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膝酸软的【症状起因】
腰膝酸软,浑身无力的症状,多数可由以下疾病引起:1、多次出现过髋关节扭伤,经常做下蹲动作,工作过度劳累,或者居住环境比较寒冷、潮湿等,都会导致梨状肌综合征的出现。有一些中老年患者,平时气血不足,再加上肝肾虚损,就会出现腰膝酸软无力,这种不典型的症状。也可以是刚开始出现臀部腿部的麻木,最后变成腰膝酸软无力的症状,这种患者多伴随有肌肉萎缩的症状;2、轻度骨质疏松的病人早期也会有腰膝酸软,浑身无力的表现,从腰膝酸软,浑身无力变成周身疼痛症状,出现腰膝酸软,浑身无力,都是肝肾虚的表现。如果平时身体怕冷,面色较白,都是肾阳虚证。如果是平时怕热喜凉,睡觉时出汗,面色较红,都是肾阴虚症。
2、骨结核怎么治疗好的快?
病情分析:
骨结核的治愈很漫长,一定要坚持吃药1-2年,定期检查,医生建议停药才行。饮食上多补充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加强营养。每天至少两个鸡蛋,两袋牛奶。出院后前2个月要注意卧床休息,当然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也要起床走走,慢慢增多次数,时间不要太久。
意见建议:骨结核不严重的话,应该好治。一般单纯药物治疗无效的骨结核,采取手术病灶清除+结核药治疗。
3、腰间盘突出怎么治疗呢?
很多人都在问腰间盘突出该怎么治疗,我根据自己家人的治疗经验和理解,也问过很多医生,最后总结如下。最常用的治腰间盘突出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要睡硬板床,多注意休息,特别是症状较重的患者。
2、药物治疗,可选用中药外贴,像荔正消通贴治疗早、中期腰间盘突出效果较好。
3、牵引疗法,仅适用于腰椎间盘膨出,不适用于腰间盘突出、脱出。
4、物理治疗,可缓解症状,减轻疼痛,麻胀。
5、推拿治疗,因人而异,有人做推拿没有腰间盘突出反而做出了腰间盘突出,因此做推拿一定要找手艺过硬,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6、针灸治疗,很多人尝试过,少数人有效果。
7、封闭疗法,症状较重时打封闭针一般可以管一到三个月,不过封闭针对身体是有伤害的。
二、手术治疗
1、常规开放性手术(包括: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
2、椎间盘镜微创手术,避免手术的大损伤问题,但手术成功率不高。
3、经皮穿刺切吸术,仅针对腰椎间盘膨出。
4、人工腰椎间盘置换
三、介入治疗中包括:
1、臭氧注射疗法,该治疗方法的成功率并不是太高。
2、超低温消融治疗,目前使用不是太多。
3、射频热凝靶点穿刺技术,损伤面小,但成功率不高。
其中非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以药物治疗为主,还有牵引、封闭等,药物治疗主要是口服西药和中药贴剂,一般都只能缓解症状,也有少数药物对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不错,口碑比较好的有藏药荔正消通贴,属外用叠加敷剂,据说治好的人很多。
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一般都是切除突出部位,一般是可以治好的。缺点是有复发的可能,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得腰间盘突出如果年纪太大就不适应做手术。身体难以恢复。
介入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法有很多,该治疗方法的成功率并不是太高。,效果如何不好说,有的人说无效果,有的人说效果还行,这个取决于自身的情况看是不是特别适合做介入治疗。
腰间盘突出治疗方法选择的原则:尽量选择非损伤的保守治疗方法,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其他治疗。平时注意腰间保暖。
4、钩活术的治疗地位
钩活术是目前治疗颈腰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骨质增生症(骨质退行性改变)、椎管狭窄症、(FBSS)手术失败综合症的首选无痛微创绿色疗法。
所有疾病治疗有一个原则,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能输液,不手术,能保守治疗尽量保守治疗。在颈腰椎病的治疗方面,历史上没有一个较完善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非手术治疗,二是手术治疗,三是介入治疗。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方面有牵引、按摩、理疗、针灸、局部封闭等,但牵引疗法治疗颈椎病临床医生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因牵引本身是纠正关节脱位,而关节脱胎换骨位造成的颈椎病可能性很小,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当时有效,可牵引过后又复发,等于没有作功,而且颈椎是一种生理性前曲的骨形排列,牵引可使其生理曲度人为的外力变直,这样还会加重椎动脉的迂曲而加重颈椎病,由此看来治疗颈椎病应慎牵引,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不能牵引这是众所周知的,因牵引后使脊髓腔变得更细,周围病理性物质对其压迫、滑伤的可性更大,症状肯定会加重,对颈椎病的牵引疗法,必须慎重使用,颈椎病保护疗法中的其它方法可酌情使用。再谈谈按摩疗法,按摩疗法对颈椎病是有效的,禁忌症少,比较方便,但也应选择使用,一个好的按摩师必须懂中医经络学说、针灸穴位、按摩手法等,还必须知道你在给病人按摩治疗的是什么病,能否接受外力,能否接受按摩,如体质太差加之贫血等,或有脊柱结核,对骨质有损害或已骨折等,必须酌情谨慎按摩,因这时病灶处不能接受外力,又如脊髓型颈椎病就不能接受按摩,按摩不论轻、中、重按都会影响脊髓,对体质好,没有外力禁忌症的非脊髓型颈椎病,按摩是比较好的办法。治疗腰椎病的保守治疗有卧床休息、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推拿按摩治疗、针灸、牵引、封闭、骶疗、物理疗法等,这些疗法大都不能直达病所,其疗效是肯定的,但应一分为二。
二是手术治疗,在保护治疗无效或合并症出现时,可视具体情况做前后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直接清除障碍物,畅通神经、脊髓腔,但费用大、创伤大、后遗症多等缺点,仍属最后不得已而为之也。
三是介入疗法,2003年以后胶原酶介入(硬膜外)较为成功,但也需一定的设备和相应的技术人员,如有失误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脊髓损害,适应症较局限。激光溶核和切吸技术应用较广泛,是一种破坏性小,适应症较少而清除或溶化椎间盘的方法,因其椎间盘是一个免疫器官(免疫蛋白和胶原蛋白)他的消失人体免疫力必然下降,椎与椎之间就会产生没有弹性的磨擦,其稳定性会相对减弱,仍不能列入首选方法。
总结以下三种疗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症状缓解,消除对其相应组织、血管、神经、脊髓、食管的压迫,但各有千秋大手术只能是最后一招。
钩活术是介入手术、非手术和介入之间的一种力度大、难度小、对病人损伤小、费用低、效果好、能立竿见影的无痛微创闭合式小手术。是一种对椎间盘无害化,对椎体、椎板无害化,对周围组织生理化,对其功能修复化的一种微创新式小手术,病人非常乐于接受。是治疗颈腰椎病的首选方法。
5、解说下腰部肌肉疾病有多少种?那些是运动不能治疗的?
1、脊柱炎症:化脓性脊椎炎,脊柱结核等。
2、痛风等原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氟骨症,痛风等。
3、脊柱退变:肥大性脊柱炎,腰椎间盘退变,腰椎不稳及退行性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等。
4、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病发原因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尤其是髓核有程度不一的退行性变化,在外力的挤压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使相邻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的时候还会致残。
5、脊柱损伤:脊柱骨折,急性腰扭伤,慢性劳损,椎间小关节扭伤,肌肉、筋膜、韧带以及椎间盘损伤,脊柱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关节劳损等。
6、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由于某些原因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改变,导致一个节段或多个节段的管腔变窄,压迫了马尾神经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有先天与后天之分。
总结以上六方面就是对常见的腰椎病有哪些的诠释,希望您能通过这六方面关于常见的腰椎病有哪些的概述有一个简短的了解,若有不明白的,请再次问有关常见的腰椎病有哪些的相关问题。
6、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症状是什么 明显吗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脊柱关节综合症,主要影响腰椎、胸椎以及骶髂关节,现在相信与免疫失调及遗传因子有关。强直性脊柱炎要早发现早治疗,那么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症状是什么?明显吗? 强直性脊柱炎的危害很大,强直性脊椎炎是一种由于椎间盘病变从而导致上下椎体骨赘增生,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引起脊椎炎症的疾病。强直性关节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症状是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由于病情较轻,早期的症状不明显,致使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虽然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症状不明显,但临床上也总结了一些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症状,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症状,大家可以做一个初步自测: (1)腰痛、腰僵3个月以上,经休息不能缓解。 (2)脊柱疼痛、僵硬感、甚至活动功能受限,无明显外伤史、扭伤史。 (3)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无明显外伤史、扭伤史。 (4)反复发作的虹膜炎。 (5)反复发作的跟骨结节肿痛或足跟痛。 (6)反复发作的膝关节或踝关节肿痛,关节积液,无明显外伤史、感染史。 (7)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无外伤史的胸部疼痛及束带感,胸廓活动受限。 (8)双侧臀部及髋关节疼痛,无明显外伤史及劳损史。 (9)突然发生的脊柱及四肢大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症状要及早发现,也要及早治疗,可以用以下三种药物治疗: 甲泼尼龙:属于激素及内分泌类药、肾上腺激素类药物。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支气管哮喘、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关节炎、腱鞘炎、肌腱劳损、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瘙痒症、角膜炎、结膜炎、上巩膜炎等。 塞来昔布胶囊:塞来昔布可通过抑制COX-2阻止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的产生,达到抗炎、镇痛及退热作用。用于治疗关节炎,具有抗炎镇痛、缓解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和体征的作用。 复方雪莲胶囊:成份为雪莲;延胡索(醋制);羌活;川乌(制);独活;草乌(制);木瓜;香加皮。功能与主治为温经散寒,祛风逐湿,化瘀消肿,舒筋活络。 若发现以上介绍的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症状,要及时找医生咨询,可以药物治疗,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选择康爱多药店。
7、强直性脊柱炎 HLA-B27 阳性会变成阴性吗?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简称AS) 又名类风湿脊柱炎。本病为脊柱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其后由于病变发展逐渐累及腰椎、胸椎和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主要症状为发病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病。
参考资料:
强直性脊柱炎
症状:
起病缓慢,全身症状轻微,早期可有倦怠,体征减轻,或有恶心、发热等。逐渐出现下腰部疼痛,肌肉痉挛及僵硬,休息后症状往往加重,活动后减轻。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的骶髂关节疼,并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压痛、僵硬、活动受限,并逐渐出现屈曲畸形,阴天或劳累后症状加生,遇暖或休息后减轻。常有复发性虹膜炎并存,部分患者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病变若波及肋椎关节,还可出现呼吸时胸部扩张受限或丧失以及肋间神经痛等。
晚期患者脊柱强直在畸形位,颈腰部不能旋转,侧视时必须转动全身,可出现严重的驼背畸形,不能前视。病变有时也可波及髋膝关节,髋关节受累时,呈摇摆步态。随着受累部位的骨性强直,疼痛等症状逐渐消失,而遗留终生畸形。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8、](急!)请问脊柱后凸成角怎么判断多少度,拍X片行吗?
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开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后路手术自从第三代内植物出现以后,矫正效果、稳定性以及术后角度的丢失等均有了明显改善。前路内固定器械是Dwyer在1964年首先使用的[1], 1976年Zielke和Stunkat开发了VDS(Ventrale Derotation Spondylodesse腹侧去旋转脊柱固定术),为前路手术提供了良好的开端[2]。但其对椎体旋转的矫正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术后矫正率的丢失以及内植物的断裂说明这种内固定系统存在生物力学方面的缺陷,近几年,部分学者开始研究改善VDS的内固定系统[3,4,5]。本研究使用中华长城系统(Tri-Fix System),对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前路手术矫正,从侧凸、后凸的矫正,矫正率的损失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克服了Zielke手术所存在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性3例,女性17例,特发性脊柱侧弯15例,先天性脊柱侧弯5例,均为KingI型。
1.2 材料 中华长城系统(Tri-Fix System),椎体钉,垫片,5.5cm棒。
1.3 手术方法
1.3.1 体位和切口 患者侧卧位,凸侧朝上,切口为侧方斜切口。
1.3.2椎横动脉的处理 所固定节段需结扎椎横动脉,zielk报道2000余例,未出现一例因结扎椎横动脉影响脊髓供血的情况。
1.3.3 椎间盘切除 此步骤是直接影响矫形效果和术后融合的重要环节,彻底切除松解,但一般切除对侧凹面的外层纤维环是不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作为矫正畸形时的铰链,并可防止矫形过度。
1.3.4 椎体螺钉旋入 椎体板上的螺孔是用来控制螺钉旋入方向的。一要避免螺钉穿入椎管。二要提供很大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每个螺钉都应穿过对侧皮质以达到最大稳定性。
1.3.5 矫正旋转 矫正旋转是矫正脊柱侧弯三维畸形的一个重要步骤。首先对旋转棒进行预弯,用一对持杆器夹住杆的两端,然后一点点地旋转杆以减少旋转后凸。脊柱被向腹侧矫正旋转,使之更接近解剖位置。这个步骤可矫椎体的旋转和后凸畸形。
1.3.6 椎间植骨 在矫正旋转后,将截下的肋骨切成1~2cm的小块,并从前方放入间盘切除后间隙内1~2块,以保持重建的生理曲线(胸腰段竖直,腰椎前凸)。
1.3.7 侧弯的矫正-压力的应用 以进一步矫正侧弯和减少后凸畸形。将上下螺钉向中间加压,最后,用扳手拧紧固定螺钉,使杆可靠地固定于椎体螺钉上。
2 结果
后前立位(PA)和侧立位影像被用来评价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情况,以下参数是从影像中测量而得的,冠状面Cobb角,固定节段的矢状面Cobb角,及其下腰骶区(最下内固定节段与骶椎上缘之间)的前凸角,椎体的旋转度。
胸腰椎术前侧凸平均64Ο(45Ο-83Ο),术后矫正至6Ο(0-8Ο),矫正率91%。2年随访为7Ο(0-10Ο),矫正率89.1%,术前后凸10Ο(4-30Ο),术后前凸15Ο(12-18Ο),2年后随访为前凸11Ο(4-14Ο),融合节段最下一椎体与骶骨所成角度术前前凸42Ο(30-50Ο),术后前凸30Ο(28-34Ο),2年后前凸28Ο(25-32Ο),2年后椎间植骨均融合,旋转度矫正术前2-4Ο,术后1-2Ο。并发症:2例出现凸侧下肢发热,3月内消失;1例对侧肢体出现麻木,考虑为椎体钉位置欠佳,神经根受到刺激,2周后症状消失;3例男性患者未出现逆反射精等情况。未出现断棒、假关节形成。
3 讨论
1969 年Dwyer 报道了前侧施加矫正手术,切除椎间盘为矫形创造了较大的可能性,脊柱缩短而减少了神经损伤的危险,以及更为满意的节段固定。其主要缺点:前路凸侧加压而不伴随去旋转会引起脊柱后凸畸形,钢缆断裂可致假关节形成,以及钢缆进入螺钉头部的固定不牢[1]。
Zielke手术是切除构成主弯的各有关椎间盘,楔形切除椎间隙的软骨面,置入螺丝钉,用带螺丝的金属棒从上下两端进行加压,使侧弯的脊柱向中央靠拢,再用特制旋转矫正器扣紧在压缩棒的中点和上下两端,构成三点压力,徐徐拉向原来脊柱旋转畸形的相反方向,并伸直复位,将冠状面上的弯曲转变到矢状面上来,最后将各节的螺帽向中央旋紧,使脊柱固定在较伸直的矫正位。但是Zielke器械还存在以下的问题:植入器力学方面的缺陷;即使有脊柱旋转的矫正,也不能达到矢状面的满意矫正;已获得的三维矫正的术后丢失较大(即稳定性问题)[2]。
"中华长城",使用的是直经5.5mm的金属棒,首先将金属棒进行预弯,通过旋转金属棒将脊柱冠状面上的弯曲转变到矢状面上来,达到三维矫正的效果,尤其是椎体旋转度和脊柱的后凸,简单而有效,大大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内植物的稳定性,更有利于植骨融合。
3.1 适应症 前路治疗脊柱侧弯的适应证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前路多节段器械对特发性胸腰段和腰椎侧弯的矫正和稳定最有效。该系统也适用于瘫痪性、先天性和其它起因的胸腰段和腰椎侧凸的治疗。相对于后路矫形手术,可以减少融合节段,对治疗伴有骨性L5/S1关节强直的胸腰椎侧弯十分重要。胸腰椎侧弯的高度矫正,同时矫正旋转及恢复生理矢状曲线是该系统的重要优点之一。椎间盘切除能对脊柱在冠状面的倾斜产生显著的矫正。先天性胸腰段或腰椎后凸并侧凸,及半椎体畸形引起的侧凸在切除半椎体后也是该系统的适应证。反之该系统不适用于大的复合性的先天弯曲。一般来说,高质量的椎骨是进行前路器械手术的基本条件。从这一点来说,一些神经纤维瘤病不是适应证,超过100°的严重侧弯和长的C型侧弯也不适合本方法。
3.2 存在的一些问题
3.2.1 侧前路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 它最高尽量不超过T8,最低不应低于L4,一般仅限于的胸腰段、腰段部分病例。T8以上椎体较小,不利于固定。低于L4术后疼痛率过高。
3.2.2 因为技术要求较高,且仅限于下胸段、腰段的侧凸,比较局限。
3.2.3 部分伴有胸段侧弯的病例需要二次手术才能矫正,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作者将对此类病例另行总结。
3.2.4 同后路手术一样,同样存在神经系统损伤的情况,但发生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3.3 未来发展方向 双棒进行矫正,加强矫正的强度和稳定性[3,5]。通过胸腔镜进行高位胸段的矫正手术。此两项目前均为近几年新开展的项目,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脊柱侧弯是一种涉及三维空间各方向的畸形,因此手术矫正也应该是三维的。我们所作体内和体外的生物力学研究证实,在间盘切除后脊柱有最大的可活动性。因此,VDS对侧弯,前后突,特别是旋转畸形能做到最佳的改善。坚固的后路内固定,能否因其产生强大矫正力而抵消不作前路松解的优点则尚无证明,因此前路手术虽然对技术要求较高,但是对一个熟知脊柱生物力学并能分析畸形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技术熟练并有足够经验的骨科医生来说,很少发生并发证。VDS内植物必须是一种可屈型易控制的内植物,它允许进行复杂的矫正手法。"中华长城"器械用于VDS,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法,内固定有效而稳定。
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自1999年9月至2003年5月23例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27岁。本组中先天性脊柱后凸14例,脊柱结核后凸畸形5例,外伤后脊柱后凸畸形4例,术前后凸平均76度。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及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后凸平均矫正47度(61.8%)。术后随访平均24个月,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2个月。随访中82.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 一期前路手术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减压彻底,是治疗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脊柱后凸;脊柱融合术;前路减压;内固定
脊柱后凸畸形是引起截瘫的常见原因,近年来有关脊柱后凸畸形治疗的报道多采用后路椎体截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或前、后路联合截骨矫形,其并发症相对较多[1-3]。我科自1999年9月-2003年5月采用一期前路减压、植骨加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角状后凸畸形2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9-53岁,平均27岁。其中先天性椎体畸形14例(I型(椎体形成障碍)9例,II型(椎体分节障碍)5例);陈旧性结核性后凸5例,病史6-20年,其中1例9年前曾在外院行侧后方病灶清除术;椎体骨折后凸畸形愈合4例,病史8-35个月,2例曾行椎板切除减压及内固定术。后凸顶椎部位:T6、T7各1例,T8 2例,T9-104例,T11 3例,T12-L19例,L2 3例。后凸最多受累椎体为3个,平均受累椎体数1.6个。其中有9例伴有不全瘫,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2例。术前后凸角度(Cobb法)53°-95°,平均76°。术前患者均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平片、CT、MRI),以了解畸形的结构和脊髓情况。
1.2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麻,T11以上部位后凸采用经胸腔入路,T12以下采用胸腹联合或腹膜后入路。病人取侧卧位,通过比后凸顶椎高2个平面的肋骨平面进入胸腔内,显露畸形椎体及上、下各1个正常椎体,结扎节段血管。切除畸形椎体上下椎间盘以及顶椎前方挛缩的前纵韧带,逐渐切除畸形椎体前方骨块,包括同侧椎弓根,直至椎管前壁。有神经症状者通过切除椎管前壁和椎间盘进行椎管减压。对椎体分节障碍的,用骨刀沿残留的白色软骨线进行截骨,直至经撑开钳检查椎体完全松动。对于结核所导致的畸形,由于椎间隙已经破坏,需要使用锐利的骨刀在相应的部分进行截骨,截骨时根据术前CT扫描的数据确定深度和角度,避免损伤椎管内的脊髓。进行松解时,注意一定要将椎体前方挛缩的前纵韧带和对侧的纤维环彻底松解,否则会导致矫正效果不佳。然后于上、下正常椎体的中部,平行于椎体的上下终板,略偏前方,各植入1枚螺钉(螺钉加垫圈),螺钉尖端穿过椎体对侧骨皮质。对于畸形严重者,可以在畸形顶点上下各2个椎体置入螺钉,以获得良好的矫正力和稳定性(本组2例超过90度畸形者均采用上下2个节段置钉)。安装连接棒,用撑开器撑开,矫正后凸,锁固螺帽。本组采用的内固定系统为中华长城钛合金钉棒系统。测量手术间隙的高度,将切取的肋骨修剪成合适的长度(3-4条)植于其间,并将椎体切除时取下的碎骨植于肋骨条的前方。开胸组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术后1、3、6、12、24月拍片随访了解植骨融合和矫正维持情况,并在术后一年时采用标准的问卷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症状、日常生活和对手术的满意度。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0min (130-270),平均出血量610ml (300-1300)。术后病人卧床1-2周后下地活动,使用胸腰骶支具保护6个月。术后后凸平均29°(8°-45°),平均矫正47°(61.8%)(图1)。术前伴有神经损害者,术后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Frankel分级2例D级及2例C级恢复至E级,2例C级恢复至D级,1例C级无恢复,1例B级恢复至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本组1例术后发生一过性双下肢痛觉过敏,经过脱水、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后于术后10天症状消失。1例病人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积极排痰、抗炎后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本组病例全部获随访,平均24个月(12-42)。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2个月,无螺钉断裂松动,无后凸角度的丢失。一年随访时82.6%(19/23)的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
3. 讨论
脊柱后凸是常见的脊柱畸形,尤其是角状后凸,引起脊髓损害的几率较高[4,5]。而一旦出现脊髓损害,手术效果直接与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有关。李危石等[2]提出要在出现脊髓损害之前积极治疗,防止畸形进一步加重。目前对脊柱后凸的治疗,多采用后路截骨、椎弓根内固定矫形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矫形[1-5]。单纯采用后路截骨矫形,并发症较多[3,6],由于要绕过脊髓对前方进行减压,容易导致减压不彻底,并增加对脊髓的骚扰或损伤,对术中出血不易控制。且后方截骨,椎管是缩短的,如果存在椎管狭窄,易挤压脊髓引起神经症状。而前、后路联合截骨,虽然提高了矫正率,但对病人的创伤较大,不利于病人的恢复(7)。
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对脊髓所造成的压迫常来自前方后凸顶点,因而采用前路减压更直接,由于是在直视下减压,对脊髓损伤的可能性较小,术中可以同时清除畸形椎体及变性的椎间盘对脊髓的压迫,减压充分,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组9例术前不全瘫的患者有8例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无1例发生神经损害。
后凸矫正时,畸形顶点处的松解非常关键。除了切除半椎体和其他发育不良的椎体结构外,将椎体前方挛缩的前纵韧带和纤维环彻底松解切断,可以获得更好的松解,从而增加后凸的矫正率。对于椎体分节不良或脊柱结核后凸畸形的患者,直视下沿原来椎间隙的部位进行截骨,截骨时根据术前CT扫描的数据确定深度和角度,避免损伤椎管内的脊髓。本组均采用自体肋骨条进行椎间植骨,减少了再取自体髂骨的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植骨时同时将取下的椎体松质骨碎骨植于肋骨前方,增加了植骨量,促进了植骨的融合。本组23例均发生了植骨融合,无1例假关节形成。由于采用前方撑开,恢复了脊柱前、中柱的高度,根据Denis的三柱理论,一期前路减压、植骨加坚强的内固定,恢复了正常的前、中柱,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本组后凸畸形平均矫正47°,高于后路单平面截骨矫正率。
一期前路手术矫正脊柱角状后凸畸形,需要注意掌握手术适应症。对于T6以上部位为顶点的脊柱后凸,由于前路显露困难,建议采用后路手术。而重度(大于90°)的脊柱后凸畸形,单纯采用前路矫形有一定的困难,建议采用前、后路联合矫正手术。
本研究结果表明,一期前路手术可以切除畸形椎体,解除脊髓的压迫,稳定脊柱,矫正畸形,是治疗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9、什么是结核病?一共有几种?
结核病就是感染结核分支杆菌以后出现的各种病变。主要类型有原发型肺结核,指的是内第一次感容染肺结核以后发病,多指婴幼儿……还有继发型肺结核,成年人的发病基本上是这种……因为很多人身体里面都要结核菌,只是比较稳定没有发病,等到发病的时候已经不是第一次感染了……继发型肺结核分为侵润型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结核球等……还有一种类型的肺结核是血行播撒型肺结核,病情比较严重……还有一种类型是肺外结核,比如结核性胸膜炎,脊柱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结核等等……结核病共有的典型的表现是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逐渐消瘦……然后各种类型的结核还有各自比较有特征的表现。人群中传染性最强的是空洞型肺结核,也是常见的引起咯血的结核病类型。总结一下结核病类型:1、原发型肺结核,2,继发型肺结核,包括侵润型,空洞型,结核球等,3血行播散型,4,肺外结核,比如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泌尿生殖系统结核,骨骼系统结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