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脊椎骨疼痛,吃什么药好
一般的情况是有劳损、脊椎病的情况引起的这种症状的。 意见建议: 另外是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情况的。一般的情况是需要注意一下保养的。不要劳累。可有适当的做功能活动。可有采用针灸、按摩、理疗、外用药物、中药等治疗的。
2、脊柱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脊柱炎一般指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与环境、遗传、免疫、代谢等因素有关。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主要是要控制炎症,减轻或者缓解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常用的药,一是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的药物具有抗炎镇痛,减轻僵硬和肌肉痉挛的作用。二是柳氮磺砒啶,也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三是生物制剂,目前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脊柱关节疾病的最佳选择。具体用何种药物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对症应用。
3、强直性脊柱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此类疾病没有特异性方式治疗,临床疾病会逐渐出现关节强直废用,目前出现的问题于此有关,临床疾病关节疼痛时还是可以对症选择一些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平时注意加强体育运动保健,疾病病史很长,适当补充一些钙剂保健。建议,结合你描述的情况看,疾病选择传统中医药技术治疗也可以,但是可能需要你亲自就诊,医生需要结合病情选择应用药物治疗,此类疾病不易盲目乱投医。
4、脊椎痛该吃什么药
建议:脊椎的治疗方法脊椎疾患国内外的治疗方法繁多,总的来说,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别。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解除脊髓、神经根等所受的压迫、恢复脊柱正常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实际上需要手术的患者较少,仅占不足10%,绝大部分患者通过非手术方法便可以得到治疗。除了有非常明确的手术指征外,脊椎疾患应以综合的非手木治疗为主,应强调术后尽早介入康复治疗。以下介绍目前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用于疾病各期,但更主要是在疾病早期或急性期使用,能有效地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改善神经肌肉营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以下几大类型。(一)消炎镇痛药,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效地减轻炎症,缓解疼痛。常用的口服制剂有芬必得、扶他林、莫比可等。这类药物也有制成外用剂型的,如扶他林乳胶,法斯通凝胶等。(二)肌肉松弛剂,能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由于肌肉紧张或痉挛而引起的疼痛及活动受限制。如巴氯芬、妙纳、安定等。(三)神经营养药物,能改善神经肌肉营养,调整神经功能,有助神经肌肉损伤的修复。如维生素B族、弥可保、泛敏补、神经妥乐平等。(四)扩张血管和改善血液供应药物,如地巴唑、复方血栓通胶囊、丹参等。(五)激素类药物,用于炎症急性期无激素使用禁忌症者,能快速强效地减轻炎症及炎性水肿,缓解疼痛。常用有强的松、地塞米松、得宝松等。(六)中药制剂,如骨仙片、根痛平、颈痛灵等有活血化淤、散风祛湿、舒筋止痛等作用。1、 饮食篇(1) 饮酒易患颈腰痛适量饮酒可以活血通络,疏筋驱寒,壮神提气,遣兴消愁;可以扩张血管,缓解紧张,消除疲劳,改善睡眠。但是,过量饮酒的后果是可怕的。乙醇不仅抑制成骨细胞,影响新骨形成,而且还进一步损害肝脏的功能,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导致血中活性维生素D水平低下,进一步降低对钙、磷的吸收,增加钙、磷的排泄,使钙、磷的代谢紊乱,骨无机质流失,造成骨质疏松,从而加重或引起颈腰痛。这里提供一个比较安全的适量饮酒指标,即成人每公斤体重承受酒精量为1克。若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一次只能饮白酒100毫升或啤酒3瓶。对酒的敏感性有个体差异,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同时服药前后不要饮酒,而且酒会增加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炎痛喜康、安定等药物的毒性。(2) 喝茶有益脊椎茶相当于一种低热量饮料。茶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茶叶中所含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类脂等物质为人体所必需,缺乏了就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茶叶还含有生物碱、茶多酚和脂多糖,这些物质有较强的药理作用,对脊椎疼痛的患者,通过改善循环,兴奋神经系统,达到提高肌力、肌张力和耐力、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同时它还能促进新骨的形成,抑制骨吸收,起到保护运动系统,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所以长期适量饮淡茶不但对健康有益,对脊椎疼痛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是有益的。但是,茶中含有的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钙、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影响钙和蛋白质的吸收、利用。所以饭后不宜立即饮茶,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与多种营养物质的丧失,影响骨的正常代谢。同时也不宜睡前喝浓茶,以免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影响睡眠,或因尿多频繁起床打扰好梦。也不宜用茶水服药,特别是对正服用补血铁剂时,会影响铁剂吸收。浓茶中大量的咖啡因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增加钙的排泄,久而久之导致骨质疏松症,引起腰背疼痛。喝茶的原则是:清淡为好,适量为佳,饭后少饮,睡前不饮,即泡即饮,服药不饮。(3) 多喝牛奶有利脊椎病的预防牛奶中丰富的钙和磷成分补充了骨骼必须的钙和磷,保证了体内钙、磷代谢的平衡,维护了运动系统,即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生理与运动功能,所以喝牛奶能强筋健骨,预防骨质疏松,预防腰背痛的发生。但牛奶也不是喝的越多越好,也不能不加选择地饮用。普通牛奶中含有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增加血中胆固醇水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中老年人最好选用脱脂奶。牛奶也不宜与菠菜、浓茶等同时食用,后者含有的草酸、多纤维、鞣酸等成分与牛奶中的钙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沉淀,影响钙的吸收。牛奶加热过程中应不断搅拌,防止磷酸钙沉淀,保证钙、磷利用。在睡前喝牛奶还有帮助入睡的作用,效果更好。(4) 适量喝骨头汤对脊椎病的预防有益骨头熬汤后,能溶解到汤汁的有效成分一般为钙、磷、脂肪和少量的蛋白质。骨头剁得越碎,熬汤的时间稍长些,溶解到汤里的有效成分就多些。人们喝了这些骨头汤可以补充钙和磷等骨质成分,改善钙、磷代谢,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但是骨头汤对骨质的补充还是很有限的,骨髓也含有大量的脂肪,脂肪摄入过多也可能会导致血脂升高,引发心血管疾病,所以进食骨头汤也应该适量。(5) 脊椎病的饮食调理首先饮食要合理。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间的比例,钙、磷之间的比例失调,不仅不能纠正骨质疏松症,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在这里我奉劝偏食人能够自觉地调理饮食习惯,理性地养成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和各种蔬菜类(绿色、黄色和瓜茄类)搭配混食兼用的习惯,使体内钙与磷的乘积相对稳定,才是健康饮食之道。其次饮食要有重点。脊椎病变往往与骨质疏松、脱钙有关,所以我们常日里应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蛋类和瘦肉等,重点补钙,纠正骨骼钙代谢的不平衡。尽量减少酒精摄入,酒精刺激消化道粘膜,摄入过量的白酒,损害胃肠道与肝脏,影响钙、磷、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吸收,加重骨骼代谢紊乱,导致脊椎骨质改变,引起脊椎疼痛性疾病。
5、女人腰酸背痛吃什么药
腰背痛的病因
1.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
(1)劳损性肩胛背部软组织疼痛综合征
常有负重或损伤病史,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多在肩胛骨周围。疼痛有固定的解剖定位点,与致伤时的体位密切相关。疼痛、疼痛点与活动、负荷的增加密切相关。
(2)腰臀部软组织劳损
是人体发生劳损伤害最为多见的部位。临床主要症状是疼痛,并以压痛点为主要形式。寻找压痛点和按压压痛点引起反应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压痛点反应:①多有固定的分布位置;②多在某一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的交接点处;③深部有时可摸到条索状硬块,触压此硬块可引起疼痛或放射疼痛。
(3)肩胛背部肌筋膜炎
疼痛是其主要症状。常具有如下特征:①跳跃征。检查或按压受累区时,可引起病人惊眺或躲避退让。其他疾病鲜有此种表现。②疼痛结节或疼痛条索。③交感症状。叩击疼痛区,皮肤出现苍白或充血。④局部封闭或麻醉,疼痛消失。
(4)腰臀部肌筋膜炎
可出现复杂的疼痛症状。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病人活动困难,不能翻身,不能平卧,不能行走,不能久坐,不能下蹲。病变部位皮肤有增厚及水肿,捻拎皮肤可见橘皮样改变并出现疼痛加剧。慢性病人常诉腰臀部难以忍受的疼痛。不能久坐、久睡,否则疼痛加剧。腰臀肌筋膜炎的局部压痛点常较显著,多在病变肌肉的起止点处。
(5)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
常有外伤史,易出现下腰段剧烈疼痛。病人可诉弯腰时有断裂惑。典型的体征为下腰段棘突间的局部压痛。但不会有腿部的放射痛。
(6)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好发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有外伤史。主诉腰痛,可沿大腿向下放射至膝关节水平。咳嗽、打喷嚏不会增加疼痛。于第3腰椎横突尖端有固定的压痛是本综合征的特点。部分病人可在疼痛处触及肌肉痉挛结节。
(7)强直性脊柱炎
病程缓慢,多从骶髂关节开始向上发展。早期常有下腰部酸痛、不灵活感,不能久坐或站立时间太长。休息可减轻。有时夜间因腰部酸痛、僵硬影响睡眠。胸椎受累后,可有胸闷、呼吸不畅及带状疼痛,不敢咳嗽和打喷嚏。最后病人可发展为脊柱僵直和不同程度的驼背畸形。可合并全身乏力、低热、贫血,以及其他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患。x线摄片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脊柱呈竹节样改变是本病的典型表现。
(8)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表现有:①腰痛;②沿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的下肢放射痛,可因咳嗽、打喷嚏而加重;③腰部活动受限及腰椎外观畸形;④跛行;⑤受压神经根对应皮节的感觉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⑥反射功能障碍,可亢进,也可减弱或消失;⑦直腿抬高试验或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CT及MRI可明确诊断。
2.脊髓或脊神经疾患
炎症:可分为化脓性和特异性感染如脊柱结核。化脓性感染多见于椎间隙感染,硬膜外脓肿,椎体骨髓炎。
骨与软组织肿瘤,骨髓或神经肿瘤等。
3.内脏器官疾患
妇科盆腔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可引起下腰痛,肾脏疾病如结石、肾下垂、肾盂肾炎及腹膜后疾病如脓肿,血肿等可引起腰背涌,肝股和心脏病可引起背部疼痛。
4.精神因素
也可造成相似的疼痛。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精神过敏的脊柱炎,神经衰弱,瘟病,抑郁症。
诊断
腰背痛的诊断
1.脊椎病变
(1)脊椎骨折有明显的外伤史,且多因由高空坠下,足或臀部先着地,骨折部有压痛和叩痛,脊椎可能有后突或侧突畸形,并有活动障碍。
(2)椎间盘突出,青壮年多见,常有搬重物或扭伤史,可突发和缓慢发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二者可同时或单独存在。有时候疼痛剧烈,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时缓解。可有下肢麻木,冷感或间歇跛行。
(3)增生性脊柱炎:又称退行性脊柱炎,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晨起时感腰痛、酸胀、僵直而活动不便,活动腰部后疼痛好转,但过多活动后腰痛又加重。疼痛以傍晚时明显。平卧可缓解,疼痛不剧烈,敲打腰部有舒适感,腰椎无明显压痛。
(4)结核性脊椎炎:是感染性脊椎炎中最常见的疾病,腰椎最易受累,其次为胸椎。背部疼痛常为结核性脊椎炎的首发症状。疼痛局限于病变部位。呈隐痛、钝痛或酸痛,夜间明显,活动后加剧,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晚期可有脊柱畸形,冷脓肿及脊髓压迫症状。
(5)化脓性脊柱炎:本病不多见,常因败血症、外伤、腰椎手术、腰穿和椎间盘造影感染所致。患者感剧烈腰背痛,有明显压痛叩痛,伴畏寒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6)脊椎肿瘤:以转移性恶性肿瘤多见,如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等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脊椎。其表现为顽固性腰背痛,剧烈而持续,休息和药物均难缓解,并有放射性神经根痛。
2.脊柱旁组织病变
(1)腰肌劳损:常因腰扭伤治疗不彻底或累积性损伤,患者自觉腰骶酸痛、钝痛,休息时缓解,劳累后加重。特别是弯腰工作时疼痛明显,而伸腰或叩击腰部时可缓解疼痛。
(2)腰肌纤维织炎:常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所致腰背部筋膜及肌肉组织水肿,纤维变性。患者大多感腰背部弥漫性疼痛,以腰椎两旁肌肉及髂嵴上方为主,晨起时加重,活动数分钟后好转,但活动过多疼痛又加重。轻叩腰部则疼痛缓解。
3.脊神经根病变
(1)脊髓乐迫症:见于椎管内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硬膜外脓肿或椎间盘突出等。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激惹征,患者常感觉颈背痛或腰痛,并沿一根或多根脊神经后根分布区放射,疼痛剧烈,呈烧灼样或绞榨样痛,脊柱活动、咳嗽、喷嚏时加重。有一定定位性疼痛,并可有感觉障碍。
(2)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所出的血液刺激脊膜和脊神经后根时可引起剧烈的腰背痛。
(3)腰骶神经根炎:主要为下背部和腰骶部疼痛,并有僵直感,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腰骶部有明显压痛,严重时有节段性感觉障碍,下肢无力,肌萎缩,腱反射减退。
4.内脏疾病引起的腰背痛
(1)泌尿系统疾病:肾炎、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结核、肿瘤、肾下垂和肾积水等多种疾病可引起腰背痛。不同疾病有其不同特点,肾炎呈深部胀痛,位于腰肋三角区,并有轻微叩痛;肾盂肾炎腰痛较鲜明,叩痛较明显;肾脓肿多为单侧腰痛,常伴有局部肌紧张和压痛;肾结石多为绞痛,叩痛剧烈;肾肿瘤引起的腰痛多为钝痛或胀痛,有时呈绞痛。
(2)盆腔器官疾病:男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常引起下腰骶部疼痛,伴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女性慢性附件炎、宫颈炎、子宫脱垂和盆腔炎可引起腰骶部疼痛,且伴有下腹坠胀感和盆腔压痛。
5.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道及脏器的传人纤维与一定皮肤区的传人纤维进入相同的脊髓段,故内脏传人疼痛感觉刺激兴奋了皮肤区的传人纤维,引起感应性疼痛。胃、十二指肠溃疡,后壁慢性穿孔时直接累及脊柱周围组织,引起腰背肌肉痉挛出现疼痛。于上腹部疼痛的同时,可出现下胸上腰椎区域疼痛。急性胰腺炎,常有左侧腰背部放射痛;四分之一的胰腺癌可出现腰背痛,取前倾坐位时疼痛缓解,仰卧位时加重。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于消化道功能紊乱的同时,常伴有下腰痛。
6.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肺结核和肺癌等可引起后胸部和侧胸肩胛部疼痛。背痛的同时常伴有呼吸系统症状及体征,胸膜病变时常在深呼吸时加重,而脊柱本身无病变、无压痛、运动不受限。
伴随症状
1.腰背痛伴脊柱畸形,外伤后畸形则多因脊柱骨折,错位所致;自幼则有畸形多为先天性脊柱疾病所致;缓慢起病者见于脊柱结核和强直性脊柱炎。
2.腰背痛伴有活动受限,见于脊柱外伤,强直性脊柱炎,腰背部软组织急性扭挫伤。
3.腰背痛伴长期低热,见于脊柱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高热者见于化脓性脊柱炎和椎旁脓肿。
4.腰痛伴尿频,尿急排尿不尽,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腰背剧痛伴血尿,见于肾或输尿管结石。
5.腰痛伴嗳气,反酸上腹胀痛,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胰腺病变;腰痛伴腹泻或便秘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6.腰痛伴月经异常、痛经、白带过多,见于宫颈炎、盆腔炎、卵巢及附件炎症或肿瘤。
治疗
腰背痛的治疗
(l)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软组织的劳损应尽量减少引起劳损的动作和行为;对强直性脊柱炎给予类似抗类风湿病治疗或激素治疗;椎间盘突出严重影啊生活和工作者,需手术解除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脊髓肿瘤以及造成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的病变,需行手术切除;内脏疾患和精冲因素引起的疼痛亦应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2)对症治疗
可根据不同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镇痛、维生素类药物治疗等。软组织损伤者可经休息、理疗好转。严重的肌筋膜炎可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可行封闭疗法、手术切断梨状肌。对严重脊髓病变者并发的呼吸、泌尿系统感染进行抗炎治疗。
预防
腰背痛的预防
一、预防
无论你现在是否有腰背部疼痛,都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加强对腰背部疼痛的预防,可避免加重慢性腰背部疼痛,减轻急性腰背部疼痛发作的危险。
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或站姿之后,应放松腰部,或伸展腰肢。
适度变换颈部的姿势,最好每工作一小时休息几分钟。
过于肥胖者,应该恰当减肥以减少腰部的负担。
不宜选用过软的床垫,较硬的床垫对腰部有助益。同时,尽量不要俯卧,对腰部不利。
提着重物时,尽量贴近身边。
弯腰或扭腰时要尽量小心,或是避免尽量弯腰或扭腰。
长期身心劳累也是腰背痛的诱因,因此预防之道也包括在工作之余的时候尽量放松自己。
二、饮食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6、强直性脊柱炎,腰疼,吃什么药止疼
?
7、强直性脊柱炎平常都吃什么药
以往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近年的研究显示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极大部分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甚或达到临床治愈。但可惜的是由于本病发病早期与一般腰腿痛相似,患者往往辗转求医未果,身心备受煎熬,少数长期误诊或漏诊,最终导致残疾。所以,早期及时正确诊断是获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治疗目标:
(1) 控制炎症,缓解疼痛和发僵症状,防止脊柱关节畸形;
(2) 维持良好的姿势,保持脊椎和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
(3) 预防并发症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4) 疾病晚期可行手术矫正关节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理疗、体操锻练、手术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关键,药物治疗可较快地控制病人的症状,消除炎症,缓解病情,使病人能更好地进行运动锻炼。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消炎药,慢作用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成药等。因为各种药物各有优缺点,为趋利避害,取长补短,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目前对严重病人治疗的新趋向。例如慢作用药物与中成药联合应用在临床已属常见。值得指出的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疟药、金制剂、青霉胺和硫唑嘌呤对强直性脊柱炎无效。
1、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ycl oygenase, cox), 阻断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敏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之一。这类药物起效较快,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症状,可迅速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发僵,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所以这类药物使用的目的在于减轻疼痛,使患者能多做运动,并增进生活质量,但不能改变疾病的进程及活动性。
常用的药物包括布洛芬、恶丙嗪(诺松)、洛索洛芬(乐松)、萘普生、托美汀、双氯酚酸(英太青、奥湿克、戴芬、扶他林)、吲哚美辛(消炎痛)、舒林酸(奇诺力)、阿西美辛(优妥)、依托度酸(罗丁)、萘丁美酮(瑞力芬)、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美洛昔康(莫比可)、尼美舒利(美舒宁、怡美力、瑞芝利)、罗非昔布(万络)、塞来昔布(西乐保)等。剂量可由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调整给药,以晨间僵硬为主的症状,可于睡前给予长效剂量。胃肠道反应明显者可用肛内栓剂,必要时合用胃粘膜保护剂。
2、慢性作用药物
常用的有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等。这类药物起效较慢,需用药1~3个月左右才发生作用,所以称之为慢性作用药物。应用这些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可能减缓或阻止病情的发展。
(1)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Salfasalazine SASP、SSZ)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和抗炎镇痛作用。可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活动性,改善关节疼痛和发僵,降低血清IgA水平,特别适宜于改善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对脊柱症状也有效。通常要在服药后6~8周起效,维持治疗可保持病情相对稳定。本药对早期有外周关节肿痛的强直性脊柱炎和在病情急性发作血沉较高的病人疗效较佳,对有慢性腹泻史者尤为合适。初步印象本品较适于早期、轻型病例,认为早期使用效果较好。有学者认为使用本品的主要适应症包括:①16岁以前发病者;②疾病活动性仍高时;③有外周关节炎及关节外症状者;④发病初期5~10年内。
(1) 用法:SSZ第1周0.25g/次,1日3次,以后每周每剂增加0.25g至第4周起1.0g,1日3次维持。一般最小有效剂量为0.5g/次,1日3次。
(2) 副作用:少数患者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恶心、肠胃不适、胃纳减退等),其他如皮疹(皮肤过敏)、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均少见。有报告本品可影响男性生殖能力,如精子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及形态异常等,但停药后可恢复。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象、肝功能等。乙肝病毒携带者慎用。对磺胺药过敏者禁用。
(2)甲氨喋呤(MTX)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种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叶酸拮抗剂),其疗效与柳氮磺吡啶相似。甲氨蝶呤对那些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对柳氮磺吡啶无效的患者可能有效。口服和静脉注射疗效相似。
(1) 用法:常用剂量为7.5~10mg(2.5 mg/片),每周1次,近期疗效尚可。
(2) 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其他如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和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所有副作用停药后均可恢复。加服叶酸对减轻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炎可能有效。老年、肥胖、糖尿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肝病、乙肝病毒携带者、肾病患者慎用;孕妇忌用。用药期间不宜饮酒,应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能等。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具有很强的消炎、镇痛作用,但不能控制本病的病情发展,且有较多的副作用,所以长期使用弊大于利,不应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尤其不宜大、中剂量长期使用。对有下列情况的患者,可适当应用之。剂量一般以泼尼松10~30 mg/d为宜。
(1) 个别对非甾类抗炎药治疗抵抗的严重外周关节炎,可用皮质激素关节内注射或全身用药。
(2) 对非甾类抗炎药过敏,或非甾类抗炎药不能控制症状者,可代之以小剂量(相当于泼尼松每日10mg以下)皮质激素治疗。
(3) 症状严重,非甾类抗炎药或小剂量激素不能控制者,可用较大剂量,如泼尼松(强的松)每日20~30mg,待症状控制,慢作用药发挥作用以后,逐渐减量以至停用。
(4) 本病如急性发作伴高热,外周关节又有明显的肿痛,或并发关节外症状,如急性虹膜炎、肺受累时,需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5) 皮质激素常规治疗为每日早晨顿服,如夜间痛严重而非甾类抗炎药无效者,可睡前口服5mg,对减轻夜间痛和晨僵有效。
(6) 有学者报告对病情进展急剧的病例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即甲基强的松龙每日1g静滴,连续3日有效。或地塞米松每日 30~50mg,连续3日,似也能有效控制病情。但“冲击疗法”决非常规之方法,笔者不推荐使用。
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的毒副作用已众所周知,不再赘述。但如短期剂量小于每日10mg,其副作用一般不大,然而敏感者即使小剂量长期使用也可引起库欣综合征。另外,激素的某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等均与用药总量和疗程有关,强直性脊柱炎本身有易发生骨质疏松的倾向,尤其是晚期患者常并发严重的骨质疏松,所以本病原则上不宜长期使用皮质激素。
4、反应停
国内反应停由常州制药厂生产,25mg/片。有学者临床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初步结果令人满意。开始剂量为50mg/d,晚睡前服用。然后每隔10d增加1倍,直至达到200mg/d。
据报告26例难治性病例中,80%有效。在治疗3~6个月后,一些实验指标如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多数在治疗的6~12个月才显示药物的最大疗效。26例中9例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有效后仍需要继续服药维持疗效,停止治疗病情可出现反复。主要的副作用有轻度嗜睡(8例)和口干感(6例),在持续治疗4周后,上述2种症状自行消失。3例患者出现头皮屑明显增多。3例患者有轻微肝酶升高(<正常值2倍),在1周后即恢复正常。2例患者出现过1~2次的显微镜下血尿。1例患者在第12个月时出现指端麻刺感。
笔者认为,对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可以试用反应停,但需注意副作用的观察和长期疗效的随访。
5、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多苷是国内研究较多的一种中成药,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作用,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均有影响,还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本品有不成瘾、不耐药之特点。本品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详见第一章第#节),近年来国内用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也取得疗效。对控制本病的关节疼痛,减轻晨僵有一定效果。有学者用本品和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联合治疗病情急剧进展或对其他治疗抵抗的强直性脊柱炎有效,但病例不多,经验尚少,有待进一步验证。
(1) 用法与用量:多首20mg 每日3次,病情控制后10mg 每日2~3次维持。
(2) 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月经紊乱、女性闭经(个别功能性子宫出血)、精子生成受抑制、肝肾损害、白细胞减少,皮疹或色素沉着等。由于本品对生殖细胞的影响,拟生育者应慎用或忌用,如服用时间宜短,剂量宜小。
6、青藤碱
青藤碱商品名正清风痛宁。是毛青藤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和免疫作用。正清风痛宁化学结构类似吗啡,但无成瘾性。可抑制肉芽增生,以利关节功能恢复,且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兴奋和减弱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与皮质类固醇的作用相同。本品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炎,也可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对有周围关节肿痛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效果较佳。具有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1) 用法与用量:剂量为20mg/次,一日三次,三天后无不良反应,则可增至40mg/次,一日三次,最大剂量不宜超过60mg/次,一日三次。
(2) 副作用: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如皮肤搔痒、皮疹等,并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用药期间宜定期检查血常规、血小板。本品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过敏性哮喘或低血压患者慎用;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慎用。
7、帕夫林
帕夫林是白芍总苷胶囊。有效成份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扶正祛邪作用。帕夫林能通过抗炎、调节免疫功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每粒胶囊含白芍总苷300mg。
(1)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00mg(2粒),一日2~3次,或尊医嘱。
(2) 不良反应:帕夫林口服给药非常安全,对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均无明显毒性作用,可长期服用,亦无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偶有软便,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
8、火把花根片
火把花根片有效成分为生物碱、萜类、内酯、酚酸类等。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等功效。具有明显抑制病理性免疫反应和有抗炎镇痛作用,且承受剂量加大,作用增强。毒性试验表明火把花根片属于低毒药物,对血象、肝肾功能及肝、心、脾、肾、胸腺等脏器无明显影响,长期应用不会导致免疫系统损伤。可适用于类风湿性及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脉管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
(1) 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每次3~5片(每片0.18g),每日3次。饭后服用。1~2月为了疗程。可连续服用2~3疗程。或遵医嘱。
(2)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药后有胃脘不适,恶心感,饭后服药可减轻。伴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或拟生育的青年男女慎用,儿童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