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强直性脊柱炎表现为

强直性脊柱炎表现为

发布时间:2020-12-05 04:23:46

1、强直性脊柱炎的肌肉关节表现,AS会引起坐骨神经痛吗?

强直性脊柱炎通常会引起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腰椎、胸椎以致整个脊柱关节,造成骨性强直,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上行性脊柱炎。那么强直性脊柱炎的肌肉关节表现有哪些呢? 强直性脊柱炎最终多导致脊柱的完全性强直,失去正常的椎间活动,故称之为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年,男性发病率明星高于女性,多有家族性遗传史。目前认为,本病是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关节病,其临床表现可出现晨僵。腰椎呈僵硬状,特别是早晨起床时明显,而夜间疼痛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之一。 随着病变的发展,因脊柱周围肌力不均衡,胸腹段屈肌力量较强,脊柱固定在前屈位,再则为减轻关节内压力,患者常取弯腰姿势,日久可形成驼背,当病变波及到肋横关节和胸肋关节后,可有胸背痛,呼吸不畅及扩胸受限,肺活量减少。当髋关节受累,病情进展加重时,可出现髋关节强直状,被固定于屈曲内收位。强直性脊柱炎是较常见的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疾病之一。在整个病程中,均可出现坐骨神经痛,根据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可出现干性或根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呈双侧性,伴有腰背痛、骶髂部痛、椎旁肌广泛压痛是其特点。 综上所述,强直性脊柱炎的肌肉关节表现有很多,其中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不容轻视,患者有此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2、强直性脊柱炎中期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在生活中非常的常见,所以大家一定要及时的近治疗,避免疾病病情加重,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那么,一起看看介绍吧。 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症状病至胸椎表现为背痛,前胸、双胁疼痛,胸扩受限,呼吸痛,憋气,易造成驼背畸形。强直性脊柱炎中期的症状颈椎表现为颈椎、上肢、头部疼痛,颈部强直,上下左右转动受 限,不能回头,不能平视前方,呈龟颈样畸形。病情逐渐发展至晚期,此时脊柱的各个关节均已强直固定,疼痛已明显减轻,X线提示脊柱呈竹节样改变,活动困难,关节僵硬,使患者苦不堪言。 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症状以脊柱受损为主,病情的发展有上行型和下行型两种,且同时伴有骶髂关节炎。 90%的病人由骶髂关节开始,沿腰椎,胸椎,颈椎上行发展,检查发现骶髂关节有压痛和叩击痛 ,“4”字试验阳性。病至腰椎表现为腰脊背疼,腰部前屈、后挺、双侧运动受限,腰椎正常的生理弯曲度消失或平直,严重者可造成腰肌萎缩是强直性脊柱炎中期的症状表现。 以上就是“”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通过上述内容,现在对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症状有了一定了解。

3、强直性脊柱炎X线检查的表现是怎样的?

X线检查(1)骶髂关节X线表现:几乎所有强直性脊柱炎均存在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变化最早,呈双侧性,可见关节面皮质密度减低,假性间隙增宽,骨质破坏(如软骨下骨质吸收、关节面模糊或呈锯齿状破坏、皮质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关节边缘硬化(如软骨下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带、界线模糊),囊状改变(如有小囊状透亮区,以关节的下部髂骨侧为多),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发生骨性强直(图)。病变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下2/3处开始,逐渐进展,最后可侵犯整个关节。由于骶髂关节结构复杂,前后结构重叠,X线平片无法区分关节的滑膜部和韧带部,所以对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有限。由于骶髂关节为耳状面关节,应用斜位关节切线位影像,使骶骨与髂骨均呈斜位,耳状面重叠减少,使关节间隙显示清晰,可能优于X正位片。有学者发现X线平片诊断为II 级的骶髂关节炎,与CT符合率仅为25%~50%。由于强直性脊柱炎一经确诊需较长时间治疗,为保证诊断无误,对X线平片诊断为II 级的骶髂关节炎,最好进一步作CT检查,以免病人接受不必要的治疗或者贻误病情。(2)脊柱X线表现:关节面模糊不整,关节附近骨质疏松,骨赘形成,椎体方形变。前后纵韧带及其它脊椎间的韧带钙化或骨化,椎体边缘新骨形成,使上下椎体连成骨桥,晚期有自下而上的韧带钙化,脊柱形成具有特征性的竹节样强直改变。

4、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强直性脊柱炎以背部疼痛、僵直为特征,其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腰椎、胸椎及颈椎。约半数患者四肢关节也可受累。由于其临床病理及X线改变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故目前已公认其为一独立的结缔组织病。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痹证总的外因。其内因与禀赋不足,肾、督阳虚有关;外因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为主,或与外伤后瘀血内阻督脉有关。由于素体虚弱,风寒湿热之外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蕴,着于筋骨,影响筋骨的营养润泽,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中医认为本病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1)风湿寒邪外袭: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

(2)湿热浸淫: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3)瘀血阻络: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

(4)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综上所述,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寒湿痹阻,湿热浸淫,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基本病理因素。

2.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主要有下列六项指标:

(1)骶髂关节炎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根据之一,正常的骶髂关节几乎可以排除本病。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比脊柱的X线改变更早,这有利于早期诊断。骶髂关节炎的X线表现分三期:①早期可见关节边缘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加宽。②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增生与腐蚀交错,呈锯齿状,髂骨侧骨致密带增宽,最宽可达3cm。③晚期可见关节间隙消失,骨致密带消失,骨小梁通过,已呈骨性强直。

(2)胸椎疼痛及强直。

(3)下腰痛、强直已超过3个月,虽休息也不能缓解。

(4)腰椎活动受限。

(5)胸部扩展受限。

(6)虹膜炎或其他继发症。

以上6项指标中第1项再加其他任何一项即可确诊,在后5项中有4项也可诊断。

三、辨证施治

1.风湿寒邪外袭型

【辨证】背腰拘急疼痛,或连髋股,或引膝胫,或见寒热,腰背觉冷,遇寒则重,得温痛减。脉浮紧,苔白腻。

【施治】疏风散寒,祛湿止痛。

【方药】三痹汤加减:熟地15g,秦艽、当归、杜仲、党参、黄芪、续断、茯苓各12g,独活、川芎、芍药、桂枝、牛膝、防风、制川草乌各10g,细辛6g。

2.湿热浸淫型

【辨证】背腰及腿部疼痛,活动后痛可减轻,口干不欲饮,无明显畏寒,但恶热。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

【施治】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味:薏苡仁、鸡血藤各30g,川牛膝15g,苍术、黄柏、栀子、川断、杜仲各10g,乳香、没药各8g。

3.瘀血阻络型

【辨证】腰背及腿部疼痛,日轻夜重,脊背活动受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施治】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牛膝、地龙、香附各15g,川芎12g,当归、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秦艽、土元、羌活各10g。

4.肾阳亏虚型

【辨证】腰背及腿部酸软疼痛,喜温喜按,腰膝无力,遇劳加重;畏寒,肢体怕冷,遇冷痛重,得温则舒,面色咣白,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

【施治】温补肾阳,佐以活血祛风止痛。

【方药】乌头桂枝汤加味:制川乌、草乌、炙甘草、制乳香、制没药、蜂房、红花、肉桂各9g,熟地、当归、川芎各10g,独活、菟丝子各12g,桑寄生、川断、杜仲各15g,细辛3g。

5.肾阴亏虚型

【辨证】腰背及腿部酸软疼痛,喜温喜按,腰膝无力,遇劳加重,心烦失眠,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足跟疼痛。舌质红、脉弦细。

【施治】滋补肾阴,佐以活血祛风止痛。

【方药】芍药甘草汤加味:生地30g,丹参25g,白芍20g,麦冬、木瓜、桑寄生、枸杞子各15g,龟版10g,乳香、甘草、没药、蜂房、川断、独活各9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雷公藤片(适用于风湿痹阻型)。

(2)风湿寒痛片(适用于风湿寒邪痹阻型)。

(3)腰痛宁胶囊(适用于瘀血阻络兼寒湿痹阻型)。

(4)类风湿灵液(适用于肾精亏虚,风湿寒邪痹阻型)。

(5)知柏地黄丸(适用于属阴虚火旺者)。

(6)骨刺消痛液(适用于寒湿阻络型)。

(7)活络丹(适用于寒湿闭阻型)。

(8)壮腰健肾丸(适用于肾虚型)。

(9)鸡血藤膏(胶)(适用于瘀血阻滞型)。

2.验方

(1)丹参、薏苡仁各30g,白芍20g,生地、川牛膝、木瓜各15g,威灵仙、独活、千年健、钻地风、香附各10g,生甘草6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

(2)鸡血藤30g,丹参25g,桑寄生、川牛膝、当归、白芍、木瓜、威灵仙各15g,独活、淫羊藿、何首乌、甘草、黑豆各10g,黄酒30g。日1剂,水煎分2次内服(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中后期)。

(3)露蜂房10g,白芥子6g,海藻9g,昆布9g,炒牛蒡9g,山甲片6g,血竭3g,生黄芪6g,当归12g,葛根12g,桂枝6g,枸杞子30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属正气不足,痰浊阻络型)。

(4)威灵仙30g,羌活、独活各15g,生黄芪、川楝子、元胡各25g,全蝎6g,土元、当归、远志各20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血虚血瘀,风湿痹阻型)。

(5)双花、寄生、川断、鸡血藤、枸杞子、威灵仙、茯苓各30g,狗脊、连翘、丹参各20g,菟丝子、黄芩、赤芍、白术各15g,桂枝10g,附子15~20g,木香6g。日1剂,水煎,分早、晚分服(适用于瘀血阻络,风寒痹阻型)。

(6)雷公藤25g,生地黄30g,川断15g,金银花30g,川牛膝18g,赤芍15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风湿之邪痹阻经脉,兼有瘀滞型)。

(7)青风藤40g,生麻黄、桂枝、生姜各10g,制附子(先煎1小时)24g,木通6g,生石膏18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寒湿痹阻,阳气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

3.体针疗方

(1)取穴:大椎、身柱、脊中、命门、肾俞、阳关等。合并坐骨神经疼痛者,选用环跳、委中、承山等穴。用捻转法进针。风湿寒邪偏盛者,用泻法;肝肾亏虚者用补法。每次选4~5个穴位,每日1次。

(2)取穴:人中穴。以手针或电子捻针器捻针,使其自上而下,从内向外发热以驱除风寒。

4.外治方

(1)麻油240ml熬滚入黄蜡

7.5g,化开,次入松香30g,再下黄丹30g,铜绿6g,轻粉3g,制乳没各9g,共末搅匀成膏。敷贴患处(适用于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

(2)松香1500g(第1次姜汁煮,第2次葱汁煮,第3次白凤仙汁煮,第4次烧酒煮,第5次闹羊花煮,第6次商陆根煮,第7次醋煮),桐油1500ml,川乌、草乌、白芥子、蓖麻子、干姜、官桂、苍术各120g,用桐油熬诸药至药枯,滤去渣,入牛皮120g,烊化,用制过松香渐渐收入,离火,加樟脑30g,麝香9g,厚纸摊之。贴腰脊痛甚处(适用于寒湿型强直性脊柱炎)。

五、调护

(1)早期进行适当活动,可减少脊柱及关节畸形的程度。

(2)维持直立姿势和正常身高。睡低枕以减少颈椎前弯。睡硬板床。平时注意减少脊椎的负重,避免长期弯腰活动。过于肥胖的病人,应减轻体重,从而减轻关节的负担。

(3)病人每日进行扩胸运动及深呼吸。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给予翻身拍背,鼓励咳嗽。同时,注意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5、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有哪些全身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可有乏力、低热、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除中轴关节(脊柱)受累外,还有其它系统受累。眼zd睛是最易侵犯的器官之一,约2%的病人出现眼部的改变,表现为虹膜炎或葡萄膜炎,甚至先于脊柱症状之前出现:,眼病多为急性发病,常为单侧、也可双侧受累,且与强直性脊柱炎的轻重无关,一般为自限性,但易复发。—般需局部或全专身糖皮质激素治疗。HLA—B27阳性的病人发生眼病的可能性更大。强直性脊柱炎也可影响心血管系统,包括下行性主动脉瓣膜下纤维化、上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及: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扩大和心脏传导障碍等。心脏听诊可有杂音,心脏病变的发生率随病程及年龄而增加;强直性脊柱炎累及肺的主要表现为肺上叶纤维化、肺大疱,有的表现为斑片状或索条状阴影,甚至有空洞属形成。强直性脊柱炎可有肾淀粉样病变,出现尿蛋白等。强直性脊柱炎如影响到神经系统,则可表现为马尾综合征,即脊髓的尾部受累表现的症状:小腿和臀部疼痛,肠道和膀胱症状以及神经功能丧失,脊髓造影发现有憩室。马尾综合征是罕见的合并症。

6、强直性脊柱炎最后发展到什么地步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状、中晚期症状
病形式易引起家人及医生的重视,诊断也比较容易。但以隐渐形式发病的,却往往易受到忽视,早期误诊率较高,据统计,发病一年内确诊者仅占5%,而10年以上确诊者竟高达15%,有一例经20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状仍以腰、髋部位疼痛为主,并伴有腰背部的僵硬感居多。这种僵硬感以晨起为明显,经活动后尚可减轻,故称晨僵。据统计以腰骶和髋部疼痛为首发症状者占76.0%,始于膝关节疼痛者占16%,起于踝或足跟部疼痛者占5%,而以腿疼和坐骨神经痛起病者尚占3%。因此,如果在12—30岁的青少年男性,发生腰骶、髋关节部位的持续或间歇性疼痛,同时并伴有腰部的僵硬感和弯腰、下蹲受限,或发生不明原因的跟骨、胸锁、肋椎、颞颌、跖骨等小关节的疼痛,都应想到是否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即使是膝关节或踝关节、肩、肋关节疼痛,也不要只认为是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也应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警惕性,事实上此病诊断并不困难,大部分病人只要拍一张清晰的骨盆正位片、查HLA-B27、类风湿因子,就可以帮助诊断。
(二)、强直性脊柱炎以脊柱的病变为主,其症状表现根据病变侵犯脊柱的不同阶段而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一般讲脊柱炎的发展分为上行性和下行性两种。多数为上行性,即90%以上的病人是由骶髂关节开始的,后沿腰椎、胸椎、颈椎依次向上发展;少数为下行性,即大约有3%的病人由颈 (1)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可表现为腰部或腰骶部的疼痛,并伴有僵硬感,呈间歇性和反复发作,症状持续时间或间歇时间不等。也可出现两侧交替的腰痛和两侧臀部疼痛,可反射到大腿,和坐骨神经痛的区别是,伸直和抬腿试验为阴性。检查可出现骶髂关节的压痛或叩击痛,骨盆分离试验和挤压试验以及“4”字试 (2)腰椎病变 腰椎受累时可出现腰疼和下背疼,腰部前屈、后挺、侧弯和转动均可受限,手地距离明显增大Schober试验往往小于3厘米,晚期病变腰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消失,呈平板状,腰椎触诊并可发现棘突间隙消失,由于椎旁肌痉挛而呈腰椎正中凹陷而两侧呈条状隆起,触之僵硬,也可出现腰肌萎缩。 (3)胸椎病变 胸椎受累时,表现为背疼、前胸和季肋疼痛,胸廊扩张受限,病人可出现腹式呼吸和呼吸差小于2.5厘米,肺功能可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晚期可出现胸椎前屈而呈驼背畸形。 (4)颈椎病变 表现为颈椎部位的疼痛,并可向头后及上肢放射,颈部强直和活动受限,表现为低头或仰头、转动的功能丧失或困难,回头时须连同身体一起转动。此颈部的强直状态,有经验者一眼便可看出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检查可发现患者的颌一柄距离和枕一墙距离增大,严重的也可呈头部和背部的重度前屈畸形,患者不能平视前方,仅可看到自己的脚面。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病变发展到晚期,脊柱各个关节均已强直固定,在X线片上脊柱呈竹节样变,这时疼痛已不明显,而活动困难和关节的僵硬则为病人的主要痛苦。 (三)、关节、脏器症状 (1)、强直性脊柱炎外周关节的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起始症状或在病程中绝大部分合并有暂短的或永久的外周关节的症状,我院统计:起病时单纯以腰骶背颈等部分疼痛者仅占7.6%,即91%的病人起病时即有外周关节受累,与国内其它单位的报告接近。最多受累的为髋关节,初发症状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者占36.8%,病程中髋关节受累者达78.5%,略高于国内有关报告。以膝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者占11%,病程中膝关节受累者占32.5%;以踝、腕、肩关节疼痛为初发症状者占4.9%,病程中累及上述关节者占28.5%;指关节受累者占0.04%,趾关节受累者占1.6%,同时伴有3个关节以上受累者占49%。
以上说明强直性脊柱炎并不仅是脊柱关节的病变。绝大多数可伴有全身各大关节受到侵犯;不同关节受累产生与该关节部位有关的疼痛与症状。髋关节受累时病人可述说髋部疼痛,但有的患者往往诉说病侧的腹股沟疼痛,早期可出现髋关节曲屈和活动功能受限,如下蹲困难或臀-地距离加大
膝关节受累可发生膝关节疼痛,有的并有关节软组织的肿胀和关节腔积液,膝关节也可发生屈曲挛缩畸形,虽然少见,但也是此病致残的原因之一。其它足趾关节可发生红肿疼痛,但遗有畸形者少见,指关节肿胀疼痛为最少见。 此外,少数尚可见侵犯颞颌关节、肋椎关节、胸锁关节的疼痛、肿胀或压痛、肋椎关节受累尚可出现胸疼和呼吸的减弱,也可刺激肋间神经,引起肋间神经痛,左侧肋间神经痛,有误诊为心绞痛者,值得注意鉴别。 (2)、强直性脊柱炎非关节部位的疼痛症状强直性脊柱炎在病变早期,或在病程中,尤其在疼病的活动期,常出现肌腱和韧带骨附着点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疼痛和症状,如耻骨联合、坐骨结节、骼骨嵴、股骨大粗隆及跟骨的骨炎症状。早期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上述疼痛部位,虽并不常见,却是颇具有特征性的早期症状,值得医生重视并做进一步检查,以免贻误诊断。
由于胸肋关节、柄胸联合等部位的附着点的炎症,病人可出现胸疼、咳嗽或喷嚏时疼痛增重,有时可误诊为胸膜炎,或疑为心绞痛或因气短而去看胸科或心血管医生,经X线及心电图检查较容易区别,且此症状对非甾体抗炎药反应良好,也可帮助鉴别。
(3)、强直性脊柱炎内脏或器官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除了累及脊柱、外周关节和肌腱。韧带附着点外,尚可累及全身其它组织和器官。
(4)、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微,少数人有低热、疲劳和体重下降,个别病人可出现贫血、少数急性发病者也可有高热,四肢关节受累较重者,很快即可卧床不起。这时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可升高。
(5)、虹膜炎或红膜睫状体炎 虹膜炎或红膜睫状体炎发生率为4%—33%,部分病人虹膜炎先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出现。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常单侧发病,症状有眼疼痛、流泪、畏光等。体检可见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如红膜粘连,则可见瞳孔收缩,为缘不规划。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周围充血、红膜水肿。如虹膜粘连,则可见前房有大量渗出和(6)、心脏病变 大约有3.5%—10%的病人心脏可以受累,临床包括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二尖瓣闭锁不全、心脏扩大、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有报道可发生心包炎或心肌炎。合并心脏病的病人,一般年龄较大,病史较长,并以外周关节病变较多、全身症状明显者发生率较高。我院306例中心电图表现异常者20例占6.5%,主要表现为下壁心肌缺血、Ⅱ°心房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性早搏、右室和左室肥厚等改变。
(7)肺部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肺部病变表现多为双肺上部的纤维化、囊状炎、甚至空洞形成,随病变的进展病人可出现咳嗽、咯痰、咯血、气短等症状,也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肺炎和胸膜炎;出现肺部病变和症状的频率约在2.6%—20%之间,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两肺纹理增重,条索状阴影和斑片、点斑状阴影,可有囊状改变或空洞形成,多数累及两肺。临床上须与肺结核相鉴别,痰结核菌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鉴别。肺功能检查,可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或混合性通气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多出现于肺部无病变而胸廓活动度受限的病例,并有阻塞性通气障碍者则因肺部出现纤维化等病变所致。我院做肺功能测定,30例中限制性通气障碍占50%,混合性通气障碍占10%,肺功能损害在一定时期内尚是可逆的。
(8)、耳部病变 据文献记载,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中约有29%发生慢性中耳炎,为正常人的4倍,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慢性中耳炎的病人多见于合并有其它关节外病变的病人。
(9)、神经系统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神经系统的病变多由于脊柱强直和严重的骨质疏松,即使轻度外伤也易招致脊柱骨折和颈椎脱位而引起的脊髓压迫,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根性疼痛或知觉减退,以及运动障碍等,尤以颈椎骨折,是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发生在腰椎,则可压迫马尾神经,可成为慢性进行性马尾综合征。因脊柱椎间盘纤维环骨化,黄韧带、后纵韧带的骨化可造成椎管狭窄,但有的文献记载,脊髓造影并不见椎管狭窄或压迫性操作,而可见腰骶蛛网膜憩室,其原因不清,可能为慢性蛛网膜炎所致。部分病人的初发症状即表现为下肢疼痛而误诊为坐骨神经痛和椎间盘突出症。我们也曾见有类似病例。
(10)、肾脏损害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肾淀粉样变性和lgA肾病,据文献记载,lgA肾病与炎症性肠病有关,而淀粉样变性一般为继发性,有人报告一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11%尿沉渣检查异常,见于病情活动和伴有外周关节病者。也有报告淀粉样变性发生率为16%,表现为蛋白尿。我院153例中尿常规检查尚未见一例异常。 (11)、前列腺炎 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前列腺炎较正常人组为高,其意义不明。是否与此病好发泌尿系统感染有关值得考虑。

7、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征兆,看“脚跟”能知道吗?

足跟痛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足跟痛呢?罪魁祸首是肌腱端炎,它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人体肌腱端附着点分布广泛,不光局限于骶髂关节,四肢也存在肌腱端附着点,如上肢的肱二头肌腱处、肱三头肌腱处,肩胛冈上肌肌腱处,下肢股四头肌腱、足部跟腱等。

强直性脊柱炎虽然是以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等中轴关节为主的慢性进展性风湿病,反复发作性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晨僵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但肌腱端附着点确是其基本病理改变,肌腱端附着点往往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首发部位。

足跟痛的特点

很多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足跟痛。刚开始疼痛部位不红不肿,皮温、皮色多为正常,常反复发作或很长时间不缓解。反复发作后足跟部可慢慢开始增粗、变大、发红、肿胀,摸起来会觉得比较硬,像“筋包”一样。

这种足跟痛的表现可以出现在腰背痛之前,也可以出现在腰背痛之后,甚至以足跟痛为首发表现。足跟痛轻重表现不一,轻者仅表现为足跟不舒服,尤其是长时间走路后足跟有酸痛、胀痛感;而重者表现为足跟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甚至无法行走。

出现足跟痛,应该怎么处理?

曾有研究报道,60%左右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发病初期出现过足跟部位的肌腱端炎。由于骶髂关节活动度小,即使已经出现病变但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如不通过CT、核磁等放射学检查,患者很容易忽视,大部分患者可能以为是劳累后造成的腰痛等症状。因而患者也常会将足跟痛等外周肌腱端附着点炎错误判定为运动损伤或肌肉劳损等,从而错失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时机。

因此,作为中青年,若出现长期不明原因的足跟痛时,尤其是伴随有长期的腰背痛病史,千万不要忽略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应该尽早到风湿免疫科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如果明确诊断是强直性脊柱炎了,那么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口服双氯芬酸片与柳氮磺胺吡啶片控制病情,不过,这两种药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但是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症”范畴,治疗的关键在于通络除痹,可以服用益肾蠲痹丸进行治疗。组方中有:熟地、蜈蚣以及全蝎等。其中熟地具有通血脉,益气力等功效;全蝎、蜈蚣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等作用。另外,现代药理学已证明:益丸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效果确切,具有显著抗炎作用,还能够镇痛,修复关节软骨细胞缺损。同时,在使用西药双氯芬酸片或氮磺胺吡啶时,联合该中成药治疗,能够极大的提高治疗的正作用,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8、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1、肺:可以表现为气短、呼吸费力,多见于晚期患者。2、心脏:心率过慢(小于60次/分)或过快(大于100次/分)、心律不齐、乏力、气短是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较多见的,心脏受累的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多见于晚期患者,但也可见于较早期患者。3、眼: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是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症状之一,表现为怕光、流泪、眼红、视物模糊。可为单侧、双侧性或双眼交替发作。眼炎可以发生在关节症状出现之前或之后,对于青少年男性发生的不明原因的虹膜睫状体炎,要高度警惕有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应及早接受专科医师检查。4、皮肤粘膜: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可有口腔或外生殖器溃疡,皮肤红斑及毛囊炎等。5、骨关节:特点是以下肢大关节为主的非对称性关节炎,也可累及小关节及上肢关节;下腰部疼痛、发僵、弯腰受限,夜间翻身困难。还可以出现足跟痛、跟腱或髌腱肿胀及压痛等。与成人强直性脊柱炎不同之处是幼年发病者的首发症状几乎都在外周关节,如髋关节疼痛或膝关节肿胀,腰骶部不适多在首发症状后几月或几年才出现。6、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往往伴有一些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低、中度发热,多汗,乏力及消瘦等。7、神经系统:个别患者可出现肢体无力、麻木,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系统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但极少见。以上内容就是专家为大家所介绍的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大家要注意一下,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您对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作出详细解答。详情可登陆强直性脊柱炎专题

9、强直性脊柱炎初期表现有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状一般是出现在骶髂关节疼痛不适或者是下腰痛。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活动后减轻。也可表现为臀部腹股沟酸痛或者不适。有时症状向下肢放射。

与强直性脊柱炎表现为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