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索与脊柱

脊索与脊柱

发布时间:2020-11-24 01:16:31

1、脊柱和脊椎和脊索

脊柱由脊椎骨组成

2、“脊索动物门”与“脊椎动物亚门”有什么区别?

一、形态特征不同

1、脊索动物门

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的一条棒状结构,具有支持功能,所有脊索动物的胚胎期具有脊索,但在以后的生活中或终生保留(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或退化并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代替。

2、脊椎动物亚门

出现明显的头部,中枢神经系统成管状,前端扩大为脑,其后方分化出脊髓。大多数种类的脊索只见于发育早期(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例外),以后即为由单个的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所代替。

二、生活习性不同

1、脊索动物门

柄海鞘的成体呈长椭圆形,幼体型似蝌蚪。基部以柄附生在海底或被海水淹没的物体上,另一端有2个相距不远的孔:顶端的一个是入水孔,孔内通消化管而中间有一片筛状的缘膜,其作用是滤去粗大的物体,只容许水流和微小食物进入消化道。

2、脊椎动物亚门

原生水生动物用鳃呼吸,次生水生动物和陆栖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鳃裂,成体则用肺呼吸。除圆口纲外,都具备上、下颌。

循环系统较完善,出现能收缩的心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用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简单的肾管,提高排泄机能,由新陈代谢产生的大量废物能更有效地排出体外。

三、下属物种不同

1、脊索动物门

包括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2、脊椎动物亚门

该亚门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3、脊索和脊椎意思一样么?

生物:从海鞘到我们之路--比较基因组学之研究

编辑 Gene 报导
脊椎动物的无脊椎近亲海鞘的基因组被定了序,让科学家有机会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来研究脊椎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发表在Science的海鞘Ciona intestinalis基因组研究结果是由国际团队所完成的,它是第七个基因组被定序的动物,主要由美国能源部附属基因组研究所、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系、京都大学动物系和日本的国家遗传学研究所所领导,并且有别外二十几家研究单位合作进行,参与者有87人,分布在五个国家。

有了海鞘的基因组,透过和人类或其他动物的比较,科学家能够进一步了解人类大脑、心脏和神经及免疫系统等的起源和演化,并且更了解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一般发育。

柏克莱加大的遗传学和发育学教授Mike Levine说道,海鞘在生物学家心中享有特别的地位,因为它提供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演化联系。当你看到其成体时,会以为那是简单的动物,亚里斯多德就以为它是软体动物,但当你看到其胚胎发育,它显然是复杂的高等动物,俄国生物学家Alexander Kowalevsky就认出了其幼虫尾的脊索。它们是我们很古老的表亲。

五亿多年前,动物开始快速演化,成为三、四十个体制相异的门类,至今现生的动物界可以划分为35个门。其中不具有脊椎(或脊索)的34个门统称为无脊椎动物,而剩下的就是脊索动物门了。脊索动物有四个主要共同特徵:脊索(notochord)、背部中空的神经索(dorsal, hollow nerve cord)、咽裂(pharyngeal slit)和肛门后肌肉质的尾部(muscular postanal tail)。脊索动物又分为三个亚门:一是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又称无头类(Acrania),以文昌鱼为代表;二是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又称被囊类(Tunicata),例如海鞘,这两类都是原始的脊索动物,不具有脊椎;第三个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有头类(Craniata)之一的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e),包括鱼类、两生类、爬虫类、鸟类和哺乳类。

但脊椎动物却走上了另一条不同的路子,与头索动物及尾索动物相较,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前端特化成复杂的脑,以及与脑相关联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等,对环境有更灵敏的反应能力;运动器官也更精巧,以配合感觉器官的改变;大脑外有颅骨保护、脊索演变为分节的脊椎、内骨骼保护著体内器官,这些特徵都使得脊椎动物比其它脊索动物更具环境适应力,使得脊椎动成为脊索动物这一门中,种类和数量最发达的一支。

化石记录显示,公认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4.75亿年前的奥陶纪的介皮类(Ostracoderms),它们在海洋中行底栖生活,身披厚重的外骨骼,没有上下颔,也没有胸鳍、腹鳍等可活动的偶鳍。与介皮类亲缘关系最接近的脊椎动物是无颌纲(Agnatha)的盲鳗(Hag fishes)及八目鳗(lampreys),它们的脊椎还是软骨质,是相当原始的脊椎动物。

到了3.95亿年前的志留纪(Silurian)末期,地球上出现了一群具有上下颔的鱼类,这是一项极重大的变革,使原本行过滤生活的脊椎动物成了活泼的猎食者,同时也演化出了可活动的偶鳍,使得活动更灵活。这些鱼类包括已灭绝的盾皮类(Placodermi)、部份现生的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如鲨鱼、魟等,以及在现代海洋及淡水中称霸的硬骨鱼类(Osteichthyes)。硬骨鱼类的其中一支又慢慢往陆地发展,演化成了今天陆地上的各种脊椎动物。

过去许多动物学家认为脊椎动物的祖先很有可能是演化自尾索动物。海鞘的成体虽然没有明显的脊索,但是其幼虫的尾部却明显地带著一根脊索。有人认为在寒武纪早期,尾索动物的幼虫发生了幼体生殖(paedogenesis)的现象,其生殖器官在变态之前就成熟了。经过了天择,尾索动物的幼虫发展出了分节的肌肉和强壮的骨骼来支撑身子,并且因为头的形成对适应环境有相当的优越性,就演化出了带头和内骨骼的脊椎动物。

美国能源部附属基因组研究所所长Eddy Rubin认为虽然它们和我们外观大不像,但是还是有许多特徵同脊椎动物是相同的。透过基因组的比较,我们可以在分子的层次上了解与对方的关系,并且研究这些相似的系统和基因是如何从五亿多年前的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

身为尾索动物的海鞘分布在世界上各浅海中。桶状的海鞘附著在岩石、防波堤、般舶和海底,并利用篮状滤食器滤食浮游生物。海鞘卵受精一天后就发育成只有二千五百个细胞的小幼虫,不久后就找个地方定居下来变态成为成体。

海鞘的基因组由一百六十万个碱基组成,大约只有人类的廿分之一,只有最小基因组脊椎动物河豚的一半。其中一百一十七万个碱基组成约有一万六千个基因,有八成在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中也可找到。不过其基因数只有人类的一半。美国能源部附属基因组研究所的计算基因组学主任Daniel Rokhsar说道,海鞘基因组会如此苗条的原因是,它大部分在脊椎动物中有好几个贝份的基因,在海鞘中,只有一份。而多出来的贝份,可能会突变掉或消失,或者演化成负责其他功能。从海鞘基因组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这系谱中的新进展,例如有些特定的免疫系统和神统系统基因在海鞘就找不到,这显然是脊椎动物的新设备。脊椎动物的复杂性也可能是从大量的基因复制而产生的。

海鞘没有许多决定脊椎动物身体结构的重要Hox基因。有一些Hox基因单独存在,另一些却消失了。然而海鞘也有类似於脊椎动物的感光基因,和其他形成心脏和甲状腺的基因。但是海鞘利用血蓝蛋白,而非红血球来运送氧气,并且缺少制造胆固醇和组织胺的基因。在某些方面,海鞘和细菌、真菌和植物的相似度比和脊椎动物还来得高:制造纤维膜以支持进食吸管的基因,就和制造纤维素的基因很类似,这样的基因在其他动物是找不到,有可能是从植物等水平基因转移来的。

Levine就认为海鞘基因组的分析结果和1871年达尔文在The Descent of Man一书中的主张完全吻合,达尔文主张脊椎动物和海鞘有共同祖先,而一支演化成海鞘,另一支在脊椎动物纲开花结果

4、在大多数脊椎动物中,脊索会被脊椎取代

A、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故此说法正确.
B、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故此说法正确.
C、脊椎动物亚门特征: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随即为脊柱所代替.故此说法正确.
D、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脊索,成长时即由分节的脊柱取代了,脊索本身完全退化仅留残余.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A、B、C、D

5、脊椎脊索脊柱有什么区别

人体的脊柱是由脊椎构成的。脊索是脊柱内的多根神经穿过一个椎间孔而形成的一个索状束。

6、简述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和联系

不同:脊索动物具有纵贯背部的支持结构脊索,后被脊柱代替;神经中枢中空位于背部;生活史的全部或部分时期具鳃裂;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无脊椎动物无脊索或脊柱,索状中枢神经位于身腹面,不具鳃裂,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
脊索动物参与肌肉收缩能量代谢的是磷酸肌酸,而无脊椎动物是磷酸精氨酸.
相同:脊索动物的一些结构也见于一些无脊椎动物,如后口、三胚层、两侧对称、真体腔、分节现象、闭管式血液循环等.

7、脊索动物门与脊椎动物门有什么区别??

脊索动物门分
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动物门为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门,包括所有的脊椎动物和海产无椎骨具脊索的动物,生活方式多样,差异很大,但具有几个共同特征:

一、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 具有脊索

(1)概念:脊索是位于脊索动物消化管背方的一条纵长的、不分节的棒状结构,起着支持身体纵轴的作用。(位置、形态、功能)

(2)结构和功能:脊索是在胚胎发育中,由原肠胚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的。图:脊索及其外围的脊索鞘(普动P332),整条脊索既有弹性,又有一定的硬度,很结实,因此,可以起着骨骼的基本作用----支持作用。脊索之所以有这样的特性,与它的特殊结构有关,脊索由脊索细胞组成,脊索细胞内有许多液泡,在脊索细胞外围有厚的结缔组织鞘,称为脊索鞘,当液泡充满时,液泡的膨压就使脊索有一定的硬度,再加上外围脊索鞘的坚韧和柔韧性,脊索相当坚韧而富有弹性。具有脊索是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此门动物的命名即据此而来。

(3)注意:一切脊索动物都具有脊索,但并不是所有的脊索动物都终生保留脊索。例:人类,只在胚胎发育早期出现脊索,到了胚胎发育后期即被脊柱和脑颅基部所取代,因此不终生保留。只有低等脊索动物才终生具有脊索,例:文昌鱼,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脊索,成长时即由分节的脊柱取代了,脊索本身完全退化仅留残余。

2. 具有背神经管

高等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呈囊状,实心结构,位于消化管的腹面。

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即所得背面,呈管状,里面有管腔,称为背神经管。在高等脊索动物,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两部分,神经管的内腔仍被保留下来,在脑中成为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

3. 具咽鳃裂

(1)概念:低等脊索动物消化管前端咽部的两侧有左右成对的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或间接和外界相通,就是咽鳃裂。

(2)功能:呼吸器官,低等种类(水生)终生存在,高等类群(陆生)仅在胚胎期出现和某些种类的幼体期(如蝌蚪)出现,在成体时消失或变为其他结构,鳃的呼吸功能由肺取而代之。

二、脊索动物的次要特征

1. 心脏总是位于消化管的腹面。

2. 尾部如存在,总是位于肛门的后方,构成脊索动物特有的肛后尾。无脊椎动物的肛孔常开口在躯干部末端。

3. 骨骼系统属于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它是由活的细胞构成的,能随着身体发育而增长。非脊索动物亦有坚硬部分,但为死的外骨骼。

4. 与非脊索动物相似的结构:后口,三胚层,次级体腔,两侧对称,分节现象。这些共同点说明脊索动物是由非脊索动物进化而来的。

分类概述

现在世界上已知的脊索动物约有7万多种,生存的种类分属于三个亚门。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一、尾索动物亚门

特点:

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

脊索只位于幼体的尾部

分类:三纲

二、头索动物亚门

特征: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终生保留,咽鳃明显。

分类:头索纲

三、脊椎动物亚门

特征: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随即为脊柱所代替。

8、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有什么区别?无脊椎动物一定是软体动物吗?

脊椎和脊索的一大区别在于有无椎骨保护柔弱的脊柱。比较原始的脊索动物,如文昌鱼,只有比较简单的髓鞘,到了比较进化的软骨鱼就开始有骨质保护了。无脊椎不一定是软体,比如昆虫,有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

9、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有什么区别?

从动物分类抄学的角度来袭讲
脊索动物是一个门类,即脊索动物门,而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的一个亚门,即脊椎动物亚门,也就是说脊索动物包括脊椎动物。
(我是学动物科学的)
脊索动物门包括尾索动物亚门(红海鞘)、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
、脊椎动物亚门。前两种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脊椎,只有脊索。脊椎动物的脊索只在
动物分类依次分门、纲、目、科、属、种,中间还划分亚门、亚纲、亚目……亚种。

10、脊索动物与脊椎动物有什么区别

①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和眼、耳、鼻等重要的感觉器官,后端分化成脊髓;大大加强了动物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应能力。②脊索只见于发育早期,后为脊柱取代,脊柱由脊椎连接而成;保护脊髓,其前端发展成为头骨保护脑,脊柱为内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支持身体,保护体内器官作用。③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的水生种类和陆生种类只在胚胎间期出现鳃裂,成体用肺呼吸。④具上下颌,作用:支持口部,加强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⑤完善的循环系统,出现能收缩的心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生理机能提高。⑥出现了构造复杂的肾,提高了排泄系统的机能。⑦以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大大增强了运动机能。

与脊索与脊柱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