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督脉”是什么?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本经脉腧穴有长强 、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督脉
①奇经八脉之一。出《素问·骨空论》。其循行路线,起始于小腹内,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里正中,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头顶,下额,沿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齿。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该经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
②经外穴别名。《备急千金要方》:“卒癫,……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极,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即发际穴。见该条。
督脉穴
①督脉所属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少阴所结)、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共28穴。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任脉的会阴。
②指后溪穴。《针经指南》:“后溪通督脉,为八脉八穴之一。”后溪穴又称为小督脉。
2、督脉的位置??
督脉,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督脉(共28穴,图1)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人中→兑端→龈交
3、有“督脉和任脉”的准确位置图吗?
“督脉和任脉”的准确位置图如下:
督脉百和任脉都是古代医者对人体一定认识的表述。在度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任脉和督脉的理论就建立了。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好几个地方提到了“任督二脉”。确切地说,最初的督脉是人们对脊柱的认识,问任脉是对女性怀孕以后一些生理变化的认识,最终逐渐演绎到男性。比如为什么男性长胡子,女性不长胡子,古代医者用男女之间任脉气血的差别来阐释。
“督脉”除了正中以外还涉答及到两边,比如“督查”这个词,也暗含着“督脉”的意思,就是站在正中间,往两边看的意思。古代医者把“督脉”脊柱当做最重要的组织器官,有具体的内涵。在很久以前,古人只是认识到了‘督脉’的功能。比如,督脉中间部分出现问题之后,脊柱会出现疼痛、不灵便,督脉的下端出了问题后会引起大小便的异常;督脉的上端异常,会引起头痛头晕。这些回病候都和脊柱及其周围的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功能或结构异常有关系。
“任脉”最初是“妊”这个字,指的是女性怀孕之后人体前正中线会出现色素沉着,不仅是怀孕,月经周期的变化,人体正中线的色素颜色也会有变化。答当时古人很仔细地观察到了这种细微的改变。在古代临床积累中,逐渐理论化,构建了“任脉”。
4、怎样锻炼脊柱督脉?
可以下针,督脉上有很多穴位,几乎每两块脊椎之间都有穴位(并不是每个都有,但没有穴名的也可以针,不过不太好掌握角度),虽然下面有脊髓硬膜囊等重要o
5、督脉的作用?督脉不同会怎么样??用什么方法打通督脉??
任督二脉不同,就会导致全身经络不通。建议你去深山找个世外高人给你打通任督二脉,成就你一番绝世武功。
6、督脉穴位 督脉循行图 督脉的位置 什么是督脉
督脉【循行】 [1]《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2]《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3]《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取之所别也。【注释】 (无)【语译】 [1]督脉的循行,起始于小腹部,当骨盆的中央,在女子,入内联系阴部的“廷孔”--当尿道口外端。由此分出一络脉,分布外阴部,会合于会阴,绕向肛门之后,它的分支别行绕臀部到足少阴,与足太阳经的分支相合。足少阴经从股内后缘上行,贯通脊柱而连属肾脏。督脉又与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交会于巅顶,入络于脑;又退出下项,循行肩胛内侧,挟脊柱抵达腰中,入循脊里络于肾脏。在男子,则循阴茎,下至会阴部,与女子相同。督脉另一支从小腹直上,穿过肚脐中央,向上通过心脏,入于喉咙,上至下颌部环绕唇口,向上联络两目之下的中央。 [2]督脉,起始于躯干最下部的长强穴,沿着脊柱里面,上行到风府穴,进入脑部,上至巅顶,沿额下行到鼻柱。 [3]督脉别络,名长强,挟脊旁上项,散布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分别走向足太阳经,深入贯膂。实症,见脊强反折;虚症,见头重、震掉。取用其络穴。 【附】《奇经八脉考》【循行】 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横骨围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茎下至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间,具绕篡后屏翳,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由会阳贯脊,会于长强穴。在骶骨端与少阴会,并脊里上行,历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与手足三阳会合,上哑门、会阳维、入系舌本上至风府,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强间、后顶,上巅,历百会、前顶、囟会、上星、至神庭,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循额中至鼻柱,经素髎、水沟,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入龈交,与任脉足阳明交会而终。【功能】 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督脉循身之背,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因为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它的脉气多与手足经相交会,大椎是其集中点。另外,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会维交会于风府、哑门。所以督脉的脉气与各阳经都有联系。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本草纲目》称:“脑为元神之府”,经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密切关系。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所以金代医家张洁古认为:督脉“为阳脉之都纲”即是此意。【病证】 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这都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之故。由于督总统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不仅发生腰脊强痛,而且也能“大人癫疾、小儿惊痫”。同时,督脉的别络由小腹上行,如脉气失调,亦发生从少腹气上冲心的冲疝,以及癃闭、痔疾、遗尿、妇女子不育等证。 据《针灸大全》载八脉八穴,后溪通于督脉,其主治证有手足拘挛、震颤、抽搐、中风不语,痫疾、癫狂、头部疼痛,目赤肿痛流泪,腿膝腰背疼痛,颈项强直、伤寒、咽喉牙齿肿痛,手足麻木,破伤风,盗汗等。
7、人体的脊椎督脉能拔罐吗?
可以。你搜下脊椎督脉可以看到有很多例子
8、督脉在人体什么位置
由会阴(大小便器官的中间一点)起 沿着脊柱向上 到达前面上嘴唇跟大门牙中间上面连接的那个地方
经云:“……背为阳,腹为阴……”,所以督脉主要走背部,被称为阳脉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