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前筋膜

脊柱前筋膜

发布时间:2020-09-29 11:52:28

1、什么是筋膜层?

筋膜位于肌肉的表面,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浅筋膜 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内含有脂肪、浅静脉、皮神经以及浅淋巴结和淋巴管等

深筋膜 位于浅筋膜深面,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遍于全身且互相连续。深筋膜包被肌或肌群、腺体、大血管和神经等形成筋膜鞘。四肢的深筋膜

2、简述前臂前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内容

构成:臂部深筋膜及其伸出的臂内,外侧肌间隔与肱骨共同围成。

区分:按所在部回位分为臂前区骨答筋膜鞘和臂后区骨筋膜鞘。

内容:臂前区骨筋膜鞘内有臂肌前群及肌间血管神经,臂后区骨筋膜鞘内有臂肌后群(肱三头肌)及其神面的血管神经。

(2)脊柱前筋膜扩展资料:

大腿内侧骨筋膜鞘:阔筋膜向大腿深部发出股内侧、股外侧和股后3个肌间隔,深入各肌群之间,并附于股骨粗线,与骨膜及阔筋膜共同形成3个骨筋膜鞘,容纳相应的肌群、血管及神经。

1、前骨筋膜鞘:包绕前群肌、股动、静脉、股神经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2、内侧骨筋膜鞘:包绕股内侧群肌、闭孔动、静脉和闭孔神经。

3、什么叫椎前筋膜

劲筋膜深层,位于劲深肌群深面,向上附于颅底,向下续于前纵韧带及胸内筋膜。

4、脊柱的构成及功能怎样?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

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

脊柱由26 块脊椎骨组成,即颈椎7 块、胸椎12 块、腰椎5 块、骶骨1 块、尾骨1 块,由于骶骨系由5 块,尾骨由4 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 块组成,这样众多的脊椎骨,由于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相连,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堆积而成,其前与胸腹内脏邻近,不仅能保护脏器本身,同时能保护至脏器的神经、血管,其间仅隔有一层较薄的疏松组织。椎体破坏时,在颈部,脓液可聚集于咽后,或沿颈部下降至锁骨下窝,亦可沿臂丛至腋窝;在胸部可沿肋间神经至胸壁,亦可波及纵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至腹股沟下方,亦可绕过股骨小转子至臀部。

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彼此借韧带互相联系,其浅面仅覆盖肌肉,比较接近体表,易于扪触。脊柱后部的病变易穿破皮肤。

在脊柱前、后两面之间为椎管,内藏脊髓,其周围骨性结构如椎体、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变而侵入椎管时,即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甚至仅小量出血及肉芽组织即可引起截瘫。

脊柱的长度,3/4 是由椎体构成,1/4 由椎间盘构成。

5、脊椎旁开一指的那根筋叫什么?

脊椎旁开一指的那根筋是竖脊肌。
竖脊肌(erector spinae)为脊柱后方的长肌,下起骶骨背面,上达枕骨后方,填于棘突与肋角之间的沟内。它以总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和胸腰筋膜。

6、筋膜层是什么

位置 1.浅层围绕整个颈部,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形成两肌的鞘;向后附着于项韧带及第7颈椎棘突,向前在正中线两侧彼此延续;向上附于颈上界的骨面;向下附于颈、胸交界处的骨面。颈筋膜浅层在下颌下三角和腮腺区分为两层,分别包绕下颌下腺和腮腺,形成两腺的筋膜鞘。此二鞘为茎突不颔动带所分隔。 简介 2.气管前层又称气管前筋膜或内脏筋膜。紧贴在舌骨下肌群的后面,经甲状腺及其血管、气管颈部及颈动脉鞘的前方;两侧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与颈筋膜浅层相连;上方附于舌骨,下方续于纤维心包。此筋膜于甲状腺左、右侧叶的后外方分为前、后两层,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在甲状腺与气管、食管上端邻接处,腺鞘后层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 3.椎前屋即颈筋膜深层,又名椎前筋膜。此层位于椎前肌及斜角肌前面,上起自颅底,下续前纵韧带及胸内筋膜。颈交感神经干、隔神经、臂丛及锁骨下动脉等行经其后方。该筋膜向下外方包绕腋血管及臂...

7、我的后背痛了半年多了,看了脊椎科,医生说是肌筋膜炎,小关节紊乱,开了很多活血的,止痛的药,还做了两

盲目牵引当然会痛就是脊椎病啦,不要花冤枉钱了,拍一个脊椎CT肯定有问题的,痛的地方垫一个枕头,保持二十分钟,有没有减轻,如果有可以继续联系我,不要睡软床,降低枕头,平躺不要牵引了,在牵引就没得治疗,需要复位,你可以找一个脊椎病科的针灸,复位,按摩,如果大夫好,你的脊椎病大约治疗十天就会明显减轻,然后,巩固一周,以后每季度巩固五天,效果会不错的,不过啊,有可能需要输液

8、脊柱由什么构成

脊柱由26块脊椎骨合成,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由于骶骨系由5块,尾骨由4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块组成,这样众多的脊椎骨,由于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相连系,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堆积而成,其前与胸腹内脏邻近,非但保护脏器本身,同时尚保护至脏器的神经、血管,其间仅隔有一层较薄的疏松组织。椎体破坏时,在颈部,脓液可聚集于咽后,或沿颈部下降至锁骨下窝,亦可沿臂丛至腋窝;在胸部可沿肋间神经至胸壁,亦可波及纵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至腹股沟下方,亦可绕过股骨小转子至臀部。

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彼此借韧带互相联系,其浅面仅覆盖肌肉,比较接近体表,易于扪触。脊柱后部的病变易穿破皮肤。

在脊柱前、后两面之间为椎管,内藏脊髓,其周围骨性结构如椎体、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变而侵入椎管时,即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甚至仅小量出血及肉芽组织即可引起截瘫。

脊柱的长度,3/4是由椎体构成,1/4由椎间盘构成。 ..

9、腰背部的筋膜及肌腱韧带为何极易拉伤?

腰背部筋膜及肌腱韧带拉伤的病症很常见,但很多患者不明病因。其实肌肉就是起到稳定脊柱并产生运动功能的结构,筋膜则可包绕固定肌肉且供其起止。肌肉和筋膜都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柱,这也是较易受损伤的原因所在。
腰背浅层肌肉主要是固定或运动上肢,并无得力的关节。而腰背部深层肌肉沿着脊柱两侧排列,主要功能是牵拉脊柱甚至或过伸。在维持脊柱的姿势上,背部肌群的运动功能比较复杂,两侧皆收缩可使脊柱背伸,一侧收缩可使脊柱向同向倾斜,根部肌肉受重力最大,可使脊柱向对侧旋转。其实,腰背部肌肉越深层越短,肌肉的神经供应也上下交叠。
腰方肌及腰大肌在收缩的时候,可使脊柱倾向同侧、屈髋、屈腰,稳定髋关节是与背部肌肉相结合的。腹前外侧肌群的各肌可维持腹内压及内脏位置,收缩时可使身体倾向同侧、对侧、前屈。可辅助背肌稳定脊柱,并可减少椎间盘压力。臀大肌可使身体过屈、后伸、前屈和直立位。腘绳肌可稳定骨盆,协助脊柱竖起。当椎间盘突出压迫腰骶神经时,臀大肌和腘绳肌均可发生萎缩。

与脊柱前筋膜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