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猫猫得了嗜酸性肉芽肿,请问谁有经验
我家主子就得抄了,去医院袭诊断,医生打的消炎针😓结果下巴肿了而且伤口面积变得更大了,还出血了,后来又跟我说既然消炎针不行那我们就吃激素,但是后来查了说是吃激素对猫咪不好,我就不想让他吃(当时那家医院的评论也不太好,觉得特别害怕😱,也不敢在他家治了)就去知乎上搜了很多。然后吃的仙人掌,什么吴太四维他(好像是这个名字我有点记不清了),现在有所好转,但是因为嗜酸性肉芽肿也有很多种,我的方法可能不适合你家毛孩,还是建议多搜搜知乎和百度贴吧,和豆瓣(ps豆瓣是真的好用,我用的这个方子就是在豆瓣上找到的。)⊙▽⊙ps如果猫咪有所好转报个平安就好
2、如何治疗骨嗜酸性肉芽肿
骨嗜酸性肉芽肿回答者:杨海云你好考虑是骨嗜酸性肉芽肿恶变建议你手术后化疗
3、请帮帮我儿子【嗜酸性肉芽肿】
家长您好!建议您来上海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就诊,您可以咨询马杰主任或金版惠明主权任。谢谢。
(新华医院赵阳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嗜酸性肉芽肿是良性还是恶性?
嗜酸性肉芽肿(EG)是一种孤立性的组织细胞的非肿瘤性质的异常分化。嗜酸性肉芽肿是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的一种表现,以前称为组织细胞增多症X。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侵犯部位为骨骼和肺。这占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病例的60-80%。嗜酸性肉芽肿可见于颅骨,下颔骨、脊柱和长管骨。男女发生率比2:1。Letterer-Siwe病是暴发性的全身系统性的郎罕氏细胞增多症,常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迅速致命。占所有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的10%。Hand-Schuller-Christian病(HSC)是一种慢性扩散性的郎罕氏细胞增多症形式,多见于老年患者。HSC三联征是指尿崩症,突眼症和颅骨病损。嗜酸性肉芽肿可以转变成上述全身系统疾病。
5、骨嗜酸性肉芽肿 是什么病呀请好心人帮帮我呀?!!
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一种病因不明、往往发生于外伤后的全身性骨病。好发于儿童和20岁左右的青年,男性较女性多见。除指骨和趾骨外全身各扁平骨均可发病。颅骨为好发部位,病变多为单发,约占70 ̄85%。病理在镜下可见多种细胞成份,包括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嗜酸性细胞、多核细胞、纤维母细胞、浆细胞等。其发展分四个阶段:(1)增殖期;(2)肉芽期;(3)黄色肿块期;(4)纤维化期。起病初时常有低热、局部肿胀疼痛。本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加用放疗。单发者预后较佳。 [症状体症] 1.发病初期常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2.外伤后或突然出现头部疼痛性肿块,病变可为单发或多发。3.累及肋骨、股骨和骨盆等骨骼而出现胸痛、骨盆疼痛和病理性骨折。 [诊断依据] 1.常见于青少年,可有外伤史,头部局限性肿块,轻微疼痛,生长缓慢,常位于顶骨、枕骨及颞骨。2.起病初期可出现低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3.查血象白细胞增多和嗜酸性细胞增多,血沈加快。4.头颅X线片显示局部颅骨缺损,呈园形或椭园形,边界整齐清楚,无硬化,身体其他部位扁平骨也可能有类似病变。5.病理活检确诊。 [治疗原则] 1.手术切除肿块,颅骨缺损范围大者,可同期行颅骨修补术。2.范围大,多发者,行放射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肿块消失,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颅内压正常。2.好转:肿块缩小,症状缓解或稳定。3.未愈:肿块增大或未变,颅内压增高,症状加重。 [专家提示] 本病为颅骨肉芽肿性病变,表现为颅骨破坏,取代之为软性肿块,部分病人发生于外伤后。因其起病初期症状轻,往往被部分病人忽略,如出现头部轻微痛性肿块,尤其伴有其他部位骨骼症状者,应及时找有关专科医师就诊。确诊需病理活检。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本病有特效。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肿块,术后加用放疗,也可单独用放疗。单发者预后良好。
6、嗜酸性肉芽肿
印象中我在上学前班之前痊愈的。当时是在脊椎里,现在22岁,一切正常。当时是药物治疗康复的。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7、脊椎骨软骨病嗜酸性肉芽肿一般手术切除需要多少费用?术后化疗需要多少费用?
骨嗜酸性肉芽肿属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如单发手术切除即可,一般不会复发,不过还是要定期复查。小孩只要手术做得好,预后一般不会有后遗症。估计2万左右。
8、嗜酸性肉芽肿
嗜酸性肉芽肿(EG)是一种孤立性的组织细胞的非肿瘤性质的异常分化。嗜酸性肉芽肿是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的一种表现,以前称为组织细胞增多症X。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侵犯部位为骨骼和肺。这占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病例的60-80%。黑人本症极少见。
嗜酸性肉芽肿可见于颅骨,下颔骨、脊柱和长管骨。男女发生率比2:1。Letterer-Siwe病是暴发性的全身系统性的郎罕氏细胞增多症,常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迅速致命。占所有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的10%。Hand-Schuller-Christian病(HSC)是一种慢性扩散性的郎罕氏细胞增多症形式,多见于老年患者。HSC三联征是指尿崩症,突眼症和颅骨病损。嗜酸性肉芽肿可以转变成上述全身系统疾病。
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血沉升高。
嗜酸性肉芽肿病灶的放射线表现无特殊性,不同的部位,表现不同。颅骨的病损表现为内外颅骨板层不规则的锋利的破坏,形成“斜边缘”,(Beveled edge),骨盆的缺损边界多模糊。脊椎缺损多发生于椎体。发生在长骨,则多位于股干,干骺端的髓腔中份。病损可以造成骨内、骨膜的反应。CT扫描及MRI对于明确病变髓腔内的范围及对皮质骨的破坏程度有价值。影像学诊断需与尤文氏肉瘤、骨肉瘤、转移瘤和化脓性骨炎鉴别。
大体组织检查、嗜酸性肉芽肿是软的、肉芽状、胶质状的组织。颜色灰红、褐色或者褚黄色。
显微镜下观,嗜酸性肉芽肿内大量郎罕氏细胞。这些郎罕氏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和髓腔内的树突状细胞。电镜下,这些细胞与郎罕氏细胞一样都含有浆内的颗粒状小体,Birbeck’s颗粒。镜下尚可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多核砼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巨细胞。早期的病灶内富含郎罕氏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晚期病损内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组织增多。嗜酯性肉芽肿产生的原因多认为是感染性和免疫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