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断宝宝的脊椎发育是否健康呢
?
2、少年时期脊柱发育特点?
1
3、人体脊椎发育的四个阶段代表婴儿的哪些动作完成
----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有程序的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发育阶段,各阶段都有其一定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再加上生活环境的不同,就把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胚发育期:一般从妊娠期8周起为胚发育期。从受精卵开始分化,直至大体成形,形成内胚层、外胚层、中胚层三层组织。 ----(2) 胎儿期:从妊娠8周至胎儿出生为止。此期以组织及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渐趋成熟为特点。在胎儿时期可以测定胎盘功能和检查羊水内的细胞染色体、酶量及生化内容,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防治。必要时可行人工流产,以免出生后贻害家庭与社会。 ----(3) 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开始至生后28天。新生儿适应子宫外的新环境,经历了解剖生理学的巨大变化。全身各系统的功能从不成熟转到初建和巩固是此期特点。 ----(4) 婴儿期:指生后至1周岁。婴儿期的特点是生长特别快。1年内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身长可达到出生时的2倍。此期必须加强营养要素,才能预防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否则易发生佝偻病等。 ----(5) 幼儿前期:1-3岁。此期体格生长速度比婴儿期渐变缓慢,但语言、行动与表达能力明显发育。前囟闭合、乳牙出齐,能控制大小便。在断奶后如对营养供应不加重视,往往可引起身高不增或少增。 ----(6) 幼儿期:3-6、7岁。相当于目前"幼儿园"阶段。此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变慢,动作及语言能力逐步提高,能跳跃、登楼梯、唱歌、画图,开始识字认字。往往好奇、多问。不小心也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7) 童年期:6、7-11、12岁。亦称小学年龄期。此期特点是脑的形态结构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展较快,能较好地综合分析、认识自己。此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8) 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约10-18岁(女性较早,男性较晚,约相差2年).这是童年过渡到成年的发育阶段.此时的特征为:体格发育首先加速,继而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女性的青春期普遍为11-12岁到17-18岁,男性则为13-15岁到19-21岁。这里存在着个体差异,且与地区、气候、环境及种族有关。 ----(9) 青年期:约16-20岁。此期的特征为思维活跃,智能发展,开始锻炼独立生活,参与比较复杂的社会活动,但情绪易多变,可发生异常心理,应当适当的诱导和教育. ----以上的各年龄期按顺序衔接,不能跳越。前一年龄期的发育为后一年龄期的发育奠定必要的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障碍,都会对后一个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4、幼儿的骨骼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
小儿的脊柱有什么特点?
胎儿和新生儿的脊柱从侧面观看没有成人特有的弯曲,几乎是直的,当小儿开始抬头时(生后2~3个月),就出现颈椎前凸,当6~7个月小儿开始能坐时,就形成胸椎后凸。当1岁时小儿开始站立及行走,就形成腰椎前凸。最初这些弯曲是不恒定的,当小儿仰卧时仍可伸平。小儿的两块脊椎骨之间,软骨层特别发达,所以在体位不正或长时间一侧扩张,都会引起脊柱变形。患有佝偻病时,坐位常出现脊柱呈弧形后凸。所以为了防治脊柱发育畸形,应注意使小儿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脊柱长期负重,及早治愈佝偻病。
小儿脊髓有哪些解剖生理特点?
脊髓的发育较早,出生时构造已基本完善,已具备功能,2岁时构造已接近成人。小儿的脊髓相对地比成人长,在胎儿时达第2腰椎下缘,4岁移至第1腰椎,了解脊髓之一解剖特点,在施行腰椎穿刺时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可避免穿刺时损伤脊髓。
小儿的四肢和躯干有什么特点?
四肢和躯干相比,相对地较短。随着年龄的增长,四肢长骨增长速度远较躯干增长迅速。四肢短于正常的,常见于呆小病、软骨营养障碍等,新生儿及小婴儿的小腿有些向外弯曲,是一种生理现象,至6~12个月时逐渐改变接近于正常。2~7岁小儿有轻度膝内、外翻,尚若正常情况,如果不是患有佝偻病,膝内、外翻可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纠正。小儿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驰,关节容易脱臼,故不易过度牵引和复位,如果发生脱臼,较易复位,不需特殊处理。小儿的骨盆容量小,男女间形状上无明显差别。 促进宝宝骨骼发育的食物 学龄前的幼儿适当摄取钙质,对于促进骨骼发展及强化骨骼,是有帮助的,因此家长应让孩子从饮食中均衡摄取各项钙质食物,如牛奶、乳酪、鱼、篙苣菜等食物,适度避免摄取汽水、可乐等苏打水,以减少或阻碍钙质吸收。在骨骼的结构中,成人有206块骨骼,小婴儿有350块骨骼,而增强宝宝骨骼必须的营养素为钙。 宝宝到底需要多少的钙质呢?年龄大的婴儿对钙质的需求量比初生儿来得高;而学步中的孩童对于钙质的摄取也要加强,以促进及强化骨骼的发展。骨骼正常与否对于宝宝及成人都有重大的影响,若钙质缺乏可能会造成:低钙血症(造成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失常)、身高不足、软齿症(造成牙齿钙质不足)、佝偻病(造成骨骼异常变位)、肌肉强直性收缩(造成肌肉收缩失控)、骨质疏松症(造成骨骼空洞化)等疾病。 钙的来源以奶制品主,如:牛奶或乳制品、乳酪,其他如豆类食品、篙苣等绿叶蔬菜。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如:鱼肉、奶油、蛋、肝,和牛奶等也有利骨质保健。另外摄取充足的维生素C也有利合成胶原质,此也是骨骼的主要基质成分。另外,有些人平日只重视提高药膳食补,服用许多钙片,但却未注重运动,结果并未吸收钙剂,也未能达到改善骨骼的预期效果。运动可以增加骨骼细胞的活力,所以运动这个环节不可忽视,骨骼细胞有如骨骼的工程师和建筑工人,适量的运动和营养,可提供这些小小工程师们正常的活力,从事骨骼的构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