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柱 > 脊柱位置定位

脊柱位置定位

发布时间:2020-09-04 21:40:59

1、脊柱相关病的脊柱定位歌诀

我这边有一个脊柱相关疾病的对应图,您可以参考一下:

2、颈椎如何定位?

脊柱定位:

摸不到的是颈一;能摸到的是颈二;能转动的是颈七;中间一节是颈四;不能转动的是胸一;肩胛内侧最突点水平连线是胸四;肩胛最下端水平连线是胸七;第十二肋骨起点是胸十二;第十二肋骨端水平连线是腰二;髂骨上端水平连线是腰四;骶椎上端第一棘突是腰五;腰椎下方是骶椎;骶椎下方是尾椎;

3、脊柱相关病的诊断定位

一、诊断要点
1.具有自觉症状 如脊背疼痛、脊柱活动障碍、疼痛、酸胀、沉痛麻木、相对应器官功能障碍等,一项或几项表现者。
2.望诊检查 从病人的上至寰枕关节,下至尾骨在内,外至肩胛骨内缘线,仔细观看脊柱中线及脊柱两侧,脊柱是否有侧弯、棘突凹陷或凸起,偏离或偏歪中线者,脊柱区带内色素改变。
3.触诊 采用三指触诊法,可发现棘突增粗、压痛、偏离中线,及与脊柱有关的肌肉、韧带附着点
有明显的痉挛、增粗、条索状或沙粒状硬结、剥离、摩擦音等阳性反应物者。
4.X线及其它辅助检查 有一项以上支持脊柱综合征诊断者,早期错位辅助检查难以发现,用触诊加自觉症状即可确诊。
5.各专科会诊 排除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嗜伊红细胞肉芽肿及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者。
6.化验室检查排除炎症,风湿等因素。
二、四步定位诊断法
1.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法问诊时,根据患者疼痛、麻木的部位,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神经根受压部位,初步确定错位的脊椎或关节。
2.第二步,望诊定位法望脊椎的形态,观察有无偏歪、凹陷或凸起,脊椎区有无皮肤颜色改变及色素斑等。
3.第三步,触诊定位法通过三指触诊法,确定棘突有无偏歪、吻棘、关节突有无错位摩擦音、弹响音;横突压痛、有无阳性反应物如硬结、条索状肿块、或代偿性肥大等部位。
通过三步触诊,符合前两项望诊、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符合第一、第二步定位诊断,即可进一步明确脊椎错位的诊断。
4.第四步,脊柱影像定位法首先仔细观察X线侧位片各椎间关节的变化、椎轴动力学改变、生理曲度是否变直、是否有反弓、是否侧弯;椎体后缘是否变锐、是否有骨桥形成;寰椎错位时会出现的仰位、倾位、侧旋等改变、各椎间关节形态改变或移位时,都属脊椎错位的表现。各椎间盘变性、椎体关节骨质增生、各韧带钙化的部位、程度等,与前三步定位诊断综合分析,可作出最后定位诊断结论。
应注意排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化脓性炎症等。
三、触诊方法
1.单指触诊法 以拇指指腹为着力点,在局部组织进行滑动触诊,观察局部组织有无紧张、压痛、结节、条索等。主要用于诊断软组织损伤的疾病。
2.三指触诊法 以示指、中指及无名指三指指腹尖端分别按压在脊柱三突上,上至环枕关节,下至尾骨尖端。外至竖脊肌外侧,由上向下,由内向外三指触诊法用一定压力由上向下、由内到外滑动,仔细触摸各棘突连线是否为直线,各棘突有无偏歪、肥厚、压痛,同时食指与环指分别感觉两侧骶棘肌有无压痛、硬结、条索等。主要用于诊断脊柱病变及脊柱相关性疾病。
3.指点试验 嘱患者用一手指准确指出疼痛部位,以便了解疼痛部位和疼痛范围大小。若指点部位明确,反复数次指点位置不变,则说明此部位可能有器质性病变或损伤。反之,无肯定疼痛位置,说明多无器质性病变或损伤。

4、第三第四腰椎在腰部的什么位置

摸腰两侧腰带下方的两块骨头最高点处在腰后部画一条线,这条线的正中的上方便是第四腰椎,再往上二到三公分就是第三腰椎。

皮质骨的横断面扫描皮质骨构成包绕松质骨的壳结构,平均厚度大约1.5~3.5mm,根据其厚度和骨质特点又分为三种情况:

椎体前缘和两侧的马蹄形部分,其形状和皮质骨厚度比较规则,CT值范围:400~500;

椎弓根区,指与椎弓根相连的椎体侧壁和椎体后壁部分,此区皮质骨厚度由椎体向椎弓根方向逐渐增厚,连接椎弓根处最厚。CT值范围:500~800;

椎弓根间区,位于椎弓根间的椎体后壁,皮质骨厚度在三部分中最薄,甚至在椎体中部缺如,相应于椎体后壁静脉窦。CT值范围:200~400。


(4)脊柱位置定位扩展资料:

松质骨的横断面扫描 松质骨与皮质骨比较,具有高度的不均匀性,CT值范围从数10至250以上。以椎体中部为例:

椎体中央略偏后部分的骨质比较致密,此外的周围部分骨质较疏散,而近椎弓根部分介于两者之间,椎体前部皮质骨下松质骨最低。靠近上下腰终板的松质骨平均较椎体中部质密,而下部略高于上部。

5、关于腰椎穿刺点定位的问题??

6版外科学:两侧髂嵴最高点作一连线,此线与脊柱相交处即为L3-4棘突间隙或L4棘突.这个是比较准确的,其实许多东西还要你自己在现实中摸索的

6、髂后上嵴到底应该怎么定位啊

我刚刚进科,以前实习时在血液看骨穿病人都是俯卧位,老师说长的标致的病人在臀部会看见两个小坑,髂后上嵴就在小坑里找就行。现在研究生进科,发现科里的老师做骨穿都是要病人侧卧位,我现在拿不准“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处”的髂后上嵴的位置,科里老师要求我们尽早动手骨穿,我自己也很着急,请问各位大侠,?能详细的说一说吗?髂嵴连线下4-6公分,脊柱旁开3-4公分,骨质突出面.这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1.若患者消瘦,无论侧卧位还是俯卧位,髂后上嵴突出突出很明显,不难定位。
2.患者肥胖,摸不到髂后上嵴,但可发现有两个小坑,是肌肉纤维组织附着于髂后上嵴造成,实际操作时可在麻醉过程中探查髂后上嵴骨面的位置,摸索。
3.患者胖瘦适中,可模糊触到髂后上嵴,但触不清,此时可采用下法定位:先将一手中指固定于髂前上嵴,拇指顺着骨盆上缘向后触摸,直到感突出处,一般能定位。有个简单的方法
有大拇指压住髂前上嵴往髂后用无名指探,可以触及比较硬的骨面就是髂后髂后摸着最突出的地方,选择余地应该比较大,做两个就知道了,很简单,不用紧张。我建议你先看看的人的骨架,看看髂后上棘是个什么样子,大概在什么位置。我们医院有一种方法就是让病人俯卧,然后向上太高要穿刺侧的下肢,就会在臀部看到一个凹陷,那个地方就是髂后上棘的定位点。其实这个东西还是要靠手感的,摸多了就知道了。还有穿刺的时候针的感觉也是很重要的,你要慢慢体会。骨穿其实是不难的,你大胆做就是了。瘦的人好找,突起的骨性平台,只是有的人髂后上棘会很尖,加上瘦,很容易滑针。
脂肪多的也不怕,因为结缔组织牵拉,皮肤上有凹陷的就是髂后上棘部位。还有一种方法是让患者把一侧腿想腹壁屈曲,髂后上棘会比较明显。
但是有的人在髂后上棘上正好是一些结缔组织,很讨厌,位置也不好找,骨膜麻醉的时候麻药也不好打,而且整个穿刺过程疼痛的感觉会比较明显。
实在不好找的只能估计大概位置,麻醉的时候用针找。
髂后骨髓腔大,髓质丰富,穿刺位置要求不十分严格,骨髓移植采髓的时候要在那一片捣多少针啊,稍微偏一点也能抽出来。
我比较郁闷的是,有时候因为我们单位的骨穿针质量不好或者是患者骨质硬化,拔针的时候骨穿针的针帽和针杆脱离,剩个光杆针在骨头上扎着,不得不用老虎钳把针拔出来。绝不是动作粗暴,因为有段时间这样的事情集中发生好几起,不同医生都有。郁闷啊。

7、怎么快速找准胸椎,腰椎的位置,有什么标志没有?

确定一个腧穴的位置,常利用体表的各种标志,尤其是骨性标志作为定位依据。脊柱由7 个颈椎、12 个胸椎、5 个腰椎、5 个骶椎、4 个尾椎构成。以下标志可帮助确定脊椎的位置:1、从枕骨结节向下,第一个触及的是第2 颈椎棘突;它与第2 颈椎椎体约在同一水平。2、当头部前屈时,可摸到明显隆起的第七颈椎棘突(大椎)。3、两手垂于躯体两侧时,两肩胛冈连线平第三胸椎棘突;棘突下缘约平第3 、4 胸椎间隙。4、两肩胛骨下角连线平第七胸椎棘突。约平第8 胸椎椎体。5、第十二肋与竖脊肌外缘交点,相当第一腰椎水平。6、两季肋下缘连线平第二腰椎棘突。7、腰肌两侧可触及的最长的横突为第3 腰椎横突,同第3 腰椎椎体水平。8、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四腰椎棘突。9、髂后上棘:髂嵴后端。瘦弱者呈隆起头,年青或肥胖者皮肤表面呈现一凹陷。为骶髂关节中心点和第二骶椎中部的标志。10、骶后孔:骶骨背面的四对小孔,为八髎穴所在。11、骶管裂孔(腰俞):骶尾关节上方正中呈凹陷处。

8、腰椎如何定位

以肚脐为标准

9、后背拔罐的位置图片

后背拔罐的位置图片如下图所示:

切记拔完后不要洗澡,不要皮肤暴露。以免再次受风,等印记消差不多时在洗澡。

(9)脊柱位置定位扩展资料: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参考资料:

网络-拔罐

与脊柱位置定位相关的内容