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伟残疾病中脊柱伸曲功能完全丧失指的是什么?人体脊柱包括哪几大部分?
肢体残疾标准
肢体残疾包括:
1.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
2.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3.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肢体残疾的分级:
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2.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7.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
8.四肢在不同部位缺失;
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
2.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
3.双大腿缺失;
4.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
6.三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一级中的情况);
7.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双小腿缺失;
2.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3.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4.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
5.二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二级中的情况);
6.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单小腿缺失;
2.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5厘米);
3.脊柱强(僵)直;
4.脊柱畸形,驼背畸形大于70度或侧凸大于45度;
5.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
6.单侧拇指全缺失;
7.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8.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
9.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30厘米的成年人);
10.一肢功能中度障碍或两肢功能轻度障碍;
11.类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
2、有没有拉伸脊柱的运动?
推拿手法复位:可以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改善肌肉、神经、骨骼的营养、散瘀活血、剥离组织粘连、解肌痉挛、可以恢复肌肉、肌腱、韧带挛缩的作用。还有缓拿复位及平衡腰背胸肋凹凸不平的作用, 同 时也可以调节植物神经紊乱和内分泌紊乱等。胸腰椎牵引:增加椎间隙,调整椎间隙不等宽问题,拉直脊柱,矫正脊柱弯曲,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增加胸腔、腹腔、盆腔的容量,解除内脏或神经受压的情况。热药磁疗:以加强药物的吸收,促进气血循环,加强骨细胞的新陈代谢,使营养成份得到良好运输和吸收,加快病变组织的修复。支具固定:稳定推拿、牵引的效果,迫使已复位的脊椎稳定不变,不发生回缩变化,也有扩大椎体间隙,平整突起,矫正弯曲的作用。另内附药垫可24小时对病变部位给药。立牵:可以解除骨间肌、椎间韧带、竖脊肌等的挛缩、粘连,加大椎间隙,拉正椎体,矫正弯曲。特别是对于颈椎、胸椎有极好的效果。气血循环机:1、活动脊椎和韧带,具有矫正脊椎功效; 2、矫正脊柱左右的脱臼,纠正脊髓神经派出孔的弯 曲,消除对脊髓神经的压迫以及末稍神经的麻痹; 3、消除肌肉疲劳,疼痛; 4、增加氧气摄入量,提高血液携氧力; 5、促进脊髓静脉血球的制造功能; 6、调整自律神经功能,强化呼吸系统; 7、促进肠管蠕动,加强肠胃功能,能预防和改善腹痛,防止肠管制扭转或闭塞; 维持牵引:维持胸腰牵的疗效,加强椎间间隙,矫正拉直弯曲变形的脊柱,舒缓紧绷的神经。使得气血循环运行良好,对于养分之输送有极良好的帮助。脊柱矫正器:剥离粘连,活动关节,矫正变形的肋骨、弯曲的脊柱及脊柱的旋转;同时对病变部位施加药物并形成一个磁场,加强对脊柱的矫正作用。 药物:根据不同病情及病人体质,采用不同药物、药量予以辅助配合治疗。
3、主要使脊柱后伸的肌是?
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背阔肌有助于体形的改善。当其高度发达时,显赫地映现出肩宽、腰细,将上体烘托的更加魁梧呈“V”型。
4、怎么自然拉伸脊柱
自然拉伸脊柱?不借助外力拉伸不了的,最简单的办法,吊门框,即双手拉住门框,身体其他地方都放松,3分钟即可,床上可以做的是腰背肌锻炼,五点支撑,躺在床上,头,双手,双脚着床,其他部位向上顶,锻炼腰背肌的
5、什么是脊柱过伸?
你好,脊柱过伸是一种体位.一般在一些手术中要求脊柱过伸体位.
6、屈,伸,侧屈,回旋脊柱的肌主要有哪些
使脊柱(躯干和颈部)前屈的肌主要有:胸锁乳突肌、斜角肌、颈长肌、头长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腰大肌等。
使脊柱后伸的肌主要有:斜方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头夹肌、颈夹肌、骶棘肌、横突棘肌、背短肌等。
使脊柱侧屈的肌有:肩胛提肌、腰方肌、肋间肌、横突间肌等。
与脊柱旋转有关的肌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斜角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夹肌、髂肋肌、脊柱固有的回旋肌、髂腰肌等。
(6)脊柱伸曲图扩展资料: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分为白、红肌纤维,白肌依靠快速化学反应迅速收缩或者拉伸,红肌则依靠持续供氧运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中,牵引骨产生运动。
人体骨骼肌共有600余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
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髋(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壮,这与支持体重、维持直立及行走有关。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颈肌。
7、使脊柱完成屈伸的肌肉?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背阔肌、下后锯肌、前锯肌
脊柱侧曲牵连到很多部位的肌肉,需要各部位肌肉协调才能完成!
大部分吧分布在腰腹背部!!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