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手术头环

脊柱手术头环

发布时间:2020-11-11 18:39:19

1、脊椎神经损伤开刀后什么时候可以站起来

您的问题不是很全面,比如患者年纪,性别,手术的方式,位置等等,贴别是手术方式,对下床时间很是重要。


原则来说,如果有椎体内固定的话,青中年患者,术后1-2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的,注意的事需要穿戴颈托与腰椎护腰。


其实,脊柱手术的术后康复与手术是一样重要的,骨外科的治疗预后与康复密不可分。以下是一些脊柱手术的术后日常生活注意要点,希望有帮助。


一,保持正确姿势因不良姿势或同一姿势太久,都有可能引发腰背部疼痛。

站姿:在站立时脊椎及头部要尽量接近重心线,以免某一段支力点变成压力的中心。要注意的是,背部也不可直得毫无自然弯曲度,因为这样使脊椎骨及椎间盤的吸震作用大为减弱,反而容易造成伤害。所以站立时应该抬头、挺胸、收小腹,并且适时变换其他姿势或作些运动,才不会容易疲劳。

坐姿:坐姿时,椅子最好有靠背,椅背曲度宜与脊椎弯曲度一致;椅座高度以维持膝关节微高於髋关节较理想。平常坐著应该尽量减少身体前倾姿势。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将臀部紧贴椅背,两者之间尽量不要留有空隙,否则反而会增加腰部肌肉的负担。

卧姿:睡卧时床垫不可太软,否则容易因背部无从著力导致过度弯曲或侧曲,肌肉也不容易放松;床垫软硬度以木板床加上一床棉被的程度最理想。睡姿则以侧睡或仰睡较佳,长时间俯睡较不宜。





二,运动运动时可以协助矫正不正常的脊椎弯曲度,使紧张的肌肉放松、增加相关关节的柔软度,并且强化腹胸部肌肉,连带的可使腰、背痛复发率大幅降低。运动前应做5至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量要控制于不感觉疲惫的程度。


三,避免产生腰背痛的睡眠环境:

被褥的选择方法:睡眠时,身体陷入柔软的被褥或弹簧中,背部和臀部成凹陷状,腰部的前弯程度会日趋严重。被褥也不适合过硬,软硬程度的选择,以臀部稍稍下沉为原则。枕头的选择方法:头部前倾15度左右的枕头最为适宜。颈部下方出现空隙时,可将毛巾卷成圆筒状塞於其间。采侧卧姿睡眠时,选择与肩部同高且枕面较大的枕头,也可以将浴巾卷成直径约15公分的圆筒状充当枕头使用。


四,避免产生腰痛的持物方法(拿起重物的方法) :

尽量将身体靠近物品。

弯曲髋关节和膝关节,将腰部位置下降且单膝蹲立。

紧抓物品,在肚脐周围集中力量,将其靠近身体,以腰部和膝部的力量,拿起物品。

不要仅用手臂拿物,最好将物品紧贴腹部拿着。

切忌将重物之重心提至肚脐之上,应将物品贴在肚脐下方的位置。

拿重物时不可扭转上半身,欲改变方向时,应一面踏步一面改变全身的方向。自高架上取物时,若不加思索就伸展背部的话,易使腰部疼痛,所以此时需藉著高台,以合理的姿势进行。用足凳取物时,分开双脚上、下站在足凳、阶梯上,可减轻腰部负担。


五,预防腰痛应力行的生活方法:

早晨起身,先在被褥上立起膝关节,作左右倾倒的体操,再以手背支撑上半身慢慢起身下床。

如厕後,应以手抵住墙壁借力站起,特别是由蹲下姿势变换为站立姿势时,最容易引发腰痛。

早晨时,肌肉尚未完全温热,突然的活动,也会引起腰痛。洗脸时应将单脚放在凳子上,穿袜子时也不要弯腰,应坐下穿。

走路时,腹部用力,收缩肛门的肌肉,收下巴,抬头挺胸。

工作中,采取正确的姿势坐下,经常做腰部或腿部、脚底的穴道指压和体操,可松弛肌肉的紧张。

2、脊柱侧弯治疗的好方法?

3、脊椎手术后怎样做康复运动?

近年来研究表明 ,颈椎病大有年轻化之势 ,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颈椎所处位置的特殊 ,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性 ,因此 ,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 ,但疗效往往不尽人意。要想达到防治颈椎病的目的 ,可以多做运动 ,但想要有成效 ,则必须有毅力和恒心 ,坚持每天做。

按揉后颈患者坐或站立位 ,以一只手的手掌覆盖在颈后 ,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 ,分别放在颈椎的两侧 ,五指自后开始向肩部自上而下均匀用力按揉 ,往返 20~ 30次 ,约 10分钟 ,对缓解颈肌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肩关节的功能都有良好作用。

双手托颅病人站立 ,头微后仰 ,双手交叉托于头后方 (相当于颅骨的枕骨粗隆部 ),向上提托头颈 ,一张一弛 ,往返 30~ 50次 ,可同时配合胸部后仰 ,以活动脊柱的上部及胸廓、肩背等部位 ,达到放松诸关节的作用。

与项争力病人站立 ,双手叉腰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自然直立。反复做抬头看天、低头看地活动。它能增强颈部肌力、改善颈部血液循环、解除颈肌痉挛。练习时 ,胸部应保持不动 ,抬头时应尽量上抬 ,以能看到头顶上方的物体为宜 ;低头时 ,下颌尽量内收 ,以便能使下巴与胸部相触。抬头时深吸气 ,低头时深呼气。动作幅度由小及大 ,由慢到快 ,以病人能忍受为度。

往后观望病人站立 ,双手叉腰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两眼平视 ,头颈部反复向左及向右旋转。活动范围自小而大 ,但不可强求增加幅度 ,次数也不要太多 ,一般 20~ 30次即可。已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不宜做此锻炼 ,否则 ,可致跌倒。

颈项侧弯病人站立 ,双手叉腰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分别作颈椎左右交替的侧弯活动 ,往返 20~ 30次。在做活动时 ,动作不要大 ,以舒适为度。

前伸探海病人站立 ,双手叉腰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颈前伸并侧转 ,窥探前下方 ,犹如向海底窥探物体一样 ,左右交替 ,反复进行。在练匀时动作要自然、连续、和缓 ,头颈始终保持前屈位。

金狮摇头病人站立 ,双手叉腰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头颈先按顺时针方向环绕数周 ,再按逆时针方向环绕数周 ,或两种方向交替进行。摇头的速度不能快 ,动作不能大 ,以免发生跌倒。椎动脉型颈椎病及颈椎手术后的病人慎用此法。患有高血压、脑栓塞、贫血、内耳眩晕者禁用此法锻炼。

4、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脊柱侧凸的治疗可分为两大类,即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早期病例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体操疗法、电刺激疗法、牵引疗法、石膏矫形治疗及支具治疗等。而侧弯在青春期发展较快,Cobb角在40°以上的特发性侧凸,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僵硬型先天性侧凸,均应给以早期手术治疗。现重点将非手术治疗和常用的手术治疗介绍如下:
一、非手术治疗
(一)矫正体操疗法
矫正体操对脊柱侧凸的疗效尚有争议。但根据作者对20°以内的特发性脊柱侧凸采用矫正体操治疗结果,治疗组侧凸消退率为29.6%,比没有治疗,单纯观察组的消退率明显高。矫正体操的作用原理是有选择地增强脊柱维持姿势的肌肉。通过凸侧的骶棘肌、腹肌、腰大肌、腰方肌,调整两侧的肌力平衡。牵引凹侧的挛缩的肌肉、韧带和其他软组织,以达到矫形目的。矫正体操对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有不同的效果,特别对少儿或青春前期轻度特发性侧凸、可屈性好尚无明显结构性改变者,体操疗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对结构性改变明显及先天性侧凸很难单独通过矫正体操矫形,需与其它非手术治疗特别是支具治疗结合应用。因此,体操疗法仍为一种必要的辅助疗法,可防止肌肉萎缩及其他因制动引起的废用性改变。下面介绍作者编制的一套矫形体操。按患者不同情况可选择其中几节重点练习。全套体操共九节:
1.前、后爬行患者肘膝卧位,用肘膝向前及向后爬行(图1)。
图1前、后爬行
2.左、右偏坐患者跪位,双手上举,先臀部向右侧偏坐(a),然后再向左侧偏坐(b、c),反复交替练习(图2)。
图2左、右偏坐
3.头顶触壁患者俯卧,鼻朝地,双肩外展,双肘屈曲,双手向前,使头尽力前伸,用头顶触墙壁,然后头缩回,再以头顶触壁,反复练习(图3)。
图3头顶触壁
4.双臂平伸患者俯卧,双手枕于额前,双手臂渐渐抬起离开地面,向前伸直,然后双手再回额前,如此反复练习(图4)。
图4双臂平伸
5.仰卧起坐患者仰卧,双臂上伸平放垫上,然后仰卧起坐,躯体屈曲,双臂前伸,双手触及趾尖,然后再慢慢双臂上举回至仰卧位(图5)。
图5仰卧起坐
6.下肢后伸患者俯卧,双肩外展,双肘半屈曲,双手掌平放垫上,双下肢后伸,从垫上抬起,左、右腿上、下交叉呈剪式运动(图6)。
图6下肢后伸
7.双腿上举患者仰卧,双手枕于头下,双下肢半屈曲,双足平放垫上,然后双下肢上举,两腿前后交替作剪式运动(图7)。
图7双腿上举
8.深吸慢呼患者仰卧,双上肢平放身体两侧,手掌向上,双下肢半屈曲,双足掌平放垫上,用鼻孔深吸气,使胸廓扩展,然后作轻呼呼声,将气慢慢由口吐出(图8)。
图8深吸慢呼
9.挺拔站立患者双足平行靠墙站立,使双肩及髋部紧贴墙壁,使头颈及脊柱尽力向上挺拔(图9)。
图9挺拔站立
(二)电刺激疗法
支具是控制脊柱侧凸加重的较好方法。但由于支具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外形臃肿,在炎热地区,患者无法耐受透气不佳的支具,常使患儿或家长中途放弃治疗,而愿意接受电刺激治疗。目前常用的电刺激多为双通道体表电刺激器。两组电极分别放置在侧弯凸侧的体表特定位置,两通道交替输出的矩形电刺激波,使两组椎旁肌轮替收缩与舒张,而使侧弯的脊柱获得持续的矫正力,以期达到防止侧凸加重的目的。较好的适应证是年龄较小的可屈性较好的40°以下的特发性侧凸及神经肌肉型侧凸。具体治疗方法:
1.定位治疗前摄站立前后位脊柱X线像,根据X线像找出侧凸的顶椎及与其相连的肋骨,此肋骨与患者腋后线,腋中线相交点A、B为参考中心,在参考中心上、下各5~6cm处的腋后线及腋中线上作标志点,为放电极板位置,同一组电极极板的距离不要小于10cm。
2.有效强度的确定电刺激需要有足够的强度才能达到治疗目的。一般电刺激强度通过以下方法来估计:①电刺激肌肉收缩时,肉眼观察脊柱侧凸有无改善或变直。②肌肉收缩时触摸患儿棘突有无移动。③拍片观察有电刺激与无电刺激时侧凸角度有无10°以上的减小。如未达到以上要求,应向前或向后调整电极板位置,或略增大同一组两电极板间距,找到最佳刺激点,并使电流强度逐渐增大到60~70mA。
3.治疗处方第一周:第一天刺激为半小时,每日两次,第二天刺激1小时,每日两次,第三天刺激3小时,每日1次,以后每日一次,每次递增1小时,至第七天刺激7小时。电流量由第一天30mA到第七日的70mA。经一周白天治疗使患儿逐渐适应,并同时教会家长如何正确使用电刺激器和放置电极板,以后改为晚上治疗。小儿入睡后开动仪器,使电流强度由30mA开始,几分钟后逐渐调到60~70mA,以免刺激太强,将患儿弄醒。
在开始治疗阶段,注意发生皮疹。要经常核对刺激点,防止刺激强度及刺激时间不足。电刺激疗法需持之以恒。为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也可与支具治疗联合应用。
(三)支具疗法
在脊柱侧凸非手术治疗中支具治疗占重要位置。Winter等曾对95例Cobb角在30~39°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用Milwaukee支具治疗,骨生长成熟后停止使用,其后经过二年半的随诊,84%的侧凸无变化或有减轻。作者对215例平均Cobb角28度的特发性侧凸患者,颈胸段及胸段侧凸采用Milwaukee支具,胸腰段及腰段侧凸采用Boston支具治疗。经平均26个月随诊,侧凸无变化或减轻的有效率为82%。支具疗法适用少年期和青春期的特发性侧凸,对先天性侧凸或骨发育成熟期的侧凸支具治疗无效。常使用的治疗脊柱侧凸的支具有两大类:即CTLSO及TLSO。
1.CTLSO固定范围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Milwaukee支具是其代表,包绕骨盆的部分由塑料制成,外面附有三个立柱,一前二后。三根柱在颈部与颈圈相连,圈的后方为枕托,前方紧贴喉前托位下颌。CTLSO适用于顶椎在T8以上的侧凸。根据需要在立柱上补加压力垫或吊带,主垫应安放在侧凸顶椎的水平。压垫位置应尽量偏向外侧,以增加水平分力。
2.TLSO固定范围包括中、下胸椎、腰椎和骶椎。其中Boston支具是它的代表。TLSO适用于侧凸顶椎在T8以下的患者。支具由塑料制成,上端至腋下,下端包绕骨盆,该类支具可被衣服遮盖,不影响美观,患者容易接受。但这种支具必须用石膏取样。甚至在牵引下或加压垫下,取样做成阴模,后制成阳模。再用塑料在阳模上作成支具,才有较好的矫形作用。
3.穿戴支具的时间支具穿戴时间每日不少于23小时,1小时留作洗澡、体操等活动练习。支具治疗需持之以恒,若无禁忌,支具使用应至骨生长发育成熟。停用支具的指标:①4个月内身高未见增长。②Risser征4~5级(髂嵴骨骺长全及融合)。取下支具后4小时摄片,Cobb角。达到上述指标,支具穿戴时间每日可为20小时。4个月后复查无变化,减为16小时。如再复查仍稳定改为12小时。再隔3个月,去除支具24小时后拍脊柱正位片,Cobb角仍无变化,即停止使用。在此期间如有畸形加重,仍需恢复每日23小时着用支具。
(四)牵引疗法
牵引治疗可防止或减缓脊柱侧凸的进一步加重,或使侧凸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牵引疗法,目前更重要的是用作脊柱侧凸的术前准备,使手术达到最大限度地矫正。防止手术一次性地牵张,避免或减少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牵引的方法很多,如颈牵引,斜台颈牵引,颈—骨盆套牵引、头颅—骨盆环牵引、卧位反悬吊牵引等,现将后两种介绍如下:
1.头颅一骨盆环牵引该装置首先由Dewald和Ray于1970年设计并应用临床。它由头环、骨盆环和四根支撑杆组成。头环由特制螺钉固定在头颅,骨盆环可由斯氏针、特制的螺钉、皮围腰或腰部石膏固定。
(1)头颅环安装患者头发剃光,仰卧、头由助手扶持并固定于床缘之外,皮肤常规消毒,局麻下操作。头环应套在头颅最大径线下方,位眉弓上和耳尖上各1cm。头环至头皮的距离为1~1.5cm,以4枚特制的颅骨螺钉将颅环与颅骨连接固定。前方两枚颅钉在眉弓外1/3点上方1cm处刺入皮肤,后方两枚颅钉与前方颅钉呈对角线拧入,直至扭力为6kg左右(三个手指拧不动)为止,将颅钉拧入颅骨外板。
(2)骨盆环安装全麻或局麻后,患者取侧卧位,手术侧在上。由助手在后侧髂后上棘处放一斯氏针作导向,术者在前侧自髂前上棘下0.5cm向导针方向穿入斯氏针,理想的穿出点应在髂后上棘中心。一侧穿针完毕,翻身操作对侧,斯氏针操作法困难,并发症多。目前大多采用螺钉固定法,即患者平卧骨科手术床,使骨盆悬空,由一助手把持骨盆环,由两位术者自两侧髂前上棘后下方各0.5cm处,由前向后每隔1.5~2.0cm同时由两侧对抗地各拧入三枚特制的螺钉,直到骨盆环牢固为止。
术后2~3天暂不牵引,待针眼疼痛消失后,安装支撑杆。术后三天应每天拧紧固定螺钉,并每天拧调节螺丝1~2圈,直至达到理想的矫正度。
2.脊柱侧凸反悬吊牵引该装置由牵引带、滑车、绳索及重锤组成。患者侧卧在牵引带中,侧弯的凸侧向下,重量由10kg逐渐加大到40kg使凸侧顶点离床5~8cm,以患者的最大耐受度为限。若仅为术前准备,一般牵引时间两周左右。通过牵引,使凹侧软组织得到松解,使脊柱凹侧得到有效的伸展。该方法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力学合理,效果也较确切。患者可自由出入牵引装置,不需特殊护理。可在医院中牵引,也可在家中或临时病房中应用。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病因特发性侧凸、青春期发展较快,Cobb角大于40°者应当手术治疗。先天性侧凸,特别是僵硬型,或神经肌肉型侧凸致脊柱塌陷者,应当早期手术。因病程越长,发展愈严重矫正愈难。
2.年龄一般器械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在12岁以后施行。对先天性侧凸,为防止侧凸加重的局部融合应早期手术。
3.侧凸程度目前国内外一般规定在Cobb角40°以上者行手术治疗。40°以下者行非手术治疗。
4.侧凸部位旋转较重的胸椎侧凸,伴有明显胸廓畸形或驼背(hump角大)畸形者,比腰椎侧凸要提前手术,以防影响呼吸功能加重。
5.侧凸并有早期截瘫者应早期手术,进行减压解除截瘫因素,矫正和防止畸形进一步加重。
6.对年龄较大的成年人侧凸,由于畸形部位椎骨增生所致腰背痛,或脊椎不稳,亦可考虑固定融合术。
(二)常用的手术
1.Harrington手术Harrington1962年首先报告用金属内固定装置支撑或和加压来矫正侧凸畸形。其装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为棒,二为钩。放在侧弯凹侧用撑开棒,放在凸侧用加压棒。撑开棒的近段为棘齿状,以便放在钩子内只允许撑开,不允许反回。其尾端为方形,以防插入下钩后旋转。加压棒较细,富有弹性;全长有螺纹。撑开棒的上钩为圆孔,尾端钩为方孔。加压棒的Rochester型,钩背面有槽,容易使加压棒及垫圈放入。撑开棒的上钩一般放在胸椎小关节间,下钩放在腰椎椎板上缘。加压棒上钩放在肋骨横突关节,下钩放在腰椎椎板下缘。Harrington器械有较好的纵向支撑性能,对Cobb角大于50°效果较小,即角度小,矫正力差,而过大的角度可用2根撑开棒,或与加压棒合并应用。
Harrington手术操作方法目前已经国际标准化。患者全麻后俯卧Hall-Relton手术支架上。皮肤灭菌,覆盖无菌薄膜后,切皮前在皮下,肌肉注入1∶400,000肾上腺素溶液,以减少出血。在拟行融合节段的上一棘突及下一棘突作直线切口。骨膜下剥离棘突及两侧椎板的软组织,直至显露出两侧小关节或肋骨横突关节。用自动撑开器撑开两侧肌肉。在侧弯的凹侧找到上终椎上一小关节,将其切开,放置上钩。在下终椎的下一椎板上缘放置下钩。在上、下钩之上各放一间钩。将脊柱外固定撑开器放在上、下两间钩之间。旋转撑开器螺纽,从凹侧将侧弯撑开,选择长度合适的撑开棒,使其穿入上、下钩的孔。取掉外撑开器,用撑钩器使上钩在撑开棒上段棘齿状台阶上向上再撑开1~2棘齿,使达到最大限度的矫正。然后作术中唤醒试验,或诱发电位监测。证明无过度矫正,再将拟融合节段棘突、椎板及小关节去皮质作植骨床。然后行髂骨取骨或合并应用异体骨行植骨融合。闭合伤口前,放置1~2根负压引流管,以减少血肿,防止感染。
若Harrington撑开棒与加压棒合并应用时,应先放置加压棒。目前Harrington撑开器械矫形,多与Luque节段性椎板下钢丝固定联合应用,以减少单纯Harrington手术后的脱钩、断棍等并发症。
2.Luque手术1976年由墨西哥Luque首先报告。他将两根“L”形金属棒置于侧弯节段的两侧椎板。把一根金属棒的短臂插入侧弯,上终椎上一棘突中,另一“L”形金属棒短臂插入侧弯下终椎下一棘突中。如此使两棒呈一长方形,控制金属棒上、下滑动或旋转,切除需要固定节段的所有棘间韧带、黄韧带,打开椎板间孔。自每一椎板间孔穿入钢丝,通过椎板下,从相邻的椎板间孔穿出。把每一节段椎板下穿过的钢丝拧紧在每侧的金属棒上,使椎板和金属棒完全固定在一起。
Luque手术步骤:体位、切口、显露同Harrington手术,显露完毕后行:
1)椎板间开窗咬除棘间韧带或部分棘突后露出黄韧带,先用咬骨钳咬开一小孔,伸入神经剥离子将硬膜外间隙分开。然后用小斜面的Kerrison椎板咬骨钳伸入硬膜外间隙,轻轻下压硬膜外脂肪,上提咬除黄韧带。在椎板间隙开一个0.5cm直径的窗孔,以便钢丝通过。
2)椎板下穿钢丝把柔软,无弹力的0.8~1.0mm直径钢丝剪成长约50cm,折成双股,使顶端留有圆形小孔。将双股钢丝顶段弯成以两椎板间开窗间距为直径的弧形。把弧形钢丝顶端伸入下一椎板间开孔,通过硬膜外间隙,紧贴椎板下,由上一椎板间孔开窗穿出。用小钩钩住钢丝顶端小孔,使钢丝紧贴椎板下提出。将双股钢丝顶端剪掉,使成单股,左右两侧分开,以备固定“L”形棒。
3)固定“L”形棒一般先在凹侧放置“L”形棒将一钢丝绕过金属棒,然后钢丝交叉拧紧。自上而下逐个结扎。在扭紧钢丝过程中,助手可轻力推压凸侧,以利矫形。再把另一“L”形棒放在凸侧,以同样方法,自上而下,逐个结扎每一椎板下穿出的钢丝。使两根“L”形棒,利用侧凸的顶椎为支点,如同“夹板”将侧凸得到矫正。
植骨、融合等同Harrington手术。Luque手术固定牢靠,术后假关节发生率低,但每一钢丝通过硬膜外腔,增加了脊髓损伤的机会。
3.Harri-Luque棘突基底骨扣钢丝固定法作者自1985年采用Harrington与Luque联合器械,但不是椎板下钢丝固定,而是在椎骨最厚的部位棘突基底用打孔器平行椎板钻两个并行的1.5mm直径的孔,分别由一侧向对侧通过两钻孔将带有骨扣的钢丝两端穿出(骨扣预先制备好),用穿过来的钢丝将该侧Harrington棒或Luque棒固定。这样,使钢丝通过骨扣对棘突由Wisconsin法原为横向拉力,变成对棘突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对峙的压力(图10),因而大大增强了钢丝的固定能力。
图10棘突基底穿骨扣钢丝示意图
作者通过生物力学测定及经100余例临床实用对比证明,该方向对侧凸的矫正率及固定力,不弱于Luque法。但减少了Luque法椎板下穿钢丝的复杂性,避免或减少了直接损伤脊髓神经的机会。
4.Dwyer手术1969年澳大利亚的Dwyer采用从椎体前方矫正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该手术主要适用于L1以下的侧凸畸形,特别对椎板有严重缺如或畸形,不能置钩的病例更为适合。手术一般从凸侧作胸腹联合切口,切除第10肋进入胸腔,在腹膜外显露T11~L5脊椎前外侧。结扎各横行于椎体的血管。纵行切开前纵韧带及骨膜,并向两侧作骨膜剥离,显露出椎体。切除侧凸范围内的各椎间盘,每一椎体上钉入一带孔的螺钉,钢索从孔中通过,抽紧钢索,使椎体靠近。凸侧切除后的椎间隙消失,使脊柱变直。压扁螺丝使钢索不能回缩,使侧弯得到矫正。该方法矫形满意,但并发症多。
5.Zielke手术Zielke装置实际是改良的Dwyer器械,其途径也是前方入路。本方法最大优点是矫正度大,能够去旋转;固定节段少,对畸形节段只有加压,没有撑开作用,因而对神经牵拉损伤的机会少。
6.C.D手术法国Cotrel和Dubousset于1984年报告了他们的新型脊柱侧凸矫形固定器械。主要适用于少年期特发性脊柱侧凸,是目前脊柱后路矫形手术中最有效的固定器械之一。但方法复杂,并发症较多。

5、外科手术前打的术前针是什么药,详细点

手术之前打抗生素
下面是各个手术的需要打的药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
颅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阑尾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心脏大血管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妇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6、脊柱为什么可以做环旋运动?环旋的定义:关节头在原位转动,骨的远侧端做圆周运动。可是脊柱根本做不了圆

<

与脊柱手术头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