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三维脊柱瑜伽

三维脊柱瑜伽

发布时间:2020-09-13 16:49:01

1、三维瑜伽和别的瑜伽有什么不同

三维瑜伽其实应该叫三维瑜伽流,与其他瑜伽相比,更强调呼吸,强调呼吸带动手印和体式的三位一体流动;外观,体式上更如行云流水;内里更注重气息带动身体能量的建立和加强...
可去我QQ空间(463982216)了解更多~~

2、脊柱侧弯是不是不适合练瑜伽

首先明确告诉你练习瑜伽会矫正脊柱侧弯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脊柱侧弯发病很多因素有关的,一个正常的为什么变弯曲呢?这要从分类开始谈起,学科上分先天性突发性的还有神经肌肉型的等等十几种,目前临床上常见特怕性的,大概是80%到85%左右,日常工作生活中大部分是特发性,就是现有的科学条件下不能找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不太明确的侧弯用特发性侧弯,那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还有先天性侧弯,是椎体不平衡而造成脊柱发育过程中向一边或者向另一边侧方偏移,也有因为有孩子得了大脑瘫小脑瘫,神经两边肌肉不一样造成的,有时候一些肿瘤病人也引起的。
1 名称分类
过去对脊柱侧弯有不同称呼,现在根据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建议使用结构性弯曲(原发性)和非结构性弯曲(继发性)的名称,后者又称功能性的或代偿性的弯曲。非结构性包括骨盆倾斜性弯曲、刺激性侧弯及癔病性侧弯;结构性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神经纤维瘤病及其他。
2 发病率
此病如能及时及早的发现对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检查此病一般都采取以下方法:①弯腰试验,②背部云纹摄像法,③X线检查。根据国内外一些报道,在诊断此病上,很多学者也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如X线超长现格全脊柱摄影装置[1]以及红外热象图在此病上的应用[2]。由于普查所采用手段及人群不同,文献报道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也不一致。国内马迅等[3]检查24130名中小学生cobb角大于或等于10°者为347人,侧弯患病率为1.44%,男女比例为1:1.17;田纪伟等[4]检查10073名6~15岁学生,患病者为487例,患病率为5.56%,男女比例为0.54:1;王旭生等[5]对13560名10~19岁在校中小学生普查中,侧弯患病率为0.75%,男女比例为1:1.2。可见各地情况均不相同,但也可看出发病率还是较高的,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 病因学
脊柱侧弯的发病原因迄今为止仍不十分清楚,但仍有不少学者对其发病机理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3.1 遗传因素 早在1911年,Roth即报道过遗传因素可导致脊柱侧弯。在这一问题上,有人认为是多基因遗传,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单链的显性遗传,具有不完全显现率。
3.2 生活习惯 实验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侧弯体位,坐姿不良都可出现腰部畸形,Goldberg[6]通过脊柱侧弯与手足使用习惯的关系的研究调查中,提示了脊柱侧弯与大脑优势半球的关系。
3.3 代谢异常 [7]有人发现6~18岁原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血清中,2-I型球蛋白及己糖蛋白的含量增多;尿内脯氨酸的氢氧化物排泄增加,粘多糖减少,且脊柱侧弯的椎间盘髓核内氨基葡萄糖及氨基乳糖含量减少。
3.4 脊柱平衡机制受损 顾耀明等[8]在对家兔的实验中通过单纯于兔肩胛骨与同侧股骨大转子间连以钢丝,使脊柱发育成侧弯且进行性加重椎体旋转出现三维结构变化,但不直接损伤脊柱,结果表明凹侧椎体生成骺板受到超高的压力而凸侧骺板受力相对小,因此凹侧骺板由于逐渐增加的超高力作用从而使纵行生长受到抑制,椎体楔形变,脊柱侧弯进行性加重。
3.5 神经因素 [7]有人发现在脊柱侧弯中相当一部分有平衡功能失调,本体反射及眼反射系统均有失调,这一现象后来又被别的作者所证实。
3.6 软组织因素 梁栋等[9]对侧弯脊柱主弧两侧的软组织做了外科解剖及病理学探讨。发现主弧凹侧的各层软组织均有挛缩现象并产生了张力。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组织相亦证实均有明显变性,而主弧凸侧的各层软组织只有轻度萎缩变性,从而指出侧弯的脊柱凹侧软组织变性挛缩成为脊柱侧弯畸形发展的重要因素。袁泽农、肖子范等[10]通过研究认为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中肌梭数的减少也可能是侧弯发生的原因之一。
4 治 疗
对脊柱侧弯较轻者,可以进行观察,重者需要治疗,由于本病可进行性加重,对有阳性家族史又表现有结构性弯曲者,亦应早期治疗,其治疗目的是恢复躯干的对称性,并使之保持第一胸椎棘突对准臀中皱襞,同时使两肩与骨盆左右平衡,以及保持心功能及肺功能。
4.1 非手术治疗
一般而言,侧弯曲度在40°以下,轻度进行性加重的脊柱侧弯,每年加重不超过5°者;侧凸曲度介于40~50°之间者,胸廓畸形不大,可复性强而年龄较小者均可采取保守方法治疗。
4.1.1 石膏固定法 最早采用Risser设计的合叶石膏固定法,但是方法繁琐,患者需长期卧床,不易为病人所接受,后来问世的Risser-Cotrel石膏固定法,其特点是病人可以早期下地活动,该石膏固定法亦可以用作单纯脊柱融合术的辅助治疗方法。
4.1.2 支具疗法 是目前公认有效的非手术疗法且应用最广,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力学三点或四点力矫正规律,以达到防止脊柱侧弯加重的目的。其适用于侧弯曲度在20~40°之间、侧弯畸形尚不固定、有较大可能恢复的未成年患者。1948年,Milwaukee支具应用最早而风行一时,穿戴支具的患者,胸椎侧弯者有20%畸形可望矫正,但腰椎侧凸矫正略少,颈椎则更少。且长期穿戴支具可妨碍下颌骨的发育而导致颌面部畸形,故此疗法已不盛行。70年代,北美的Boston支具因疗效显著开始被广泛接受。目前,多应用改良的塑料贴身支具治疗胸椎以下的脊柱侧弯畸形。
4.1.3 牵引疗法 牵引治疗脊柱侧弯有头圈牵引法、Cotrel牵引法、头圈石膏牵引法、头圈股骨牵引法等,多与石膏、矫形器或手术等疗法合并使用。
4.1.4 电刺激疗法 是另一种公认的较为有效的非手术疗法,[11]1983年Axellgaarod推出双通道体表电刺激治疗仪对治疗脊柱侧弯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国内有学者认为电刺激疗法的机制是凸侧有关肌群在电刺激下长时间收缩锻炼,变得比凹侧粗壮有力,使脊柱两侧产生不平衡牵拉收缩从而获得矫正,甚至是脊柱内侧不平衡牵拉收缩,使凹侧半的椎体骺板受到拉伸,导致骺板内增殖细胞生长分裂加快,而使凹侧半的椎体生长加快达到矫正侧弯的目的。

3、我为什么练了几个月的瑜伽把脊柱练侧弯了

瑜伽中是有很多正位的细节的,比如脚趾的朝向,关节与关节之间的位置关系,肌肉力量的走向等等,是因为有这些基础,所以瑜伽的每个体式才有它相应的练习效果,自己练习把握不到这些细节,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


正位瑜伽——指进行瑜伽体位法的修炼时,指导您的肢体保持在对的位置、方向和伸展上,从最基础、最正确的动作出发,开始锻炼身体的呼吸、肌肉、肌腱和骨胳,从而避免错误的体位动作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能使您快速成长。

比如脊柱,它正常的生理结构是有四个曲度的,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但是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脊柱出现不同的改变,挤压(例如:椎间盘突出),变形(脊柱侧弯)等,瑜伽的正位更注重脊柱原本的形态,让身体在能维持这些形态的基础上安全练习。

4、Triyoga 三维瑜伽介绍麻烦告诉我

它带你体验kundalini(宇宙生命能量)被激发而产生的yogasana(体式)流、呼吸控制(有节奏的呼吸)和印(专注)所形成的三位一体。将带给你能量上的提升——身体层、心智层、精神层上的提升。给你带来思想的明晰,人生更高层面觉醒的显现。 Kali Ray的TriYoga是包含全部瑜伽修习内容的完整体系,包括TriYoga流,生命能量(三位一体的呼吸练习,专注技巧和冥想),印,和声音瑜伽(梵文唱诵)。1980年,瑜伽大师Kaliji被连续的自发Kriyavati(自然生命运动)体验中显现的更高层知识所指引,创立了TriYoga。Kaliji将TriYoga体系化为一个个级别,以让习练者循序渐进地建立力量和柔韧,避免受伤的风险。所有级别的学生都能体验到练习给他带来的深入转变。Kaliji的出现,她对流的精通,和TriYoga内在中的不老智慧,已经激发和转变了世界各地无数学生的生命。 基础 三维瑜伽(triyoga)的基础包括, 放松的动作, 波浪式的脊椎运动和移动的有效性。学生们会通过集中注意掌握体位与呼吸的一致性; 瞑想练习的基本原理。基础练习包括108个体位, 其中有加强性的,有灵活性的,有控制呼吸的和帮助集中注意力的体位法。基础部分可以是单独的练习,也可以作为整个系统的一个部分来练习。 第一级 在基础部分所学的三维瑜伽流的原理同样适用于第一级。基础部分是第一级新动作的基本。第一级作为较高级的水平,其包括5个系列,会循序渐进地教授。在每个级别学生会逐步对增强体位和流的认识,同样会加强力量,灵活性和呼吸控制。学生也可以在家中练习。 三维瑜伽气的认知 生命中的能量,气的认知包括掌握均匀的呼吸,专注技巧和冥想的三者合一。triyoga 通过系统地练习调息, dharana 和 dhyana 来改善健康,精神紧张和内心平静。气的认知系统地贯穿基础课程到第7级。学生在家中可以开始练习。适合人群:各种年龄层次的人士的练习课程设置: 三维瑜珈是结合艺术和科学的瑜珈流,分为七个级别,目前我馆开设的只是基础篇课程,主要是髋部练习和脊柱练习。功效: 三维瑜珈所提倡的灵量流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将呼吸和身体以及手印结合一起,经过有力而连贯的体式而形成强大的气流,有效地保持身体、呼吸和心灵的协调,借以提高精神力,帮助身体动作的协调和流畅,提高集中力和呼吸的技巧,放松身心。About Kaliji (关于Kaliji) 国际知名的瑜伽导师Kali Ray(Kaliji)是TriYoga的创始人。TriYoga是一个完整的瑜伽体系,包含流传下来的传统瑜伽的所有方面。做为正统的古老瑜伽体系,TriYoga的哈塔瑜伽练习的起源和发展是由来自于Kaliji所体悟的自然运动能量,创始于1980年。从这种内在的指引中,Kaliji将TriYoga流和生命能量Prana Vidya(呼吸,专注和冥想的三位一体)全面地体系化,形成从基础到7级的体系。拥有融合东方传统和西方文化的自然能力,她将这套练习体系和哲学向世界分享,已经鼓舞和改变了无数的人。 TriYoga已经盛行于30个国家,有500多个注册老师,30多个TriYoga中心,在学校、大学、医院、诊所和公司中教授。还有400个仍在认证中的学生。有7个Kaliji亲自写的教学手册:基础、一级、二级、三级、生命之气、每个人的瑜伽、流。Kaliji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去分享TriYoga的教学。 30多年的践行纯素,Kaliji已经提供了很多素食、纯素饮食的益处的课程。她的示范激发了无数人去选择健康的饮食。她也在EarthSave, Youth for Environmental Sanity, 和Vegetarian Lifestyle等杂志任职。她经常出席在印度班加罗尔的Swami Vivekananda瑜伽研究中心。 在早期的20年,Kaliji选择Sannyasa的方式。后面的20年,印度迈索尔的Sri Ganapati Sachchidananda Swamiji认定她是有Jayalakshmi Datta Avadhoota血统的Swamini。

5、三维瑜伽的创始人的弟子有哪些

普拉提(Pilates)训练法是由德国的约瑟夫·普拉提于1926年创立并推广的一种运动健身体系--一种静力性的健身运动。西方人一向注重身体肌肉和生理机能的训练,例如腰、腹、背、胸、臀等部位的训练,而东方人着重呼吸和心灵集中的训练,如瑜珈和太极。普拉蒂吸取了东西方文化,兼容了生理与心理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初普拉蒂只运用于两大领域,即专业舞蹈团体进行肌肉的训练和医疗康复机构病人痊愈后的肌体功能及肌肉力量的恢复。

6、什么是脊柱瑜伽

脊柱瑜伽是瑜伽体式之一 ,练习者在前屈向下时可以更好的放松增延脊柱,因此而得名。这个体式可以伸展脊柱,锻炼和加强脊柱神经。

第一步:山式站姿,直立,两腿伸直,手臂放于身体两侧。

第二步:吸气,两臂向上伸展高过头顶,掌心向前。

第三步:呼气,身体向前弯曲,手指或手掌放在脚的两侧。

第四步:吸气,头尽量抬高,充分伸展脊柱。双膝伸直,自然呼吸。

(6)三维脊柱瑜伽扩展资料:

整个过程中,两腿尽量伸直,但也不要勉强用力,接近最理想的状态就好,伸展脊柱的同时,呼吸顺畅,切不可憋气。

增延脊柱式瑜伽有助于缓解抑郁、焦虑、沮丧和激动情绪,使人头脑清醒,呼吸顺畅,从而消除疲劳。伸展脊柱,使脊柱神经得到补养和加强。减少女性月经期下腹与骨盆部位的疼痛。增强血液循环,健脑,养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增延脊柱式

7、三维瑜伽比较注重什么?

美国三维瑜伽(triyoga)所创建的prasaara是结合艺术与科学的瑜伽流。三维瑜伽分为7个级别。三维瑜伽所提倡的灵量(kundalini)流是通过循序渐进将呼吸和身体动作(mudra)结合一起。 经过有力而连贯性的体位而形成更强的气流(prana)。 经过这样专门编排的动作指引, 会很好的保持我们的身体,呼吸和心灵的协调。triyoga运动适合各年龄的学习,可锻炼身体、提高精神力、帮助身体动作的流畅、集中力和呼吸的技巧,放松你的身心。瑜伽权威杂志《瑜伽期刊》(yoga journal)对kali ray的评价:“三维瑜伽是由kali ray建立的, 它是将自然运动(kriyavati),灵性(kundalini)哈塔瑜伽相结合的升华结果。基于她的这一进行自然运动流, kali 建立了一套练习方法。其可以通过7个级别得到系统和广泛运用。 这种变化的三合一 - 体位法, 呼吸,连贯的动作使传统的冥想流得以体现。” 基础三维瑜伽(triyoga)的基础包括, 放松的动作, 波浪式的脊椎运动和移动的有效性。学生们会通过集中注意掌握体位与呼吸的一致性; 瞑想练习的基本原理。基础练习包括108个体位, 其中有加强性的,有灵活性的,有控制呼吸的和帮助集中注意力的体位法。基础部分可以是单独的练习,也可以作为整个系统的一个部分来练习。第一级在基础部分所学的三维瑜伽流的原理同样适用于第一级。基础部分是第一级新动作的基本。第一级作为较高级的水平,其包括5个系列,会循序渐进地教授。在每个级别学生会逐步对增强体位和流的认识,同样会加强力量,灵活性和呼吸控制。学生也可以在家中练习。三维瑜伽气的认知生命中的能量,气的认知包括掌握均匀的呼吸,专注技巧和冥想的三者合一。triyoga 通过系统地练习调息, dharana 和 dhyana 来改善健康,精神紧张和内心平静。气的认知系统地贯穿基础课程到第7级。学生在家中可以开始练习。三维瑜伽的动作kali 通过冥想将超过1000个动作做了编排。动作集中在气,生命的力量。它重点表现在 hasta动作。

8、哪些瑜伽动作可以矫正脊柱改善不良体型?

第1个瑜伽的动作就是背部的这种向上拉,这样拉起来会让背部变得很挺拔很结实。第2个瑜伽的动作就是脊柱的这种抬腿式拉伸,这样可以改善不良的体型,达到理想的效果。

9、三维瑜伽的创始人

About Kaliji (关于Kaliji)

国际知名的瑜伽导师Kali Ray(Kaliji)是TriYoga的创始人。TriYoga是一个完整的瑜伽体系,包含流传下来的传统瑜伽的所有方面。做为正统的古老瑜伽体系,TriYoga的哈塔瑜伽练习的起源和发展是由来自于Kaliji所体悟的自然运动能量,创始于1980年。从这种内在的指引中,Kaliji将TriYoga流和生命能量Prana Vidya(呼吸,专注和冥想的三位一体)全面地体系化,形成从基础到7级的体系。拥有融合东方传统和西方文化的自然能力,她将这套练习体系和哲学向世界分享,已经鼓舞和改变了无数的人。
TriYoga已经盛行于30个国家,有500多个注册老师,30多个TriYoga中心,在学校、大学、医院、诊所和公司中教授。还有400个仍在认证中的学生。有7个Kaliji亲自写的教学手册:基础、一级、二级、三级、生命之气、每个人的瑜伽、流。Kaliji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去分享TriYoga的教学。
30多年的践行纯素,Kaliji已经提供了很多素食、纯素饮食的益处的课程。她的示范激发了无数人去选择健康的饮食。她也在EarthSave, Youth for Environmental Sanity, 和Vegetarian Lifestyle等杂志任职。她经常出席在印度班加罗尔的Swami Vivekananda瑜伽研究中心。
在早期的20年,Kaliji选择Sannyasa的方式。后面的20年,印度迈索尔的Sri Ganapati Sachchidananda Swamiji认定她是有Jayalakshmi Datta Avadhoota血统的Swamini。目前,她任职于美国Datta Yoga Center的执行董事会。

10、脊柱侧弯,练瑜伽有没有用啊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脊柱侧弯发病很多因素有关的,一个正常的为什么变弯曲呢?这要从分类开始谈起,学科上分先天性突发性的还有神经肌肉型的等等十几种,目前临床上常见特怕性的,大概是80%到85%左右,日常工作生活中大部分是特发性,就是现有的科学条件下不能找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不太明确的侧弯用特发性侧弯,那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还有先天性侧弯,是椎体不平衡而造成脊柱发育过程中向一边或者向另一边侧方偏移,也有因为有孩子得了大脑瘫小脑瘫,神经两边肌肉不一样造成的,有时候一些肿瘤病人也引起的。
1 名称分类
过去对脊柱侧弯有不同称呼,现在根据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建议使用结构性弯曲(原发性)和非结构性弯曲(继发性)的名称,后者又称功能性的或代偿性的弯曲。非结构性包括骨盆倾斜性弯曲、刺激性侧弯及癔病性侧弯;结构性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神经纤维瘤病及其他。
2 发病率
此病如能及时及早的发现对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检查此病一般都采取以下方法:①弯腰试验,②背部云纹摄像法,③X线检查。根据国内外一些报道,在诊断此病上,很多学者也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如X线超长现格全脊柱摄影装置[1]以及红外热象图在此病上的应用[2]。由于普查所采用手段及人群不同,文献报道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也不一致。国内马迅等[3]检查24130名中小学生cobb角大于或等于10°者为347人,侧弯患病率为1.44%,男女比例为1:1.17;田纪伟等[4]检查10073名6~15岁学生,患病者为487例,患病率为5.56%,男女比例为0.54:1;王旭生等[5]对13560名10~19岁在校中小学生普查中,侧弯患病率为0.75%,男女比例为1:1.2。可见各地情况均不相同,但也可看出发病率还是较高的,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 病因学
脊柱侧弯的发病原因迄今为止仍不十分清楚,但仍有不少学者对其发病机理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3.1 遗传因素 早在1911年,Roth即报道过遗传因素可导致脊柱侧弯。在这一问题上,有人认为是多基因遗传,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单链的显性遗传,具有不完全显现率。
3.2 生活习惯 实验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侧弯体位,坐姿不良都可出现腰部畸形,Goldberg[6]通过脊柱侧弯与手足使用习惯的关系的研究调查中,提示了脊柱侧弯与大脑优势半球的关系。
3.3 代谢异常 [7]有人发现6~18岁原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血清中,2-I型球蛋白及己糖蛋白的含量增多;尿内脯氨酸的氢氧化物排泄增加,粘多糖减少,且脊柱侧弯的椎间盘髓核内氨基葡萄糖及氨基乳糖含量减少。
3.4 脊柱平衡机制受损 顾耀明等[8]在对家兔的实验中通过单纯于兔肩胛骨与同侧股骨大转子间连以钢丝,使脊柱发育成侧弯且进行性加重椎体旋转出现三维结构变化,但不直接损伤脊柱,结果表明凹侧椎体生成骺板受到超高的压力而凸侧骺板受力相对小,因此凹侧骺板由于逐渐增加的超高力作用从而使纵行生长受到抑制,椎体楔形变,脊柱侧弯进行性加重。
3.5 神经因素 [7]有人发现在脊柱侧弯中相当一部分有平衡功能失调,本体反射及眼反射系统均有失调,这一现象后来又被别的作者所证实。
3.6 软组织因素 梁栋等[9]对侧弯脊柱主弧两侧的软组织做了外科解剖及病理学探讨。发现主弧凹侧的各层软组织均有挛缩现象并产生了张力。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组织相亦证实均有明显变性,而主弧凸侧的各层软组织只有轻度萎缩变性,从而指出侧弯的脊柱凹侧软组织变性挛缩成为脊柱侧弯畸形发展的重要因素。袁泽农、肖子范等[10]通过研究认为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中肌梭数的减少也可能是侧弯发生的原因之一。
4 治 疗
对脊柱侧弯较轻者,可以进行观察,重者需要治疗,由于本病可进行性加重,对有阳性家族史又表现有结构性弯曲者,亦应早期治疗,其治疗目的是恢复躯干的对称性,并使之保持第一胸椎棘突对准臀中皱襞,同时使两肩与骨盆左右平衡,以及保持心功能及肺功能。
4.1 非手术治疗
一般而言,侧弯曲度在40°以下,轻度进行性加重的脊柱侧弯,每年加重不超过5°者;侧凸曲度介于40~50°之间者,胸廓畸形不大,可复性强而年龄较小者均可采取保守方法治疗。
4.1.1 石膏固定法 最早采用Risser设计的合叶石膏固定法,但是方法繁琐,患者需长期卧床,不易为病人所接受,后来问世的Risser-Cotrel石膏固定法,其特点是病人可以早期下地活动,该石膏固定法亦可以用作单纯脊柱融合术的辅助治疗方法。
4.1.2 支具疗法 是目前公认有效的非手术疗法且应用最广,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力学三点或四点力矫正规律,以达到防止脊柱侧弯加重的目的。其适用于侧弯曲度在20~40°之间、侧弯畸形尚不固定、有较大可能恢复的未成年患者。1948年,Milwaukee支具应用最早而风行一时,穿戴支具的患者,胸椎侧弯者有20%畸形可望矫正,但腰椎侧凸矫正略少,颈椎则更少。且长期穿戴支具可妨碍下颌骨的发育而导致颌面部畸形,故此疗法已不盛行。70年代,北美的Boston支具因疗效显著开始被广泛接受。目前,多应用改良的塑料贴身支具治疗胸椎以下的脊柱侧弯畸形。
4.1.3 牵引疗法 牵引治疗脊柱侧弯有头圈牵引法、Cotrel牵引法、头圈石膏牵引法、头圈股骨牵引法等,多与石膏、矫形器或手术等疗法合并使用。
4.1.4 电刺激疗法 是另一种公认的较为有效的非手术疗法,[11]1983年Axellgaarod推出双通道体表电刺激治疗仪对治疗脊柱侧弯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国内有学者认为电刺激疗法的机制是凸侧有关肌群在电刺激下长时间收缩锻炼,变得比凹侧粗壮有力,使脊柱两侧产生不平衡牵拉收缩从而获得矫正,甚至是脊柱内侧不平衡牵拉收缩,使凹侧半的椎体骺板受到拉伸,导致骺板内增殖细胞生长分裂加快,而使凹侧半的椎体生长加快达到矫正侧弯的目的。

与三维脊柱瑜伽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