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组织 > 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治疗学

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治疗学

发布时间:2020-09-21 23:36:48

1、肿瘤挂哪科?

软组织肿瘤在我们国家,基本上省级的肿瘤医院都已经有骨与copy软组织肿瘤科。所以就诊挂骨与软组织肿瘤。如果没有软组织肿瘤科,包括在骨科里面,就诊骨科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部分像腹膜后肿瘤是包括在普外里面,在县一级医院,有些体表疙瘩或者有腹膜后的肿瘤,可以就诊于当地的zd普外科或者骨肿瘤科、骨科,当然是以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为主。

2、骨肿瘤如何进行诊断治疗

骨肿瘤在最近呈现出了一种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因此,所涉及到的常见原发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直肠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等。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治涉及到多种模式和多个学科,为了方便患者就诊及临床合理诊治,有必要就其影像诊断、临床诊治作一归纳性介绍: 1. X线平片 依据患者的年龄、病史、骨病灶部位及骨破坏的形式可对转移性骨肿瘤和原发性骨肿瘤作出最基本的判断。以长骨转移性肿瘤为例,其典型表现为:位于长骨骨端;纵向髓内破坏范围大于横径范围;位于皮质骨时,多发生于滋养动脉处,致骨皮质破坏呈浅碟状;多数软组织肿块不大,就诊较晚的患者可有巨大的软组织肿块。 骨破坏的形式主要为地图样破坏、虫蚀样破坏和穿凿样破坏,其所代表的肿瘤侵袭性逐渐升高,生长速度加快。成骨或者溶骨性破坏取决于原发肿瘤性质以及骨组织对癌肿的反应。表现成骨性反应的原发肿瘤有前列腺癌和消化道肿瘤;溶骨性病灶常见于肾癌、骨髓瘤、乳腺癌和肺癌;混合性病灶则见于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和生殖系统肿瘤。 2. CT检查 在判断骨质破坏方面优于X线平片。通过骨窗、增强扫描能明确评估骨质破坏的程度、范围,软组织肿块的范围及与相邻血管的解剖关系。曾强扫描的“环形增强征”可鉴别骨感染造成的骨破坏。 3. MRI 可早期发现转移灶并提供软组织情况和三维解剖情况,对髓腔病灶浸润范围的认定提供帮助。但由于其敏感性较高而出现假阳性,故需结合其他检查加以确认。 4. 骨扫描 是早期发现晚期骨转移瘤的最好检查方法之一,尤其是在X线平片检出困难时。有报告认为,骨扫描发现骨转移灶要比平片提早2-18个月。但因为该技术是基于对受累骨骼的成骨细胞活性的识别,而不是对实际肿瘤的识别,故可能漏掉早期转移灶。另外,由于其特异性差,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并结合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5. PET/CT 可以更早、更精确地发现骨转移灶,但价格昂贵。相关信息:( 骨肿瘤如何进行治疗 )

3、Z3骨软组织肿瘤病,这个病好治吗?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主要有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网状细胞肉瘤等,也包括你说的软组织囊肿,骨肿瘤包括了骨结核和软组织囊肿,只是骨结核是因血行感染产生,一般涉及邻近的两个椎体的松质骨内。

4、软组织肿瘤是不是癌症?

二、软组织肿瘤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软组织肿瘤是不难与非肿瘤性肿块鉴别的,其诊断要点如下: (一)患者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后才觉察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发热、体重下降及一般的不适等全身性症状则少见。 软组织肿瘤2
(二)临床上较少发生但很重要的肿瘤引起的综合征是低血糖症,常伴发于纤维肉瘤。 (三)X线摄片检查 X线摄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软组织肿瘤的范围,透明度以及其与邻近骨质的关系。如边界清晰,常提示为良性肿瘤;如边界清楚并见有钙化,则提示为高度恶性肉瘤,该情况多发生于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四)超声显像检查 该法可检查肿瘤的体积范围、包膜边界和瘤体内部肿瘤组织的回声,从而区别良性还是恶性。恶性者体大而边界不清,回声模糊,如横纹肌肉瘤、滑膜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超声检查还能引导作深部肿瘤的针刺吸取细胞学检查。该检查方法确是一种经济、方便而又无损于人体的好方法。 (五)CT检查 由于CT具有对软组织肿瘤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的特点,用来诊断软组织肿瘤也是近年常用的一种方法。 ( 六) MRI检查 用它诊断软组织肿瘤可以弥补X线CT的不足,它从纵切面把各种组织的层次同肿瘤的全部范围显示出来,对于腹膜后软组织肿瘤、盆腔向臀部或大腿根部伸展的肿瘤、腘窝部的肿瘤以及肿瘤对骨质或骨髓侵袭程度的图像更为清晰,是制订治疗计划的很好依据。 (七) 病理学检查 1.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病理学检查方法。最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已破溃的软组织肿瘤,用涂片或刮片的采集方法取得细胞,镜检确诊;②软组织肉瘤引起的胸腹水,必须用刚取到的新鲜标本,立即离心沉淀浓集,然后涂片;③穿刺涂片检查适用于瘤体较大、较深而又拟作放疗或化疗的肿瘤,也适用于转移病灶及复发病灶。 2.钳取活检:软组织肿瘤已破溃,细胞学涂片又不能确诊时,可做钳取活检。 3.切取活检:多在手术中采取此法。如较大的肢体肿瘤,需截肢时,在截肢前做切取活检,以便得到确切的病理诊断。肿瘤位于胸、腹或腹膜后时,不能彻底切除,可做切取活检,确诊后采用放疗或化疗。 4.切除活检:适用体积较小的软组织肿瘤,可连同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整块切除送病理检查。
编辑本段三、软组织肿瘤治疗措施
(一)手术治疗
软组织肿瘤3
1.根治性手术:所有位置的肿瘤必须是连同周围包绕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的,为了保证完整的切除,常常不得不割舍一些正常的组织结构,手术切除亦应包括活检的部位,皮肤及其附近的部分肌肉。对于肌肉肿瘤,受累肌肉应将首尾完全予以切除。只有在临床显示淋巴结已受累时,才实施淋巴结清扫术。 2.减积手术:是针对一些无法完全切除的软组织肿瘤而采用的方法,术后再继以其他非手术治疗,以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病人的生命。如恶性腹膜后巨大的脂肪肉瘤等,可先行减积手术,尔后再辅加放射治疗,可取得好的疗效。 3.截肢术:适用于晚期的巨大肿瘤伴有溃疡大出血,而又无法止血;或伴发严重感染,如脓毒血症、破伤风等危害病人生命安全;或肿瘤生长迅速并引起剧烈疼痛,难以用药物控制;或肢体己有病理性骨折,失去活动能力等严重状况下,无法用其他方法挽救时,方可考虑先选用截肢术。
(二)放射治疗
彻底根治性的手术会造成功能性损伤,截肢或关节离断,治疗的另一选择是手术与放射的联合应用。手术后辅加放射治疗,主要是针对那些残留在手术野内的微小亚临床病灶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对那些团块状和结节状的大块瘤体往往难以奏效。因此,学者们认为,即使仅作肿瘤局部切除,再加放射治疗,也能取得与包括截肢术在内的根治性手术相仿的疗效,而且还保存了肢体。单纯放疗,只是姑息性的治疗,因而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术前放疗,并指出,术前放疗有时会优于手术后放疗,因为手术前放疗可使巨大肿瘤的体积缩小,并常会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产生一层组织反应区,有轻度水肿,易于手术分离,可使原认为不能切除的肿瘤得以切除;其次是大部分肿瘤细胞经放射治疗后已失去活力,即使在手术野内留有肿瘤细胞,也无生存和复发的能力。还有一点是软组织肉瘤经过放射治疗后,其周围的脉管大多萎缩变细,甚至纤维化闭塞,失去循环能力,这就会减少手术操作时挤压肿瘤向外扩散的机会,而手术前放疗最大的缺点是手术后创面不易愈合,要特别注意。
(三)化学治疗
软组织肿瘤4
对软组织肉瘤有效的药物很多;主要为ADM、DTIC、CTX及IFO、KSM等。一般认为疗效较好的是CYV ADIC联合方案。其具体用法是:CTX600mg、d1VCR2mgd1,KSM 400μg,d1,DTIC 250mg d1-5;3~4周为一疗程。化学治疗又分术后辅助化疗及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 1.手术前化疗:体积较大恶性程度高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宜于术前用化疗,可使瘤体缩小,提高切除率,避免截肢之苦。 2.手术后化疗:手术加用化学药物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在治疗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中,应在手术后短期内即开始应用,有可能减少远处转移,提高生存率。如时间相隔太久,将难奏效。作者认为:用化疗比不用好,早用比晚用好,预防性比治疗性好。一般用药时间Ⅰ期和Ⅱa期化疗1年,Ⅱb~Ⅲ期化疗2年。

5、骨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脓肿又称局限性骨脓肿,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慢性骨髓炎,由于入侵细菌毒力较低,病人抵抗力较强,或在起病早期使用过相当有效但不彻底的抗生素,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形成于骺端病灶以后,未向骨膜下或骨干髓腔扩展,被控制而停止发展,形成局限性骨质破坏和骨脓肿。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一、病因病机骨脓肿由局部脓液、周围纤维组织膜围绕和一层硬化骨包围所构成。此种病灶可在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有急性炎性发作,也可能细菌被消灭而遗留长期存在的骨腔,内含无菌脓液、浆液,或被纤维组织所充填。

根据中医观点认为,本病诱发因素同急性附骨流毒。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继发于痈、疖、疔,或跌打损坏,余毒未尽,毒热深窜入里,留于筋骨,以致经络气血阻隔凝滞,毒热腐肉蚀骨,蕴郁成脓,留积于骨。若毒力增强,抵抗力下降,热毒炽盛,可弥漫筋骨,溃烂流脓形成窦道,长期不愈。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骨脓肿常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及下颌骨等处。病人多为男性青壮年。开始时可有急性炎症发病史,但不及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严重,经治疗后逐渐好转。有时没有全身症状,起病缓慢,局部有间接性或持续性隐痛,行走时加剧。局部温度升高,软组织微红,有肿胀。

(2)局部有明显压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病程较长者,可反复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及发热等急性发作表现。部分病人有穿破流脓史。

2.诊断

(1)X线检查:摄片在长骨干骺端有不规则略呈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的骨破坏区。直径约1~7cm不等。周围有硬化性骨质边缘,附近有时可见骨膜下骨质增生。骨破坏区内有时可见小碎片死骨。

(2)须与骨囊肿作鉴别。后者没有炎症表现,X线片显示囊腔周边壁的骨质硬化不明显,附近也无骨膜下骨质增生。

三、辨证施治

1.蕴毒化热型

【辨证】局部疼痛、微肿发热,活动或疲劳时肿胀疼痛可加重。脉弦数。

【施治】清热解毒,祛瘀消肿。

【方药】祛瘀解毒饮加减:当归、连翘、丹参各15g,乳香、没药、牛膝、透骨草各10g,金银花、地丁、蒲公英各20g,陈皮6g,甘草3g。

2.注骨成脓型

【辨证】全身疲乏无力,低烧不退,食欲不振;局部肿胀疼痛,痛点局限固定,按之中软应指,久不溃破。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施治】扶正祛邪,托毒透脓。

【方药】透脓散:生黄芪30g,当归、川芎、白芷各10g,炮山甲、皂角刺、牛蒡子各6g,金银花20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十全大补丸、复方骨髓炎片、复方蛇总管液、骨炎灵膏药、骨炎灵散剂、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玉露膏、生肌玉红膏、骨炎拔毒膏。

2.验方

(1)壁虎40份,丹参20份,丹皮20份,蒲公英20份,地丁20份,人工牛黄1份。诸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次4~6g,每日2~3次,用肉桂、干姜煎汤送服(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2)大龟版3个(炙黄),红花15g,大蜈蚣10条,全蝎10g,当归、生乳香、生没药、血竭、象牙粉各3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小儿酌减,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无论红肿、化脓或窦道形成均有特效;病在上者饭后服,病在下者饭前服)。

(3)党参、黄芪、当归、制乳香、没药、炮山甲、木香、陈皮各12g,川芎、炙甘草、大枣各6g,白芍、焦白术、茯苓各10g,银花、紫花地丁各9g,蒲公英30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4)荆芥10g,苏叶10g,生姜15g,茶叶6g,红糖30g。将荆芥、苏叶洗净,与茶叶、生姜一并放沙锅中,加水500g浸泡20分钟,文火煎沸10分钟取汁,加红糖溶化即成。随意服用(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5)西党参20g,白术10g,云茯苓10g,苦桔梗10g,金银花20g,生甘草6g,全当归10g,正川芎10g,川牛膝10g,北黄芪20g,杭白芍15g,红枣5枚。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3.外治方

(1)水杨梅30g,黄柏15g,艾叶10g,桂枝10g,败酱草30g,地榆30g,鱼腥草30g,日1剂,水煎煮,每天冲洗创面2次。

(2)救必应、夏枯草、毛冬青叶、杉木寄生(干品)各100g,凡士林400g。先将前四药共研为末,过80目筛,将凡士林放入锅内加热煮沸,再徐徐加入药粉搅拌均匀晾干备用。根据患部面积大小,选大小适中的消毒纱布,再将九夏冬软膏放于纱布上压平(0.5cm厚),将药膏直接敷于患部皮肤上,每隔3日更换药膏1次。

(3)黄柏、黄连、姜黄、大黄、厚朴、田七、白芷各5g,制南星、苍术、陈皮、甘草各1g。先将诸药共研为末,过80目筛,将凡士林放入锅内加温煮沸,再徐徐加入药粉搅拌均匀晾干备用。根据患部面积大小,选大小适中的消毒纱布,再将九夏冬软膏放于纱布上压平(0.5cm厚),将药膏直接敷于患部皮肤上,每隔3日更换药膏1次。

五、调护

(1)早期关节软骨多数是完整的,如果此时治疗及时,仍可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2)在恢复期,骨质破坏区边缘可呈不规则的骨硬化,病变严重时可形成纤维性强直,关节周围的骨质密度和骨小梁结构恢复正常。

(3)如感染及时被控制则可仅遗有关节间隙轻度变窄,但可继发骨关节退行性改变。

(4)严重的关节软骨破坏可发生骨性关节强直,往往强直在非功能位,如屈曲,内收畸形,关节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5)重视个人卫生,勤洗澡,防止皮肤疮疖的发生。

(6)患者宜加强营养。

(7)在急性期患肢抬高,避免活动,防止骨折。

6、方志伟的研究方向

毕业后通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外科系统转科规范化培训,1986年起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专业。以骨与软组织良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治疗为特长。特别是近年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不离体无水乙醇灭活辅助治疗四肢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保肢疗法”、“高恶性软组织肉瘤的新辅助化疗”、“肉瘤的靶向治疗”等,在骨肉瘤保肢治疗上采用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保持了膝关节的良好功能。特别是依托肿瘤专科医院的优势在一家肿瘤中心能够完成从术前诊断、手术前放化疗、手术治疗、手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对于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提高生存率和减少术后肿瘤复发并保留良好的肢体功能开创了新的治疗途经,也使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了。在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广泛切除降低局部复发率和功能重建、组织修复等方面颇有研究。对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骨转移癌积累了手术等综合治疗的丰富临床经验,是本专业国内知名专家。

与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治疗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