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椎侧弯的锻炼方法 详细的
2、怎样简单初步的检查自己是不是脊椎侧弯
刁文鲳: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可以防止畸形发展严重。脊柱侧弯早期表现有:双肩高低不平,脊柱偏离中线,肩胛骨一高一低,一侧胸部出现皱褶皮纹,前弯时双侧背部不对称。早期发现主要靠父母、学校老师和校医,简单的检查是弯腰试验:让患儿脱上衣,双足立于平地上,立正位。双手掌对合,置双手到双膝之间,逐渐弯腰,检查者坐于小孩前或后方,双目平视,观察患儿双侧背部是否等高,如果发现一侧高,表明可能存在侧弯伴有椎体旋转所致的隆凸。如果弯腰试验阳性,应到医院及时就诊。
3、怎么判断自己脊椎是否发生弯曲
明显的脊柱弯曲可肉眼看出,如驼背身体侧弯等。应去骨科作cT或核磁共振桥查可诊断脊柱弯曲作治疗方案。
4、有没有什么脊柱侧弯自我矫正法呢?
脊柱侧弯首先应该去医copy院拍下全脊柱X光片,精确一下侧弯度数,10度以内的话还不算侧弯的,可以学习下平衡激活疗法,自己在家调整就可以了。要是10度以上70度以下的话,为了避免它侧弯的越来越严重,百还是越早治疗越好,可以去龙脊康看看,龙脊康的沈教授有一套脊柱侧弯自我矫正的7D疗法,包括施罗斯疗法的训练,度一般在发育期前得到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知,不过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我女儿之前脊柱有22度的侧弯,就是去龙脊康用7D疗法一直矫正到18岁之后脊柱定型治好了道的。70度以上的话那就算很严重了,是无法自我矫正的,需要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手术治疗的。
5、轻度脊柱侧弯
不是什么很严重的病,其实这样的人很多。
介绍一下矫正锻炼方法:
造成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是:因重力不均,影响脊柱两侧肌肉的发展不平衡而形成脊柱侧弯(也称脊柱侧凸)畸形。自我矫正的训练方法是:
一、俯卧向前伸单臂:
在垫子上俯卧挺身,使脊柱侧弯的另一例手全力前伸,同侧手后伸,同时做抬头挺胸动作。例如胸椎骨有凸者,可做向前伸左臂的动作,俯卧腿和臂同时上举,俯卧在垫子上,用脊柱侧弯的另一侧手和同侧脚,同时做挺身和上举的动作。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二、体转动作:
两脚开立,扭转躯干,做向胸椎曲凸的同方向的体转运动。完成一次体转后,两臂轻置体侧,再重复上述动作(不要做另一方向的体转动作),在动作过程中强调双腿伸直,不要移动双脚,以免减低练习效果。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三、单臂外振动作:
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弯侧臂伸直空手用力向体外侧振举到极限,用力放下到体前内侧极限,做30~50次。接着手持重物(2.5~5公斤)重复练15~20次,共做4组。
四、持棒向侧上方摆动伸展:
俯卧在垫子上,两手宽于肩距,持棍棒或绳子或毛巾,抬起胸部挺腹,弯曲胸椎曲凸面的另一侧手臂,伸直同侧面的手臂用力向侧凸面使劲做摆振式体侧动作,并同时使上体和两臂尽力向上抬起。如持绳子和毛巾,务必绷紧,不让其放松下沉。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五、肋木是垂移握把:
面对助木,直臂攀握悬垂身体,然后徐徐向左或向右摆动腰腿,同时顺势移动攀握肋木的双手。重复练习,不计次数。
六、手扶肋木体侧屈:
身体正侧面对肋木下站立,用胸椎侧凸面方向的手扶持肋木下档。另一侧的手攀握在头顶上的肋木侧,然后向反肋木方面不断作体侧屈运动,必须抬头、挺胸,收腹,上体不能前倾。重复用30~50次,共练习4组。
七、悬垂体侧摆:
正面双手握单杠或肋木。两腿并拢,向左右侧摆,以使“S”形的脊柱逐渐伸直。重复30~50次,共练习4组。
八、单杠单臂悬垂运动:
凹侧臂手握单杠悬垂20~30秒钟,跳下休息1分钟,重复练习6~8次。
九、单臂拉引橡皮筋:
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手握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挂在固定物上),凹侧臂侧平举,用力向身体另一侧拉引,重复30~50次,共练习4组。
十、单臂上举哑铃运动:
身体直立,两只脚与肩同宽,凹侧手持哑铃(10~15公斤),向上举起时伸直臂,放下时屈肘,哑铃位于肩侧停止为1次,自然呼吸,重复10~15次,共练习4组。
〔说明〕采用上述矫正训练方法,在于重点加强脊柱较弱一侧的肌肉力量,逐渐把侧凸的脊柱拉直。同时,还要注意经常保持较好的动作姿势,从而达到矫正侧弯的目的。
6、已经发现10年的脊柱侧弯
恭喜你10年的脊柱侧弯现在才发展到20°,你基本上远离了须做手术治疗的阶段了,带支具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7、脊柱侧弯会自己好吗?我这才18啊?一年一厘米没长
脊柱侧弯姿势性的可以通过改善不良姿势自行恢复,但如果时间较长,已经形成结构性病变,自我恢复的几率较小,如果是特发性的或先天性的一般不会自己好,你一年没长个,说明骨骼基本发育完全了,如果是轻度的30°以下的侧弯,一般不会对将来造成太大的危害,可能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的症状。如果度数大于30°,80%的人有继续加重的倾向,将来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矫正。你也可以根据现在的度数来考虑做个性化3D矫形体操来进行度数维持和降低将来腰背疼痛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