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创伤症状

脊柱创伤症状

发布时间:2020-12-03 15:37:07

1、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表现

(一)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1.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这是脊柱前柱损伤的结果。暴力来自沿着X轴旋转的力量,使脊柱向前屈曲所致,后方的结构很少受影响,椎体通常成楔形。该型骨折不损伤中柱,脊柱仍保持其稳定性。此类骨折通常为高空坠落伤,足、臀部着地,身体猛烈屈曲,产生了椎体前半部压缩。
2.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脊柱前柱和中柱损伤的结果。暴力来自Y轴的轴向压缩。通常亦为高空坠落伤,足臀部着地,脊柱保持垂直,胸腰段脊柱的椎体受力最大,因挤压而破碎,由于不存在旋转力量。脊柱的后柱则不受影响,因而仍保留了脊柱的稳定性,但破碎的椎体与椎间盘可以突出于椎管前方,损伤了脊髓而产生神经症状。
3.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前、中、后三柱同时损伤的结果。暴力来自Y轴的轴向压缩以及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可能还有沿着z轴的旋转力量参与,使后柱亦出现断裂。由于脊柱不稳定,会出现创伤后脊柱后突和进行性神经症状。
4.chance骨折:为椎体水平状撕裂性损伤。以往认为暴力来自沿着x轴旋转的力最大,使脊柱过伸而产生损伤。例如从高空仰面落下,着地时背部被物体阻挡,使脊柱过伸,前纵韧带断裂,椎体横形裂开,棘突互相挤压而断裂,可以发生上一节椎体向后移位。而目前亦有人认为是脊柱屈曲的后果,而屈曲轴则应在前纵韧带的前方,因此认为是脊柱受来自Y轴轴向牵拉的结果,同时还有沿着x轴旋转力量的参与。这种骨折也是不稳定性骨折,I临床上比较少见。
5.屈曲牵拉型损伤:屈曲轴在前纵韧带的后方。前柱部分因压缩力量而损伤,而中、后柱则因牵拉的张力力量而损伤;中柱部分损伤形成后纵韧带断裂}后柱部分损伤表现为脊椎关节囊破裂、关节突脱位、半脱位或骨折。这种损伤往往还有来自Y轴旋转力量的参与,因此这类损伤往往是潜在性不稳定型骨折,原因是黄韧带、棘问韧带和棘上韧带都有撕裂。
6.脊柱骨折一脱位:又名移动性损伤。暴力来自z轴,例如车祸时暴力直接来自背部后方的撞击;或弯腰工作时,重物高空坠落直接打击背部。在强大暴力作用下,椎管的对线对位已经完全被破坏,在损伤平面,脊椎沿横面产生移位。通常三个柱均毁于剪力。损伤平面通常通过椎间盘,同时还有旋转力量的参与,因此脱位程度重于骨折。当关节突完全脱位时,下关节突移至下一节脊椎骨的上关节突的前方,互相阻挡,称关节突交锁。这类损伤极为严重,脊髓损伤难免,预后差。
 另外还有一些单纯性附件骨折如椎板骨折与横突骨折,不会产生脊椎的不稳定,称为稳定型骨折。特别是横突骨折,往往是背部受到撞击后腰部肌肉猛烈收缩而产生的撕脱性骨折。

1. 胸腰椎损伤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腹膜后血肿刺激了腹腔神经节,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检查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受伤方式,受伤时姿势,伤后有无感觉及运动障碍。
4. 注意多发伤:多发伤病例往往合并有颅脑、胸、腹脏器的损伤。要先处理紧急情况,抢救生命。 ,
5.检查脊柱时暴露面应足够.必须用手指从上至下逐个按压棘突,如发现位于中线部位的局部肿胀和明显的局部压痛,提示后柱已有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可摸到后凸畸形。
检查有无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的表现,如有神经损伤表现,应及时告诉家属或陪伴者,并及时记载在病史卡上。
6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确定损伤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x线摄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老年人感觉迟钝,胸腰段脊柱骨折往往主诉为下腰痛,单纯腰椎摄片会遗漏下胸椎骨折,因此必须注明摄片部位应包括下胸椎(T10-T12)在内。通常要拍摄正侧位两张片子,必要时加摄斜位片。在斜位片上则可以看到有无椎弓峡部骨折(图65-7)。
由于颈椎前方半脱位是一种隐匿性损伤,没有明显的骨折,普通的x线摄片检查时很容易疏忽掉而难以诊断。如果仔细读片,仍可发现有四种特征性x线表现:①棘突间间隙增宽;
②脊椎间半脱位;③脊椎旁肌痉挛使颈椎丧失了正常的前凸弧。上述各种表现在屈曲位摄片时更为明显,可能还伴有④下一节椎体前上方有微小突起,表示有轻微的脊椎压缩性骨折。
x线检查有其局限性,它不能显示出椎管内受压情况。凡有中柱损伤或有神经症状者均须作cT检查。cT检查可以显示出椎体的骨折情况,还可显示出有无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并可计算出椎管的前后径与横径损失了多少。cT片不能显示出脊髓受损情况,为此必要时应作MRI检查。在M砌片上可以看到椎体骨折出血所致的信号改变和前方的血肿,还可看到因脊髓损伤所表现出的异常高信号。
急救搬运:脊柱骨折者从受伤现场运输至医院内的急救搬运方式至关重要。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用搂抱的搬运方法(图65—8)十分危险,因这些方法会增加脊柱的弯屈,可以将碎骨片向后挤入椎管内.加重了脊髓的损伤。正确的方法是采用担架,木板甚至门板运送。先使伤员双下肢伸直,木板放在伤员一侧,三人用手将伤员平托至门板上(图65-9);或二三人采用滚动法,使伤员保持平直状态,成一整体滚动至木板上(图65-9)。

2、脊椎四五节骨折【运动损伤】

我建议手术,转入我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百医院,全国住院病人最多度的医院。
点击这里查看我的门诊知时间
点击这里预约我的门诊加号

(郑大一附院黄宗道强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回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答

3、如何诊断和治疗猫咪脊椎外伤?


苏格兰折耳猫(详情介绍)

 猫咪在发生交通事故或是不小心从高楼坠落,会导致脊椎受损,轻则脊椎发生骨折、脱臼,重则可能导致猫咪瘫痪、排便排尿障碍等终生的后遗症。所以日常生活中,主人一定要保证猫咪独自时可以安全度过。

一、原因

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或受踢踏等引起脊椎骨折、脱臼等损伤后,导致椎管错位或狭窄。根据椎管错位的程度,可出现脊椎受压、出血甚至断裂。不伴有椎管错位或狭窄的单纯脊髓损伤也会发生。实际发生的损伤部位多在第12胸椎至骶椎之间的椎骨。

二、症状

1.脊髓性休克:受伤后马上出现脊髓休克的情况较多见,表现为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和脊髓反射的一过性丧失。这种脊髓性休克一般持续数小时后即可恢复。

2.根据脊髓损伤部位不同而症状各异,一般来说,从损伤处至尾部的随意运动丧失、知觉(固有知觉和痛觉)减退或丧失,脊髓反射亢进,排尿排便障碍。

三、诊断

1.X线检查:观察脊柱侧面像和腹背像会发现异常弯曲。观察椎骨的各处结构,会发现脱臼、骨折等影像。

2.神经学检查:在X线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神经机能,对不伴有椎骨异常的脊髓损伤特别有用。运动和感觉机能都是大脑控制的,但传导障碍时这些机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同时,脊髓反射只是其本身的机能,损伤时,如损伤上位神经原,则反射亢进,损伤下位神经原时则反射减退或消失。

四、治疗

1.随意运动麻痹、X线检查看到椎管错位或椎管狭窄,而且具有明显痛感时,预后较好。应马上进行脊髓错位矫正和固定手术。

2.麻醉程序为,先肌注氯丙嗪1~2mg/kg或丙酰丙嗪0.5mg/kg,同时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03mg/kg,而后使用超短效麻醉剂(硫喷妥钠10~15mg/kg,静注),插入气管导管,用0.1%氯胺酮微量点滴麻醉或用三氟乙烷维持麻醉。肌肉松弛剂琥垢酰胆碱可根据麻醉情况适量给予(一次2mg)。

3.首先矫正因骨折或脱臼产生的椎管错位并进行固定。可使用不锈钢螺钉、钢夹板及髓内针在两椎体间固定,或沿棘突用髓内针固定。因猫的棘突很薄,也可考虑用甲基丙烯酯(一种树脂)固定。如果需要,也可进行椎弓切除术以给脊髓减压。

4.术后为防止脊髓水肿和感染,可给予抗菌素和脱水利尿药(水溶性强的松龙1~2mg/kg/日,静注或肌注,以后减半量持续5~6日)。

5.X线检查表明椎管的错位达椎管直径的1/3以上,随意运动完全麻痹,甚至连明确的痛觉反应都消失的病例,提示预后不良,进行上述手术之际,应向猫主说明。

4、伤情鉴定.被人打成脊柱外伤。脊柱四到五节失稳.做了手术。身体各个部位还有大面积血肿。耳膜穿孔。算

应及申请伤情鉴定,这样情况有可能构成了重伤害的标准。故意伤害的话为是重罪且判处重罚的。具体结果须与法医鉴定结果为准。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5.1.1重伤一级
a植物生存状态。
b)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
c)偏瘫、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小便失禁。
d)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重度)。
e)重度智能减退或者器质性精神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5.1.2重伤二级
a)头皮缺损面积累计1875px2以上。
b)开放性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
c)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出现脑受压症状和体征,须手术治疗。
d)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持续4周以上。
e)颅底骨折,伴面神经或者听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f)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g)脑挫(裂)伤,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h)颅内出血,伴脑受压症状和体征。
i)外伤性脑梗死,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j)外伤性脑脓肿。
k)外伤性脑动脉瘤,须手术治疗。
l)外伤性迟发性癫痫。
m)外伤性脑积水,须手术治疗。
n)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o)外伤性下丘脑综合征。
p)外伤性尿崩症。
q)单肢瘫(肌力3级以下)。
r)脊髓损伤致重度肛门失禁或者重度排尿障碍。
5.1.3轻伤一级
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500px以上。
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1250px2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600px2以上。
c)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
d)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
e)脑挫(裂)伤;颅内出血;慢性颅内血肿;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f)外伤性脑积水;外伤性颅内动脉瘤;外伤性脑梗死;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
g)脊髓损伤致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碍(轻度)。
h)脊髓挫裂伤。
5.1.4轻伤二级
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200px以上。
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500px2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250px2以上。
c)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1250px2以上。
d)颅骨骨折。
e)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f)脑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5.1.5轻微伤
a)头部外伤后伴有神经症状。
b)头皮擦伤面积125px2以上;头皮挫伤;头皮下血肿。
c)头皮创口或者瘢痕。
面部、耳廓损伤
5.2.1重伤一级
a)容貌毁损(重度)。
5.2.2重伤二级
a)面部条状瘢痕(50%以上位于中心区),单条长度250px以上,或者两条以上长度累计375px以上。
b)面部块状瘢痕(50%以上位于中心区),单块面积150px2以上,或者两块以上面积累计250px2以上。
c)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显著色素异常,面积累计达面部30%。
d)一侧眼球萎缩或者缺失。
e)眼睑缺失相当于一侧上眼睑1/2以上。
f)一侧眼睑重度外翻或者双侧眼睑中度外翻。
g)一侧上睑下垂完全覆盖瞳孔。
h)一侧眼眶骨折致眼球内陷12.5px以上。
i)一侧鼻泪管和内眦韧带断裂。
j)鼻部离断或者缺损30%以上。
k)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50%以上。
l)口唇离断或者缺损致牙齿外露3枚以上。
m)舌体离断或者缺损达舌系带。
n)牙齿脱落或者牙折共7枚以上。
o)损伤致张口困难Ⅲ度。
p)面神经损伤致一侧面肌大部分瘫痪,遗留眼睑闭合不全和口角歪斜。
q)容貌毁损(轻度)。
5.2.3轻伤一级
a)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50px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250px以上。
b)面部块状瘢痕,单块面积100px2以上;多块面积累计175px2以上。
c)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明显色素异常,面积累计750px2以上。
d)眼睑缺失相当于一侧上眼睑1/4以上。
e)一侧眼睑中度外翻;双侧眼睑轻度外翻。
f)一侧上眼睑下垂覆盖瞳孔超过1/2。
g)两处以上不同眶壁骨折;一侧眶壁骨折致眼球内陷5px以上。
h)双侧泪器损伤伴溢泪。
i)一侧鼻泪管断裂;一侧内眦韧带断裂。
j)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30%以上。
k)鼻部离断或者缺损15%以上。
l)口唇离断或者缺损致牙齿外露1枚以上。
m)牙齿脱落或者牙折共4枚以上。
n)损伤致张口困难Ⅱ度。
o)腮腺总导管完全断裂。
p)面神经损伤致一侧面肌部分瘫痪,遗留眼睑闭合不全或者口角歪斜。
5.2.4轻伤二级
a)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12.5px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50px以上。
b)面颊穿透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25px以上。
c)口唇全层裂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25px以上。
d)面部块状瘢痕,单块面积75px2以上或多块面积累计125px2以上。
e)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色素异常,面积累计200px2以上。
f)眶壁骨折(单纯眶内壁骨折除外)。
g)眼睑缺损。
h)一侧眼睑轻度外翻。
i)一侧上眼睑下垂覆盖瞳孔。
j)一侧眼睑闭合不全。
k)一侧泪器损伤伴溢泪。
l)耳廓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50px以上。
m)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15%以上。
n)鼻尖或者一侧鼻翼缺损。
o)鼻骨粉碎性骨折;双侧鼻骨骨折;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双侧上颌骨额突骨折。
p)舌缺损。
q)牙齿脱落或者牙折2枚以上。
r)腮腺、颌下腺或者舌下腺实质性损伤。
s)损伤致张口困难Ⅰ度。
t)颌骨骨折(牙槽突骨折及一侧上颌骨额突骨折除外)。
u)颧骨骨折。
5.2.5轻微伤
a)面部软组织创。
b)面部损伤留有瘢痕或者色素改变。
c)面部皮肤擦伤,面积50px2以上;面部软组织挫伤;面部划伤100px以上。
d)眶内壁骨折。
e)眼部挫伤;眼部外伤后影响外观。
f)耳廓创。
g)鼻骨骨折;鼻出血。
h)上颌骨额突骨折。
i)口腔粘膜破损;舌损伤。
j)牙齿脱落或者缺损;牙槽突骨折;牙齿松动2枚以上或者Ⅲ度松动1枚以上。
听器听力损伤
5.3.1重伤一级
a)双耳听力障碍(≥91dB HL)。
5.3.2重伤二级
a)一耳听力障碍(≥91dB HL)。
b)一耳听力障碍(≥81dB HL),另一耳听力障碍(≥41dB HL)。
c)一耳听力障碍(≥81dB HL),伴同侧前庭平衡功能障碍。
d)双耳听力障碍(≥61dB HL)。
e)双侧前庭平衡功能丧失,睁眼行走困难,不能并足站立。
5.3.3轻伤一级
a)双耳听力障碍(≥41dB HL)。
b)双耳外耳道闭锁。
5.3.4轻伤二级
a)外伤性鼓膜穿孔6周不能自行愈合。
b)听骨骨折或者脱位;听骨链固定。
c)一耳听力障碍(≥41dB HL)。
d)一侧前庭平衡功能障碍,伴同侧听力减退。
e)一耳外耳道横截面1/2以上狭窄。
5.3.5轻微伤
a)外伤性鼓膜穿孔。
b)鼓室积血。
c)外伤后听力减退。
视器视力损伤
5.4.1重伤一级
a)一眼眼球萎缩或者缺失,另一眼盲目3级。
b)一眼视野完全缺损,另一眼视野半径20o以下(视野有效值32%以下)。
c)双眼盲目4级。
5.4.2重伤二级
a)一眼盲目3级。
b)一眼重度视力损害,另一眼中度视力损害。
c)一眼视野半径10o以下(视野有效值16%以下)。
d)双眼偏盲;双眼残留视野半径30o以下(视野有效值48%以下)。
5.4.3轻伤一级
a)外伤性青光眼,经治疗难以控制眼压。
b)一眼虹膜完全缺损。
c)一眼重度视力损害;双眼中度视力损害。
d)一眼视野半径30o以下(视野有效值48%以下);双眼视野半径50o以下(视野有效值80%以下)。
5.4.4轻伤二级
a)眼球穿通伤或者眼球破裂伤;前房出血须手术治疗;房角后退;虹膜根部离断或者虹膜缺损超过1个象限;睫状体脱离;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外伤性视网膜出血;外伤性黄斑裂孔;外伤性脉络膜脱离。
b)角膜斑翳或者血管翳;外伤性白内障;外伤性低眼压;外伤性青光眼。
c)瞳孔括约肌损伤致瞳孔显著变形或者瞳孔散大(直径15px以上)。
d)斜视;复视。
e)睑球粘连。
f)一眼矫正视力减退至0.5以下(或者较伤前视力下降0.3以上);双眼矫正视力减退至0.7以下(或者较伤前视力下降0.2以上);原单眼中度以上视力损害者,伤后视力降低一个级别。
g)一眼视野半径50o以下(视野有效值80%以下)。
5.4.5轻微伤
a)眼球损伤影响视力。
颈部损伤
5.5.1重伤一级
a)颈部大血管破裂。
b)咽喉部广泛毁损,呼吸完全依赖气管套管或者造口。
c)咽或者食管广泛毁损,进食完全依赖胃管或者造口。
5.5.2重伤二级
a)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重度)。
b)甲状腺功能低下,药物依赖。
c)咽部、咽后区、喉或者气管穿孔。
d)咽喉或者颈部气管损伤,遗留呼吸困难(3级)。
e)咽或者食管损伤,遗留吞咽功能障碍(只能进流食)。
f)喉损伤遗留发声障碍(重度)。
g)颈内动脉血栓形成,血管腔狭窄(50%以上)。
h)颈总动脉血栓形成,血管腔狭窄(25%以上)。
i)颈前三角区增生瘢痕,面积累计750px2以上。
5.5.3轻伤一级
a)颈前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250px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400px以上。
b)颈前三角区瘢痕,单块面积250px2以上;多块面积累计300px2以上。
c)咽喉部损伤遗留发声或者构音障碍。
d)咽或者食管损伤,遗留吞咽功能障碍(只能进半流食)。
e)颈总动脉血栓形成;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颈外动脉血栓形成;椎动脉血栓形成。
5.5.4轻伤二级
a)颈前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25px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200px以上。
b)颈前部瘢痕,单块面积100px2以上,或者两块以上面积累计150px2以上。
c)甲状腺挫裂伤。
d)咽喉软骨骨折。
e)喉或者气管损伤。
f)舌骨骨折。
g)膈神经损伤。
h)颈部损伤出现窒息征象。
5.5.5轻微伤
a)颈部创口或者瘢痕长度25px以上。
b)颈部擦伤面积100px2以上。
c)颈部挫伤面积50px2以上。
d)颈部划伤长度125px以上。
胸部损伤
5.6.1重伤一级
a)心脏损伤,遗留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V级)。
b)肺损伤致一侧全肺切除或者双肺三肺叶切除。
5.6.2重伤二级
a)心脏损伤,遗留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II级)。
b)心脏破裂;心包破裂。
c)女性双侧乳房损伤,完全丧失哺乳功能;女性一侧乳房大部分缺失。
d)纵隔血肿或者气肿,须手术治疗。
e)气管或者支气管破裂,须手术治疗。
f)肺破裂,须手术治疗。
g)血胸、气胸或者血气胸,伴一侧肺萎陷70%以上,或者双侧肺萎陷均在50%以上。
h)食管穿孔或者全层破裂,须手术治疗。
i)脓胸或者肺脓肿;乳糜胸;支气管胸膜瘘;食管胸膜瘘;食管支气管瘘。
j)胸腔大血管破裂。
k)膈肌破裂。
5.6.3轻伤一级
a)心脏挫伤致心包积血。
b)女性一侧乳房损伤,丧失哺乳功能。
c)肋骨骨折6处以上。
d)纵隔血肿;纵隔气肿。
e)血胸、气胸或者血气胸,伴一侧肺萎陷30%以上,或者双侧肺萎陷均在20%以上。
f)食管挫裂伤。
5.6.4轻伤二级
a)女性一侧乳房部分缺失或者乳腺导管损伤。
b)肋骨骨折2处以上。
c)胸骨骨折;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
d)胸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
e)胸部损伤,致皮下气肿1周不能自行吸收。
f)胸腔积血;胸腔积气。
g)胸壁穿透创。
h)胸部挤压出现窒息征象。
5.6.5轻微伤
a)肋骨骨折;肋软骨骨折。
b)女性乳房擦挫伤。
腹部损伤
5.7.1重伤一级
a)肝功能损害(重度)。
b)胃肠道损伤致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依赖肠外营养。
c)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5.7.2重伤二级
a)腹腔大血管破裂。
b)胃、肠、胆囊或者胆道全层破裂,须手术治疗。
c)肝、脾、胰或者肾破裂,须手术治疗。
d)输尿管损伤致尿外渗,须手术治疗。
e)腹部损伤致肠瘘或者尿瘘。
f)腹部损伤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或者感染性休克。
g)肾周血肿或者肾包膜下血肿,须手术治疗。
h)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i)肾损伤致肾性高血压。
j)外伤性肾积水;外伤性肾动脉瘤;外伤性肾动静脉瘘。
k)腹腔积血或者腹膜后血肿,须手术治疗。
5.7.3轻伤一级
a)胃、肠、胆囊或者胆道非全层破裂。
b)肝包膜破裂;肝脏实质内血肿直径50px以上。
c)脾包膜破裂;脾实质内血肿直径50px以上。
d)胰腺包膜破裂。
e)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5.7.4轻伤二级
a)胃、肠、胆囊或者胆道挫伤。
b)肝包膜下或者实质内出血。
c)脾包膜下或者实质内出血。
d)胰腺挫伤。
e)肾包膜下或者实质内出血。
f)肝功能损害(轻度)。
g)急性肾功能障碍(可恢复)。
h)腹腔积血或者腹膜后血肿。
i)腹壁穿透创。
5.7.5轻微伤
a)外伤性血尿。
盆部及会阴损伤
5.8.1重伤一级
a)阴茎及睾丸全部缺失。
b)子宫及卵巢全部缺失。
5.8.2重伤二级
a)骨盆骨折畸形愈合,致双下肢相对长度相差125px以上。
b)骨盆不稳定性骨折,须手术治疗。
c)直肠破裂,须手术治疗。
d)肛管损伤致大便失禁或者肛管重度狭窄,须手术治疗。
e)膀胱破裂,须手术治疗。
f)后尿道破裂,须手术治疗。
g)尿道损伤致重度狭窄。
h)损伤致早产或者死胎;损伤致胎盘早期剥离或者流产,合并轻度休克。
i)子宫破裂,须手术治疗。
j)卵巢或者输卵管破裂,须手术治疗。
k)阴道重度狭窄。
l)幼女阴道II度撕裂伤。
m)女性会阴或者阴道III度撕裂伤。
n)龟头缺失达冠状沟。
o)阴囊皮肤撕脱伤面积占阴囊皮肤面积50%以上。
p)双侧睾丸损伤,丧失生育能力。
q)双侧附睾或者输精管损伤,丧失生育能力。
r)直肠阴道瘘;膀胱阴道瘘;直肠膀胱瘘。
s)重度排尿障碍。
5.8.3轻伤一级
a)骨盆2处以上骨折;骨盆骨折畸形愈合;髋臼骨折。
b)前尿道破裂,须手术治疗。
c)输尿管狭窄。
d)一侧卵巢缺失或者萎缩。
e)阴道轻度狭窄。
f)龟头缺失1/2以上。
g)阴囊皮肤撕脱伤面积占阴囊皮肤面积30%以上。
h)一侧睾丸或者附睾缺失;一侧睾丸或者附睾萎缩。
5.8.4轻伤二级
a)骨盆骨折。
b)直肠或者肛管挫裂伤。
c)一侧输尿管挫裂伤;膀胱挫裂伤;尿道挫裂伤。
d)子宫挫裂伤;一侧卵巢或者输卵管挫裂伤。
e)阴道撕裂伤。
f)女性外阴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00px以上。
g)龟头部分缺损。
h)阴茎撕脱伤;阴茎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50px以上;阴茎海绵体出血并形成硬结。
i)阴囊壁贯通创;阴囊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00px以上;阴囊内积血,2周内未完全吸收。
j)一侧睾丸破裂、血肿、脱位或者扭转。
k)一侧输精管破裂。
l)轻度肛门失禁或者轻度肛门狭窄。
m)轻度排尿障碍。
n)外伤性难免流产;外伤性胎盘早剥。
5.8.5轻微伤
a)会阴部软组织挫伤。
b)会阴创;阴囊创;阴茎创。
c)阴囊皮肤挫伤。
d)睾丸或者阴茎挫伤。
e)外伤性先兆流产。
脊柱四肢损伤
5.9.1重伤一级
a)二肢以上离断或者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踝关节以上)。
b)二肢六大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5.9.2重伤二级
a)四肢任一大关节强直畸形或者功能丧失50%以上。
b)臂丛神经干性或者束性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c)正中神经肘部以上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d)桡神经肘部以上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e)尺神经肘部以上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f)骶丛神经或者坐骨神经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g)股骨干骨折缩短125px以上、成角畸形30o以上或者严重旋转畸形。
h)胫腓骨骨折缩短125px以上、成角畸形30o以上或者严重旋转畸形。
i)膝关节挛缩畸形屈曲30o以上。
j)一侧膝关节交叉韧带完全断裂遗留旋转不稳。
k)股骨颈骨折或者髋关节脱位,致股骨头坏死。
l)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或者假关节形成;四肢长骨骨折并发慢性骨髓炎。
m)一足离断或者缺失50%以上;足跟离断或者缺失50%以上。
n)一足的第一趾和其余任何二趾离断或者缺失;一足除第一趾外,离断或者缺失4趾。
o)两足5个以上足趾离断或者缺失。
p)一足第一趾及其相连的跖骨离断或者缺失。
q)一足除第一趾外,任何三趾及其相连的跖骨离断或者缺失。
5.9.3轻伤一级
a)四肢任一大关节功能丧失25%以上。
b)一节椎体压缩骨折超过1/3以上;二节以上椎体骨折;三处以上横突、棘突或者椎弓骨折。
c)膝关节韧带断裂伴半月板破裂。
d)四肢长骨骨折畸形愈合。
e)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或者两处以上骨折。
f)四肢长骨骨折累及关节面。
g)股骨颈骨折未见股骨头坏死,已行假体置换。
h)骺板断裂。
i)一足离断或者缺失10%以上;足跟离断或者缺失20%以上。
j)一足的第一趾离断或者缺失;一足除第一趾外的任何二趾离断或者缺失。
k)三个以上足趾离断或者缺失。
l)除第一趾外任何一趾及其相连的跖骨离断或者缺失。
m)肢体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125px以上。
5.9.4轻伤二级
a)四肢任一大关节功能丧失10%以上。
b)四肢重要神经损伤。
c)四肢重要血管破裂。
d)椎骨骨折或者脊椎脱位(尾椎脱位不影响功能的除外);外伤性椎间盘突出。
e)肢体大关节韧带断裂;半月板破裂。
f)四肢长骨骨折;髌骨骨折。
g)骨骺分离。
h)损伤致肢体大关节脱位。
i)第一趾缺失超过趾间关节;除第一趾外,任何二趾缺失超过趾间关节;一趾缺失。
j)两节趾骨骨折;一节趾骨骨折合并一跖骨骨折。
k)两跖骨骨折或者一跖骨完全骨折;距骨、跟骨、骰骨、楔骨或者足舟骨骨折;跖跗关节脱位。
l)肢体皮肤一处创口或者瘢痕长度250px以上;两处以上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375px以上。
5.9.5轻微伤
a)肢体一处创口或者瘢痕长度25px以上;两处以上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37.5px以上;刺创深达肌层。
b)肢体关节、肌腱或者韧带损伤。
c)骨挫伤。
d)足骨骨折。
e)外伤致趾甲脱落,甲床暴露;甲床出血。
f)尾椎脱位。
手损伤
5.10.1重伤一级
a)双手离断、缺失或者功能完全丧失。
5.10.2重伤二级
a)手功能丧失累计达一手功能36%。
b)一手拇指挛缩畸形不能对指和握物。
c)一手除拇指外,其余任何三指挛缩畸形,不能对指和握物。
d)一手拇指离断或者缺失超过指间关节。
e)一手示指和中指全部离断或者缺失。
f)一手除拇指外的任何三指离断或者缺失均超过近侧指间关节。
5.10.3轻伤一级
a)手功能丧失累计达一手功能16%。
b)一手拇指离断或者缺失未超过指间关节。
c)一手除拇指外的示指和中指离断或者缺失均超过远侧指间关节。
d)一手除拇指外的环指和小指离断或者缺失均超过近侧指间关节。
5.10.4轻伤二级
a)手功能丧失累计达一手功能4%。
b)除拇指外的一个指节离断或者缺失。
c)两节指骨线性骨折或者一节指骨粉碎性骨折(不含第2至5指末节)。
d)舟骨骨折、月骨脱位或者掌骨完全性骨折。
5.10.5轻微伤
a)手擦伤面积250px2以上或者挫伤面积150px2以上。
b)手一处创口或者瘢痕长度25px以上;两处以上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37.5px以上;刺伤深达肌层。
c)手关节或者肌腱损伤。
d)腕骨、掌骨或者指骨骨折。
e)外伤致指甲脱落,甲床暴露;甲床出血。
体表损伤
5.11.1重伤二级
a)挫伤面积累计达体表面积30%。
b)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5000px以上。
5.11.2轻伤一级
a)挫伤面积累计达体表面积10%。
b)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000px以上。
c)撕脱伤面积2500px2以上。
d)皮肤缺损750px2以上。
5.11.3轻伤二级
a)挫伤面积达体表面积6%。
b)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250px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375px以上。
c)撕脱伤面积1250px2以上。
d)皮肤缺损150px2以上。
5.11.4轻微伤
a)擦伤面积500px2以上或者挫伤面积375px2以上。
b)一处创口或者瘢痕长度25px以上;两处以上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37.5px以上;刺创深达肌层。
c)咬伤致皮肤破损。
其他损伤
5.12.1重伤一级
a)深IIo以上烧烫伤面积达体表面积70%或者IIIo面积达30%。
5.12.2重伤二级
a)IIo以上烧烫伤面积达体表面积30%或者IIIo面积达10%;面积低于上述程度但合并吸入有毒气体中毒或者严重呼吸道烧烫伤。
b)枪弹创,创道长度累计4500px。
c)各种损伤引起脑水肿(脑肿胀),脑疝形成。
d)各种损伤引起休克(中度)。
e)挤压综合征(II级)。
f)损伤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完全型)。
g)各种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
h)电击伤(IIo)。
i)溺水(中度)。
j)脑内异物存留;心脏异物存留。
k)器质性阴茎勃起障碍(重度)。
5.12.3轻伤一级
a)IIo以上烧烫伤面积达体表面积20%或者IIIo面积达5%。
b)损伤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不完全型)。
c)器质性阴茎勃起障碍(中度)。
5.12.4轻伤二级
a)IIo以上烧烫伤面积达体表面积5%或者IIIo面积达0.5%。
b)呼吸道烧伤。
c)挤压综合征(I级)。
d)电击伤(Ⅰo)。
e)溺水(轻度)。
f)各种损伤引起休克(轻度)。
g)呼吸功能障碍,出现窒息征象。
h)面部异物存留;眶内异物存留;鼻窦异物存留。
i)胸腔内异物存留;腹腔内异物存留;盆腔内异物存留。
j)深部组织内异物存留。
k)骨折内固定物损坏需要手术更换或者修复。
l)各种置入式假体装置损坏需要手术更换或者修复。
m)器质性阴茎勃起障碍(轻度)。
5.12.5轻微伤
a)身体各部位骨皮质的砍(刺)痕;轻微撕脱性骨折,无功能障碍。
b)面部Ⅰo烧烫伤面积250px2以上;浅IIo烧烫伤。
c)颈部Ⅰo烧烫伤面积375px2以上;浅IIo烧烫伤面积50px2以上。
d)体表Ⅰo烧烫伤面积500px2以上;浅IIo烧烫伤面积100px2以上;深IIo烧烫伤。

5、当脊椎变的不健康时,会有一些什么症状?

一、脊椎损伤有哪些症状


想要及时发现一种疾病的存在,首先就要知道这个病在发病后有哪些症状表现?而脊椎损伤的症状主要有:


1.压缩性骨折


这种类型的脊椎损伤通常都是因为前屈或侧屈暴力所导致,主要椎体前缘高度减少状况的前方楔状骨折。除此之外,患者还有可能存在侧方压缩骨折,表现为椎体两侧的高度会变得不一样。


2.旋转性损伤


如果脊椎发生了旋转性损伤,患者需要做X线进行检查才行。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的一个椎体在另一个椎体上旋转,有的患者表现为椎间隙变窄,这个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纤维环及髓核损伤。 


3.爆裂性骨折


爆裂性脊椎股则是由沿身体纵轴作用的暴力所导致的,主要原因是椎间盘被外力压入椎体终板,最后进入松质骨内才导致的。主要的表现为患者的椎体由中央以“爆炸”的形式裂开,需要做CT扫描时进行确诊。


二、脊椎损伤的原因


人的脊椎如果受到了伤害,整体的健康将会被严重影响到。建议大家能多去了解导致脊椎损伤的原因都有哪些?这样才能进一步做好预防措施。


1.外伤事故


外伤是引起脊椎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脊椎损伤问题的人群中,绝大部分患者都是因为外伤事故所导致的。有的人是因为机动车事故,有的人是因为从高处跌落、暴力(刺或枪伤的刺)等。 


2.疾病因素


外伤事故是导致脊椎损伤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有部分人是因为疾病因素才出现这个问题的,像肿瘤、感染或炎症都有可能引起脊椎损伤。此外,如果长期患有脊髓狭窄,那么出现脊椎损伤的几率也会更大。


3.血液问题


人类身体的每一个组织都需要良好的血液供应来维持正常,当血液供应失败之后,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将无法顺利送达脊椎,从而引起脊椎损伤。这个现象主要因为动脉瘤、血管压迫或血压长期下降所导致。

6、脊柱骨折如何诊治?

脊柱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 6%,胸腰段脊柱骨折多见。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脊髓或马尾损伤,特别是颈椎骨折一脱位常合并有脊髓损伤,能严重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1)病因与分类

暴力是引起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

①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是脊柱前柱损伤的结果,这类骨折不损伤中柱,脊柱仍保持其稳定性。

稳定性爆破型骨折:是脊柱前柱和中柱损伤的结果,脊柱的后柱不受影响,因而仍保留了脊柱的稳定性,但破碎的椎体与椎间盘可以突出于椎管前方,损伤脊髓而产生症状。

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是前、中、后柱同时损伤的结果。由于脊柱不稳定,会出现创伤后脊柱后突和进行性神经症状。

Chance 骨折:为椎体水平撕裂损伤。这种骨折也是不稳定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

屈曲—牵拉型损伤:屈曲轴在前纵韧带后方。前柱部分因压缩力量而损伤,而中、后柱则因牵拉的张力力量而损伤;中柱部分损伤造成后纵韧带断裂;后柱部分损伤表现为脊椎关节囊破裂、关节突脱位、半脱位或骨折。这类损伤往往是潜在的不稳定型骨折。

脊柱骨折—脱位:又称移动性损伤。椎管的对线对位已经完全被破坏,在损伤平面,脊椎沿横面产生移位。通常三柱均毁于剪力。

损伤平面通常通过椎间盘,因此脱位程度重于骨折。当关节突完全脱位时,下关节突移至下一节脊椎骨的上关节突前方,互相阻挡,称为关节突交锁。这类损伤极为严重,脊髓损伤难免,预后差。

②颈椎骨折的分类。

屈曲型损伤:是前柱压缩、后柱牵张的结果。临床上常见有:

前方半脱位(过屈型损伤),是脊椎后柱韧带破裂的结果,有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双侧椎间关节脱位,因过度屈曲使中后柱韧带破裂所致;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较为多见,常见于骨质疏松者。

垂直压缩所致的损伤。

第一颈椎双侧性前、后弓骨折:又称Jefferson 骨折。X 线上很难发现骨折线,CT 检查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骨折块数量及移位情况,MRI 检查能显示脊髓受损情况。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爆破型骨折:为下颈椎椎体粉碎性骨折,多见于C5, C6 椎体,破碎的骨折片不同程度的凸向椎管内,因此瘫痪的发生率很高。

过伸损伤。

过伸性脱位:常见于高速驾驶汽车,因急刹车或撞车时,由于惯性作用使头部过度仰伸继而过度屈曲,使颈椎发生严重损伤。前纵韧带破裂,椎间盘水平状破裂,上一椎体前下缘撕脱骨折和后纵韧带断裂。这种病的特征性体征是额面部有外伤痕迹。

损伤性枢椎椎弓骨折:此型损伤的暴力来自于额部,使颈椎过度仰伸,在枢椎后半部形成强大的剪切力量,使枢椎的椎弓发生垂直状骨折。以往多见于被缢死者,故又称缢死者骨折。

机制不甚了解的骨折。齿状突骨折可分为3 种类型。第1 型,齿状突尖端撕脱骨折;第2 型,齿状突基部、枢椎体上方横行骨折;第3 型,枢椎体上部骨折,累及枢椎的上关节突,一侧或双侧性。

第l 型较为稳定,并发症少,预后较佳;第2 型多见,该处血供不佳,常发生骨不愈合,故需手术治疗;第3 型骨折稳定性好,血供亦良好,预后较好。

③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单纯压缩骨折,椎体压缩不超过原高度1/3 者和腰4 ~ 5 以上的单纯附件骨折,不易移位,为稳定型骨折。椎体压缩1/3 以上的单纯压缩骨折、粉碎压缩型骨折、骨折脱位、第1 颈椎前脱位或半脱位,以及腰4 ~ 5的椎板、关节突骨折,复位后容易再移位,为不稳定型骨折。

(2)临床表现

①有严重外伤史,如从高空落下,重物打击头部、颈、肩或背部,跳水受伤,塌方事故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

②胸腰椎损伤后,患者有局部疼痛,腰背部肌痉挛,不能起立,翻身困难,感觉腰部无力。由于腹膜后血肿对自主神经的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症状。

颈椎损伤时,有头、颈痛,不能活动,明显压痛,伤员常用两手扶住头部。检查脊柱时可发现位于中线的局部肿胀和明显的局部压痛;颈椎损伤时肿胀和后突畸形并不明显,但有明显压痛;胸、腰段损伤时常有后突畸形。

③ X 线表现X 线摄片检查对于明确诊断,确定损伤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以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以胸腰段椎骨骨折为例,X 线的表现是:在侧位片上,椎体前上部有楔形改变,或整个变扁。椎体前方边缘骨的连续性中断,或有碎骨片,粉碎压缩骨折时,椎体后部可向后方突出成弧形。合并脱位时,椎体间有前后脱位,关节突的关系有改变,或有关节突骨折。

在正位片上,可见椎体变扁,或一侧呈楔形,其两侧的骨连续性中断,或有侧方移位。也可有椎板、关节突、横突骨折等。

(3)急救处理①用木板或门板搬运。

②先使伤员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也伸直放于身边。木板放在伤员一侧,2 ~ 3 人扶伤一员躯干,使成一体滚动,移至木板上。注意不要使躯干扭转。或三人用手同时将伤员平直托至木板上。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因这些方法将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椎骨和脊柱的损伤。

③对颈椎损伤的伤员,要有专人托扶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同滚动。或由伤员自己双手托住头部,缓慢搬移,严禁随便强行搬动头部。睡到木板上后,用沙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颈的两侧加以固定。

(4)脊柱骨折的治疗①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单纯性压缩骨折的治疗:椎体压缩不超过1/5 者,或老年体弱不能耐受复位及固定者可仰卧于硬板床上,骨折部位垫厚枕,使脊柱过伸,嘱3 日后开始腰背部肌锻炼。2 个月后骨折基本愈合,第3个月内可以下地稍许活动,仍以卧床休息为主。3 个月后逐渐增加下地活动时间。

椎体压缩高度超过1/5 的青少年或中年伤者,可用两桌法过仰复位。复位后在此位置应用过伸位石膏背心固定。石膏固定期间,鼓励患者下地活动,坚持每天做腰背肌功能锻炼。固定时间约3 个月。

也可采用双髁悬吊法复位。

爆破型骨折的治疗:对没有神经症状的爆破型骨折,经CT 证实没有骨块挤入椎管内者,可以采用双髁悬吊法复位。对有神经症状和有骨块挤入椎管内者,不宜复位。此类骨折宜经侧前方途径,去除椎管内的骨折片以及椎间盘组织,然后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必要时还可以置人前路内固定物。后柱有损伤者必要时还需作后路内固定术。

Chance 骨折:屈曲—牵拉型损伤及脊柱移动性骨折—脱位者,都需要做前后路复位及内固定器安装术。

②颈椎骨折的治疗。对颈椎半脱位的病例,在急诊时往往难以区别出是完全性撕裂或不完全性撕裂,为防治迟发的并发症,对这类隐匿型颈椎损伤应予以石膏颈围固定3 个月。对出现后期颈椎不稳定与畸形的病例可采用经前路或经后路的脊柱融合术。

对稳定型的颈椎骨折,轻度压缩者可采用颌枕带卧位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kg。复位后应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 个月。压缩明显的和有双侧椎间关节脱位的可以采用持续颅骨牵引复位再辅以头颈胸石膏固定。牵引重量3 ~ 5kg,必要时可增加至6 ~ 10kg。摄X 线证实复位后,可于牵引2 ~ 3 周后应用头颈胸石膏固定,固定时间约3个月。有四肢瘫痪及牵引失败者须行手术复位,必要时可以切去关节突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同时还须安装内固定物。

单侧小关节脱位者可以没有神经症状,特别是椎管偏大者,可以先应用持续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逐渐增加,从1.5kg 开始,最多不能超过10kg,牵引时间约8 小时。在牵引过程中不宜手法复位,以免加重神经症状。复位困难者以手术为宜,必要时可以切除上关节突,并加作颈椎融合术。

对爆破型骨折有神经症状者,原则上应该早期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前路手术,切除骨片、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

对过伸性损伤,大都采用非手术治疗。特别是损伤性枢椎椎弓骨折伴发神经症状者很少,没有移位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牵引2 ~ 3周后上头颈胸上固定3 个月;有移位者应作颈前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而对有脊髓中央管周围损伤者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

有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者一般在伤后2 ~ 3 周时作椎管减压术。

对第l 型、第3 型和没有移位的第2 型齿状突骨折,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可先用颌枕带或颅骨牵引2 周后上头颈胸石膏3 个月。

第2 型齿状突骨折如移位超过4mm 者,愈合率极低,一般主张手术治疗,可经前路用l ~ 2 枚螺钉内固定,或经后路行Ct 也植骨及钢丝捆扎术。

7、脊椎神经损伤的恢复过程

此病是脊髓损伤合并截瘫,西医手术只是恢复了椎管口径而使神经再度受损已完成了他们的治疗使命,但受损的神经仍出于麻痹休克状态他们束手无策,只好让你自等恢复或推你出院康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除自身修复外,可以此方案进行治疗,若受损神经因时间过长继发缺血变性则本病恢复无望。治疗方案:1、采用中药增强改善脊髓血液循环,使受损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2、中西医结合营养神经预防受损神缺血变性坏死导致不能恢复。3、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激活受损后麻痹不全的神经才能再生修复神经以支配二便,运动等各种功能获得最佳恢复、。4、采用我们专为患者设计的自主被动锻炼支架进行功能锻炼先使患者先达被动自力。5,如患才发生足下垂需专业设计鞋保护好踝关节不发生骨麻损畸形。需帮助发来术前后磁共震照片为你指导。

8、脊柱损伤压迫脊髓会导致什么症状?

这个要看脊柱损伤的位置和损伤程度,轻度的就受伤位置附近有疼痛感,中度的会导致手脚发麻、无力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瘫痪!

9、如何判断是竖脊肌还是脊柱损伤

竖脊肌是腰背痛患者中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一块肌肉,因其在背部往往比较明显,手往下方触诊容易摸到,因此,它也是我们临床上腰背痛患者中处理最多的一块肌肉。那么它为什么那么容易损伤呢?这就得从它的解剖以及功能来谈起了。
竖脊肌又叫骶棘肌,是位于腰椎旁的一组肌肉,从内向外依次为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其主要功能是伸展躯干,如果竖脊肌出现功能障碍,无论是痉挛或者张力增高,都容易使患者出现腰痛症状。究其易受损的原因,是因为竖脊肌的静态作用在对患者的日常活动、运动中的维持姿势和动态活动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人处于正常站立姿势时,竖脊肌其实很少是发生活动的,脊柱通过关节和软组织获得平衡。约75%的正常人重力线通过第四腰椎前方。竖脊肌短暂持续作用或间断活动避免脊柱下降从而获得躯体平衡。但是一些人的重力线在腰椎后方,此时,就需要腹肌收缩而避免脊柱后伸。
头或上肢向前活动时,下方竖脊肌活动增加。负重时,竖脊肌活动也相应增加,并与负重量和负荷在身体的位置相关。这些动作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做的一些动作,每次我们做这些动作,我们的竖脊肌都在运动。
当重心向一侧偏移时,如一侧手握重物,对侧竖脊肌易收缩则以防止躯干侧屈。这也是我们背单肩包不仅会颈肩痛,也会腰痛的原因。
坐立时竖脊肌活动和体位有关。有靠背和没靠背,靠背的的倾斜角度都会使竖脊肌活动发生变化。

10、脊椎震荡有什么症状求解

概念:脊髓损伤后发生的一种可逆性功能紊乱,其特点是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的迅速、完全恢复,也有间接暴力所导致的一种脊髓损伤。主要症状:运动障碍,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休克期过后若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及病理反射。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减弱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不能随意排尿,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园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大便出现便秘和失禁。

与脊柱创伤症状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