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图示

脊柱图示

发布时间:2020-10-04 06:15:42

1、人体五大肌肉群图解

1.腿部肌群〈thighs〉:腿部肌群主要是指大腿部位的整体肌群而言,由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大收肌四个部分组成。

2、胸部肌群〈chest〉:人体上半身胸腔当中,最显而易见的重要肌群,即是胸部肌群,主要包含胸大肌、胸小肌以及前锯肌。

3、背部肌群〈back〉:背部肌群是由斜方肌、小圆肌、岗下肌、大圆肌、背阔肌、竖脊肌六个部分组成。

4、腹部肌群〈abdominal〉:腹部肌肉,简称腹肌,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当它们收缩时,可以使躯干弯曲及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

5、肩部肌群〈shoulder〉:肩部肌群主要有三角肌以及斜方肌所构成。肩膀肌肉所伴随的是手臂运动与上身的活动。

(1)脊柱图示扩展资料: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邻近部位肌肉组成的功能统一的群体。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类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区别,从而做到正确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肌肉的发展,增大肌肉块的体积,使肌肉隆起,线条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体中分布很广泛,全身约有520块肌肉,几乎占体重的40—50%,可见人体肌肉是身体的主体。其名称一般来说都是按肌肉的类型、形状、位、功能等分类起名。

2、脊椎的L3.L4在那个位置?

L3,L4就是第三、第四腰椎的意思。如图: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

脊柱的长度,3/4是由椎体构成,1/4由椎间盘构成。

(2)脊柱图示扩展资料:

腰椎腰1、腰2、腰3的位置在人体的后腰部正中线上,通常位置确定需要根据胸12的具体位置,找胸12之前需要先找到第12肋骨的肋骨头。

肋骨头位置大约在腰部与背部结合处,正中线旁开5-6公分左右的位置,能够摸到肋软骨头,肋骨头确定之后顺着肋骨就可以找到第12胸椎,触摸到胸椎棘突之后往下一个就是腰1椎体的棘突,再往下一个是腰2椎体棘突,再往下是腰3椎体棘突,这种方法是比较简单一些的。

3、人体的脊椎一共有几节

人类脊柱有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注:脊柱不等于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块脊椎组成的)。

脊柱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

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

人在立正姿势时,通过身体所引的垂直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在第7颈椎和第1胸椎处通过椎体,经胸椎之前下降,再于胸腰结合部越过椎体,经腰椎后方并穿过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经骶骨前方、骶髂关节而传至下肢。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

(3)脊柱图示扩展资料

出生时的椎骨在椎体和两侧椎弓各有一个骨化中心。生后一年,胸、腰椎两侧椎弓完全融合。颈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较晚,约在7~10岁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与椎体的融合,在颈椎为3岁,胸椎为4~5岁,腰椎6岁,骶椎7岁或更晚。次发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现。

脊柱的分节和包绕神经管,是一个复杂的演化发育过程,在发育过程中脊椎的发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见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见的发育障碍是两侧椎弓对合障碍形成的脊柱裂。

较轻的脊柱裂多为腰骶椎骨的后弓没有合并,但脊神经正常,表面皮肤正常或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着及毛发,因临床无症状,常在X线片中发现,称隐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时有脊神经、脊膜或脊髓的膨出,产生相应的脊神经功能障碍。

在胚胎1~3个月时,脊髓和脊柱的长度一致,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脊柱的生长迅速超过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内上升。在出生时其末端位于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缘,腰2以下的脊膜称为终丝,仍连于尾骨水平。

随着这种生长不相称的结果,腰骶脊神经就从脊髓的发出处,斜行到相应的脊柱节段出椎间孔处,脊髓以下的神经呈马尾状,称为马尾神经。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进行,以免刺伤脊髓。

4、l3 4 l4 5 l5 s1椎间盘在身体哪个部位

L3:第三腰椎 

L4:第四腰椎

L5: 第五腰椎

S1:第一骶椎(其实骶骨是5个骶椎融合成的一个整体)

L5/S1椎间盘就是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之间的椎间盘。

(4)脊柱图示扩展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以L4~5椎间盘最为多见,占58%~62%;L5~S1次之,占38%~44%,极少部分发生于L3~4以上的椎间盘,2个椎间盘同时发病者占5%~10%。L5~S1椎间盘是整个脊柱最下边的2个椎间盘,是全身应力最集中的部位,承受的压力最大。

腰椎活动度较大,脊柱做各种方向活动时对下位椎间盘,尤其是纤维环的牵拉力最大。因为骶椎是固定的而不参与脊柱活动,脊柱活动时骶椎不产生相应的协调缓冲动作,脊柱上位各节段的活动最终均集中在最下方的2个活动节上。因此,L4~5椎间盘损伤的机会最多。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治疗方法以消炎止痛、牵引治疗为主,对于缓解病情进展具有积极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治疗方法多,复发很难避免,这是由疾病本身决定的,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当前的主要工作。

5、腰间盘在哪个位置图片

腰间盘(腰椎间盘)指的是两个腰椎之间的盘状物,位置是在两个腰椎之间,主要起到支持重量,缓冲压力的作用。腰椎是脊柱在腰部的那一段,正常成人有5个腰椎,即L1、L2、L3、L4、L5。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腰椎体之间,第一腰椎与第二腰之间的椎间盘称为腰1、2椎间盘,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之间的称腰2、3椎间盘,以此类推,一般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腰3、4与腰4、5椎间盘。

但腰痛并不一定都是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如运动过度后的腰肌劳损、肾虚等也可引起腰痛。

(5)脊柱图示扩展资料:

腰间盘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工作应从学校、家庭、工作和职业前训练开始,使每一个工作人员了解正常的脊柱生理,正确的劳动姿势,注意劳动保护。

腰间盘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突出症。

锻炼方法

1、腹肌锻炼。

也就是仰卧起坐。每次做十个,每天三次。(可根据患者的体质来定,不可逞强)。

2、交叉扭腰。

两脚分开与肩宽,脚尖向内两臂伸直,一手在体侧,一手举过头顶。如果右手在上,先向左侧后方摆。左侧相反。于此同时腰部也随之扭动,左右各100次。

3、抱膝触胸。

处于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住膝部,使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一上一下为一个动作,可持续30个。

4、腰背肌锻炼。

处于平卧,双膝弯曲放在床上,然后用力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10厘米。这时您会感觉到腰背部在用力,坚持5秒钟,反复10下。

6、人体脊椎骨骼高清图

人体脊椎骨骼高清图:

人类的脊柱由23-24块脊椎骨和中间起缓冲作用的椎间盘组成;这个结构通过韧带和小的脊柱关节固定;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脊柱人为划分为7颈椎、12胸椎、5腰椎、骶骨和尾骨。人类的5块骶骨和4块尾骨相互融合,它们被称之为“假脊椎”。有尾巴的脊椎动物有数目不等的尾骨。

成人的脊柱在矢状面成双s形弯曲,脊柱侧面观,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它为直立行走的人类提供了强大支持,而且具有弹性。颈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的脊柱弯曲被称之为脊柱前凸,相对的胸部和尾部向后突出则被称之为脊柱后凸。

(6)脊柱图示扩展资料:

人体骨骼作用

1、支持作用:人体不同的骨骼通过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连成一个整体,对身体起支撑作用。假如人类没有骨骼,那只能是瘫在地上的一堆软组织,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护作用:人类的骨骼如同一个框架,保护着人体重要的脏器,使其尽可能地避免外力的“干扰”和损伤。例如颅骨保护着大脑组织,脊柱和肋骨保护着心脏、肺,骨盆骨骼保护着膀胱、子宫等。没有骨骼的保护,外来的冲击、打击很容易使内脏器官受损伤。

3、运动功能:骨骼与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协同,共同完成人的运动功能。骨骼提供运动必须的支撑,肌肉、肌腱提供运动的动力,韧带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稳定性,使运动得以连续的进行下去。所以,我们说骨骼是运动的基础。

4、代谢功能:骨骼与人体的代谢关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钙、磷及其他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体内无机盐代谢的参与者和调节者。

7、腰部肌肉示意图!

腰部肌肉示意图如下:

背部肌肉群:

(7)脊柱图示扩展资料:

背阔肌是背部最重要的肌肉,锻炼背部的重点。其他背部小肌包括:菱形肌(Rhomboids)、大圆肌(Teres Major)、小圆肌(Teres Minor)、冈下肌(Infraspinatus)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邻近部位肌肉组成的功能统一的群体。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类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区别,从而做到正确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肌肉的发展,增大肌肉块的体积,使肌肉隆起,线条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体中分布很广泛,全身约有520块肌肉,几乎占体重的40—50%,可见人体肌肉是身体的主体。其名称一般来说都是按肌肉的类型、形状、位、功能等分类起名。

参考资料:网络-肌肉群

8、脊柱在人体的那个部位?

脊柱位置: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

小孩刚出生的脊椎数量是32-34,成人脊柱由26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1块(刚出生时5块)、尾椎1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

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注:脊柱不等于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块脊椎组成的)。

(8)脊柱图示扩展资料:

脊柱的发育是由中胚层的生骨节细胞围绕脊髓和脊索形成的。胚胎早期,每侧体节腹内侧面分出一团间充质细胞,为生骨节。生骨节逐渐移向中线脊索周围。

起初生骨节组织的节段包绕脊索与体节对应,当进一步发展时,每个生骨节的尾端部分变致密,并和下位生骨节的头端连接起来,形成新的节段称椎骨原基,即后来的椎体。

椎体形成后不久,在其背面伸出密集的间充质,形成神经弓,包围脊髓。腹面形成肋突,肋突在胸椎形成肋骨,在颈、腰椎与横突相合。椎骨原基形成软骨,后骨化为椎体。

9、如图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示意图,看图回答:(1)图中1是______类动物,3是______类动物(2)图中动物共同

(1)根据生物进化树可知:1属于哺乳动物,2为两栖动物,3为爬行动物.
(2)图中的动物类群都是脊椎动物,共同特点是背部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3)1属于哺乳动物是有爬行动物进化来的;1,2,3亲缘关系由图示所知最近的是1和3.
(4)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始祖鸟化石说明了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故答案为:(1)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2)脊柱;
(3)爬行动物;1和3;
(4)化石.

与脊柱图示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