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的下口

脊柱的下口

发布时间:2020-10-10 11:41:06

1、人体后面脊柱最下面的骨头该怎么称?也算脊骨么?后面那一条线下来整个是不是都叫脊骨?高手指点指点.

您好:
人的脊柱位于背部正中,由24个椎骨抄、一个骶骨和一个尾骨借软百骨、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最下面度的是尾骨,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从上至下,依次为,颈知椎道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

2、脊柱的症状有哪些

中西医结合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因病机:肾虚督脉空虚为本,邪实外侵为标,中医辨治应从肾论治,温通督脉论治、根据其临床特点分为中枢型、周围型、迁延型.中药温肾强督汤治疗本病,以补肾强督为主,佐以活血脉,壮筋骨,祛风除湿,神龙灸舒通督脉、通经活络利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肋间关节,而以骶髂关节病变最多见,另有约1/3患者可只见周围关节症状.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韧带、椎间盘的钙化,最终发生骨性强直.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痹症”范畴.其病因病机不出内、外两端.外邪致病正如《素问~痹论》所云:“风、寒、湿3气杂至,合而为痹”,而饮食、环境因素与本病发生有一定关系.然正气亏虚作为内因,是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虚则出现腰痛、胯膝肿痛、关节不利.骨痹历代医家多责之于肾.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现将强直性脊柱炎从肾论治、督脉论治如下; 1、病因病机 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年龄多在10—40岁之间,40岁以后发病少见.此时正当肾气充盛,精充髓满之时,若见腰背疼痛,酸软乏力,甚则驼背强直,说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乏是本病的首要原因.因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气足则骨髓充满,筋骨强劲.而督脉夹脊贯腰中,总督一身之阳,肾阳不足致督脉空虚,不能填充骨髓濡养经络,筋骨失养,如遇风、寒、湿等外邪侵入,劳损或房劳过度,久病气血亏虚等原因,常可诱发本病,强直性脊柱炎起病隐匿,有暂时缓解、反复发作、不断加重、渐至功能障碍、致畸致残的临床特点,与素体肾虚,先天肾气不足,不能统摄一身之阳,久而损及其他脏腑有密切联系.肝肾同源,互为滋养,肾气虚则久病必损肝.肝主筋,束骨利关节,肾虚水不涵木,可致肝阴虚,筋脉失养,不能束利关节,,出现筋脉踯屈,关节挛缩之症,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致目失濡润,可出现目涩、红赤、疼痛等症,脾主中焦,主4肢肌肉,脾阳赖肾阳温煦,若肾阳不足,脾阳亦虚,水谷精微运化失权,气血不足,可致形体削瘦,肌肉痿缩,纳差乏力等症,肺主气司呼吸,肾与肺金水相生,肾虚久病则子病及母,肾虚不能纳气,肺失肃降,则气逆于上,出现短气胸闷,动则气促,或咳嗽、咯痰等症.心为火脏,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心神失养或心火旺盛,可出现惊悸,怔忡、烦躁失眠等症,.因此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虚督脉空虚为本,感受外邪为标,肾虚督脉空虚则不能鼓舞卫阳之气抗邪风、寒、湿之邪乘虚侵入机体,痹阻经络,气血不畅筋骨失养而发病.这与现代医学提出的人类基因构型或变异及感染和环境因素的诱发起病学说是有相通之处的. 2、临床特点及分型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分型 1)中枢型(骨痹型)主要病机为肾虚督寒、邪阻络脉.症见起病隐匿,腰骶部疼痛,晨起腰背僵硬,俯仰及转侧困难,畏寒喜暖,活动或遇温痛减,4肢无力,纳呆消瘦,男子兼阴囊寒冷,女子白带寒滑,舌淡、苔薄或白腻,脉沉弦或尺脉沉弦细弱. 2)周围型(络痹型)主要病机为肾虚脉阻,邪郁化热,症见起病突然,髋、膝及踝疼痛,活动不利,甚则红肿灼热,腰脊僵硬或疼痛,伴低热,口苦心烦,目赤涩痛,胸脘痞满,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濡数或沉弦细数. 3)迁延型(顽痹型)主要病机为肝肾不足,瘀血痹阻,筋骨失养.症见反复和作或久病不愈,腰背疼痛,痛及颈项,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胸扩不张,心悸气短,胯膝疼痛,活动不利,后期甚至骨枯形羸,肉萎筋缩,佝偻残疾,常伴心烦失眠,5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少或舌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数或沉弦涩. 3、辨证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是肾虚督脉空虚为本,感受外邪为标,所以治疗本病当以补肾强督为主,佐以活血脉,壮筋骨,祛风除湿,通筋活络利关节.近年来不少医家选用中药雷公藤、洋金花、马钱子、蚂蚁等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缺乏对照和控制骨破坏观察.在本中心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对本病的治疗不能单纯只是缓解症状,而应是着眼于控制骨关节破坏、促进骨修复及恢复骨关节功能,故制定了以补肾强督为主“温肾强督汤”和温通督脉调整免疫功能“神龙灸”,经10年多的临床运用,5000多例患者验证、对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满意的疗效.对晚期患者能缓解症状、阻止病变近一步发展.“温肾强督汤”结合“神龙灸”,能明显抑制骨关节受破坏、促进骨质修复、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作用. 温肾强督汤系列以鹿茸、狗脊、淫羊藿、补肾强督;桑寄生、川牛膝、木瓜、骨碎补舒筋壮骨;鸡血藤、全蝎、穿山甲、地龙活血通络;青风藤、川山龙、马鞭草、威灵仙祛湿除痹.中枢型肾虚督寒者,酌加桂枝、鹿衔草:湿甚加薏仁、防已、僵蚕,周围型肾虚脉阻,邪郁化热者,酌加苍术、黄柏、土茯苓.迁延型肝肾亏虚,瘀血痹阻者,酌加熟地黄、当归、知母、土鳖虫、蜈蚣、伸筋草;阴虚火旺加青蒿、鳖甲、地骨皮. 神龙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以“神龙灸”与温针灸治疗相比,进行组间比较和自身前后比较,对免疫指标的改善,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动物实验显示,“神龙灸”组明显升高丘脑内β—内啡肽的含量,验证了“神龙灸”对强直性脊柱炎强效镇痛的机理.“神龙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免疫机理的临床研究”,以神龙灸与铺灸治疗作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神龙灸”能够改善紊乱的免疫机能,使亢奋的体液免疫下降,低下的细胞免疫上升,趋向平衡调整;对NK细胞的影响明显优于铺灸组.验证神龙灸明显免疫双向调节作用.2000~2003年,主持“神龙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HLA-B27基因的初步研究”,选用神龙灸和口服西药,进行组间比较和自身前后比较.结果表明,神龙灸能下调患者HLA-B27基因的过度表达来遏制自身免疫的炎性反应,阻遏骨质破坏,控制病情发展,改善脊柱畸形,达到中医学所说的“治病求本”境界. 早期病机为肾虚督空,以神龙灸治疗为主,配合温肾强督汤系列、饮食调节及功能锻炼,降低病发率; 中期病机多为脾肾两虚,在神龙灸和温肾强督汤治疗的基础上加药浴疗法,控制病情发展,尽快纠正自身免疫紊乱状态,减少复发率; 晚期病机为痰阻血瘀,脊柱多发生畸形,在中期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以控制病情和改善脊柱畸形,降低致残率. 神龙灸:5大功能 (1)温通督脉、通筋活络、祛风除湿, (2)活血通脉,强筋壮骨、通利关节 (3)双向调节免疫、阻遏骨质破坏、控制病情发展 (4)提高β-内啡肽含量消炎镇痛 (5)能下调HLA-B27基因过度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脊柱畸形

3、自上而下人体脊柱的第三部分是什么

人体脊柱是由26块椎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的,它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它的第三部分叫腰椎。

4、求:人体206块骨头的口诀!

希望以下口诀能帮助记忆:
全身骨头虽难记,抓住要点就容易;头颅躯干加四肢,二百零六分开记; 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 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

成人骨约206块,具有支持体重、保护体内脏器和运动功能。此外,骨也是体内制造血液,贮存钙、磷的器官。
根据骨的所在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三部分;根据骨的外形,又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一、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
成年人的脊柱由26块椎骨构成,椎骨上有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在一起构成椎管,里面有脊髓。椎骨自上而下有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合成的1块骶骨和4块尾椎合成的1块尾骨。
肋骨共12对,胸骨1块。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围成胸廓,保护着肺和心脏等器官。
二、四肢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1对。
一侧的上肢骨由肩胛骨1块,锁骨1块,上臂骨(肱骨)1块,前臂骨(桡骨,尺骨) 2块和手骨(腕骨8块,掌骨5块和指骨14块)27块组成,两侧上肢骨共64块.下肢骨共62块,每侧有髋骨1块,大腿骨(股骨)1块,膝盖骨(髌骨)1块,小腿骨(胫骨,腓骨)2块和足骨(跗骨7块,跖骨5块和趾骨14块) 26块,共31块.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围成骨盆。足部的跗骨,髋骨和足底的韧带,肌健共同构成了凸向上方的足弓。
三、颅骨(头骨):包括8块脑颅骨和15块面颅骨。
脑颅骨围成的颅腔保护着脑.头骨仅下颌骨能活动。其余的骨都连结得很紧密,不能活动,利于保护脑,眼等器官.此外,两侧中耳内各有3块听小骨。

206块骨具体如下:
颅骨分脑颅骨和面颅骨.
脑颅骨6种:额、顶、颞、蝶、筛、枕共8块
面颅骨9种:上、下颌,、下鼻甲、泪、犁、舌、颧、鼻、腭共15块
躯干骨:胸骨1、肋骨24、椎骨(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椎1、尾锥1)26块
四肢骨分上肢骨和下肢骨。
上肢骨分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上肢带骨:肩胛骨2、锁骨2
自由上肢骨:肱骨2、桡骨2、尺骨2、腕骨16、掌骨10、指骨28
下肢骨也分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下肢带骨:坐骨2、耻骨2(和称髋骨)
自由下肢骨:股骨2、胫骨2、腓骨2、跗骨14、跖骨10、趾骨28
外加6块听小骨

与脊柱的下口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