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变形会怎样
脊柱变形在临床上的分类包括脊柱侧弯、脊柱后凸及脊柱侧后凸。如果脊柱的畸形程度较轻,比如患儿出现轻度的先天性脊柱侧弯,可以通过形体锻炼,比如引体向上进行矫正,如果畸形比较严重,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没有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先通过支具治疗,患者应长期戴支具,坚持一段时间,每半年到一年进行定期复查。严重的脊柱侧弯,比如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如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可以通过手术矫正畸形。如果因为创伤导致脊柱骨折,进而引起的脊柱畸形,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如果脊柱轻微变形,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如果脊柱畸形比较严重,患者应于早期选择手术治疗。
2、把腰往前拱,用力往前拱,然后脊柱会发出声音,这样做好吗
,你说的情况不排除是 缺钙 造成的建议口服些 钙片 ,注意休息,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保持 作息时间 的规律。
3、瑜伽是什么?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印度,高僧们为求进入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在长时间单纯生活之后,高僧们从观察生物中体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则,再从生物的生存法则,验证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于是人类懂得了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从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本能。几千年的钻研归纳下来,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身健身体系这就是瑜伽。
例如:在长期观察猫科动物后发现,它们透过耸肩、胸部贴地等动作,使得肩、背、腰、臀的肌肉得到充分地伸展,牵扯、按摩肺、胃等内部器官,刺激了腰椎周围神经、肌腱、骨骼、肌肉等。由这观察,人类领悟出在意识力的支配下进行这一整套的动作,将可治疗腰部酸痛、强壮肺、胃,并可以清除多余脂肪一美化腰部曲线。
瑜伽的函义为"结合" ,"平衡" ,"统一" ,不仅是知性的、感性的,而且要理性的去实践"它" ,瑜珈是让我们去身体力行的运动。
近年在世界各地兴起和大热的瑜伽,并非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
瑜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完全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远健康的身体。
考古学家曾在印度河流域发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画着瑜伽人物做冥想时的形态,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可见瑜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Yoga一字,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是一个发音,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就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再简单一点来说,瑜伽是生理上的动态运动及心灵上的练习,也是应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学。瑜伽的最终目标就是能控制自己,能驾御肉身感官,以及能驯服似乎永无休止的内心。感官的集中点就是心意,能够驾御心意,即代表能够驾御感官;通过把感官、身体与有意识的呼吸相配合来实现对身体的控制。这些技巧不但对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有益,也能强化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过激发人体潜在能量来促进身体健康。
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状况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有规律的瑜伽练习有助于消除心理紧张,以及由于疏忽身体健康或提早衰老而造成的体能下降。因此练习瑜伽能保持活力,令思想清晰。
现代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当然,适度的压力也是必要的,因为压力可以激发兴趣,振奋精神,使人精力充沛。但是,如果这种压力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限度,身体就会感到紧张不适,自我免疫力下降,体力不支,有时还包括心理上的挫败感、肌肉紧张(可导致脊椎疼痛)、疲累不堪、呼吸短促甚至神志不清等。
瑜伽包含伸展、力量、耐力和强化心肺功能的练习,促进身体健康,有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学习如何使身体健康运作的同时也增加了身体的活力。此外,培养心灵和谐和情感稳定的状态也引导你改善自身的生理、感情、心理和精神状态,使身体协调平衡,保持健康。
瑜伽,又作瑜珈;原为梵文,yoga之中文音译,本意是「合一」、「连接」、「结合」;即中国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古时东西方文化都有大我(天、宇宙万物之母)与小我(人、真我、小宇宙)要「合一」的概念。这是通过修行而达至的「境界」。故「瑜伽」一词指的是梵我合一的「境界」,是身、心、灵三者的升华,而非什么动作。这境界是无数求道者所渴-望,通往解脱之门。所谓明心见性,人在宁静中容易领悟真我与实相,静坐冥想固然是重要课题:唐玄奘法师所译的《瑜伽师地论》,指的正是瑜伽师(修行者)禅定时渐次发展的境界(地)。我们只要翻查稍为大本的辞书,都会找到瑜伽一词的本意,实与今人所听闻的相去甚远。瑜伽哲学及其实践方法,对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都影响深远。
4、改善圆肩驼背的训练动作
俯身画圈
很多人认为圆肩驼背是因为肩膀肌群不够发达,于是就努力的去练推举、平举等,但一段时间过后,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这说明肩膀发达与否跟是否圆肩没有太大联系,反倒是圆肩会让肩膀看起来欠发达。并且,常见的推举、平举都属于力量训练,因此肩膀的活动度相对较低,而这也让肩膀无法得到有效的放松和拉伸。
当采用俯身画圈时,双臂需要以肩关节为轴作180度的旋转运动,这可以最大限度的拉伸肩部以及周围的肌群,之所以采用俯身而不是站姿,是因为俯身时可以更好的进行孤立运动,需要注意的是,双脚不要向上翘起,这会让核心肌群收缩用力,从而影响双臂的运动。
对于肩膀活动度较低和块头较大的人来说,想要用双臂画完整的圆圈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采用双手传递物体的方式,即一只手抓住扑克牌,在正冲头顶的位置将扑克牌传递给另一只手,在腰间再将扑克牌传递回来,这样就能尽量保证双臂可以做完整的画圈运动。
单杠悬挂
第二个练习是单杠悬挂,这看起来简单,但却是最经典的拉伸动作。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双臂都是自然下垂的,很少需要举过头顶,所以悬垂的方式可以拉伸手臂以及上半身的肌群,给它们一种新的刺激;其次,人体的重力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而大部分的健身动作又是以双脚触地的方式进行,所以双腿以及腰部都在承受以上部位产生的压力,也就是一种挤压感,但采用单杠悬挂时,重力方向虽然不会变,但作用点却变成了双手,所以双腿乃至整个躯干都会有拉伸感,这可以缓解胸背部的肌肉紧张。
需要注意的是,要采用被动悬挂的方式,即全身肌肉放松,仅用双手勾住单杠,因此半握要比全握的效果更好。其次手臂、头部以及躯干要尽量呈一条直线,腰腹部不要前倾,使下背部反拱,这样会让核心肌群收缩发力,同时也不要让头部后仰,这是引体向上的发力状态,也会让胸背部肌群紧张。而如果你能够保持骨盆以及躯干中立,那么也可以采用屈腿悬挂的方式。
扩胸
最后一个练习是常见的扩胸运动。此动作是对上文俯身画圈的补充,即让双臂以肩膀为轴做水平运动,这可以充分的拉伸胸部肌肉,同时训练背部肌肉,它的目的就是弥补多数人只重视胸肌而不重视背肌,而产生的体前和体后肌肉不平衡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要始终保持脊柱直立,双臂伸直,肘关节不要弯曲,当向两侧拉动手臂时,要同时将肩膀向后展,让肩胛骨挤压在一起。此外,双臂以及肩膀在整个过程中都要用力,而不是软绵绵的,如果不能很好的找到发力感,也可以双手各拿住弹力带的一端,以增加阻力。
这三个练习每个都需要坚持100秒,如果不能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分成几组来做。例如将单杠悬挂分为四组,每组坚持25秒,组间休息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