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微创手术有哪些优点呢?
1 手术创伤小: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脊柱微创手术切口更小,对椎旁肌肉的损伤也明显减小。2 疗效满意:研究表明,很多常规开放手术的患者发生术后腰背部疼痛,是由于开放手术对椎旁肌肉软组织损伤过大引起的。而脊柱微创手术由于对椎旁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小,术后很少发生腰背部疼痛,疗效满意。3 恢复快:常规开放手术由于对脊柱的结构以及椎旁肌肉损伤很大,术后一般需要1~3个月的恢复期,而脊柱微创手术由于对脊柱结构和椎旁肌肉软组织破坏小,术后恢复较快。4 手术出血少:微创手术小暴露,切口小,所以出血也很少,往往不需要输血,利于患者的恢复。5 皮肤切口小,瘢痕小,外形更美观:腰椎常规开放手术的切口一般为10~15cm,而进行脊柱微创治疗时,手术切口一般为0.7~5cm,还可采用整形美容缝合方法,十分有利于美观。6 住院时间短,可降低医疗费用,患者容易接受。
2、椎体成形术的缺点
PVP无法恢复脊柱的正常高度,术后患者疼痛虽然缓解,但仍有可能出现驼背畸形。
传统椎体成形术PVP的骨水泥渗漏可高达80%以上。
3、83岁老人做完椎体成形术还是不敢坐是怎么回事?
心里恐惧因素,只能慢慢引导,一点一点来,不能急。心里疏通了,其他就迎刃而解了。
4、脊柱手术风险多高,成功有多少?
这个手术比较复杂,费用也很高。手术风险和你的侧弯部位,身体状况有关系的,再者,就是医院医师的水平。
比较大的危险就是引起瘫痪。50度的,在中国,也是建议手术介入了!北京协和医院在这方面比较好!广东的话可以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支具矫形基地看看!
5、做脊柱手术是什么感觉?
疼,脊椎手术是所有手术中最疼的,比生孩子还疼。
脊椎直连身体中枢神经,连接所有驱赶的神经元。你说疼不疼,。
而且脊椎手术做不好 直接变成蔬菜,植物人或者半身不遂,后半生你就在主刀医生家过吧。危险性相当好,不送好烟好酒,主刀医生就会乱划拉。你可要小心了,我邻居家一个小孩子9岁那年外伤本来没事,被医院一黑开了手术,结果成了蔬菜,现在还是蔬菜呢。你可要当心了。这不是闹着玩的,动手术之前一定要给主刀医生送点厚礼,千万别让她心里不爽,宽裕点,多给好处少受罪,现在医院就这情况。病好的快不快,全开钱花的快不快。
6、问:本人t12胸椎压缩性骨折已经4个月,接受了椎体成形术,脊柱后凸,能否引起颈椎和腰椎的改变。
那你现在需要看看你现在这个胸12椎体本身的一个压缩的具体的严重程度,短时间一般是不会引起说的颈椎和腰椎的病变,一般是时间长了话,这种情况一般是一种诱发因素,就是说相比之下你比正常人容易出现问题些。
7、目前最先进的脊柱微创技术是什么?
首先这个提问是不科学的。因为作为一种技术,在脊柱微创这个领域还没有最先进这种说法。
比较而言,脊柱微创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发展较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后诞生了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侧路椎间盘镜、椎间孔镜(PELD)、后路椎间盘镜(MED)、激光(PLDD)、针镜及后来的椎板间镜、二代椎间孔镜、射频纤维针镜、纤维椎间孔镜等。2010年颈椎间盘镜也问世了,虽然时间有先后,这不能说明什么技术是先进的、什么技术不先进这个问题,只是人们在实际中对技术的理解和总结不同而已,不能说颈椎间盘镜就是最先进的技术。
PLD技术是盲切,不能针对突出物实行摘除,只能经盘内进行所谓减压。即使如此,其疗效还是不错的,目前使用这种技术的还大有人在。特别是在颈椎间盘镜没有问世的时候,PLD是颈椎间盘突出的唯一微创治疗技术。
和PLD相似的技术还有侧路椎间盘镜、激光、射频等。激光、射频和所谓臭氧、溶盘等也许算不得微创技术,但为了比较,还是一并列上。早年的杨式镜也是从PLD转化而来,虽然加了支同轴内窥镜,其操作原理也没有什么两样。
德国胡兰德在杨氏镜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大了手术器械通道,操作上采用椎间孔入路的方式,这就是后来的椎间孔镜。以提斯技术为代表的椎间孔镜能够摘除突出的髓核,应该说在杨氏镜技术的基础上的一大进步。但过于粗大的内窥镜直径限制了其技术的发展,进入椎间孔必须先进行椎间关节的打磨,多数人认为这是危险和不必的。其处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的能力也较弱,鲜见成功的报导。
MED即后路椎间盘镜克服了椎间孔镜的弱点,从椎板间入路进行操作能成功的处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等,处理脱垂游离的髓核也较为简单。由于其较大的手术切口(大约20mm)和术中出血难以有效解决等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
二代椎间孔镜在提斯椎间孔镜的基础上有效的降低了内窥镜直径,进入椎间孔不必打磨椎间关节的特征使得这款内窥镜更受欢迎。其配套电动手术工具也较原始的提斯椎间孔镜有了很大进步,对钙化的髓核、狭窄的椎间孔的处理也相当容易了许多。由此衍生的颈椎间盘镜为脊柱微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MED伤害较大的特点不为非专业的脊柱科医生喜爱,专业的脊柱科大夫更钟爱可以灵活掌握的传统小切口技术。这项技术特点启发了开发人员,新型椎板间镜应运而生了。灵活的椎板间镜在手术切口上可以运用自如。改进后的后路技术即椎板间镜技术既可以采用经皮穿刺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小切口并支持脊柱其他微创技术和镜下内固定等,操作简单安全。这种灵活的技术应该是目前脊柱微创发展的方向,即所谓最先进的技术吧。
值得一替的是,针镜技术目前发展迅速。这种模块化设计的产品使用方便灵活,具有上述技术的所有有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中国特色的技术必将大放异彩。
至于射频、激光、臭氧、溶盘等,前文有所提及,这项技术还算不得真正的微创技术。其不能准确针对病灶治疗或者不能成功处理病灶的特点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溶盘甚至是一种即将淘汰的技术。但这项技术操作简单、损伤较小,在非专业的脊柱医生和基层医生中仍然享有市场。但过份商业化的神化这项技术是有害无益的。
8、:颈腰椎:什么是脊柱融合术
我下面的转贴回答可能有点答非所问了,不过可能对于你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有所帮助,建议你抽空阅读。
转帖: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对于腰腿痛祖国医学早有记载,认识也很深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推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外力的作用: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①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就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