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著名的芭蕾舞演员都有谁啊?
中国著名的芭蕾舞演员有:邱思婷、侯宏澜、苗旭、孙艺萌、白淑湘、谭元元、曹舒慈、朱妍等等。
1、邱思婷
邱思婷是著名旅德芭蕾舞蹈家,艺术制作人,被西方媒体高度赞誉为“东方天鹅公主”。享誉世界的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大剧院首位签约华裔女舞蹈家,德国曼海姆国立音乐表演艺术学院舞蹈硕士、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学院奢侈品及艺术管理MBA双硕士学位。
2、侯宏澜
侯宏澜,1976年10月19日出生于四川成都。芭蕾表演演员、编舞,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舞蹈学校及四川省职业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曾任法国莱茵芭蕾舞团及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首席独舞。
3、苗旭
苗旭毕业于民族大学舞蹈专业、天津师范大学舞蹈编导专业。先后曾从师于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俄籍教师娜塔莎、北京舞蹈学院芭蕾系教授曲皓等多名舞蹈名师。北京舞蹈学院考级中心芭蕾舞、中国舞专业注册教师,国际标准舞联合会注册教师、裁判。
4、孙艺萌
孙艺萌,芭蕾舞演员。芬兰国家芭蕾舞团首位中国籍芭蕾舞演员,2017年2月升为独舞演员,同年12月升为主要演员。2016年第八届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大赛成年组金奖,同年担任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天鹅湖》领舞。
5、白淑湘
白淑湘,女,汉族,辽宁新宾人。1952年参加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儿童剧团,1954年选送入北京舞蹈学校学习芭蕾。在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中,她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琼花的形象。曾任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等。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协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2、芭蕾舞的基础
芭蕾舞的基础是—形体芭蕾。
所有芭蕾舞开始和结束的动作都用五种姿势中的一个。这些姿势是在18世纪创造的,是为了达到平衡并使脚显得优美。传统的古典芭蕾技术建筑在外开、伸展、绷直的审美基础之上的。
它包括:脚的5种基本位置、3种基本舞姿:如阿拉贝斯(arabesque)、阿提秋(attitude)和伊卡特(ecarte);腿部技巧:各种巴特芒(battements)包括腿的伸展、打开以及ronddejambo(腿的划圆圈)等;
各种幅度和舞姿的跳跃;各种旋转;击腿技巧;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女子的脚尖舞技巧;双人舞的扶持和托举等技巧;以及泼德布拉(portdebras)等。
古典芭蕾的这些基本动作(元素),就像字母一样,编导运用这些字母写出不同角色的个性、身份、情绪以及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些元素按特定的结构手法加以编排、组合、组成形象化的舞蹈语汇来表达剧情,创造出各种富有艺术魅力的舞蹈形象。文字说明如下:
脚部的五个基本位置:
第一位:两脚跟紧靠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两脚跟相距一足的长度,脚部向外扭开,两足在一直线上;
第三位:两脚跟前后重叠放置,足尖向外张开;
第四位:两脚前后保持一足的距离,两足趾踵相对成两直线,腿向外转;
第五位:两脚前后重叠,两足趾踵互触,腿向外转;
手部基本位置:
1、瓦卡诺娃派(俄国派):
第一位: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在视线范围内,手心向内;
第三位: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
2、却革底派(意大利派):
第一位:双手垂下成自然圆,手指轻触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
第三位:一手在身体前手心向内,另一手在旁侧伸;
第四位:一手在身体前与横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上举在头的上方。(在做这些动作时,臀部不得扭动,不然会被认为失礼,不优雅)
(2)中脊柱芭蕾扩展资料:
芭蕾舞素质训练:初学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情况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之间的距离。
素质训练可分为腰和腿的“软”“开”两个部分。 舞蹈是用人的肢体语言表达的,要使学生尽快达到肢体所需要的素质条件,应从“软”开始。 软度训练中可分为肩、胸、腰、腿、胯几个部分分别加强训练。
1、压肩胛带是训练肩和胸的软开度。在训练过程中可用趴把杆前压肩胛带,也可以两人一组互相后拉肩胛带;
2、腰是身体运动的轴心。腰的软度训练是为了增强腰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训练中,我们可以用地面吊腰、把杆吊腰和下腰、甩腰来练习;
3、腿功是舞蹈中最重要的,舞蹈中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深厚的腿功才能完成。训练中,把杆上压腿使腿内侧的肌肉韧带得以舒展达到软的效果。而大踢腿则使腿部不仅有软度,还更加强了腿部肌肉的力量;
4、胯的软度即是髋部的开度。舞蹈中,胯的作用也很大,可以扩大动作的空间范围,增大动作的幅度,使身体的下肢更具有表现力。训练中,可用坐地分腿练习和躺地分腿练习。趴青蛙、躺青蛙也是增强胯的软度的好方法。
3、芭蕾舞的基本功有什么?
芭蕾基本功的分为三大类:地面素质训练练习、把上练习、把下练习。
1、地面练习包括:
绷脚背练习:足尖美丽的秘密在于脚背——脚踝到脚趾间的脚面。绷起足尖时,脚背会突起成一个拱形的弧,美丽的芭蕾脚背会有一个令人惊艳的拱弧。
曲脚:坐在地板上,双腿置于身前,膝盖绷直。(如果你的小腿肌肉太紧,身体可以稍稍向后倾斜,用肘部支撑你的后背。)弯脚,往身体方向拉伸脚趾。脚尖绷直向上,脚跟离地也没有关系。
曲踝:向下曲脚踝,脚跟紧贴地面,脚尖绷直向前,(很多舞蹈老师管这种姿势叫“阿拉丁脚”,因为这时的脚很像阿拉丁神灯。)尽可能得弯曲踝关节,双脚向前绷直。
绷脚尖:脚趾向下绷直,成为双脚弯曲弧的一个延伸。尽量地向外伸展,线条尽可能地拉长。保持这样的姿势几秒钟。如果感觉脚抽筋,可以放松一下。
地面素质练习还包括:勾脚背、盘脚压胯、仰卧吸腿、侧卧旁吸腿、俯卧后吸腿、腰部训练、仰卧前大踢腿、压腿、踢腿、下腰等等;
2、把上练习:擦地练习、蹲步练习及压腿练习,塑造姿态美的主要手段;
3、把下练习:手位与脚位的训练,如手臂波浪形的舞动、脚做划圆等动作,还有步伐和足尖的训练。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
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
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这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19世纪以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鞋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
2、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
20世纪出现了现代舞以后,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称现代芭蕾。逐渐地,芭蕾一词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各种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作品,尽管在舞蹈风格、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现代芭蕾。
3、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3)中脊柱芭蕾扩展资料:
芭蕾的肢体语言:
一、脚部的五个基本位置:
第一位:两脚跟紧靠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两脚跟相距一足的长度,脚部向外扭开,两足在一直线上;
第三位:两脚跟前后重叠放置,足尖向外张开;
第四位:两脚前后保持一足的距离,两足趾踵相对成两直线,腿向外转;
第五位:两脚前后重叠,两足趾踵互触,腿向外转;
二、手部基本位置:
1.瓦卡诺娃派(俄国派)
第一位: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在视线范围内,手心向内;
第三位: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
2.却革底派(意大利派)
第一位:双手垂下成自然圆,手指轻触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
第三位:一手在身体前手心向内,另一手在旁侧伸;
第四位:一手在身体前与横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上举在头的上方。(在做这些动作时,臀部不得扭动,不然会被认为失礼,不优雅)
参考资料:芭蕾舞 网络
4、芭蕾舞中代表性是什么
代表性是性格舞就是外国民间舞
有很多可以学
像是西班牙的 匈牙利的 乌克兰的 俄罗斯的```
性格舞课是专为培养芭蕾舞演员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一门独立的技术基础课程。它与古典芭蕾课互相配合,它担负的任务是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性格舞蹈的基本元素和基本结构形式,着重工业发展古典芭蕾基本训练所不能解决的基本技术技能,重点选学风格鲜明、结构严谨、不同民族和不同风格的外国民间舞片断,共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舞蹈技术技能和掌握不同风格舞蹈的表现能力。
为什么要开设性格舞课?以怎样的上课方式最为合适呢?
一.性格舞的主要任务
首先学生装必须具备有2——3年的古典芭蕾基本训练的基础,学生初步具备了某些基本能力,对古典芭蕾艺术的基本规范好有了初步了解,才能开始进入性格舞课程的学习。
学时分为三年。
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上半学期,男女生分班上课。重点是打基础和作好男女合舞的准备,学习最基本的性格舞和外国民族民间舞动作元素,掌握性格舞蹈的基本形态、身体的基本姿势、手和脚的基本位置,通过简单的组合练习,使学生熟悉舞台的方位、掌握简单的舞蹈队形。
第二学年下学期开始,采取分班和合班交叉进行。继续学习性格舞的基本元素,加大力度和幅度,学习男女对舞的基本技术。
第三学年是整个性格舞基本训练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年。以学习舞蹈片断为主,掌握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片断,在动作的力度、幅度、速度、节奏等方面要求更高、变化更多、对比更加鲜明。
二.性格舞的授课形式
在授课形式上是由四个部分组成:扶把练习、中间练习、组合练习、舞蹈片断练习。不同的学习阶段,这四个部分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在整个三年的性格舞教学过程中,不是学完某一种风格的舞蹈再去学第二种、第三种风格的舞蹈,而是几种风格的舞蹈同时进行,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元素到动作组合,并从慢到快循序渐进地进行。选学的外国民间舞蹈素材都已经过加工修饰,并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技术规范,表现在古典芭蕾舞剧片断中。例如,《天鹅湖》中的西班牙舞、波兰舞、匈牙利舞、意大利舞;《唐·吉诃德》中的吉普赛舞;《胡桃夹子》中的中亚西亚舞、俄罗斯舞等等……
三.在多年性格舞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 示范教学
我们都知道舞蹈艺术是一门运用人体动作和形象来表现内容的艺术,一切舞蹈基本训练的目的都是这了最大限地、最有效地培养这种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采用直观的示范教学的方法。
性格舞课的教学和其它舞蹈基本训练课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什么根本差别,但它具有特殊性——示范教学在外国性格舞课的教学中更为重要。对学生来讲,他们对舞蹈的具体了解首先是从教师所示范的形象中得到的。当我们把所要教的动作示范一遍以后,学生即可以迅速地进行模仿,从而逐步掌握动作要求。示范教学要突出 重点,有针对性地、多样化地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同时还要进行讲解,强调各舞种的不同风格、要领、气质、节奏等等。教师的反复讲解、示范对学生来说就如同一面活的镜子,可以参照、模仿、对比。
2. 启发教学
舞蹈艺术从本质上来说是属于表现艺术,它必须靠人体来表现。要使学生尽快地掌握、理解、表现,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示范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感性认识,而启发式的教学则是理性的,它所得出的效果是不大相同的。
3. 因材施教
即兴舞蹈能力的培养是外国性格舞课所特有的,同时又是一个难点。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个性特长,比如:有的学生弹跳很好,有的旋转突出,有的善长于抒情,有的更富于激情、更善于表现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地发掘和有效地诱导和帮助,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同时要强调动作的规范、节奏的统一和风格的统一等等,二者兼顾。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得过且过到最好的效果。
4. 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个教师的教学生涯的全过程,可以说努力钻研教学方法、掌握和理解大纲,准确地了解和有效地指导学生是永无止境的。从教师主观的职业责任感,到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面对智力不断发展、积极思考、有强烈创造欲望的新世纪的学生们,教师们的责任重大。一个好的优秀的性格舞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准确的示范能力和编组合的能力,要有敏锐地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性格舞课是一杯浓郁香甜的咖啡,让人有滋有味地回味无穷。希望广大舞蹈爱好者能够喜欢和欣赏芭蕾舞中的性格舞蹈。
5、中国芭蕾舞和西方芭蕾舞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问得很不明确,你问得西方是指哪个学派?
芭蕾有英国学派,丹麦,俄罗斯,和美国。
中国的芭蕾沿袭的是俄国的芭蕾
在具体技术和名称都有不同。
对演员表演的要求也不同。
还有,你问的是理论不同?技术训练不同?还是说表演?
6、芭蕾基训把上顺序和术语
1、Battement ten 擦地
重点在于训练脚趾、脚掌、脚弓、脚腕、跟腱等腿部的关节、韧带、肌肉群等的柔韧性、灵活性及能力,同时锻炼人体垂直站立的肌肉意识、人体的稳定性、后背肌肉群组的控制力等,我们的腿部肌肉群通过延伸与外开的训练能掌握更多的力量与好看的线条。
2、plie 蹲
是一个股关节向外转开、身体重心下沉的活动,不可停在蹲的姿势,下沉 时,背部同时相对拉长并提气,Plie是踝关节、股关节和膝关节的暖身动作以及 为一切跳跃作准备的动作。
注意:执行Plie动作时脚背必须垂直向上,不可前倾或后倒。
3、Battement ten 五位擦地
保持外开,经一个全脚一位的过程擦地出去,再经全脚一位过程收回,擦地过程同一位向旁,贴脚出,贴脚回,走直线。
(6)中脊柱芭蕾扩展资料:
形体芭蕾主要分地面素质训练、扶把训练、脱把训练等基本训练方式。
1、地面训练
包括坐在地上做勾脚背、盘脚压胯、仰卧吸腿、侧卧旁吸腿、俯卧后吸腿、腰部训练、仰卧前大踢腿等动作。这些动作可以打开肩部和胯部关节韧带,加强腰的柔韧性,增强腿部和后背肌群的弹性和力量。
2、扶把训练
是指训练的时候扶着固定的物体进行的训练。常见的有擦地、半蹲、全蹲、小踢腿、划圈等动作。单腿蹲和小弹腿、压前腿、压旁腿、压后腿也是相当重要的训练动作。这些训练动作可以使脊柱、臀、脚踝、臂充满活力,从而培养优雅和高贵的气质。
3、脱把训练
难度较大,动作分为手位与脚位的训练,如手臂波浪形的舞动、脚做划圆等动作。与前面的训练相比,增加的练习有跳跃练习。
小跳还可以分为一位小跳、二位小跳、五位小跳。中跳是随后的训练,主要以原地跳为主,分为一位中跳、二位中跳、单起双落方法和双起单落方法。最后就是大跳了。
以上训练,是将臂、腿、弹跳等舞姿造型组成的小组合,既能训练身体的基本能力,也调整了身体的基本姿态,并使其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到芭蕾中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形体芭蕾
7、芭蕾舞基本功有哪些 我
芭蕾基本功的分为三大类:地面素质训练练习、把上练习、把下练习。
1、地面练习包括:
绷脚背练习:足尖美丽的秘密在于脚背——脚踝到脚趾间的脚面。绷起足尖时,脚背会突起成一个拱形的弧,美丽的芭蕾脚背会有一个令人惊艳的拱弧。
曲脚:坐在地板上,双腿置于身前,膝盖绷直。(如果你的小腿肌肉太紧,身体可以稍稍向后倾斜,用肘部支撑你的后背。)弯脚,往身体方向拉伸脚趾。脚尖绷直向上,脚跟离地也没有关系。
曲踝:向下曲脚踝,脚跟紧贴地面,脚尖绷直向前,(很多舞蹈老师管这种姿势叫“阿拉丁脚”,因为这时的脚很像阿拉丁神灯。)尽可能得弯曲踝关节,双脚向前绷直。
绷脚尖:脚趾向下绷直,成为双脚弯曲弧的一个延伸。尽量地向外伸展,线条尽可能地拉长。保持这样的姿势几秒钟。如果感觉脚抽筋,可以放松一下。
地面素质练习还包括:勾脚背、盘脚压胯、仰卧吸腿、侧卧旁吸腿、俯卧后吸腿、腰部训练、仰卧前大踢腿、压腿、踢腿、下腰等等;
2、把上练习:擦地练习、蹲步练习及压腿练习,塑造姿态美的主要手段;
3、把下练习:手位与脚位的训练,如手臂波浪形的舞动、脚做划圆等动作,还有步伐和足尖的训练。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
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
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这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19世纪以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鞋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
2、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
20世纪出现了现代舞以后,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称现代芭蕾。逐渐地,芭蕾一词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各种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作品,尽管在舞蹈风格、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现代芭蕾。
3、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7)中脊柱芭蕾扩展资料:
芭蕾的肢体语言:
一、脚部的五个基本位置:
第一位:两脚跟紧靠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两脚跟相距一足的长度,脚部向外扭开,两足在一直线上;
第三位:两脚跟前后重叠放置,足尖向外张开;
第四位:两脚前后保持一足的距离,两足趾踵相对成两直线,腿向外转;
第五位:两脚前后重叠,两足趾踵互触,腿向外转;
二、手部基本位置:
1.瓦卡诺娃派(俄国派)
第一位: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在视线范围内,手心向内;
第三位: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
2.却革底派(意大利派)
第一位:双手垂下成自然圆,手指轻触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
第三位:一手在身体前手心向内,另一手在旁侧伸;
第四位:一手在身体前与横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上举在头的上方。(在做这些动作时,臀部不得扭动,不然会被认为失礼,不优雅)
参考资料:芭蕾舞 网络
8、芭蕾形体的训练要求
端正肩膀:练习芭蕾形体,要求颈部保持上挺,肩膀自然下垂。这样的姿势有助于锻炼颈椎,减少肩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