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髓与脊柱发育

脊髓与脊柱发育

发布时间:2020-12-11 13:01:00

1、什么是先天性脊椎脊髓发育异常

先天性脊椎发育不全有以下表现:

1、先天性椎体融合:先天性脊柱侧凸和先天性短颈。

2、先天性椎体缺如:常发生于脊椎下段。它可以是骶骨缺如或发育不全,或胸10以下完全或部分缺如。如果缺如范围过广,病儿不能存活;如只局限于下骶段,则病儿仍能生存。骶骨缺如时,两髂骨挤向中线,臀部扁平,臀纹短,骶尾正常后凸消失。神经症状较明显,两下肢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两足畸形,整个下肢呈圆锥状。

3、先天性半椎体:在半椎体上下,可发生代偿。这种畸形可在生长期间不进展。若下面的椎体也缺如.则在生长期间畸形可加剧。畸形较固定。它往往是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一个成因。

4、先天性枕寰部畸形:它包括:脊索形成、进行性间质节段形成、间质节段的软骨化和骨化,以及骨化间质节段的融合而为完全的骨结构。可形成以下一些异常现象:①终端小骨。②枕骨椎体。③基底凹陷、基底压迹和扁颅底。④第一颈椎与枕骨的先天性融合。⑤Arnold-Chiari畸形。⑥先天性分离齿状突。⑦先天性齿状突缺如。⑧家族性齿状突发育不良。⑨先天性椎弓缺如。⑩先天性关节突缺如。⑾颈椎的脊柱滑脱。

5、先天性椎弓根裂和先天性脊柱滑脱:多发生于腰骶部,第一骶椎发育差,可以没有上关节突。站立时,第五腰椎向前向下滑移的剪式应力,使第五腰椎的下关节突遭受磨损,第五腰椎棘突向前滑移至骶神经弓的纤维缺损处。峡部变细,向下弯曲,但仍能保持完整,可在一定应力下,也能折断,滑脱就变得更明显,第五腰椎体甚至可滑至骶骨前方,马尾及骶Ⅰ神经被牵伸,在第五腰椎第一骶椎隆凸之间形成S形。如果同时再有急性损伤,滑脱就急剧增加,形成急性下腰痛,腰部僵硬,脊柱腰骶部凹陷或有侧突,腘绳肌痉孪。这主要是由于神经被牵伸所引起,称为临床危象和"脊柱滑脱伴有腘绳肌紧张"。

2、脊椎里有骨髓吗?如果有它和脊髓在脊椎的排布如何?

人类脊柱由24块 椎骨 ( 颈椎 7块,胸椎12块, 腰椎 5块)、1块 骶骨 和1块尾骨借 韧带 、关节及 椎间盘 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 颅骨 ,下联髋骨,中附 肋骨 ,并作为 胸廓 、 腹腔 和 盆腔 的后壁。脊柱内部有纵形的 椎管 容纳脊髓。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 内脏 、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 脊髓 。
满意请采纳

3、脊椎是如何发育成的?

人胚胎发育中的致畸敏感期
胚胎的发育过程是一个极为细致复杂的过程,是细胞和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干扰,就会导致各种畸形。特别是器官迅速分化发育时,最易受到致畸因子的干扰。

人胚对致畸因素的敏感期随胎龄不同而异,可分为不敏感期,敏感期及低敏感期。

(1)不敏感期:指受孕后2周内(末次月经的第14-28天)此时的胚胎呈细胞胚体,尚无细胞及器官组织的分化,与母体的接触范围小,细胞胚体单纯,对一般有害物质均不敏感。倘若遭受侵害,重者胚体细胞全部死亡或大部分被破坏,而致早孕流产,临床可表现为一次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如损害轻微,胚体细胞可自行修复,继续正常发育,不形成异常。故此期称不敏感期。

(2)敏感期:指受孕后3-8周(末次月经的第5-10周)。此期是人胚胎发育的最重要时期,所有主要的外表和内部结构都在此时开始发育。许多重要器官及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脏、眼、四肢、五官、外阴等都在此期陆续萌芽分化,组织娇嫩、敏感、极易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与损害,而导致严重的形体与内脏的畸形。根据人类胚胎发育时间的研究,引起主要器官畸形的最危险时期均在此期,如脑在受孕后的15-27天,眼在24-29天,心脏在20-29天,四肢在24-36天,生殖器在26-62天。故此期称为敏感期。

(3)低敏感期:指受孕后9-38周(末次月经的第11-40周)。此期人胚胎进入胎儿期,器官组织渐趋发育成形,对有害物质的敏感性下降,如受侵害则表现为某些生理功能障碍或小形体异常。但因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分化发育时间较长,直到妊娠晚期还保持对致畸因子的敏感性,故在孕晚期受侵害亦可影响胎儿智力发育。

胚胎发育过程
人胚胎第4~8周或第1~8周的发育阶段(由于胚胎分期法不同所致)。受精卵经卵裂、桑椹胚形成胚泡后,胚胎细胞迅速增长分化为三胚层、胚胎体形、脸形特征以及主要器官系统的雏形的建立。第4~8周的胚胎极易受到有害因子的影响,导致显著的先天性畸形的出现,因而是发育的关键时期。

卵裂及胚泡的形成 是受精卵在由输卵管向子宫运行中进行的。受精后26~30小时开始卵裂,每10~12小时进行一次卵裂,在16~32细胞时开始称为桑椹胚,此时开始到达子宫腔。第4~5天时,形成早期胚泡,透明带溶解消失,胚泡开始侵入子宫内膜,11~12天完成植入。胚泡滋养层细胞迅速增殖,由单层变为复层,外层细胞融合形成合体滋养层,深部的一层细胞界限明显,称细胞滋养层。植入后,滋养层向外长出许多指状突起,称绒毛,逐渐发育、分化形成胎盘。滋养层直接从母体血液中吸取营养供胚胎发育所需。

胚盘的形成及中轴器官的建立 第2周时进行胚泡内细胞团细胞增殖与重排。靠近胚泡腔的细胞形成一层立方形细胞,为胚胎本身的内胚层;内胚层上方的细胞呈柱状,为外胚层;两层细胞紧密相贴形成椭圆形的二胚层胚盘。胚盘下方内胚层延伸,形成卵黄囊内层。胚盘内胚层构成卵黄囊顶壁,胚盘上方外胚层与滋养层间出现腔隙,逐渐扩大成羊膜腔。胚盘外胚层构成羊膜囊底壁,羊膜囊其余部分来自滋养层。胚盘上原条的出现与退缩,标志着中胚层的形成与三胚层胚盘的建立。中轴线的中胚层形成脊索。在脊索头端前方及原条尾端后方各有一圆形区,没有中胚层进入,内外胚层紧密相贴,分别称口咽膜及泄殖腔膜,为以后形成口腔和肛门的部位。脊索诱导其上方外胚层增厚形成神经板,进而形成神经沟及神经褶,神经褶在背中线愈合形成神经管。神经管头端与尾端尚未闭合的孔,称前、后神经孔,于第4周末全部闭合。

体形的建立 三胚层所构成椭圆形扁平胚盘,由于其中部细胞生长迅速,周缘向腹侧卷折,分别形成头褶、尾褶及腹褶。头、尾、腹褶进一步卷折向中央收缩,在胚体腹侧与尿囊及卵黄囊柄的附着点形成一圆柱形脐带区。胚胎由盘状逐渐形成头宽尾细的圆柱形,胚体悬浮于羊膜腔内羊水中。上、下肢芽于第4周先后出现,至第8周末,肢芽的各区段明显可辨,手指及足趾形成。外生殖突出现,但尚不能分辨性别。

颜面及感官的形成 颜面造形始于第4~5周;形成5个隆起,第7周面突移动,开始形成颜面;第8周形成具人脸特征的颜面。眼、耳、鼻等感官形成并定位。

三胚层的早期分化
中胚层 中胚层分为三部分,在脊索两旁的中胚层为轴旁中胚层,其外方为间介中胚层,最外侧为侧板中胚层。第3周末,两侧轴旁中胚层增厚并分节,形成体节,致使体表形成许多小的隆起,第5周末,44对体节全部形成。每个体节将分化形成生骨节、生肌节及生皮节。它们分别形成该体节段内的软骨、骨、肌肉以及皮肤真皮。间介中胚层形成泌尿生殖系统。侧板中胚层由于中间出现腔隙而分为两层,紧贴外胚层的中胚层称体壁中胚层,将分化为体壁的骨骼、肌肉和结缔组织等;围于内胚层周围的中胚层称脏壁中胚层,将分化为内脏器官的平滑肌、结缔组织和浆膜等。二层之间的腔称原始胚内体腔,以后分化为心包腔、胸腔及腹腔。

内胚层 随圆柱形胚体的形成,内胚层卷折形成原肠,为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原基,将分化为消化管、消化腺、喉、气管和肺的上皮以及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及尿道等的上皮。

外胚层 神经管头区迅速生长,形成5个脑泡,神经管向腹侧弯曲,使胚胎呈“C”形。在神经管形成时,两侧神经褶外侧的外胚层细胞与神经褶脱离,形成位于神经管背外侧的细胞索,称神经嵴,以后分化为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及肾上腺髓质等。位于体表的外层将分化为表皮及其衍生物,一些器官的上皮组织。

至第8周末,体内主要器官系统雏形结构均已建立,可区分出头、面、颈、躯干及四肢,胚胎初具人形。

性激素与胚胎发育
在正常人的性器官分化过程中,无论是基因男性还是基因女性胎儿,在开始发育的头几周内,其性器官在解剖上是毫无区别的。大约怀孕六周开始出现原始性腺。这时的原始性腺具有双向腺趋势,即原始性腺既可能发育成睾丸,又可能发育成卵巢,这取决于以后的发展。大约第八周,原始性腺分化成功能性睾丸,具备了分泌睾丸酮的能力。反之,则向女性化方向发育,一直到怀孕后大约第十二周才出现了卵巢的分化。

雌激素有促进骨骼生长和骨骼闭合的双重作用。因为女孩子发育一般比男孩子早两年。因此,在刚开始发育时女孩子一度比男孩子个子高,但由于骨骼闭合早,因此,男孩子后来居上,一般要比女孩子长得高大。

胚胎停止发育的原因
一、自身免疫抗体与胚胎停育的关系:
(1)抗精子抗体(ASAB)与胚胎停育,抗精子抗体作用于子宫胎盘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磷脂,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蜕蟆或胎盘血供不足,发生胎停育。也有人认为抗精子抗体的产生与人工流产术后导致局部炎症有关。抗精子抗体还可以通过干扰胚胎着床、发育及胎盘形成而引起胎停育。
(2)抗精子抗体与胎停育:精浆内有强效的免疫抑制物,若免疫抑制物不足或缺陷,女方对丈夫的精子就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受精卵着床及发育异常,此外精子本身的异常也与胎停育密切相关。
(3)抗子宫内膜抗体与胎停育:抗子宫内膜抗体是一种以子宫内膜为靶细胞,并引起病理反应的自身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与子宫内膜中抗原结合,激活补体,致子宫内膜产生细胞毒损作用,对孕卵产生抗植入作用,引起不育或流产,当子宫内膜炎或内膜异位症时,内膜组织可能转化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合成抗子宫内膜抗体。

二、内分泌异常与胎停育的关系:
(1)高泌乳素(PRL)与胎停育:血清泌乳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若脑垂体功能异常或占位性病变则可发生高泌乳素血症,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引起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并干扰受精和胚胎发育,导致不育或胎停育。
(2)孕激素(P)与胎停育:正常妊娠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绒毛分泌人绒毛膜促性激素,黄体功能进一步提高,当黄体功能不全,孕激素分泌受到影响,势必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三、宫颈支原体感染与胎停发育的关系
支原体(UU)可通过垂直传播影响胚胎,最终导致胚胎发育障碍而流产。

四、其它因素与胎停育的关系:
(1)染色体异常与胎停育,在胎停育流产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平衡易位,对于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其自身遗传物质无丢失,但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会产生异常配子,这些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即可导致流产、死胎、智力低下和畸形等遗传效应。
(2)精子异常,胎停育精子密度和活力异常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提示对不育夫妇应先治疗精子异常后妊娠。
脊髓
脊髓系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全长41-45厘米。上端与颅内的延髓相连,下端呈圆椎形,终于第一腰椎下缘(初生儿则平第三腰椎)。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脊髓。

脊髓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神经(称为脊神经)分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

脊柱外伤时,常全并脊髓损伤。严重折脊髓损伤可引起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脊髓系中枢神经的一部分。脊髓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神经(称为脊神经)分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脊柱外伤时,常全并脊髓损伤。严重折脊髓损伤可引起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前后稍偏,外包被膜,它与脊柱的弯曲一致。脊髓的上端在平齐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平齐第一腰椎下缘,长约40~45cm。脊髓的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柱。自脊髓圆柱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它已是无神经组织的细丛,在第二骶椎水平为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
脊髓的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自颈髓第四节到胸髓第一节称颈膨大;自腰髓第二至骶髓第三节称腰膨大。
脊髓的表面有前后两条正中纵沟分为对称的两半。前面的前正中裂较深,后面的后正中沟较浅。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前根自前外侧沟走出,由运动神经纤维组成;后根经后外侧沟进入脊髓,由脊神节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所组成。每条后根在与前根会合前,有膨大的脊神经节。腰、骶、尾部的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围绕终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较长距离,它们共同形成马尾。在成人(男性)一般第一腰椎以下已无脊髓,只有马尾。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横切面,显有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脊髓的颈部,灰质和白质都很发达。
灰质,呈蝴蝶形或“H”状,其中心有中央管,中央管前后的横条灰质称灰连合,将左右两半灰质联在一起。灰质的每一半由前角和后角组成。前角内含有大型运动细胞,其轴突贯穿白质,经前外侧沟走出脊髓,组成前根。颈部脊髓的前角特别发达,这里的前角细胞发出纤维支配上肢肌肉。后角内的感觉细胞,有痛觉和温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并在后角底部有小脑本体感觉径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体(背核)。灰质周缘部和其联合细胞以其附近含有纤维的白质构成所谓的脊髓的固有基束,贯穿于脊髓的各节段,并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完成各种复杂的脊髓反射性活动。
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有髓鞘神经纤维组成,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
前索位于前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下行纤维束,如皮质脊髓(锥体)前束、顶盖脊髓束(视听反射)、内侧纵束(联络眼肌诸神经核和项肌神经核以达成肌肉共济活动)和前庭脊髓束(参与身体平衡反射)。两侧前索以白质前连合相互结合。
侧索位于脊髓的侧方前外侧沟和后侧沟之间,有上行和下行传导束。上行传导束有脊髓丘脑束(痛觉、温度觉和粗的触觉纤维所组成)和脊髓小脑束(本体感受性冲动和无意识性协调运动)。下行传导束有皮质脊髓侧束亦称锥体束(随意运动)和红核脊髓束(姿势调节)。
后索位于后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上行传导束(本体感觉和一部分精细触觉)。颈部脊髓的后索分为内侧的薄束和外侧的楔束。

脊髓的功能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受脑的控制。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感觉冲动,通过脊髓的上行纤维束,包括传导浅感觉,即传导面部以外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的脊髓丘脑束、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薄束和楔束等,以及脊髓小脑束的小脑本体感觉径路。这些传导径路将各种感觉冲动传达到脑,进行高级综合分析;脑的活动通过脊髓的下行纤维束,包括执行传导随意运动的皮质脊髓束以及调整锥体系统的活动并调整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使动作协调、准确、免除震动和不必要附带动作的锥体外系统,通过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调整脊髓神经元的活动。脊髓本身能完成许多反射活动,但也受脑活动的影响。

脊髓发生急性横断损伤时,病灶节段水平以下呈现弛缓性瘫痪、感觉消失和肌张力消失,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大便滞留,膀胱不能排空以及血压下降等,总称为脊髓休克。损伤一至数周后,脊髓反射始见恢复,如肌力增强和深反射亢进,对皮肤的损害性刺激可出现有保护性屈反射。数月后,比较复杂的肌反射逐渐恢复,内脏反射活动,如血压上升、发汗、排便和排尿反射也能部分恢复。膀胱功能障碍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脊髓横断后,由于膀胱逼尿肌瘫痪而使膀胱括约肌痉挛,出现尿潴留;2~3周以后,由于逼尿肌日益肥厚,膀胱内压胜过外括约肌的阻力,出现溢出性尿失禁;到第三阶段可能因腹壁肌挛缩,增加膀胱外压而出现自动排尿。
脊髓半侧切断综合症表现为病灶水平以下,同侧以上运动神经元麻痹,关节肌肉的振动觉缺失,对侧痛觉和温度觉消失; 在病灶侧与病灶节段相当,有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和感觉障碍。由于切断后索,病灶节段以下,同侧的本体感觉和两点辨别觉消失。由于切断锥体束,病灶节段水平以下,同侧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由于锥体外系统的抑制作用被阻断,而脊髓后根传入冲动的作用明显,因而肌张力增强,深反射亢进,趾反射变为

4、脊柱,脊椎骨,脊髓的关系?

脊椎骨串连起来就是脊柱,脊髓就在脊柱中间的空腔里。
脊柱是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起到支撑上半身的作用,并且还保护者脊髓。

5、脊髓与脊柱是等长吗?

脊髓与脊柱是不等长的。在胚胎3 个月以前,脊髓与脊柱是等长,所有神经根呈直角自脊髓发出进入相应的椎间孔,胚胎4 个月后脊柱发育较脊髓快,脊髓头端连于脑部呈固定状态,而脊髓头端以下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与脊柱的相应关系不一致。脊髓尾端呈圆锥变细处,叫脊髓圆锥。从腰3 到尾1 有脊髓神经束,像马尾一样,所以叫马尾神经。脊髓的终端马尾圆锥在新生儿时与腰3 平行。

成人在腰1 或腰2 椎间盘水平。因此,在此平面以下,腰骶尾神经根在未出现相应的椎间孔以前,在椎管内行一段距离。

6、人体的脊椎一共有几节

人类脊柱有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注:脊柱不等于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块脊椎组成的)。

脊柱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

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

人在立正姿势时,通过身体所引的垂直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在第7颈椎和第1胸椎处通过椎体,经胸椎之前下降,再于胸腰结合部越过椎体,经腰椎后方并穿过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经骶骨前方、骶髂关节而传至下肢。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

(6)脊髓与脊柱发育扩展资料

出生时的椎骨在椎体和两侧椎弓各有一个骨化中心。生后一年,胸、腰椎两侧椎弓完全融合。颈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较晚,约在7~10岁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与椎体的融合,在颈椎为3岁,胸椎为4~5岁,腰椎6岁,骶椎7岁或更晚。次发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现。

脊柱的分节和包绕神经管,是一个复杂的演化发育过程,在发育过程中脊椎的发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见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见的发育障碍是两侧椎弓对合障碍形成的脊柱裂。

较轻的脊柱裂多为腰骶椎骨的后弓没有合并,但脊神经正常,表面皮肤正常或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着及毛发,因临床无症状,常在X线片中发现,称隐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时有脊神经、脊膜或脊髓的膨出,产生相应的脊神经功能障碍。

在胚胎1~3个月时,脊髓和脊柱的长度一致,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脊柱的生长迅速超过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内上升。在出生时其末端位于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缘,腰2以下的脊膜称为终丝,仍连于尾骨水平。

随着这种生长不相称的结果,腰骶脊神经就从脊髓的发出处,斜行到相应的脊柱节段出椎间孔处,脊髓以下的神经呈马尾状,称为马尾神经。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进行,以免刺伤脊髓。

7、成人脊髓下极与脊柱的位置关系怎样?

脊髓圆锥下极是以最下一对马尾根丝离开脊髓圆锥的平面为界。

我国成人脊髓圆锥下极位于胸12 上1/3 至腰3 下1/3 之间,相差约10cm,其中位于腰1 上1/3 最多,占24%,而在腰1 中1/3 以上者占17%,在腰1 下缘者仅占14%。故笼统认为脊髓圆锥下极位于腰1 下缘是不确切的。在脊柱损伤中,胸12 至腰2 发生率最高,也最容易发生截瘫。但脊髓圆锥下极在这一段椎管中位置因人而异,临床症状可不相同。

8、脊髓和脊椎的关系,一直没搞清楚,脊髓是在脊椎里吗?,脊椎只是指背上那一竖条的骨头吗?每个脊椎里都...

自己看图吧,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追问!


脊髓是在脊椎里吗?

脊髓在椎管里。

脊椎只是指背上那一竖条的骨头吗?

是的。

每个脊椎里都有脊髓吗?

不能这么说,是贯穿整个椎管的。

脊髓只有脊椎里有吗?

是的。毫无疑问,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

还有灰质和白质是属于脊髓部分吗?

是的呀。脑和脊髓都分灰质和白质。

我看见脊髓横解剖图灰质中间还有一个小洞那又是什么? 

看看图,中央管。

与脊髓与脊柱发育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