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道与食管的区别
食道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通道,连接咽喉到胃。
食管是咽和胃之间的消化管。
所以总体来说是没有区别的。也可以说食道就是食管,都是指的同一种。只不过在语言上说法不同而已。
2、胃食管反流会不会引起气喘脊柱骨骺往上窜?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它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还有非糜烂性的食管炎。这两种其实治疗起来是一样的,胃食管病的治疗。首先第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用那些抗反流的食物,不要用那些引起反流的食物,包括过饱的饮食、喝酒,还有油腻饮食,以及特别甜的,喝咖啡,巧克力进食过多等,把这些因素先去除掉。药物就是有一部分能够加重反流的药物,我们也尽量地避免。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就是反流,它是跟我们的体位有关,卧位的时候容易反流。尤其是而且在晚上,那怎么办呢?我们就把这个床,晚上睡觉的时候床整个摆一个斜着的体位,30度左右的一个斜坡,整个床斜坡,头高脚低,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它反流。另外就是加上一些抗反流的药物,主要是用抑制胃酸,加促进胃动力,加上一个黏膜保护剂,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疗程一般是不短于八周。
3、气管和食管的关系是怎样的?
气管和食管均位于纵隔内。纵隔是在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的总称,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分隔左右胸膜囊和肺。以胸骨角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三部。气管位于上纵隔,食道位于后纵隔。气管上端起自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以气管软骨为支架,保持持续开张状态。食道则为一扁狭肌性长管道,上端在第六颈椎下缘接咽,下接胃贲门,比气管的两倍还长,食道上段走行于气管后方略偏左,在气管分为回左主支气管处,形成食道的一个狭窄。最有临床意义的是气管与食道上方,均与咽部有接属关系。
呼吸时,通向气管的气道开放,摄食咽下时,食物通道开放,气道关闭,不致发生误差。临床上,在鼻饲插胃管或行答胃镜检查时,常需患者配合做咽下动作,以防误入气管,引起呛憋,危及生命。日常生活中,吃饭时忌大喊大笑,也是防止饮食误入气管造成窒息。
4、解剖学中食管容易滞留的部位是哪里
食管前面是喉和气管
喉和气管是有软骨撑着的
是“硬“管
食管在后面,它是肌性的,是“软“管
食管后面是脊柱,也是“硬“的
所以,食管被脊柱和喉气管夹起来
没食物过的时候 食管总是扁的 关闭的
但气管总是在呼吸 有气体进出的 它总是开放着的
声带其实是在喉里,不是在气管里
它由两片横的皱壁构成一狭缝
气管经过时,就产生震动从而发出声音
喉软骨又由韧带和肌肉连在一起
可以调节声带的松紧,就使人发出高低不等的声音
最后:食管与喉、气管可以说是不连在一起的
但也可以说有一定的外部粘连。。。
不知你懂了没有???
不懂,就再去看解剖学之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的这两部份结构
5、食道是靠在脊椎长的吗,离背很近,离前面远?
脊椎动物食管的颈段位于气管背后和脊柱前端,胸段位于左、右肺之间的纵膈内,胸段通过膈孔与腹腔内腹相连,腹段很短与胃相连。
6、食道在什么位置
食道位于身体上半身脊椎前方,上部连接咽喉,沿脊柱椎体下行,下部胃的贲门相连,全长约25厘米,其直径平均为2cm。是输送食物的扁圆形肌性管道,由环节肌层和纵行肌层组成,食管的粘膜湿润而光滑,呈粉红色,下段食管粘膜略呈浅灰色。
食管依照行程可分为颈部、胸部、腹部三段。食管主要。由于这两种肌肉的收缩蠕动,迫使食物进入胃,所以它的主要作用是向胃内推进食物。
(6)食管与脊柱扩展资料:
食管作为运输食物的器官,对人体营养吸收有着重要作用,为保护食管,在日常饮食中,需注意避免以下行为:
一、趁热吃喝
食道黏膜正常耐受温度在40℃~50℃,超过这一范围就容易发生损伤,造成破损、溃烂等机械损伤。虽然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复功能,损伤后会自行恢复,但长期反复刺激会导致黏膜慢性损伤,可能诱发癌变。
二、喜食腌制、熏制、烧烤食品
腌制会使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明显增高,亚硝酸盐含量越高,致癌性越大。此外,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等也含有很多亚硝酸盐。
三、无辣不欢
有研究表明,过量吃辣椒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过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细胞变性,造成黏膜炎症,影响细胞核酸代谢,增加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管发生癌变。
四、吃饭太快
吃太快会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咀嚼,颗粒粗糙的饭菜容易损伤食管黏膜上皮,引发急性炎症。久而久之,急性炎症很可能形成慢性炎症,增加食道癌风险。
7、食道口在身体的哪个位置?
食道口位于脊柱的前方。上端于第6颈椎下缘高度与咽相接,下端穿过膈肌于11胸椎左侧与胃的贲门口相连,全长约25厘米,从中切牙至食管末端的长度约40~42厘米。
食管的粘膜湿润而光滑,呈粉红色,下段食管粘膜略呈浅灰色。粘膜上有7~10条纵行皱襞,凸向内腔,有助于液体下流。
(7)食管与脊柱扩展资料:
食管在气管后方下降,经膈的食管裂孔入腹腔,食管横断面,显示管壁肌层及微细结构,食管、膈、胃(上部)的冠状切面,示膈食管韧带将食管连于膈,此韧带使得食管随吞咽和呼吸而运动,但限制食管向上的过度移动
食管有内环、外纵两层肌肉。上1/3的外层由骨骼肌组成,下1/3由平滑肌组成,中1/3由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组成。
8、为什么脊椎动物的口腔和食道的上皮组织是复层扁平上皮
在发育过程中,食管的上皮细胞增殖,由单层变为复层,使管腔变狭窄,甚至一度闭锁,以后管腔又重新出现。食管可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脊椎动物食管的颈段位于气管背后和脊柱前端,胸段位于左、右肺之间的纵膈内,胸段通过膈孔与腹腔内腹相连,腹段很短与胃相连。哺乳动物的食管结构上由内向外分四层1、粘膜层,包括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上皮为较厚的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耐摩擦,有保护作用。在食管与胃贲门交界处,复层扁平上皮突然变成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内有食管腺导管;粘膜肌层由纵行肌组成。2、粘膜下层,为厚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食管腺,可分泌粘液经导管排入食管腔。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7~10条纵行皱襞,横切面呈星形。食物通过食管时,皱襞消失。3、肌层,上1/3段为骨骼肌,下1/3为平滑肌,中段为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组成。其肌纤维的排列为内环形和外纵形两层。食管还有括约肌,位于人环状软骨水平的,称为食管上括约肌;位于食管下端,一部分在膈上,穿过膈孔,另一部分在膈下的高压带,称为食管下括约肌。这两处括约肌在非进食情况下是关闭的,可阻止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4、外膜,由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含
9、食管距门齿是从哪到哪?是人体的哪块地方?
食管
食管为肌肉组成的管道,上端与咽部相连,下端与胃相接,全长约25-30厘米,大部分在胸腔内。食管各部位的口径大小不一,全长有3个狭窄处;第1狭窄在食管起始部,距门齿约15厘米;第2狭窄在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门齿约25厘米;第3狭窄在膈肌食管裂孔处,距门齿40厘米。这些狭窄处是较大的异物容易停滞和癌肿的好发部位。
10、食管的三个狭窄分别位于哪里
食管的三个狭窄分别位于:
1、食管的第一个狭窄,位于食道的起端,即咽与食道的交接处,相当于环状软骨和第6颈椎体下缘,由环咽肌和环状软骨所围成,距中切牙约15cm;
2、食管的第二个狭窄,在食道入口以下7cm处,位于左支气管跨越食道的部位,相当于胸骨角或第四、五胸椎之间的水平,由主动脉弓从其左侧穿过和左支气管从食道前方越过而形成,该部位是食道内异物易存留处,距中切牙约25cm;
3、食管的第三个狭窄,位于食道通过膈肌的裂孔处。该裂孔由右向左呈向上斜位。在行食道钡餐造影时,可见到食道的这三个压迹。当左心房出现病理性扩大时,第三个压迹更为显著,距中切牙约40cm。
食管的第一个狭窄是食道最狭窄的地方。
(10)食管与脊柱扩展资料:
食管有内环、外纵两层肌肉。上1/3的外层由骨骼肌组成,下1/3由平滑肌组成,中1/3由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组成。食管上连于咽,沿脊柱椎体下行,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通入胃,全长约25厘米。依食管的行程可将其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段。
食管主要由环节肌层(内层)和纵行肌层(外层)组成。由于这两种肌肉的收缩蠕动,迫使食物进入胃,故其主要作用是向胃内推进食物。
食管腹段短,呈管状,长约1.25cm,经右膈脚的食管裂孔续于胃。食管右缘续于胃小弯,而其左缘通过心切迹与胃底相隔。食管与胃的连接部位于通过剑突末端平面第11胸椎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