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动物包括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圆口纲(Cyclostomata)
无颌,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verte-brae)并存。又名无颌类(Agnatha)。
2、鱼纲(Pisces)
出现上、下颌,体表大多被鳞,鳃呼吸,成对的前后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本纲与更高等的四足类(Tetrapoda)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Gnathostomata)。
3、两栖纲(Amphibia)
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上陆生活,营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 limb)运动。
4、爬行纲(Reptilia)
皮肤干燥,外被角质鳞、角盾或骨板。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于两心室。本纲与鸟纲、哺乳纲在胚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amnion),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Amniota),其他各纲脊椎动物则合称为无羊膜动物(Anamniota)。
5、鸟纲(Aves)
体表被羽(feather),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
6、哺乳纲(Mammalia)
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哺乳。
2、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脊柱
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
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注:脊柱不等于脊椎,脊柱是由许多脊椎组成的.
3、脊椎跟脊柱的区别。
脊椎是一个椎体、两个椎弓根、两个椎板、两个横突、四个关节突和一个棘突组成的骨结构,分颈椎骨、胸椎骨、腰椎骨、骶椎骨、尾椎骨。 脊柱是由32个脊椎组成,是内脏的支柱和保护器,是负重、运动、吸收震荡和平衡肢体的主要结构。
求采纳
4、脊柱后凸易发生的部位及病因
脊柱后凸(kyphosis),又称驼背,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柱向后异常凸出,使脊柱本身及其附属组织解剖形态改变的一种疾患。本病发病率不低,造成的伤残很显著,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和劳动。所以,治疗本病,不仅仅是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恢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劳动能力。
【病理与病理生理】
脊柱后凸畸形所致的生理功能改变,主要是脊柱屈曲畸形压迫并限制胸腔及腹腔某些脏器生理活动所致。如胸壁畸形致肺不能自由舒缩,导致肺活量减少。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胸腔和腹腔变短和受压,使膈肌运动受限,肺功能明显减低。
脊柱后凸患者呼吸功能术前和术后测定,并同正常时对比发现:部分患者具有限制性通气障碍,其气道清除功能下降,容易诱发气道阻塞。可在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基础上,产生混合性通气障碍。术后测定说明肺活量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图1)。
脊柱后凸和患者在晚期,由于咳嗽功能减弱,影响肺内分泌物的排出,从而导致肺内疾患的发生,如并发肺结核者可高达25%。经研究证实,脊柱后凸患者在呼吸时肋骨移动很小,而膈肌运动范围增加,这一因素使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降低,呼吸时气体交换不足。在休息时,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当运动时即有心悸、气短、出汗。长期肺功能不良,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脊柱后凸经手术矫正后,肺活量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以脊柱后凸矫形手术,除能改善外观、矫正畸形外,还可改善呼吸、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的功能。
脊柱后凸患者的身体重心在第4腰椎前缘向前移,为克服身体向前倾倒,颈椎前突曲度代偿性增加,且髋与膝关节屈曲以保持躯体平衡,长时间代偿,可导致颈椎增生。手术矫形后,可使颈椎曲度、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生理状态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长期脊柱屈曲,腹肌短缩,从而改变肌肉牵拉力线的角度,能加重脊柱的屈曲后凸畸形。
【病因与发病机制】
根据脊柱后凸的形状,本病可分为脊柱弓状后凸和角状后凸,病因各有不同。
1.脊柱弓状后凸(round kyphosis)
(1)先天性脊柱后凸:可以是椎骨局限性先天畸形的结果,也可以是全身性骨化紊乱的一部分,如Morquio病。椎骨先天畸形的发病原因不明,多见于女孩,随着脊柱的生长,后凸程度逐渐增加。椎骨畸形种类可以是:
①椎体缺如;
②椎体缺如伴有小椎体;
③一个小椎体;
④邻近两个小椎体;
⑤邻近椎体的分节不全;
⑥椎体前角缺如;
⑦楔形椎体等。
(2)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强直性脊柱炎为脊柱各关节,包括椎体间关节、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症,骶髂关节亦常受累。至晚期,受累关节发生骨性强硬、韧带钙化,脊柱呈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男性约占90%,本病好发于15~30岁青壮年。现一般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前者称为“血清阴性”多发性关节病,以和后者区分。最近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发现多数有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证明该病有遗传因素,损伤、感染等可能是诱发因素。本病的病理改变和类风湿关节炎相似,但邻近关节的骨质增生较多,关节软骨和软骨下皮质骨破损,伴有纤维性和骨性融合,关节周围组织变性和钙化,脊柱前纵韧带先受到影响,在椎体之间形成骨桥,X线像呈竹节样。
(3)老年人驼背(senile kyphosis):老年人驼背的特征是整个脊柱保持完整,但受累椎体呈楔形。大部分椎间盘正常,惟其前缘可有坏死、纤维变性,甚至完全消失,以致相邻椎体的前缘骨质融合。病变多见于上、中胸段。此处椎骨和间盘前缘承受较大的应力,特别是蹲着干重活的人。长期的压力引起骨质吸收,椎体逐渐变成楔形。最后,出现胸椎明显后凸、身长缩短、头向前倾等畸形。
(4)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rosis):是指发生在老年和绝经期后妇女的骨质疏松,致病原因尚不清楚。
(5)佝偻病性驼背(ricketic kyphosis):佝偻病是发生于小儿的骨软化症。因椎体发育障碍,而形成弓状后凸畸形。
(6)瘫痪性脊柱后凸(paralytic kyphosis):常见于脊髓前灰白质炎,这种后凸是由于神经病变引起躯干肌力失衡所致。脊柱后凸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即不对称的肌无力,不对称的软组织紧张或挛缩,椎体生长紊乱等。瘫痪性脊柱后凸往往被忽视,实质上有不少脊柱后凸是短的脊柱旋转肌瘫痪所致,是一种隐匿性的脊髓前灰白质炎。
(7)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也称原发性骨骺骨软骨病或Fairbank病,又称多发性骨骺成骨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特征为多个骨骺异常骨化、生长障碍和手指粗短。好发部位首先为髋、肩、踝关节,其次为膝、腕、肘关节,受累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呈摇摆步态。肩关节活动受限,也常为早期的症状。骨端常粗大,少数有关节屈曲畸形或关节松弛。手变短,手指变粗,表现为短肢型侏儒。此外,尚有膝内翻或外翻,两肢不等长或脊柱后凸畸形,或胸椎呈不规则楔形,因半椎体而引起脊柱后凸。
(8)次发性骨骺骨软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又称青年圆背或Sheuermann病,每一椎体的上下面各有一环状骺板,即次发性骨骺,此种骨骺可发生骨软骨病,亦称脊柱骨骺炎。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胸椎中段。一般都累及3~5个椎体。也可发生于胸腰段。发病年龄多为12~17岁,也有在20~21岁发病者,本病病理表现为受累骨骺前半部缺血性坏死,影响椎体的正常发育,椎体呈楔形变形,增加胸椎的生理后凸,形成圆背。
(9)氟骨症(fluorsis):由于慢性氟中毒而引起骨骺的致密性、硬化性疾病。氟可以结合进骨的羟磷灰石结晶,并替代结晶中的羟基从而使骨结晶不易溶解,引起骨样组织增多及大量新骨形成,骨密度增高及骨组织增多。以脊柱及骨盆最易累及,其次是胸廓与颅内。严重者可引起韧带钙化、脊柱强直后凸,临床上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甚至引起椎管狭窄,脊髓受压。
(10)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营养不良(hyperparathyroidism osteodystrophy):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增加破骨细胞的数量,加快骨吸收的速度,破坏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引起纤维性骨炎或纤维囊状骨炎。受累椎体极易产生压缩性骨折,造成后凸畸形。
5、脊柱的各节段中,哪一段活动度最大
人体脊椎中,活动度最大的节段是 A.颈椎 B.胸椎 C.腰椎D.骶椎 E.尾椎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颈椎是脊椎活动度最大的节段。故选A。 ..
6、人体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体一共有33块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称脊柱骨(backbone),有33块,根据它们在人体的位置可分为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和4块尾椎。在成年人5块骶椎愈合成一块骶骨,4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
(6)脊柱的分节扩展资料:
典型的椎骨主要包括四部分:
(1)椎体,短圆柱形,上下两面涩,接椎间纤绵软骨,体的中份稍细,是支持体重的主要部分。
(2)椎弓,与椎体连接的部分叫椎弓根,有神经横过形成上下切迹,两椎骨上下切迹对在一起即成椎间孔。椎弓背侧称椎板。椎弓与椎板相合成的孔称椎孔,所有椎孔连成椎管,内容脊髓。具有保护脊髓的作用。
(3)棘突和横突,椎弓向后下方突出一个棘突。从椎弓根与椎板连接处向两侧伸出两个横突,用以附着肌肉。
(4)关节突,起于椎弓的上方和下方,邻近的上下二关节突相接成关节,构成一条纵贯身体的脊柱。其决定运动的方向。
7、人体脊柱的分段方法和表示的方法?
第七颈锥棘突特别长,胸骨角平面平对第四胸椎,颈胸腰骶分别用英文字母表示为 C T L S
8、脊柱的生理弯曲有哪几个及特点如何?
人的脊柱由24块椎骨、一块底骨及尾骨组成。每个椎骨间还有椎间软骨和椎间盆。随着人体活动的重力作用,脊柱在出生后逐渐形成了三个生理变曲,即颈弯、胸弯和腰弯。颈弯和腰弯向前凸,脊柱从侧面看呈“S”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