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体式

脊柱体式

发布时间:2020-09-17 23:45:04

1、腰部脊柱向右弯做什么瑜伽体式

我是健身教练,矫正轻度脊柱侧凸的锻炼方法

造成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是:因重力不均,影响脊柱两侧肌肉的发展不平衡而形成脊柱侧弯(也称脊柱侧凸)畸形。自我矫正的训练方法是:

一、俯卧向前伸单臂。在垫子上俯卧挺身,使脊柱侧弯的另一例手全力前伸,同侧手后伸,同时做抬头挺胸动作。例如胸椎骨有凸者,可做向前伸左臂的动作,俯卧腿和臂同时上举,俯卧在垫子上,用脊柱侧弯的另一侧手和同侧脚,同时做挺身和上举的动作。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二、体转动作。两脚开立,扭转躯干,做向胸椎曲凸的同方向的体转运动。完成一次体转后,两臂轻置体侧,再重复上述动作(不要做另一方向的体转动作),在动作过程中强调双腿伸直,不要移动双脚,以免减低练习效果。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三、单臂外振动作。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弯侧臂伸直空手用力向体外侧振举到极限,用力放下到体前内侧极限,做30~50次。接着手持重物(2.5~5公斤)重复练15~20次,共做4组。

四、持棒向侧上方摆动伸展。俯卧在垫子上,两手宽于肩距,持棍棒或绳子或毛巾,抬起胸部挺腹,弯曲胸椎曲凸面的另一侧手臂,伸直同侧面的手臂用力向侧凸面使劲做摆振式体侧动作,并同时使上体和两臂尽力向上抬起。如持绳子和毛巾,务必绷紧,不让其放松下沉。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五,肋木是垂移握把。面对助木,直臂攀握悬垂身体,然后徐徐向左或向右摆动腰腿,同时顺势移动攀握肋木的双手。重复练习,不计次数。

六、手扶肋木体侧屈。身体正侧面对肋木下站立,用胸椎侧凸面方向的手扶持肋木下档。另一侧的手攀握在头顶上的肋木侧,然后向反肋木方面不断作体侧屈运动,必须抬头、挺胸,收腹,上体不能前倾。重复用30~50次,共练习4组。

七、悬垂体侧摆。正面双手握单杠或肋木。两腿并拢,向左右侧摆,以使“S”形的脊柱逐渐伸直。重复30~50次,共练习4组。

八、单杠单臂悬垂运动。凹侧臂手握单杠悬垂20~30秒钟,跳下休息1分钟,重复练习6~8次。

九、单臂拉引橡皮筋。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手握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挂在固定物上),凹侧臂侧平举,用力向身体另一侧拉引,重复30~50次,共练习4组。

十、单臂上举哑铃运动。身体直立,两只脚与肩同宽,凹侧手持哑铃(10~15公斤),向上举起时伸直臂,放下时屈肘,哑铃位于肩侧停止为1次,自然呼吸,重复10~15次,共练习4组。

〔说明〕采用上述矫正训练方法,在于重点加强脊柱较弱一侧的肌肉力量,逐渐把侧凸的脊柱拉直。同时,还要注意经常保持较好的动作姿势,从而达到矫正侧弯的目的。

祝你健身愉快,如有健身疑问可以追问找本教练解答

2、这是什么体式 要怎么做

全骆驼式

是瑜伽的一种体位,有利于柔韧脊柱,强健脊神经,对神经系统有益,伸展腿前的肌肉和韧带

体式介绍:全骆驼式是半骆驼式更为强烈的体式后续,做全骆驼式时,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直骆驼,将脊椎尽力向后弯。

步骤

(1)跪立,双腿分开与髋同宽。

(2)吸气挺身直立,呼气上体缓慢向后向下。

(3)双手同时向后舒展,尽量将双手放在脚后方的地面,尽量让头部放于两脚之间。

(4)保持呼吸到个人极限。 

(5)吸气,慢慢用腰腹部的力量抬起身体。

3、每个瑜伽体式有什么功效

1、坐姿类:

坐姿是冥想时使用的体式,包括:简易坐、莲花坐(半、全)、金刚坐、雷电坐、完美坐等等,无论双腿位置如何摆放,坐姿时都要保持脊柱保持自然曲度下的挺直,使脊柱提拔,腹部的内脏不会受到挤压,同时身体和精神也要保持一定的兴奋,不至于陷入昏沉的状态。
双腿弯曲而坐,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都变得更加柔软和灵活,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风湿,由于双腿弯曲减少了下半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快了上半身的血液循环,身体和头部得到了更加充足的血液供应,对腹部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有益,脊柱挺直可以强壮脊柱和背部肌肉。但有的朋友在未能很好地完成开髋盘坐时,会错误地将压力给予膝关节,这很容易伤到膝,应把注意放在髋关节的外旋上,以减少膝关节的压力。

2、前屈类:

脊柱是人体最重要器官之一,是人体的大梁,瑜伽很多体式都是针对脊柱练习的,脊柱有六个运动方向:向前弯曲、向后弯曲、左右侧弯、水平左右扭转。
前屈类是指脊柱向前弯曲靠向腿部的体式,这种体式伸展和强壮背部肌肉群,促进背部血液循环,增强脊柱的柔软性和灵活性,轻柔的挤压和按摩腹部器官,从而促进消化和排泄,拉伸腿部后侧肌肉和韧带,安定心神,使神经系统平静下来。

3、后仰类:

后仰类是指脊柱向后弯曲的体式,后仰与前屈宜配合来做,也就是做完一个后仰可顺势衔接一个前屈,以使脊椎伸展,椎间盘复位,脊柱得到充分休息。这一点很重要,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以免受到伤害。
后仰类体式不仅需要脊柱柔韧和灵活,还要求脊柱强壮有力,因此可以更加加强脊柱,后仰可以增加脊柱区域的血液供应,使中枢神经系统受益,还能伸展腹部区域,调理较弱的腹部器官,增加肩关节的灵活性,扩展胸腔,从而增强肺活量为深呼吸创造条件,后仰还能使肾脏受到挤压,增强肾脏功能。
通常有的朋友在后仰时会过度用力压胸椎,这可能造成脊柱反弓,压迫胸腔空间,对身体无益。因此,后仰时更要注意脊柱的伸展感和空间感,做到适可而止。

4、侧弯类:

侧弯是脊柱向左右侧弯曲的体式,侧弯使脊柱更加灵活有弹性,减少侧腰部的脂肪,还可以神拉到左右侧腰平时运动不到的部位,牵动腹部内脏。但侧弯体式要注意左右侧保持时间的均等和幅度的对称,避免人为造成脊柱C弯。同时注意不要翘臀压腰,以及过度挺胸,保持脊柱的中立位。

5、扭转类:

扭转类是指脊柱水平向左右扭转的体式,当身体向左右侧扭转时,腰椎、胸椎和颈椎都可以得到强烈的扭转,这对神经系统特别有用,具有安抚和平静心情的作用,轻柔的按摩内脏,缓解轻微的背痛。
值得注意的是,做扭转动作时也要关注脊柱的提拔,这主要是由于当脊柱在平面间扭转超过16度时,会加剧腰间盘凸出或脱出的危险性。想规避运动风险,安全练习,就一定要收紧腹背肌群,让脊柱在提拔的情况下柔和扭转。

6、平衡类:

平衡类是需要部分肢体支撑身体并保持平衡的姿势,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增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宁静和稳定。需要提示大家的是:任何平衡的姿势,首先平衡的是心、是思想,最后才是身体。如果你想在平衡协调类的体式中保持状态,最大的窍门就是将注意力放在当下要做的体式上,别走神。

7、倒立类:

倒立类是身体倒置的体式,包括:肩倒立、犁式、头倒立等,这类体式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的负担,减轻双腿静脉血管的压力,从而对静脉曲张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通过身体倒置,使怠滞的内脏器官活跃起来,消除身体的毒素,增加大脑的血液循环和供氧量,使大脑恢复活力,还能有效消除疲劳、缓解失眠、消除紧张情绪。
倒立的姿势虽然广受欢迎,但生理期的朋友注意避免这样的体式,不要使骨盆倒置;颈、肩、腰、背受过损伤的朋友,不宜轻易尝试这样的体式,最好在有经验的瑜伽教练的引导下量力而行。

4、脊柱理疗的瑜伽体式有哪些???

可以做脊柱扭动式哦
三角转动式等也行~
不过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可为了所谓的标准动作而忽略了身体的真实感受~
加油~

5、「瑜伽体式」为什么瑜伽可以帮助纠正脊柱

瑜伽将体式与人体解剖学相结合,讲求精准的身体正位,配合脊柱康复的专有呼吸法,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相关部位的灵活度和肌肉力量,运用一套科学完整的练习方法,灵活脊柱、增强肌力,让脊柱在练习中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理位置。

瑜伽有很多体式可以帮助灵活脊柱,原理也很简单,首先是伸展脊柱,增加椎体之间的空间,其次,要特别注重脊柱周围肌肉的训练,这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练习之一,通过有效的练习可以逐渐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

找专业老师指导练习,一定要练对!一定要练对!一定要练对!

6、胸腰椎向右侧弯,不能做瑜伽的哪些体式

首先明确告诉你练习瑜伽会矫正脊柱侧弯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脊柱侧弯发病很多因素有关的,一个正常的为什么变弯曲呢?这要从分类开始谈起,学科上分先天性突发性的还有神经肌肉型的等等十几种,目前临床上常见特怕性的,大概是80%到85%左右,日常工作生活中大部分是特发性,就是现有的科学条件下不能找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不太明确的侧弯用特发性侧弯,那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还有先天性侧弯,是椎体不平衡而造成脊柱发育过程中向一边或者向另一边侧方偏移,也有因为有孩子得了大脑瘫小脑瘫,神经两边肌肉不一样造成的,有时候一些肿瘤病人也引起的。 1 名称分类 过去对脊柱侧弯有不同称呼,现在根据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建议使用结构性弯曲(原发性)和非结构性弯曲(继发性)的名称,后者又称功能性的或代偿性的弯曲。非结构性包括骨盆倾斜性弯曲、刺激性侧弯及癔病性侧弯;结构性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神经纤维瘤病及其他。

7、扭脊式属于哪一种体式?

属于瑜伽体式中的一种,也叫加强扭脊式,和扭脊式基本类似,区别在于最后加上了一个单手从背后环绕腰部的动作。它拥有与扭脊式同样的功效,只是功效加强了而已。

8、人体的脊椎一共有几节

人类脊柱有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注:脊柱不等于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块脊椎组成的)。

脊柱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

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

人在立正姿势时,通过身体所引的垂直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在第7颈椎和第1胸椎处通过椎体,经胸椎之前下降,再于胸腰结合部越过椎体,经腰椎后方并穿过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经骶骨前方、骶髂关节而传至下肢。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

(8)脊柱体式扩展资料

出生时的椎骨在椎体和两侧椎弓各有一个骨化中心。生后一年,胸、腰椎两侧椎弓完全融合。颈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较晚,约在7~10岁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与椎体的融合,在颈椎为3岁,胸椎为4~5岁,腰椎6岁,骶椎7岁或更晚。次发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现。

脊柱的分节和包绕神经管,是一个复杂的演化发育过程,在发育过程中脊椎的发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见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见的发育障碍是两侧椎弓对合障碍形成的脊柱裂。

较轻的脊柱裂多为腰骶椎骨的后弓没有合并,但脊神经正常,表面皮肤正常或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着及毛发,因临床无症状,常在X线片中发现,称隐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时有脊神经、脊膜或脊髓的膨出,产生相应的脊神经功能障碍。

在胚胎1~3个月时,脊髓和脊柱的长度一致,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脊柱的生长迅速超过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内上升。在出生时其末端位于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缘,腰2以下的脊膜称为终丝,仍连于尾骨水平。

随着这种生长不相称的结果,腰骶脊神经就从脊髓的发出处,斜行到相应的脊柱节段出椎间孔处,脊髓以下的神经呈马尾状,称为马尾神经。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进行,以免刺伤脊髓。

与脊柱体式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