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幼儿

脊柱幼儿

发布时间:2020-11-04 15:44:57

1、幼儿能不能抓脊柱

,尤其小孩每天晚上睡觉前给孩子捏捏脊柱位置的肉皮,由下往上顺序捏即可,但最好不要按压,以免不得法伤着孩子

2、造成幼儿脊柱变形的外因有哪些?

脊椎骨的骨化较晚,其周围的肌肉和韧 带也较薄弱,人体要在21岁左右才全部骨 化使脊柱定型。所以,儿童少年时期的各种 动作姿势不良,如低头走路、歪头扭身写字、 一只手提较重的东西、长期使用单侧背书 包、穿窄小的衣服、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等, 都会引起脊柱弯曲变形。
防止脊柱畸形,要从小培养正确的坐、 立、行走的姿势;提倡后背式书包;积极开展 体育锻炼,坚持两操两课两活动,尤其要多 做扩胸弯腰、侧弯等全身协调动作。

3、人体脊椎发育的四个阶段代表婴儿的哪些动作完成

----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有程序的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发育阶段,各阶段都有其一定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再加上生活环境的不同,就把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胚发育期:一般从妊娠期8周起为胚发育期。从受精卵开始分化,直至大体成形,形成内胚层、外胚层、中胚层三层组织。 ----(2) 胎儿期:从妊娠8周至胎儿出生为止。此期以组织及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渐趋成熟为特点。在胎儿时期可以测定胎盘功能和检查羊水内的细胞染色体、酶量及生化内容,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防治。必要时可行人工流产,以免出生后贻害家庭与社会。 ----(3) 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开始至生后28天。新生儿适应子宫外的新环境,经历了解剖生理学的巨大变化。全身各系统的功能从不成熟转到初建和巩固是此期特点。 ----(4) 婴儿期:指生后至1周岁。婴儿期的特点是生长特别快。1年内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身长可达到出生时的2倍。此期必须加强营养要素,才能预防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否则易发生佝偻病等。 ----(5) 幼儿前期:1-3岁。此期体格生长速度比婴儿期渐变缓慢,但语言、行动与表达能力明显发育。前囟闭合、乳牙出齐,能控制大小便。在断奶后如对营养供应不加重视,往往可引起身高不增或少增。 ----(6) 幼儿期:3-6、7岁。相当于目前"幼儿园"阶段。此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变慢,动作及语言能力逐步提高,能跳跃、登楼梯、唱歌、画图,开始识字认字。往往好奇、多问。不小心也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7) 童年期:6、7-11、12岁。亦称小学年龄期。此期特点是脑的形态结构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展较快,能较好地综合分析、认识自己。此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8) 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约10-18岁(女性较早,男性较晚,约相差2年).这是童年过渡到成年的发育阶段.此时的特征为:体格发育首先加速,继而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女性的青春期普遍为11-12岁到17-18岁,男性则为13-15岁到19-21岁。这里存在着个体差异,且与地区、气候、环境及种族有关。 ----(9) 青年期:约16-20岁。此期的特征为思维活跃,智能发展,开始锻炼独立生活,参与比较复杂的社会活动,但情绪易多变,可发生异常心理,应当适当的诱导和教育. ----以上的各年龄期按顺序衔接,不能跳越。前一年龄期的发育为后一年龄期的发育奠定必要的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障碍,都会对后一个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4、家长应该如何保护0-3岁宝宝的脊椎?

每个妈妈都希望宝宝能健康地长大,于是在饮食、穿衣等方面做得很仔细,但是宝宝的成长不止是吃饭、穿衣那么简单的,还包括宝宝的智力发展、身体素质、脊椎等方面。

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脊柱脆弱且柔软,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很可能会让宝宝脊柱发生变形。

想要保护好宝宝的脊柱,日常生活中爸妈一定要多注意这些事项才可以。


给宝宝选择合适的床垫

床垫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宝宝脊柱的发育,所以,妈妈在给宝宝选择床垫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如果床垫太软,不能均衡支撑宝宝的脊柱,时间长了会影响脊椎正常发育,甚至会导致驼背等。

但是也不能睡太硬的床,不仅睡起来不舒服,而且影响宝宝柔软的骨骼。

最好的办法就是,妈妈尽量给宝宝选择回弹性好且柔和,又能精准支撑宝宝柔软躯体的床垫,会大大有利于他的脊椎健康发育。


不要让孩子过早用枕头

不能给宝宝过早的使用枕头,如果宝宝使用枕头过早,会导致颈椎变形,使宝宝驼背,甚至影响大脑发育,对宝宝的颜值和智力都不利。

一般宝宝三个月后才能使用枕头,但是刚开始还是要注意,枕头厚度要适宜,以免影响脊椎发育。


不能提前学坐或者爬

宝宝的生长发育都是有一定规律的,爸妈不能急于让宝宝学坐或者爬,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这些,会给宝宝的身体及骨骼发育带来很大影响。

提前让宝宝学坐或爬,可能会导致脊椎变形;强行让宝宝保持站立,可能会造成下肢弯曲畸形。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6-7个月时就能自己坐着了,这时候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可以支撑起他们的身体,妈妈再让宝宝学坐立就可以了。


三个月前尽量少竖抱宝宝

宝宝出生后的3个月内,身体骨骼非常柔软,如果频繁地竖着抱宝宝,不小心就容易伤到他柔软的骨骼。

所以,三个月内的宝宝不要经常竖着抱,由于宝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经常抱不仅影响宝宝的睡眠,对身体的发育也不利。

在需要抱起给宝宝喂奶时,妈妈要用手臂支撑起宝宝的头颈部,减少对脊椎带来的伤害。


宝宝刚出生时,身体各方面都处于发育阶段,身体也非常的柔软,所以,在照顾宝宝时要非常的小心。

尤其是在宝宝的脊椎发育方面,要更加注意以上几点,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5、幼儿脊柱的特点是什么

胎儿和新生儿的脊柱从侧面观看没有成人特有的弯曲,几乎是直的,当小儿开始抬头时(生后2~3个月),就出现颈椎前凸,当6~7个月小儿开始能坐时,就形成胸椎后凸。当1岁时小儿开始站立及行走,就形成腰椎前凸。最初这些弯曲是不恒定的,当小儿仰卧时仍可伸平。小儿的两块脊椎骨之间,软骨层特别发达,所以在体位不正或长时间一侧扩张,都会引起脊柱变形。患有佝偻病时,坐位常出现脊柱呈弧形后凸。所以为了防治脊柱发育畸形,应注意使小儿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脊柱长期负重,及早治愈佝偻病。

6、儿童的脊椎存在什么问题?

小宝宝因为不会说话也不会表达,所有的情绪都是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有时候家长早照顾小宝宝的过程中,有一些动作会对小宝宝的脊椎造成一些影响,这样时候小宝宝会表现出哭闹的样子,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引起小宝宝哭闹的原因,如果小宝宝的脊椎受到了伤害对小宝宝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
宝宝脊椎受伤,多会出现过度哭泣现象,同时可能伴随拒奶,呕吐等不适症状,需要注意观察,如果孩子有类似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治疗。
婴幼儿时期是脊柱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人体脊柱的三个生理弯曲都在婴幼儿时期形成。
第一个生理弯曲发生在宝宝三个月左右。
新生儿宝宝的脊柱很柔软,几乎没有弯曲,处于完全直的状态。当宝宝到了三个月左右时,开始出现抬头、扭头等动作,从而强化了背部的肌肉,脊柱也开始形成第一个弯曲——颈椎前凸。
第二个生理弯曲发生在宝宝六个月左右。
绝大多数宝宝在六个月左右,就可以不需要支撑,自然的坐着。于是在这时,宝宝的脊柱就会形成第二个弯曲——胸椎后凸。
第三个生理弯曲发生在宝宝一岁左右。
宝宝到了一岁,就开始学习走路,脊柱就开始形成第三个弯曲——腰椎前凸。
会伤害宝宝的脊柱的动作:
1、过早的竖抱宝宝
过早的竖抱宝宝,会增加宝宝脊柱的压力。新生儿的脊柱非常柔软,若是长期承受过重的压力,就会导致脊柱出现不正常的弯曲,最终导致脊柱发育畸形。
2、一直抱着宝宝
有的家长为了减少宝宝哭闹,或是让宝宝睡的更好,就会一直把宝宝抱在怀里。时间长了,就会让宝宝产生依赖心理,非要家长抱着才能睡。这种习惯不仅影响宝宝呼吸换气,也会使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因此就会增加宝宝驼背的可能。
3、过早的让宝宝坐立
宝宝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规律,家长应该让宝宝自然的发展。因为坐姿对脊柱的要求较高,宝宝在6个月以前,脊柱都尚未发育成熟,不能很好的承受身体的重量。若是过早的让宝宝学习坐立,会影响脊柱的发育,甚至会导致宝宝脊柱弯曲变形。

与脊柱幼儿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