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的病人经常在门诊看医生,有时医生拿着X光片说某个病人你的腰5椎体峡部裂或腰5椎体滑脱,这是你长期腰痛的原因。那腰椎峡部裂或滑脱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我们人类的腰椎解剖和生物力学。在解剖上,每个腰椎骨分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椎体位于椎骨前部,呈短圆柱形,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内部为松质骨;椎弓位于椎体的后方,是弓形的骨板,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弓板组成(左右侧对称)。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接起来(椎体之间、椎弓之间的空隙分别借软骨和韧带封闭).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我们可以大致这样理解,椎孔的前面是椎体,两侧面是椎弓根,后面是椎弓板。上下关节突之间有一狭窄区,即为我们要认识的椎弓根峡部,如该部骨化不全,或自潜在的软骨缺损.即形成先天性峡部骨不连。其缺损区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该椎体与后部椎弓板(临床医生习惯性称为椎板)无骨性连接,与相邻椎体仅靠软组织联系。如果我们把椎弓根比作一个桥的桥墩,椎板为跨河的桥,那么桥与桥墩之间的连接即拱形部分即为峡部。如该处发育薄弱,再加上某种程度的外伤或劳损,亦可引起薄弱的峡部发生骨折
。多数学者认为腰部过伸是主要损伤动作,但在屈曲或负重时如运动员提拉杠铃或腰部扭转加屈曲.也可以在峡部产生剪力与扭力,引起峡部骨折。如果先天性峡部骨不连或峡部骨折为双侧性的,就可能发生脊柱滑脱(可理解为位置错开),成为慢性腰腿痛的一种原因。这种脊柱滑脱多数发生于第5腰椎。大多数脊柱滑脱是上一个椎体向前滑脱,仅少数是向后滑脱的。脊柱滑脱是由于脊柱的稳定性异常导致椎体解剖序列的异常,主要是椎体向前或后滑移。以上所说的由椎弓根峡部不连或椎弓根峡部骨折所致的脊椎滑脱,骨科医生喜欢称它为真性脊柱滑脱。如果无峡部骨不连或骨折,而仅仅由于脊椎或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即老化改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椎体轻度前移位,则称作假性脊柱滑脱,假性脊柱滑脱也比较常见,一般没有椎体结构性异常。但其临床表现基本是相似的。
2、椎骨的椎弓间的连接,主要有什么物质?
在脊椎动物脊柱中,每个椎骨是不规则的骨,具有由骨和一些透明软骨组成的复杂结构,其比例根据骨干的部分和脊椎动物的种类而变化。
椎骨的基本构型各不相同;大部分是体,中心部分是中心。椎骨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提供与椎间盘的连接。椎骨的后部形成一个椎弓,分为十一部分,由两个椎弓根,两个椎板和七个过程组成。椎板与黄韧带(脊柱韧带)相连。存在由椎弓根形状形成的椎骨凹口,当椎骨进行关节运动时形成椎间孔。这些孔是脊神经的入口和出口导管。椎骨体和椎弓形成椎孔,较大的中央开口容纳椎管,其包围并保护脊髓。
椎骨相互关节,为脊柱提供力量和灵活性,其背部和前部的形状决定了运动范围。在结构上,椎骨基本上与脊椎动物物种相似,在水生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看到的差异最大。因此,脊椎动物的名字来源于组成脊柱的椎骨。
椎骨间的连结——各椎骨之间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结。
【椎间盘】
除第一及第二颈椎之间外,椎间盘连结相邻两椎体,成人23块。椎间盘周围部分为环形坚韧而富有弹性的纤维软骨称为纤维环,它的中央部分是白色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体物质称为髓核。
椎间盘受力时可产生形变,压力消除后又可恢复原状。
【前纵韧带】
起自枕骨大孔前缘,纵行于脊柱前面,止于骶骨。它限制脊柱过度后伸和防止椎间盘脱出。
【后纵韧带】
位于椎体后面椎管的前壁。起自枢椎,止于骶管前壁。它限制脊柱过度前屈和防止椎间盘向后脱出。
【黄韧带】
相邻椎骨的椎弓间有黄韧带相连结
【横突间韧带】
椎骨的相邻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相连结。
【棘突间连结】
椎骨的相邻棘突间有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相连结。
【关节突间的连结】
两个相邻椎骨上下关节突的相应关节面构成关节突关节,属于平面关节,活动微小,但脊柱的所有关节突关节的整体活动幅度很大。关节突关节在功能上相互组成联合关节。
【腰骶连结】
由第五腰椎椎体与骶骨底间借椎间盘和韧带等的连结。
【骶尾连结】
由第五骶椎与第一尾骨间借软骨的连结。
3、脊椎L5椎弓根崩裂因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比较好
X线:腰椎椎体排列整齐,腰椎生理弧度正常,L5椎弓根后缘见透亮线影,椎体未见明显形态改变,椎间 隙未见明显狭窄。诊断:L5椎弓根崩裂,请结合临床。
4、脊椎侧隐窝前后宽度即椎弓根高度 这句话对不对 请懂的老师讲下
完全不对。。。。侧隐窝指的是椎弓和椎弓根围成的窝。椎弓根高度是指椎弓根的高度。。。
简单说吧:
你把羊蝎子横着砍一刀,如果砍得准,就能看到、测量到侧隐窝;
你把羊蝎子竖着从中间劈开,能看到、测量到椎弓根的高度。
侧隐窝狭窄,容易产生神经刺激症状。多见于腰椎。产生刺激的来源多是增厚的黄韧带、突出的椎间盘、此处的骨赘(俗称骨刺)等等。
椎弓根则是连接椎体和椎弓的所在。
没有图,不好解释。。。
你要是学医的,自己看看解剖图谱,一下子就明白了。
一个是水平位观测的,一个是矢状位观测的。
或者,平时多吃羊蝎子,猪腔骨,就明白了。。。哈哈,既解馋又长知识。。。
请采纳。。。
5、脊椎椎弓峡部裂是怎么引起的?
脊椎于胚胎第七周开始出现四个软骨核(椎体两个,每侧椎弓各一个)。四个软骨核继续生长,并联合形成一个软骨样脊椎。约在胚胎第十周后,又开始出现三个原发性化骨核,包含在原发性软骨核内,慢性生长,至出生时仍然是分离的。出生后1~2岁左右,椎弓开始联合,并出现脊突。3~6岁后椎体与椎弓骨核融合。
生长完全的脊椎,可分为椎体、椎弓、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与棘突。上下关节突之间有一狭窄区,即为椎弓根峡部。如该部骨化不全,或有潜在的软骨缺损,即形成先天性峡部骨不连。其缺损区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该椎体与后部椎板无骨性联接,与相邻椎体仅靠软组织联系。如该处发育薄弱,再加上某种程度的外伤或劳损,也可导致薄弱的峡部发生骨折。其机理与疲劳骨折相似。
6、医学脊柱骨科专业问题, 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片(放射) 影像所见:L5棘突及椎弓峡部骨质不连,
这里腰椎下部有两处相当于骨折,一是峡部不连,一是隐性椎裂,会导致腰痛经常发生。
建议手术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