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内动功

脊柱内动功

发布时间:2020-09-08 02:32:27

1、脊柱的构成及功能怎样?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

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

脊柱由26 块脊椎骨组成,即颈椎7 块、胸椎12 块、腰椎5 块、骶骨1 块、尾骨1 块,由于骶骨系由5 块,尾骨由4 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 块组成,这样众多的脊椎骨,由于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相连,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堆积而成,其前与胸腹内脏邻近,不仅能保护脏器本身,同时能保护至脏器的神经、血管,其间仅隔有一层较薄的疏松组织。椎体破坏时,在颈部,脓液可聚集于咽后,或沿颈部下降至锁骨下窝,亦可沿臂丛至腋窝;在胸部可沿肋间神经至胸壁,亦可波及纵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至腹股沟下方,亦可绕过股骨小转子至臀部。

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彼此借韧带互相联系,其浅面仅覆盖肌肉,比较接近体表,易于扪触。脊柱后部的病变易穿破皮肤。

在脊柱前、后两面之间为椎管,内藏脊髓,其周围骨性结构如椎体、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变而侵入椎管时,即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甚至仅小量出血及肉芽组织即可引起截瘫。

脊柱的长度,3/4 是由椎体构成,1/4 由椎间盘构成。

2、脊柱的运动中运动范围最大的是什么和什么?

脊柱的运动主要是依靠相邻两块椎骨之间的椎间盘的扁化作用来实现的。
尽管各椎骨间的椎间盘厚度和运动幅度有限,但整个脊柱的联合运动范围却很大。
脊柱可绕额状轴作屈伸运动;绕矢状轴作侧屈运动;绕垂直轴作回旋运动。此外,还可作环转运动。

3、请问什么是脊柱动物

背上有条脊柱骨的就是
比如人和普通鱼
乌贼,昆虫类的没有哦,所以不是

4、扭动脊柱的好处?

脊神经和整个神经系统都有极好的效果。它使脊柱周围的肌肉全都受到挤压,这就对于从脊髓分支出去遍布全身各部的三十二对神经都起了刺激、兴奋的作用。它还放松各节脊椎,使背部肌肉群更富有弹性,从而预防背痛和腰部风湿病的发生。

各个内脏也从这个姿势获得大益。肝和脾得到强壮,两肾受到按摩,腹部内脏也受到挤揉。促进肠脏的自然蠕动作用。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产生了胃口、消化和排泄都好转的效果(有助于防止和治愈便秘)。脊柱扭动式还附带调整肾上腺的分泌,并有助于消除肌肉性风湿症。胰脏活动增强了,这有助于医治糖尿病。这个姿势还治疗轻微的脊椎盘错位有益处。对于要修炼提升生命之气的人们来说,脊柱扭动式是一个重要的预备姿势。

5、内动功到底是一种什么功

内部运动所做的功,也叫内功

6、脊椎有什么功能?

亦称脊梁骨,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和1块尾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
脊柱由26块脊椎骨合成,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由于骶骨系由5块,尾骨由4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块组成,这样众多的脊椎骨,由于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相连系,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堆积而成,其前与胸腹内脏邻近,非但保护脏器本身,同时尚保护至脏器的神经、血管,其间仅隔有一层较薄的疏松组织。椎体破坏时,在颈部,脓液可聚集于咽后,或沿颈部下降至锁骨下窝,亦可沿臂丛至腋窝;在胸部可沿肋间神经至胸壁,亦可波及纵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至腹股沟下方,亦可绕过股骨小转子至臀部。
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彼此借韧带互相联系,其浅面仅覆盖肌肉,比较接近体表,易于扪触。脊柱后部的病变易穿破皮肤。
在脊柱前、后两面之间为椎管,内藏脊髓,其周围骨性结构如椎体、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变而侵入椎管时,即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甚至仅小量出血及肉芽组织即可引起截瘫。
脊柱的长度,3/4是由椎体构成,1/4由椎间盘构成。

脊柱的颈部是怎样构成的?
颈部的脊柱是怎样构成的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它是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及4块尾椎组成的,共33块;脊椎骨由椎间盘、关节和韧带紧密连接而成。它的作用是保护脊髓和其神经根,支持体重,传递重力,参与胸腔、腹腔和盆腔的构成,同时也是骨骼肌的附着处。
颈部脊柱,为了支持头颅的重量,需要有坚强的支持力;同时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需要有较高的灵活性。
颈部脊柱,由7块颈椎骨、6块椎间盘(其中包括第七颈椎骨和第一胸椎骨之间的椎间盘,而第一、二颈椎骨间无椎间盘)和所属的韧带构成。从侧方观察呈轻度前凸。颈脊柱在胚胎时期是后凸的,在幼儿起坐后逐渐变为前凸,在青年期仍可呈前凸或呈直线状,至壮年期始保持前凸。颈部这个生理前凸的存在,是为了增加颈部的弹性,减轻和缓冲外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

7、气功 动功怎么练?有哪些种类?

气功的练习:

1、呼气注意心窝部。

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10,再回头从1-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

练功约3-5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

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2、意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

如此每日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3、调息凝神守丹田。

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

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4、通督勿忘复勿助。

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

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

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

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

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5、元神蓄力育生机。

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

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动功的练习:

1、人树双修

找一棵大树距离约30公分,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宽,双手抱树状。意想树的白色气体吸入左臂外侧过背从右臂外侧呼吸入树,吸呼配合,和树组成闭合循环气场,36次为阳数。再从左手臂内侧吸入树气场进胸,右手臂呼吸入树,循环24次为阴数。

2、两手抱树上下移动9次,测树气场,体验树高端、低端不同气场。经过一段时间熟练,明显感觉树高端低端,由于密度差异,出现不同气感。

这样久之熟练,大大提高了两手掌测气灵敏度。可以有手测感各个脏腑的病灶,用自己强大的气场为人治病,给患者带来福音。站立树前约50公分,吸气意想白色气体,进入肺部停留少许时,呼出,呼吸36次。

3、两臂曲肘下冲9次,曲肘左右冲9次。然后弯腿左转18次,右转18次结束。这一动功利用树的强大气场,纳树补己。增加练者的五脏六腑功能,调节内分沁系统免疾功能,取得不可估量的效果。

分类:

1、以静为主

静立、静坐或静卧,使精神集中,并且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呼吸,促进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

2、以动为主,一般用柔和的运动、按跷等方法,坚持经常锻炼以增强体质。

8、怎么锻炼脊柱?

脊柱运动的基本动作
人体的各种运动,如俯、仰、屈、伸、折叠、开、合、旋转等,在脊柱上的表现其实只有四种,即屈、伸、侧屈、回旋。任何人体动作,包括武术动作、舞蹈动作、 传统体育养生动作,都是脊柱的四种基本运动与上肢和下肢运动相组合而成的,再结合站、坐和卧的不同人体姿势,构成了全部的人体动作。理解并掌握脊柱的四种 基本动作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脊柱运动的基本动作,无论多么复杂的脊柱动作都可以分解成这四种基本动作。

9、脊椎在人体起什么作用

脊椎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1、支持和保护功能

脊椎上端承托头颅,胸部与肋骨结成胸廓。上肢借助肱骨、锁骨和胸骨以及肌肉与脊柱相连,下肢借骨盆与脊柱相连。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

2、运动功能

脊椎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

(9)脊柱内动功扩展资料

脊椎构成:

脊椎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

脊椎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椎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椎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

脊椎的负荷为某段以上的体重、肌肉张力和外在负重的总和。不同的部位的脊椎节段承担着不同的负荷。由于腰椎处于脊柱的最低位,负荷相当大,又是活动段与固定段的交界处,因而损伤机会多,成为腰背痛最常发生的部位。

与脊柱内动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