿及幼儿可不发热外,患者可有弛张或稽留热,常伴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皮肤出现坏疽性深脓疱为其特征性表现,周围环以红斑,皮疹出现后48~72小时,中心呈灰黑色坏疽或有溃疡,小血管内有菌栓,将渗液涂片革兰染色或培养易找到细菌。皮疹可发生于躯体任何部位,但多发于会阴、臀部或腋下,偶见于口腔粘膜,疾病晚期可出现肢端迁徙脓肿。 (二)呼吸道感染原发性绿脓杆菌肺炎少见,常继发于宿主免疫功能受损后,尤其易发于原有肺部慢性病变基础上,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机后,X线表现为两侧散在支气管肺炎伴结节状渗出阴影,极少发生脓胸。 (三)心内膜炎常发生于原有心脏病基础上,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后,细菌常接种于伤口缝线上或补缀物上,也可发生在烧伤或有药瘾病人的正常心脏瓣膜上。炎症可发生在各个瓣膜,但以三尖瓣为多见。如抗生素延迟应用,有赘生物生长,左心瓣膜病变,则预后较严重,药物治愈率低,最好的治疗是及早进行手术切除赘生物和异物。 (四)尿路感染绿脓杆菌是医院内泌尿道交叉感染的常见菌,占院内感染尿路分离菌的第二位,留置导尿管是截瘫患者获得感染的诱因。其他如神经原膀胱、尿路梗阻,慢性尿路感染长期应用抗菌治疗亦易罹患绿脓杆菌感染。40%的绿脓杆菌败血症的原发病为尿路感染。 (五)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绿脓杆菌脑膜炎或脑脓肿常继发于颅脑外伤、头和颈部肿瘤手术后,或耳、乳突、鼻窦感染扩散蔓延,腰穿术或脑室引流后。粒细胞缺乏、严重烧伤则为绿脓杆菌败血症过程中迁徙至脑部的危险因子。临床表现与其他细菌性中枢感染相同,但预后较差,病死率在60%以上。 (六)骨关节感染主要由于败血症的血行迁徙或来源于邻近组织感染病灶,老年人复杂性尿路感染及泌尿生殖系手术或器械操作,可致多发性椎体骨髓炎。近年来报道,有海洛因注射者常致颈椎骨髓炎。临床过程无甚特殊,较少疼痛感,预后不良。 (七)眼科本菌是角膜溃疡或角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常继发于眼外伤或农村稻谷脱粒时角膜擦伤后。绿脓杆菌污染了隐形眼镜或镜片液是本菌感染眼睛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感染发展迅速,48小时内可波及全眼,应予紧急处理,否则易造成失明。 (八)耳、乳突及鼻窦感染游泳后外耳道的pH因水进入而偏碱性,有利于绿脓杆菌生长,造成外耳道炎。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者,偶可发生绿脓杆菌所致慢性无痛恶性外耳道炎,如不及时治疗,后果较差。本菌所致的中耳炎及乳突炎常继发于恶性外耳道炎或急性中耳炎,有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时,绿脓杆菌可通过血管鞘而引起颅内感染。 (九)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患者可继发红斑坏疽性皮疹、皮下结节、深部脓肿、蜂窝织炎等皮损。烧伤创面、褥疮、外伤创口及静脉曲张溃疡面上,经常可培养出绿脓杆菌。 (十)消化道感染绿脓杆菌可在消化道任何部位产生病变,常见于婴幼儿以及肿瘤化疗致粒细胞低下的免疫缺损者,可引起婴幼儿腹泻及成人盲肠炎或直肠脓肿。消化道绿脓杆菌感染亦是败血症的重要入侵门户之一。 【实验检查】 取感染部位标本,如脓液、痰液、血、尿、皮疹、穿刺物或渗出液等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微生物特性进行鉴定,可确立诊断。 【治疗说明】 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的抗菌药物有半合成青霉素,如羧节西林、阿洛西林和哌拉西林,其中以哌拉西林为最常用。头孢菌素中以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的作用较强。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中亚胺配能(泰能Imipenem)及氨曲南(菌克单.aztreonam);氨基糖甙类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氟喹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氟罗沙星等。 由于存在绿脓杆菌耐药株,故一旦细菌培养阳性,应即进行药敏测定,以供选药时参考。目前常采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氨基糖甙类联合治疗严重感染,剂量与疗程决定于感染部位与感染程度。 【预防说明】 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过多种途径在医院内传播;因此,必须严格消毒器械、敷料,医务人员及护理员勤洗手,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患者应予隔离,其敷料应予焚毁。
8、做腹部ct能看见伤口里面的软组织和炎症吗?
如果出现了软组织化脓性感染,那么做腹部ct是能够看到的。
9、结核性脓胸,胸水还有14mm但是只抽出15mL,这严重吗
一般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100ml。这病现在主要是抗结核治疗。
结核性脓胸的治疗原则为控制胸膜感染和消除脓腔。在开始治疗时,必须了解是否有继发感染或支气管胸膜瘘。 (一)单纯性结核性脓胸除全身应用抗结核药外,采取反复胸腔抽脓、冲洗和抗结核药物的局部注射。一般每周抽脓2~3次,每次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脓腔,然后在脓腔内注入对氨水杨酸钠4~8g、异烟肼400~600mg或链霉素0.5~1g。经上述治疗,脓液可逐渐减少、变稀,肺脏张开,脓腔逐渐缩小乃至消失。 (二)结核性脓胸伴继发感染除上述抽脓、冲洗、局部抗结核药物治疗外,须加用抗菌药物作周身和局部治疗。青霉素G肌肉注射80万~160万单位/d,胸腔内注射80万单位。或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疗。待继发感染控制后,继按单纯性结核性脓胸治疗。 (三)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胸膜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除伴继发感染外,并可能发生结核病灶的支气管播散。一般先予胸腔引流,待一般情况好转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四)慢性结核性脓胸慢性脓胸非但化脓性炎症长期存在,且胸膜增厚并有显著纤维化和脓性肉芽组织。被包裹的肺脏不能张开,严重影响肺功能。伴支气管胸膜瘘者,随时可发生病灶的支气管播散。应作外科手术治疗消灭脓腔,使肺复张。术前须了解两肺有无活动性结核,以及对侧肺功能情况。若病侧肺部病灶有手术切除指征,或有支气管狭窄,估计肺不能复张者,应在切除脓腔的同时,作肺叶或全肺胸膜切除,再加胸廓改形术。若病侧肺部病灶已无活动性,单作脓胸残腔切除;若有支气管胸膜瘘,则同时作瘘管修补术。
结核性脓胸-并发症
结核性脓胸 结核性脓胸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1、自溃性脓胸 本病是结核性脓胸常见的并发症。结核性脓胸的壁层胸膜破裂,自发排出其内容物,可进入许多部位,最常见的是胸壁皮下组织。CT 可同时显示胸腔内外的病变,均呈厚壁的包裹性积液,且可显示两者之间的瘘。 2、胸膜恶性肿瘤 结核性脓胸并发胸膜恶性肿瘤相对罕见,虽然其发病机理不明,但慢性炎症是最重要的因素,其病理学类型较多。诊断也相对较难。如出现以下征象可提示本并发症: (1) 胸腔密度增高; (2) 胸壁软组织肿胀,脂肪线模糊,或两者同时出现; (3) 脓胸附近有骨质破坏; (4) 钙化的胸膜广泛内移; (5) 脓胸的腔内新发生气液平面。此时应行CT 检查,可发现脓胸周围有软组织密度肿物,增强扫描有强化。在诊断中应注意胸膜肿瘤与自溃性脓胸的鉴别,肿瘤常有坏死或退行性囊变,但CT 值可与脓胸相似,重要的是发现软组织肿块的外形,其壁的厚度不规则和腔内有软组织密度凸出影,可提示胸膜恶性肿瘤。有时CT 对胸膜恶性肿瘤亦难以作出明确诊断,但能提供活检的部位。 3、除以上并发症外,慢性脓胸术后并发残腔积液、胸膜全肺切除术后残端瘘、顽固性窦道等也有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