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手中指关节脱位,侧副韧带撕裂,治疗时用钢针固定,还用了带线钛合金铆钉,带线钛合金铆钉可以去除么
根据描述,最终对员工活动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能力性是属于正常的,但是需要员工在治疗完毕之后多进行恢复性的活动。
2、工伤中使用的带线铆钉能报销吗?
工伤中使用的带线铆钉可以报销。
3、工伤中使用的带线铆钉能报销吗
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之规定,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丙类药物不在上述三大目录的范围之内,属于超出标准的情形,超出“三项目录”之外的医疗费用,目前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由谁承担。
3.但是,除非属于抢救生命危急工伤职工所必需的,并经用人单位同意使用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丙类药物进行治疗,否则工伤保险基金以及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支付。无锡市、厦门市、蚌埠市以及福建省等地已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对超出“三个目录”的情形做了相关的规定,有什么疑问,可以拨打12333咨询一下当地劳动部门。
4、钛合金的铆钉安装在身内,可做核磁共振吗?
不能。
做核磁共振检查,如果身上有金属物品,会干扰磁场的运行。
另外金属受强大磁场的吸引也可能产生移动,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以致生命危险。
身体内有不能除去的其他金属异物,例如支架、弹片等金属存留者,为检查的相对禁忌,检查时,应严密观察,以防检查中金属在强大磁场中移动而损伤邻近大血管和重要组织,产生严重后果,有金属避孕环及活动的金属假牙者一定要取出后再进行检查。
5、人体的软组织都包含什么呢?如果从皮下开始按照从外至内的顺序,都有哪些呢?
人体的软组织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丶 关节囊、滑膜囊、神经、血管等。 软组织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人体组织。从颈部神经的后支开始,较厚的皮支是较大的枕神经和第三枕神经。 枕大神经:它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一个分支,在斜方肌上中线下方较浅,枕动脉的分支向上延伸至枕部皮肤。 第三枕神经:它是第三颈神经的分支,穿过斜方肌并延伸到颈部的上部皮肤。
6、带线锚钉产品注册单元应如何划分?
带线锚钉用于骨与软组织之间的固定,由缝线和锚钉组成。锚钉的组成材料(包括材料牌号)不同,应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其配合使用的缝线组成材料不同,也应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若申报产品由多根缝线组成或一根缝线由多种材料制成, 但作为整体组配或组合使用,可按同一注册单元申报。
苏州博系通 153客服-0085人员5451
经营范围包括:认证咨询及服务;企业管理咨询及服务;商务信息咨询;知识产权(商标、专利)服务;科技项目中介服务;质检技术咨询及服务
7、关节镜下穿线法
1 适应证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适应证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而扩大。在20年前,手术医师只能用关节镜对肩袖撕裂进行观察及简单的清理。现在,越来越多的肩袖撕裂,包括巨大撕裂都可以在关节镜下得到修补[1-3]。
目前,关节镜下修补肩袖的适应证已与肩袖开放修补术一样,即适用于肩关节持续疼痛,影响生活、工作或运动,经6~12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肩袖撕裂[4]。同样,关节镜下修补肩袖也需遵循与开放手术类似的基本原则:①仔细修复或保留三角肌的止点;②肩峰下间隙的足够减压;③无张力修补;④将腱附着于大结节上;⑤医师指导下的康复[5]。
2 优缺点 与开放手术相比,关节镜下手术有许多优点[4-6]:①关节镜下手术可以同时探查和处理盂肱关节内的疾患。在76%的肩袖开放修补术中可以发现盂肱关节疾患,而同时处理这些伴随的疾患会影响肩袖开放修补术的疗效。②关节镜下手术可以更清楚地暴露肩袖撕裂的部位。开放性手术必须旋转上臂,把肩袖撕裂部位放置到手术切口之下,才能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而关节镜下手术则通过不同的手术进路,可以方便地观察到肩袖撕裂的部位,更好地评价肩袖撕裂并进行相关操作。③在肩峰成形术中,关节镜下操作可以保留三角肌在肩峰的止点,避免剥离三角肌止点后可能发生的三角肌止点不愈合。同时,术后康复进程也因为不需要保护三角肌愈合而变得更快。④关节镜下手术术后疼痛更轻,早期活动度更好。⑤在关节镜下可以更精确地实行软组织松解,从而获得肩袖无张力固定,有利于肩袖愈合。⑥关节镜下手术只需常规的后、外、前3个入路,术后瘢痕少,更加符合美观的需求。⑦关节镜下修补可以减少术后肩关节粘连的可能。
然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需要更多的手术设备,可能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对手术医师的技术要求更高。另外,关节镜下手术的肩袖愈合能力可能不如开放手术[5]。Galatz等[7]发现关节镜下修补肩袖巨大撕裂术后会产生更高的缺损复发,并可能导致疗效减退。但Wolf等[8]则认为关节镜下修补肩袖后发生肩袖残余缺损的概率并不比切开手术高,而且这种肩袖部分缺损并不影响临床疗效。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不足,其实很可能是未能正确掌握镜下操作技术的缘故。
3 手术技术 关节镜下修补肩袖的常规步骤为:诊断性关节镜检、撕裂类型鉴别、腱的分离松解、准备大结节骨面、必要的边缘重叠(margin convergence)缝合、腱固定于大结节上[4,5,9]。以上概念和技术手段的提出及应用使关节镜下手术有了可以遵循的规则,其中最主要的是关节镜下肩袖撕裂的分型及由此衍生的各种修补技术[10]。在关节镜下,基于撕裂的形状和边缘的活动性,肩袖撕裂被分为4型:①新月形撕裂;②U形撕裂;③L形撕裂;④巨大的回缩的不能松解移动的撕裂。新月形撕裂可以直接将腱无张力缝合于骨上(见图1);U形撕裂是向内侧回缩的较大的撕裂,撕裂的顶点在关节盂水平,直接将撕裂缘缝合于骨面上会导致张力过大,需要先应用边缘对合缝合技术将撕裂边缘以前-后方向缝合缩小裂隙,再以内-外方式将撕裂缘缝合在骨面上(见图2);L形撕裂有沿着肩袖纤维方向的长轴裂缘和止点方向的横轴裂缘,修补时需先将长的撕裂缘以前-后方式无张力缝合,再将剩余的横轴撕裂缘缝合在骨面上(见图3);巨大的回缩的不能移动的撕裂约占9.6%,可分为新月形和L形两种亚型,前者撕裂范围往往更广,修补难度更大。这些撕裂往往需要应用间隙分离技术来获得撕裂缘的活动度,间隙分离技术包括前间隙分离(冈上肌与肩袖间隙之间的分离)、后间隙分离(冈上肌与冈下肌之间的分离)、双间隙分离(前、后间隙的分离)。通过间隙分离技术,巨大撕裂可以获得足够的活动度并能无张力地缝合[3,11,12]。
关节镜下修补的一个技术难点在于镜下穿线和打结的繁琐,Viper穿线器等设备的发明使穿线变得非常方便,而无结铆钉的发明则完全抛弃了繁琐的穿线打结,简化了肩袖缝合过程,减少了手术时间。有多个公司开发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无结铆钉,其初始强度各不相同,可吸收螺钉及垫圈的初始周期负荷强度大于带线铆钉[13,14]。但某些类型的无结铆钉的初始强度却不如常规缝线铆钉,这可能会产生肩袖撕裂缘与骨面之间更大的间隙,进一步影响肩袖的愈合[14,15]。
在开放手术中,某些无结铆钉的早期临床疗效已证实比缝线铆钉差[14]。对关节镜下无结铆钉修补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尚未见报道,但已有其并发症的报道,如异物反应、铆钉松动、肩袖再撕裂等[16,17]。
关节镜下修补术以往的一个缺点在于肩袖重建后接触面积较少。Apreleva等[18]发现常规的开放穿骨道缝线缝合肩袖手术可以重建肩袖止点85%的面积,而镜下铆钉缝线单排重建只能重建67%的面积。双排重建技术将肩袖残端作内、外两层双排固定,内层固定在肱骨头贴近关节面外缘处,外层固定在大结节的陷落点(drop-off)内缘骨床的外侧面。Lo等[19]认为这种技术可以增加肩袖重建止点的面积,提高肩袖愈合程度。deBeer等[20]对58例关节镜下肩袖双排修补术患者进行平均15个月的随访,优良率为90%,更为重要的是B超显示89%患者术后随访时肩袖完整。这可能说明双排重建技术可以减少术后肩袖再撕裂,改善术后疗效。
另一种“床垫式双铆钉固定(mattress double anchor)”也可以增加肩袖重建面积。这种方法是由两个缝线铆钉分别独立固定后,用缝线环将两个铆钉连接(见图4)。生物力学试验证明这种固定方式与传统单排重建方式有相似的强度,并能重建肩袖与止点更多的接触面积;与其他双排固定方式相比有相似的强度,且穿过肩袖的缝线更少。Millett等[21]认为这种简单的新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肩袖的接触面积,还能使负荷分布在2个铆钉上,可以减少固定的失败率。
4 临床疗效 不少研究报道,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优良率为85%~94%。随着技术熟练程度的增强,新理论的发展,新设备的应用,疗效还在不断提高。
由于关节镜下修补术的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大多数疗效随访为中短期的疗效随访,手术例数也较少。Wolf等[8]的研究是目前人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疗效随访,他们对104例肩袖撕裂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均采用镜下带线铆钉固定,同时行镜下肩峰下减压术和肩峰下滑囊切除术;共随访96例,随访时间4~10年,UCLA评分平均为32,94%患者获得了优良水平,96%患者主观上对手术表示满意;即使是巨大的肩袖撕裂,关节镜下修补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Tauro等[22]对43例巨大肩袖撕裂采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及缝线(32例应用1号PDS缝线)打结技术进行修补,随访2年示UCLA评分从术前平均17.4分提高到术后平均36.4分,优良率达64.3%,93%患者主观上感到满意;认为关节镜下修补巨大肩袖撕裂可以与开放手术相媲美。
关于关节镜下手术和开放手术的对照研究较少见。Kim等[23]修补76例1~5cm的肩袖撕裂,其中42例采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切除及缝线铆钉修补术,34例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切除后采用小切口缝线铆钉修补术,平均随访39个月,两组患者在肩关节评分、疼痛和功能恢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据此认为肩袖撕裂修补后的疗效与修补方法无关,而与撕裂大小有关。但这项研究并非随机分组,患者在术中确定不能用关节镜下修补时才接受小切口手术,这对研究的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还需要设计更完善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8、软组织是指什么?
软组织 (一)皮肤 较厚,移动性小,有较丰富的毛囊和度脂腺。 (二)浅筋膜 致密而厚,含有较多脂肪,有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项区上部浅筋膜特别坚韧,腰区的浅筋膜含脂肪较多。 (三)皮神经 来自脊神经后支。 1.项区来自颈神经后支,其中较粗大的皮支有枕大神经和第3枕神经。枕大神经:是第2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在斜方肌起点上项线下方浅出,伴枕动脉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肤。 第3抗神经:是第3颈神经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浅出,分布至项区上部皮肤。 2.胸背区和腰区来自胸、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各支在棘突两侧浅出,上部分支几乎呈水平位向外侧行,下部分支斜向外下,分布至胸背区和腰区皮肤。第12胸神经后支的分 支可至臀区。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组成臂上度神经,行经腰区,穿胸腰筋膜浅出,越髂嵴分布至臀区上部。该神经在髂嵴上方浅出处比较集中,此部位在竖脊肌外侧缘内、外侧2cm范围内。当腰部急剧扭转时,上述部位神经易被拉伤,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3.骶尾区来自骶、尾神经后支的分支,自髂后上棘至尾骨尖连线上的不同高度穿臀大肌起始部浅出,分布至骶尾区皮肤。其中第1~3骶神经后支的分支组成臀中皮神经。 (四)浅血管 项区的浅动脉主要来自枕动脉、颈浅动脉和肩胛背动脉等的分支。胸背区来自肋间后动脉、肩胛背动脉和胸背动脉等的分支。腰区来自腰动脉分支。骶尾部来自臀上、下动脉 等的分支。各动脉均有伴行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